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快遞員來說,他們更喜歡使用快遞櫃是因為這最有效也最節省時間,為他們規避了因沒完成公司的籤收率和派件量考核而受處罰的風險。對於公司來說,他們更喜歡和驛站合作,因為快件保管費比人工派件費要便宜一半。
一位驛站負責人表示,現在只幫兩類人群主動上門配送,一是腿腳不便的老人,二是少於總人數15%的有投訴記錄的「黑名單」顧客,只因他們態度強硬,於是反而成為了「受益者」。
在《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中也提到,上海要繼續增加1.5萬臺以上的智能取物櫃。可以看到,快遞櫃和快遞驛站的出現,從行業長遠發展來看,有其合理性。它們確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快遞行業人力不足的問題、時效問題和安全存放問題,為相當一部分消費者提供了方便。但讓消費者被迫接受和知情同意是兩碼事。
快遞行業專家趙小敏推測,未來快遞企業可能會推出不同的派送套餐,上門或不上門、配送的具體時間、運輸的交通方式等都可以由消費者自行選擇,價格不同,服務也不同。
但未來畢竟還未到來。快遞企業、驛站、快遞員、消費者,四者之間的矛盾,亟需一個解決的方案。不管怎樣,市場成本的調節始終不能以拋棄服務作為前提。
網友評論
(原標題:為什麼快遞不再送上門?可能是你太好說話了)
來源:@看看新聞KNEWS、網友評論
流程編輯:u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