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母艦作為現代海軍中作戰威力最強的常規武器裝備,其重要性顯然不言而喻。與潛伏在深海的戰略飛彈核潛艇相比,航母的威懾力顯然要大不少,尤其是在常規軍事衝突中,畢竟不可能只要一出現對峙局面就讓戰略核潛艇衝在前面,畢竟這是一款大國的核反擊裝備,並不是用來嚇唬人的。而作為當今海上的霸主級武器,航母的整體作戰性能在外界看來是毋庸置疑的,其擁有不俗的防空、反潛、反艦和對陸攻擊的能力,而且即使擁有數萬噸級的滿載排水量,其航速依然非常樂觀。以美國海軍服役的核動力航母為例,其10萬噸的滿載排水量依然可以達到30節的航速,比一般的護衛艦和潛艇還要快。
而在前段時間,美國媒體刊登了一則非常有趣的消息,這是一個海軍船員的採訪報導。在報導中,他首次向外界公開了美國海軍核動力航母的真實航速,並且還對航速的要求進行了講解。他服役於美國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企業號上,該航母不僅是美國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也是全球海軍的第一艘核動力航母。它的出現正式掀開了美國海軍核動力的航母的時代,為後來的尼米茲級核動力航母福特級航母的出現奠定了基礎。在二戰結束之後,隨著鸚鵡螺號核潛艇的成功試航,美國海軍便開始計劃在航母上安裝核動力反應堆,以實現無限期續航的目標。而在1958年,企業號航母正式開工建造,成為美國海軍歷史上第八艘以企業號命名的水面艦艇。在兩年之後,企業號航母正式下水服役。
在其服役之後,全球不少國家都非常關注這款核動力航母的整體作戰性能和最大航速,畢竟航速也決定了航母的作戰性能和部署能力。在當時為了能夠對蘇聯和華約國家進行幹擾,美國媒體開始對企業號航母進行大肆吹捧,恨不得直接告訴蘇聯,這艘航母你們根本不打不過。其中非常吸引人眼球的一個數據就是航母的航速達到了50節。在一份報紙上寫到,企業號航母以「超過40節」的速度開始航行,之後逐步上升到45節,在達到50節的速度的時候是出於「安全原因」結束了測試,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企業號航母在不少人看來其速度可以達到50節。畢竟美國海軍在公布數據的總喜歡留一手,不會公開真實的數據。
而在美國海軍公布的數據來看,企業號航母的速度超過了30節,但是具體是多少並沒有說明。在上個世紀60年代,美國海軍就已經確定了航母的速度,即在33節左右。與常規動力的航母相比,核動力反應堆擁有用不完的能量,但是這些能量無法直接驅動航母前進,依然需要來產生蒸汽然後推動螺旋槳運轉,所以即使核反應堆產生了大量額外的蒸汽,也無處可放。單憑這個理由,核動力航母就不會超過40節。當時企業級航母的設計航速為33節,但是在試航的時候,在美國海軍艦長的一聲令下,航母上的八臺核動力反應堆馬力全開,極限速度達到了驚人的37節。按照船員當時的說法,他們明顯感覺到了航母正在急速抖動,感覺就像在火車頭上坐著。
雖然核動力航母的航速沒有超過40節,但是考慮這是一艘滿載排水量接近10萬噸的水面艦艇,顯然這個速度也是非常驚人的,當然,也並非所有的航母都可以達到這個速度,也有些航母連30節的航速都無法達到。法國海軍的戴高樂號核動力航母是除美國海軍尼米茲級和福特級航母以外,全球唯一一款中型核動力航母,是歐洲艦隊的旗艦。在設計的時候為了能夠節省建造資金、減少研發成本和降低研發風險,法國海軍直接將為凱旋級核潛艇設計的K-15自然循環反應堆裝在航母上。按照法國海軍的設想,K-15反應堆可以提供150兆瓦的功率輸出絕對可以滿足戴高樂號航母的運行,但是最終結果也顯示航母只能達到27節的航速,甚至航母艦載機放飛的時候都有點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