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鳥朝鳳》作為鄆城縣山東梆子劇團創作劇目,曾入選文化部孵化工程及省舞臺藝術重點選題創作作品扶持項目。
劇情簡介
早年的嗩吶莊因人人吹嗩吶名噪遐邇,近年卻因貧困戶眾多聲名狼藉。正月初五村民辦節會迎財神,一張扶富不扶貧的公示名單引發多人不滿。剛剛派駐該村任第一書記的劉喜蓮,適時規勸村主任趙全嶺、副主任兼會計王發戶糾正錯誤。趙全嶺坦誠悔過,王發戶卻因堅持錯誤,不久被上級撤職。
嗩吶莊村民多數姓王,王發戶是村裡的實際當家人,他一下臺,其近親族人遷怒於劉喜蓮,成日搗亂試圖將她氣走嚇跑。為完成扶貧使命,劉喜蓮忍辱負重,竭力感化發戶等人,但成效甚微。
嗩吶莊無企業、無項目、無技術、無資金,脫貧極難。劉喜蓮扶貧先扶志,不靠輸血靠造血,首先解決了留守農民種田難的問題,然後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從每一個貧困人身上發掘優長,促使弱鳥先飛。曾經的懶漢、聚賭者以及殘疾人、無業女、病弱老幼,慢慢變為強者。第一書記因地制宜帶領貧困戶闖難關,阻攔她與貧困戶前進的勢力也在同步發揮著能量。
邪不壓正,王發戶等人的不義之舉遭至全村人鄙視,這些人也成了嗩吶莊最後一批貧困戶。劉喜蓮沒有放棄他們,以德報怨促其奮起。
次年正月初五,嗩吶村成了歡樂的海洋,完全打贏了扶貧攻堅戰的劉喜蓮,接受新的任務,踏上新的扶貧徵程,一曲久違的《百鳥朝鳳》的嗩吶曲,響徹在不再貧瘠的黃土地上……
本劇根據山東「好漢之鄉」鄆城縣扶貧攻堅的經驗,塑造了劉喜蓮這位樸實家常、言行如一、真誠愛民、完全接百姓地氣的「第一書記」的形象,通過她的所做所為,傾情謳歌「精準扶貧」的理政戰略,形象化地彰顯了這一偉大決策的光芒。
來源:鄆城縣文化和旅遊局
鄆城廣播電視臺融媒體中心
總監製:劉考勇
監製:何岱駿 李印傑
中心編輯:馬曉妍楊婷 何泓池
實習編輯:朱華飛
校對:王兆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