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人民渴望新的生活,渴望民主統一,尤其在以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成功了之後。百姓們原以為美好的生活就在遠後了,可是他們還是低估了軍閥大佬們的力量。畢竟人人都有私慾,何況還是手握重兵的軍閥。儘管最終經歷了抗戰,軍閥力量參與到戰爭中,也損失慘重,但畢竟地位不輸蔣介石,跟隨著蔣介石一群逃到臺灣的3位軍閥大佬,最終都結局如何呢?
以桂係為首的軍閥頭子白崇禧一直讓蔣介石忌憚不已,曾數次差點將蔣介石拉下馬,蔣介石雖痛恨他多年,但是也不敢貿然處置白崇禧。
白崇禧此人相比較蔣介石,其實更有民族大義,他和蔣介石不和多年,卻在面對日本敵軍時,主動寫信給蔣介石,希望一同抗日。而蔣介石卻曾下令先對內後對外,二人心性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1949年,桂軍受到共產軍人的強烈打擊,已經潰不成軍了。白崇禧自知若是再不逃走,就必死無疑了,當下決定不再反抗,選擇飛往臺灣。其實白崇禧並不想去臺灣,但留在大陸不現實,無奈只能選擇前者。晚年的白崇禧過得毫無尊嚴,終日被監視,身上的職責也是虛名,無任何實權。若是昔日還有部下,蔣介石跟白崇禧得維持著表面上的情誼,或早將眼中釘拔了。
馬步芳在西北地區尤為有名,在他帶領下,馬家軍曾也勢如破竹,只可惜選擇的人錯了,敗局早定。1949年,馬家軍受到重創,馬步芳和家人一同逃亡臺灣,但蔣介石卻數落他回來,認為馬家軍的失敗都是拜馬步芳所賜,讓他繼續回到戰場應敵。馬步芳豈能忍?
最終馬步芳沒有接下蔣介石的命令,而是逃到了沙特。雖擔有沙特大使的美名,但是再不敢踏入故土一步,否則必死無疑。
陳濟棠手握廣東軍政權力,幾乎將整個廣東以南地區拿捏在手中,這令蔣介石非常忌憚。而陳濟棠也意識到蔣介石對他的信任不在,不如擁護白崇禧將蔣介石拉下馬。但以失敗告終。陳濟棠無奈逃到歐洲,不過戰爭爆發後,國民黨正是用人之際,蔣介石只能不計前嫌,繼續重用陳濟棠,而陳濟棠也不負所托。但逃到臺灣後的陳濟棠也依舊沒逃出蔣介石的掌控,終日惶惶,最終病逝,享年6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