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蒲湧經過治理後,環境優美、水清岸綠。
泥蒲湧是裡水河水系的支幹河湧。長期以來,該河湧水體汙染的問題嚴重困擾市民的日常生活。針對泥蒲湧存在的問題,裏水鎮河長辦聯合環保、水務、養護站、市政等單位多管齊下、精準治汙,從源頭開始逐條逐步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昨日,記者從裏水鎮河長辦獲悉,裡水黑臭水體治理傳來了好消息,曾經又髒又臭的泥蒲湧,首次通過南海區環委辦和河長辦的驗收。
多種問題加劇水體汙染
裏水鎮河長辦前期調查發現,泥蒲湧汙染主要源於上遊東側、下遊西側的工業區及中遊東側的居民密集區產生的生活汙水,深入排查發現泥蒲湧共有77個排水口,且流域內有村級工業園7個,工業區的企業數量眾多,有不少工業廢水超標排放至河流內。
此外,流域內的農田種植區域約960畝,複合肥的濫用給河湧造成一定的汙染。而河體的汙染物經長年累積,產生嚴重淤積,水動力不足,流動性差,導致自淨能力薄弱,這些都成為泥蒲湧整治的重難點。
「一到夏日暴曬的時候,河湧就會泛起臭味。」鄧崗社區居民梁姨說,孩提時泥蒲湧的水清岸綠景觀已經不在,水體汙染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針對泥蒲湧存在的問題,裏水鎮河長辦聯合環保、水務、養護站、市政、藍灣公司等單位,多管齊下、精準治汙,從源頭開始逐條逐步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多措並舉實現水清岸綠
在生活汙染源治理方面,2014年,裏水鎮在得勝村西側地塊著手建設大石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於2017年建成並投入運營,實現納汙範圍約43.81平方公裡,涉及14個村(居),服務人口約9.25萬人。大石汙水處理廠是南海區首個達到一級A標準處理水質的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可用於景觀、綠化、道路清洗、噴泉等。今年,裡水還將繼續完善配套汙水支管網的規劃與建設,解決生活汙水直排入泥蒲湧流域的問題。
在工業汙染源治理方面,按照村級工業區整治要求,裏水鎮環保辦對泥蒲湧流域內企業分強化監管、整治提升、清理淘汰三大類別進行分類整治,已於2019年底完成工業園的環保整治。在後續監管上,各職能部門積極聯動,形成執法合力,嚴厲打擊企業違法排汙行為,將打擊企業汙染覆蓋到每一個角落。
在農業汙染源治理方面,2017年中旬以來,裡水開展畜禽養殖場全面清理行動,泥蒲湧片區共清理畜禽養殖場21戶。此外,裡水還成立了一支農業巡查隊伍,定期進行巡查,及時發現違規翻養行為。在治汙的同時推廣使用高效低毒易降解的生物製劑農藥,物理性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減少傳統農業種植行為對河湧水體的影響。
在內源治理方面,截至2020年3月,裡水已完成河湧清淤約4700立方米。為了進一步提升水體置換率,恢復河湧的自淨能力,2018年7月設置泥蒲湧應急淨化設施,並於今年5月投入使用。
據悉,泥蒲湧應急淨化設施的處理規模達7000m3/日,使用由MBBR工藝發展改進而來的高效生物複合強化微濾澄清工藝,通過高溶解氧強化、高效微生物強化、高效生物膜強化及高效藥劑強化作用,能有效地降解汙水中的有機物(COD)和氨氮。
在各部門的不懈努力下,通過截汙整治四亂、清淤活水、河湧保潔等措施,泥蒲湧已基本達到不黑不臭的標準,河湧水生態基本得到了恢復。
文/圖珠江時報記者陳志健通訊員邵俊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