2019-06-26 17:4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歡樂的六月進入尾聲,6月22日、6月23日上午9點,在 「愛遊讀」策劃組的組織下,由三聯生活書店出版的《路邊偶遇的小動物》一書跟隨讀者走進國家動物博物館,直觀感受小動物的自然魅力,並由該書責任編輯喬姝媛為讀者講解。本次活動由青梅話語作家榜協辦,知名媒體人、主持人莊婧也來到了現場,帶領讀者進入自然博物的世界。本次活動分別針對不同年齡段的小朋友,連續進行了兩場親子遊讀活動。
6月22日,一群3歲左右的小朋友及其家長來到國家動物博物館。活動正式開始前,由爸爸帶著孩子畫上自己專屬的環保袋,並配上各種小動物圖案。小喬老師根據小朋友們喜歡鮮豔色彩和新奇事物的特點,選取了書中有代表性的小動物,帶領大家遊覽了鳥類展廳和瀕危動物展廳,並以展示圖書和現場互動的方式重點講解了部分小動物的習性和特徵。在講到鳴禽婉轉的叫聲時,小喬老師還帶著大家觀賞了館內嘰嘰喳喳的費氏牡丹鸚鵡和虎皮鸚鵡。通過身臨其境地感受小動物真實自然的狀態,大家對其色彩繽紛的羽毛和悅耳的叫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喬老師說:「3歲的小朋友注意力分散,所以主要以遊覽為主,在遊中讀、在讀中打開興趣的窗口,並讓小朋友從小樹立博物觀念,愛上小動物,這也是《路邊偶遇的小動物》一書策劃的主旨。」
6月23日,組織方在同一時間段又進行了一場針對7歲左右小朋友及其家長的活動。小喬老師根據這一階段小朋友求知慾強、好奇心強的特點,採取了與第一場完全不同的遊讀方案,即在學習中遊覽、在遊覽中閱讀。依照鳥類展廳——昆蟲展廳——人與動物展廳——蝴蝶展廳——瀕危動物展廳的路線,此次遊讀重點講解了大斑啄木鳥、雕鴞、獼猴、田鼠等小動物;講解了各種猛禽、涉禽、攀禽鳥類依據生活習性而產生的外形上的不同,比如涉禽鳥類一般是嘴長、脖子長、腿長,而攀禽鳥類則腳短健、嘴型多樣、適應不同的取食方式;同時還講解了體型相近的胡蜂與透翅蛾、浣熊與小熊貓、蝴蝶與蛾子等,提供一些線索幫助大家區分小動物之間細微的差別。與3歲的小朋友相比,7歲的小朋友更關注動物的習性特徵,並且一邊聽講、一邊做筆記、一邊提問,提問與互動結合的形式使得現場氣氛非常熱烈。
在遊讀過程中,小喬老師採取以現場動物為主、書中動物為輔的形式,兩相結合、相得益彰;並且時刻注意傳達「愛護環境、保護動物」「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在人與動物展廳和瀕危動物展廳的遊讀過程中,為大家解釋了自然界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提示小朋友要順應自然規律、尊重自然發展。小喬老師說:「瀕危動物展廳其實也陳列了一些無危動物,這是在告訴我們,今天瀕危的動物曾經也是無危的;而今天無危的動物,如果我們人類不注意保護它們的話,那麼在未來某一天也可能變成瀕危動物。」
本著「遊讀」的精神,活動中不僅由小喬老師講解,還請小朋友現場朗讀,讓大家既能動起來遊覽觀賞,又能靜下來安靜閱讀,真正把閱讀、參觀和學習融為一體。在這過程中,家長也積極地參與進來,和小朋友一起提問、回答,氣氛十分融洽。這一方面是因為《路邊偶遇的小動物》一書「親子共讀」的定位完全契合了愛遊讀的親子遊讀定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這種輕鬆的學習方式比較容易讓小朋友和家長接受,也真正契合了《路邊偶遇的小動物》一書的主旨:關注身邊,關注自然,共享親子好時光。
活動現場還吸引了在場的其他小朋友和家長,他們表示:原來還可以這樣一邊讀書一邊參觀博物館,真是打開了新世界、解鎖了新姿勢!
活動結束時,小喬老師總結說:「希望大家能夠帶著《路邊偶遇的小動物》這本書去戶外尋找和發現,從觀察身邊的小動物做起,注意保護這些小動物,並因此愛上閱讀、愛上博物、愛上自然。」
關鍵詞 >> 新書,動物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