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淤截汙活水 河湧水變清了

2020-12-19 珠江時報

■泥蒲湧經過治理後,環境優美、水清岸綠。

泥蒲湧是裡水河水系的支幹河湧。長期以來,該河湧水體汙染的問題嚴重困擾市民的日常生活。針對泥蒲湧存在的問題,裏水鎮河長辦聯合環保、水務、養護站、市政等單位多管齊下、精準治汙,從源頭開始逐條逐步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昨日,記者從裏水鎮河長辦獲悉,裡水黑臭水體治理傳來了好消息,曾經又髒又臭的泥蒲湧,首次通過南海區環委辦和河長辦的驗收。

多種問題加劇水體汙染

裏水鎮河長辦前期調查發現,泥蒲湧汙染主要源於上遊東側、下遊西側的工業區及中遊東側的居民密集區產生的生活汙水,深入排查發現泥蒲湧共有77個排水口,且流域內有村級工業園7個,工業區的企業數量眾多,有不少工業廢水超標排放至河流內。

此外,流域內的農田種植區域約960畝,複合肥的濫用給河湧造成一定的汙染。而河體的汙染物經長年累積,產生嚴重淤積,水動力不足,流動性差,導致自淨能力薄弱,這些都成為泥蒲湧整治的重難點。

「一到夏日暴曬的時候,河湧就會泛起臭味。」鄧崗社區居民梁姨說,孩提時泥蒲湧的水清岸綠景觀已經不在,水體汙染問題嚴重影響了他們的生活。

針對泥蒲湧存在的問題,裏水鎮河長辦聯合環保、水務、養護站、市政、藍灣公司等單位,多管齊下、精準治汙,從源頭開始逐條逐步解決黑臭水體問題。

多措並舉實現水清岸綠

在生活汙染源治理方面,2014年,裏水鎮在得勝村西側地塊著手建設大石汙水處理廠,一期工程於2017年建成並投入運營,實現納汙範圍約43.81平方公裡,涉及14個村(居),服務人口約9.25萬人。大石汙水處理廠是南海區首個達到一級A標準處理水質的汙水處理廠,處理過的水可用於景觀、綠化、道路清洗、噴泉等。今年,裡水還將繼續完善配套汙水支管網的規劃與建設,解決生活汙水直排入泥蒲湧流域的問題。

在工業汙染源治理方面,按照村級工業區整治要求,裏水鎮環保辦對泥蒲湧流域內企業分強化監管、整治提升、清理淘汰三大類別進行分類整治,已於2019年底完成工業園的環保整治。在後續監管上,各職能部門積極聯動,形成執法合力,嚴厲打擊企業違法排汙行為,將打擊企業汙染覆蓋到每一個角落。

在農業汙染源治理方面,2017年中旬以來,裡水開展畜禽養殖場全面清理行動,泥蒲湧片區共清理畜禽養殖場21戶。此外,裡水還成立了一支農業巡查隊伍,定期進行巡查,及時發現違規翻養行為。在治汙的同時推廣使用高效低毒易降解的生物製劑農藥,物理性病蟲害防治技術,從而減少傳統農業種植行為對河湧水體的影響。

在內源治理方面,截至2020年3月,裡水已完成河湧清淤約4700立方米。為了進一步提升水體置換率,恢復河湧的自淨能力,2018年7月設置泥蒲湧應急淨化設施,並於今年5月投入使用。

據悉,泥蒲湧應急淨化設施的處理規模達7000m3/日,使用由MBBR工藝發展改進而來的高效生物複合強化微濾澄清工藝,通過高溶解氧強化、高效微生物強化、高效生物膜強化及高效藥劑強化作用,能有效地降解汙水中的有機物(COD)和氨氮。

在各部門的不懈努力下,通過截汙整治四亂、清淤活水、河湧保潔等措施,泥蒲湧已基本達到不黑不臭的標準,河湧水生態基本得到了恢復。

文/圖珠江時報記者陳志健通訊員邵俊華

相關焦點

  • 控源截汙治根本 河湧水清景如畫
    為堅決打贏水汙染防治收官戰,切實提升水環境質量,南城街道全力推進各項治水工作,不僅讓河湧變得清流激蕩,還從控源截汙治根本上下功夫,切實保障斷面水質全年穩定達標。自黑臭水體專項整治以來,南城街道投入3587.8萬元,開展了增設截汙管網、完善雨汙分流、設置循環水泵補水、種植挺水植物、清除黑臭底泥等黑臭水體整治工程。為解決暗渠整治問題,南城水務工程運營中心多次到暗渠中排查,對暗渠排汙口逐個溯源整治。同時,工作人員定期明察暗訪,一旦發現有違法排汙,及時進行查處。
  • 河清魚兒遊,綠水碧道繞~白雲這條河湧變美了
    不時還有三五行人在此駐足,憑欄望水,水清魚躍。新市街城管科科長方健森說,該街主要採取「控源、截汙、清淤、調水、管理」等舉措對同德圍湧開展綜合治理。2017年以來,清拆聯豐商務樓等河湧管理範圍違建建築面積約7萬平方米。截汙 新建了片區連接幹管,平衡汙水系統調度,還推進城中村截汙納管工程和接駁,完成河湧排水口整治,並對涵箱段排口進行整治、清淤,推進流域排水單元達標創建整治,實現了源頭治理,雨汙分流。
  • 中山市加強中心組團水環境綜合整治 147條內河湧今年動工
    按照我市內河湧水環境整治工程計劃,我市將按照全流域治理、全系統治理、全市域監測、全過程監督和全民參與等「五個全」的治理理念,推進全市十五個流域內1041條/段河湧水環境綜合整治,其中中心組團範圍五區三鎮共158條/段內河湧需要治理,由市住建局統籌整治。
  • 萬江麥屋排站左排渠:疏浚清淤增顏值 水清河暢更宜居
    水上挖掘機不停地用抓斗將河底的淤泥挖出來,幾下就抓滿一臺轉運車……這是數月前,萬江滘聯社區麥屋排站左排渠(以下簡稱「左排渠」)清淤現場的畫面。左排渠是萬江滘聯圍支幹河湧,總長1.72公裡。長期以來,該河湧水體汙染的問題嚴重困擾市民的日常生活。針對左排渠存在的問題,萬江街道通過清淤、截汙、補水等綜合施策,生態環境、水務、工程辦等部門多管齊下、精準治汙,從源頭開始逐條逐步解決黑臭水體問題。萬江街道水汙染治理現場指揮部工程師蔡冠英介紹,左排渠因部分河湧埋管有滲漏情況,村內部分民房緊靠河湧,有零星排汙口向河湧直排,且淤積嚴重被戴上「黑帽」。
  • 番禺鍾村「治水記」:三年治好五條黑臭河湧
    市民在詵敦河碧道上休憩 近年來,鍾村街堅決嚴格落實河長制,通過截汙工程、河道清淤、洗河大行動、河湧兩岸拆違、打擊「散亂汙」和違法排水戶、調水補水、一河兩岸保潔、兩岸環境升級改造經過3年時間的不懈治理,轄區內5條黑臭河湧水體變清了、水質變靚了,環境變美了,昔日黑臭河湧華麗變身成為「網紅打卡點」。
  • 拆違截汙加生態治理,汙水不再直排「風水塘」
    據黃埔區河長辦介紹,在開展河湧整治工作的同時,也對雙崗湧周邊的小微水體尤其是城中村魚塘採用「先控源截汙,再清淤疏浚,後生態修復」的建設模式進行治理,實現水體生態修復。 拆違1.5萬餘平新建截汙管1萬餘米 雙崗湧主湧發源於文衝街狀元山,支湧在白沙市匯入主湧,轉向南匯入珠江。
  • 廣州三條河湧經過整治摘掉"黑臭"帽子 漸露"清容"
    新快報記者 沈逸雲/攝  市人大常委會三位市級河長帶隊視察三條河湧  新快報訊 記者沈逸雲報導 8月17日,廣州市人大常委會三位市級河長帶隊,市、區人大常委會聯動,組織部分市區人大代表對流溪河、沙河湧、烏湧的水環境治理情況進行視察。其中發現,三條河湧經過整治,逐漸摘掉「黑臭」的帽子,漸露「清容」,河內植物生長,岸邊環境宜人。
  • 大山東湧從黒臭河湧變身濱水景觀帶
    大洋網訊 位於番禺區大石街的大山東湧全長2715米,曾幾何時,這條河湧因黑臭備受詬病。記者7月13日走訪發現,經過兩年多的截汙、清淤、拆違、洗河、保潔、修復等系統整治,終於實現「去濁回清」,如今,流水潺潺、水清岸綠、魚翔淺底、河暢景美,呈現出特色濱水騎樓街風貌。
  • 治水攻堅戰|長安鎮:河長制推動河湧整治 茅洲河畔舊貌換新顏
    天氣逐漸變涼,卻阻擋不住附近居民鍛鍊的步伐,沿著茅洲河堤岸一路走去,晨跑、散步、騎自行車的居民隨處可見。到了傍晚,廣場舞音樂響起,堤岸周邊更是熱鬧,來來往往的居民為這裡帶來了「煙火氣」。完成27條內河湧共72.74千米清淤清障工作,清淤清障量約61.43萬立方米;建成16萬立方米/天的活水保質工程;建成截汙主幹管約38千米,截汙次支管約324千米……近年來,長安鎮以全面推行河長制湖長制工作為契機,將茅洲河流域治理作為全鎮民生
  • 雨水、再生水用起來,廣州河湧變清、生態更好
    目前年補水量超過120萬噸,對以上兩河湧水生態環境起到了很好的改善作用。組織編制《非常規水資源利用規劃》《中心城區河湧補水再生水利用規劃》,為推動再生水利用提供規劃引領,2019年全市再生水利用率達36.45%。再生水利用率的不斷提升,為廣州河湧整治提供了助力。與此同時,廣州不斷提升汙水收集處理效能,城市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
  • 陳村民生實事:著力整治新城區黑臭河湧
    陳村鎮政府正對被頻繁投訴的、黑臭的河湧進行清淤!  家住萬科繽紛四季的鄭女士看到政府採取的清淤措施尤為高興,她說,小區居民們對黑臭的河湧意見挺大,雖然知道河湧整治不是簡單的事,但看到政府行動起來,確實激動,希望清淤後的河湧改善水質,甚至成為風景帶。
  • 問渠那得清如許——中國電建成都院助力大灣區水環境治理
    佛山北村水系的治理亦是如此,首先要完成73平方公裡內,19條主河湧和139條毛湧的截汙排汙、消黑除臭工作。基於此,中國電建成都院提出「治水養水、以水定城、水城共治」的治理理念,以金山湖為核心,圍繞兩湖四河,全流域實施截汙治汙改善水質、生態修復、興建水利等工程。再見,黑臭水臨河而居,涉水而活,自古便是是嶺南水鄉特有的意蘊。
  • 中山對中心城區10條內河湧進行全面治理,工程將於年內完成
    從3方面控源截汙1 在幹水清淤過程中對排水口摸查的基礎上,由設計單位出具截汙方案,進行控源截汙施工;2 根據管道檢測結果,對破損管道進行修復,避免地下水流入汙水管網,增加汙水處理成本;3 對覆蓋渠等汙染較大的汙染源採用調蓄加一體化設施的措施降低汙染物對河道的直接影響
  • 小欖5條河湧露「清容」
    本報記者   12月7日,記者從中山市生態環境局小欖分局獲悉,小欖鎮「一河兩岸」專項治理行動已整治排汙口2760餘個,拆除沿河違建600餘個,目前金魚瀝湧盛豐段、五村湧等5條河湧整治工程已完工,一條條黑臭河湧變清,一段段靚麗碧道初現,環境變美,居民閒時散步、觀景也有了新去處。
  • 福州屏東河截汙4月底前完工
    春節期間,屏東河截汙工程施工人員仍堅持施工。  正月初六11時許,屏東河截汙工程觀風亭段現場,機械不停地調運圍堰沙袋,十多名工人在河底整理沙袋,另有多名工人站在河底查看檢查井。2017年,屏東河被納入福州鼓臺中心區PPP水系綜合治理項目,採取「清淤、截汙、活水」及沿河景觀提升的綜合治理措施。  鼓樓區建設局方面介紹,治理項目中最重要的截汙工程,從去年9月開始,主要內容有兩項:一是河底截汙,主要範圍為屏東河冶山路至湖東路段;二是河岸管道截汙,主要範圍是冶山路至華林路段。
  • 南昌氧吧艾溪湖全湖清淤飲活水 魚尾洲公園建設今年啟動(圖)
    文/圖 楊玲玲 全媒體記者何柳斌    中國江西網訊 2月26日,記者從南昌市高新區獲悉,今年艾溪湖上遊青山湖一號公園建成後,五乾渠活水將引入艾溪湖進行活化。同時,為使艾溪湖水質更上一層樓,高新區將結合艾溪湖隧道建設,對艾溪湖進行全湖清淤。
  • 惠州投5億多治理南部河湧,匯入金山湖的3條黑臭河湧將大變樣
    市區南部3條河湧水環境綜合整治工程涉及惠城區河南岸街道和三棟鎮,今年3月中旬動工建設,總投資約5億多元,採用財政直接投資模式。   整治重點包括防洪排澇和黑臭水體整治。建設內容包括整治河道15.56公裡,其中蓮塘布河9.17公裡、河橋水4.22公裡、冷水坑河2.17公裡,清淤總量約15萬立方米。
  • 福州屏東河截汙年底可基本消除黑臭 沿河徵遷約超9成
    原標題:屏東河截汙年底可基本消除黑臭 沿河徵遷約超9成   這兩天,屏東河開始建設新的截汙管,取代滲漏、淤塞等問題纏身的舊管。與此同時,沿河徵遷工作加速推進,目前籤約率超過9成,力爭儘快騰出空間確保明年5月前建成沿河步道及串珠公園。
  • 「愛河治水」從106公裡河湧開始
    52條河湧水面保潔服務已全覆蓋,其中主幹河湧年投入保潔費用372萬元,清理主幹河湧水面漂浮物、生活垃圾、水生物、河岸枯枝等約4322.5噸......這是佛山市順德區龍江鎮實施水環境治理「愛河治水」系列工程部分成績。
  • 龍江:鎮領導要求河湧整治要敢想敢試
    整治前,該河湧是「斷頭湧」,曾經黑臭難聞。經過2013-2015年的整治,西溪世埠湧水質基本達到Ⅴ類水標準。據沿岸的居村反映,早前因河湧黑臭、蚊蟲滋生原因外搬的臨河住戶已重新搬回。  不過,由於多種原因截汙工程有一些雨汙混合排放口未截取,一部分「溝渠漿」的稀泥還未得到清理,加上仍有居民向河湧拋投垃圾雜物,導致西溪世埠湧水質不穩定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