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頭下的鄉村和人
——評河北梆子《日頭日頭照著我》
周大明
大型河北梆子現代戲《日頭日頭照著我》是由著名劇作家孫德民(與王景恆合作)根據青年作家唐慧琴的同名小說改編、熊源偉導演、許荷英主演、河北省河北梆子劇院創作演出的一部新作。
該劇以冀中平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一個小鄉村為背景,敘述一位年輕、熱情的鄉文化站女站長任文秀被指派到「上訪告狀村」任包村幹部的一段經歷,書寫鄉鎮幹部這個特殊群體的工作環境和思想狀態;寫農村最基層最廣大的民眾日常生活中的文化傳統和基本現實,寫主人公在重重矛盾中如何抽絲剝繭,解決農村工作中的各種難題;集中地表現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各種新老問題,以及幹群的共同努力帶來的新變化和新氣象。
或許正是這個含納了「鄉鎮幹部」、「文化站站長」、「空心村」、「宅基地」、「拆遷」等幾個關鍵詞的創作題材,激發了藝術家們的創作熱情,也吸引了社會廣泛的關注。劇作家孫德民曾十分動情的說,這個戲是以一位農村文化站女站長深入農村工作為主題的戲,它是我們文化工作者最熟悉人物和題材。這位在中國劇壇筆耕近五十年的劇作家,對中國的農村、農村文化和農村文化幹部有著深厚的感情。因此,寫這部戲,情真意切,承載著劇作家五十年創作生命的醇美與厚重。
該劇保留了小說原作中的時間、地點、情節、事件及人物關係等大的框架,同時又在女主人公的人物性格和人物所處的典型環境上進行深入地挖掘,做戲劇化地推進。劇作家孫德民曾成功地塑造過多個女性形象,而任文秀這個女性形象其人物身份、人物性格、人物矛盾環境都堪稱典型,是農村現代戲中的「這一個」。 劇作家把自己所熟悉的農村的生活狀態和人物的情感世界從心底裡釋放出來,造就了這部成功的反映現代農村社會生活的戲劇新作。
劇中主人公任文秀聰慧、善良、爽直,敢於擔當,又有文化站幹部的藝術素養,因此,她比一般農村青年顯得更加幹練和靈透。為了突出這些人物特質,劇中還有意突出了任文秀的「招聘幹部」的身份。觀眾知道,「招聘幹部」不是一個穩定的工作,是要靠著個人的真本事在激烈的社會競爭中奮力拼搏,由此又從一個側面烘託出了任文秀的優秀品質。
梅花獎獲得者許荷英塑造任文秀的形象,有十分出色的表演。她在任文秀最初被派到太平村包村,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在處理楊大煥牛二楞兩個大姓的宗族矛盾時;在與釘子戶大姑姐李志玲進行思想交鋒時;在對解決矛盾的關鍵人物趙水蓮的初次探訪時;在閒暇與同事小米談笑風聲、忘情歌舞時,都在閃光。許荷英的唱念聲情並茂,餘音繞梁。她把人物性格化在了一招一式、舉手投足中,極為鮮活。在這部戲裡,許荷英在表現現代生活的現代戲方面又有新的突破。
俗話說:三個女人一臺戲。《日頭日頭照著我》中的任文秀、李志玲、趙水蓮三個女性角色共同組成了這齣戲的臺柱子。劉玉芳扮演李志玲這樣一個以「夜叉」「潑婦」「母老虎」綽號為自豪的釘子戶形象,不僅人物性格鮮明,並且表演手段也獨具特色,有生活的影子,也有經過藝術加工提煉的新的表演程式,舞臺效果很強烈。趙水蓮的扮演者王雲菊善演賢良、端莊的大青衣形象,趙水蓮的角色對她的表演藝術來說遊刃有餘,她把人物的分量和分寸都把握的很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戲裡的男人們像是沉潛著的冰火之山,中國農村的漢子樸實、持重,但是村子的命運始終是被握在他們的手裡。任由鄉政府派幹部、下政策,村民楊大煥牛二楞們始終生活在各自的思想狀態裡,特別是農民自有著他們生存的宗法和家規,正如鄉長李平說的:「村裡的事情嚴格按著政策有時候也行不通。」為此,任文秀沒少在男人們的圈子裡攻堅克難,舞臺上也因此總有好戲看。
該劇大膽的用拆遷造成的空心村問題結構矛盾,觸及了當今社會最敏感、影響最廣泛的問題。據國家有關機構調查顯示,拆遷矛盾已成為我國首要的社會矛盾。群眾對拆遷問題的意見「主要是認為拆遷補償不合理,低於市價;低於與自己一樣的其他家庭;與當初合同承諾的不一致」等。然而在農村,不止於此,拆遷問題更有著它的深層的問題。經濟利益無不扭結著宗族關係,二者相互作用,使問題不斷複雜化。因此,鄉鎮幹部的工作是在農村這片天地中,尋找傳統與現實的契合點,為改善廣大農民的生活狀況、改變農村的落後面貌服務,守衛農村文化陣地和精神家園。任文秀以她柔弱的臂膀勇於擔當,日頭照耀著心田。
石家莊市槐安東路113號河北省藝術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 周大明
【責任編輯:殷大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