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大陸解放,這4位軍閥大佬逃到了臺灣,後來結局如何?

2020-12-08 騰訊網

導語:

說起軍閥,相信大家都比較熟悉,民國時期的中國可以說就是被各個軍閥的控制的。今天要說的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四個軍閥大佬的姓名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幾個軍閥吧!

「小諸葛」白崇禧

白崇禧出生於廣西的一個書香大家。從小他就十分的聰明,他的家人把他送到學堂,他學習得十分的認真。直到辛亥革命爆發,他就進入了軍隊,他在軍隊的摸爬滾打了好幾年,才漸漸顯露名聲。後來白崇禧就佔據了廣西,成為了廣西一帶的軍閥。

白崇禧在抗日戰爭爆發之後積極抗戰,後來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就被蔣介石政府招攬,並一度擔任國防部長。隨著蔣介石政府戰敗,中國共產黨勝利之後,白崇禧就去到了臺灣。白崇禧在臺灣的日子過得並不好,最後死在了自己的臥室,死因不明,有人說是被毒死的。

西北軍閥馬步芳

馬步芳生於甘肅省,年輕的時候就跟隨父親參了軍。隨後和父兄成為了西北軍事的掌控者。1949年,蘭州戰役之後,馬步芳打敗,隨後逃到了臺灣,但臺灣也沒有他的立足之地,後來他又逃到沙烏地阿拉伯,最後定居在埃及,至死都沒能回到中國。

山西軍閥閻錫山

閻錫山出身於山西的一個地主家庭,清朝末期還在朝廷當過官。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篡奪了革命果實,閻錫山也成了袁世凱的爪牙,後來袁世凱失敗之後,他又重新投靠了蔣介石。1949年,太原得到了解放,閻錫山失敗後,他被迫隨蔣介石退到臺灣,最後病死在了臺灣。

粵系軍閥陳濟棠

陳濟棠出生於廣東,他有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主持著廣東一帶的政治,幾乎與蔣介石政府分庭抗禮。他曾經被蔣介石逼到了歐洲,後來回到中國參與抗日戰爭,之後他又重回廣東,直到共軍解放廣東後,他去到了臺灣。之後沒幾年,他就突發腦血栓去世了。

就這樣,1949年共產黨勝利之後,白崇禧、馬步芳、閻錫山和陳濟棠四大軍閥大佬逃到臺灣,到死都沒有再回到中國大陸。不得不說,他們四個自始至終都想要回到大陸,只可惜無一人得以實現。

相關焦點

  • 1949年末,四名逃到臺灣的軍閥大佬都是誰?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末,隨著國民黨腐朽統治的全面崩潰,蔣介石帶領著殘兵敗將逃到了臺灣,其中就包括以前和蔣介石對立過的那些軍閥大佬們。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四個逃到臺灣的軍閥大佬,這些曾經和蔣介石有過爭鬥的人,到了臺灣之後會有什麼的境遇呢?後來都是什麼樣的結局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 1949年,隨老蔣逃到臺灣的3個軍閥大佬最終結局如何?令人唏噓!
    百姓們原以為美好的生活就在遠後了,可是他們還是低估了軍閥大佬們的力量。畢竟人人都有私慾,何況還是手握重兵的軍閥。儘管最終經歷了抗戰,軍閥力量參與到戰爭中,也損失慘重,但畢竟地位不輸蔣介石,跟隨著蔣介石一群逃到臺灣的3位軍閥大佬,最終都結局如何呢?
  • 1949年,逃到臺灣的4個軍閥大佬都是誰?人生結局如何?
    三大戰役勝利後,國軍大勢已去,解放軍乘風破浪,前驅直入,全國各省相繼解放,曾經的地方割據局勢已不復存在,1949年底,有四位曾經的軍閥大佬跟隨老蔣逃往臺灣,這幾人中曾有與蔣介石處於對立面,那麼他們到了海峽對岸,待遇如何?人生結局又是怎樣的呢?
  • 1949年,張發奎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如何?
    那麼張發奎後來為什麼會反對蔣介石呢?這就得從蔣介石另立南京國民政府一事說起了。1927年,為了與汪精衛的武漢國民政府對立,蔣介石在南京另立國民政府,並拉來胡漢民當國民政府主席。張發奎不同意蔣介石這一計劃,公然打出了要討伐蔣介石的旗幟。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在復興社早期,蔣介石指定了復興社的十三位骨幹,這十三位骨幹又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1932年,復興社正式成立,此後中國經歷了軍閥混戰、抗日戰爭等一系列戰事。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
  • 63代「天師」張恩溥,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因為得到了民國政府承認,所以張恩溥在1949年時選擇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63代「天師」張恩溥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江西上清鎮有一座「嗣漢天師府」,這座天師府就是正一派掌教天師居住的地方。天師府位於江西龍虎山下,正一派所有的天師都曾在這裡講經傳道,包括63代「天師」張恩溥,江西龍虎山也由此聲名遠播。
  • 1949年,蕭毅肅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的晚年結局怎麼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正式投降,14年的抗日戰爭以中國人民取勝而告終。日本宣布投降後,侵華日軍副總參謀長今井武夫作為投降代表在湖南省芷江縣正式向中國投降,史稱「芷江受降」;中國方面,主持芷江受降典禮的受降官名叫蕭毅肅。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鄧文儀,1949年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復興社主要有十三個骨幹成員,他們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都是蔣介石的心腹大將,為蔣介石的崛起獻力獻策,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這個人就是十三太保之一,他的名字鄧文儀,此人在解放戰爭末期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 「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前幾天我們說了蔣介石在大陸的「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客觀來說,桂永清是蔣介石的「問題學生」,因為何應欽與陳誠的照顧,桂永清官至「海軍總司令」。桂永清基本上沒打什麼大勝仗,他更類似於紙上談兵的趙括。1933年,陳誠推薦周至柔到發達國家考察發達國家的空軍建設,蔣介石採納了陳誠的建議,自此之後周至柔與空軍結緣。1934年,考察回國的周至柔成為中央航空學校校長,負責組織培訓飛行員。1936年,周至柔開始實際負責空軍組建。周至柔一邊訓練飛行員,一邊組織建空軍。
  • 大陸飛行員李顯斌,駕駛轟炸機逃到臺灣,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敗退臺灣後的蔣介石一直做著美夢,幻想著有一天能「反攻大陸」,因此國民黨在臺灣不停使用電臺向大陸發布訊息,而飛行員等特殊職業因為工作的需要能接收到這種信息。雖然這些信息被大部分飛行員過濾掉,但也有的飛行員被蔣介石影響,最終逃到臺灣,比如說李顯斌就是其中一位。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逃到臺灣的飛行員李顯斌的結局。李顯斌出生於1937年,他是山東陽信人,出生在一個貧苦的農民家庭。李顯斌的家庭條件雖然不好,但是他的長輩為了供他讀書卻省吃儉用,而且對他百般溺愛,這讓李顯斌從小就養成了貪圖享受、好逸惡勞的性格。
  • 蔣介石「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一人為何留在大陸?
    這五人可以說是個個都驍勇善戰,英勇無比。在確立蔣介石的軍閥混戰中,他們都有過突出的戰功。除此之外,「五虎上將」還屢被重用,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的職務。但是讓很多人不解的,為什麼解放戰爭後,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四人逃到臺灣,剩下一人卻留在了大陸呢?
  • 蔣介石的五虎將的結局怎麼樣?4個逃到了臺灣,1個留在了內地
    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之所以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立足,是因為他打敗了其他軍閥,令其心悅誠服。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軍閥,這離不開他手下的五員猛將。他們也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陳誠、衛立煌、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
  • 「王牌軍」新六軍副軍長舒適存,1949年逃到臺灣,他的結局如何?
    不過,作為王牌軍副軍長的舒適存卻因為沒有參加遼瀋戰役而逃過一劫,最終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那麼,作為王牌軍的副軍長的舒適存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真正改變舒適存命運的時間發生在1932年,這一年,舒適存被蔣介石任命為南昌行營少將參議,正式步入國軍軍官行列。兩年後,舒適存進入當時的陸軍大學學習,畢業後成為師部參謀長。
  • 曾擴情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主動留在大陸,他的結局如何?
    復興社有13名骨幹成員,這13名骨幹成員深得蔣介石信任,也被稱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十三太保中有一人名叫曾擴情,他因為年齡最大又被稱為「大太保」。曾擴情不僅資歷老,而且對蔣介石忠心耿耿。不過,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曾擴情卻沒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他選擇主動留在大陸。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主動留在大陸的曾擴情的最終結局。
  • 1949年,從臺灣駕駛飛機飛回大陸的杜道時,後來的結局怎麼樣?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位起義投誠人員比較特殊,他是一名國民黨的空軍上尉飛行員,解放戰爭末期駐守在臺灣,最終選擇駕駛飛機回歸大陸。這位駐守在臺灣的上尉飛行員名叫杜道時,杜道時回歸大陸的過程可謂歷經千難萬險,他從臺灣新竹機場駕駛飛機起飛後便遭到國民黨空軍的圍追堵截,飛機也被多次擊中,不過好在他幸運回到大陸。
  • 1949年,吳國楨逃到臺灣,四年後被蔣介石追殺,最終結局如何?
    1949年1月,三大戰役之一的淮海戰役結束後蔣介石第三次下野,在浙江溪口老家居住一段時間後,蔣介石率領國民黨殘部逃到臺灣。剛到臺灣之際,蔣介石迫切希望得到美國的援助,開始重用與美方關係較好的兩個人:一個是孫立人,另一個便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吳國楨。
  • 山東出了三李一王,兩個逃到臺灣,兩個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末期,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三李一王」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李延年與李玉堂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李仙洲與王耀武兵敗被俘,被關進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被特赦後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山東的「三李一王」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1949年,63代天師張恩溥逃到臺灣,他在臺灣過得怎麼樣?
    解放戰爭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自願跟隨著蔣介石的,這些人逃到臺灣後多次暗中算計大陸,阻礙新中國的發展。不過,張恩溥卻不是這樣的人,他跟蔣介石逃到臺灣後致力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還把道教傳播到更廣闊的世界。
  • 1961年9月,邵希彥、高佑宗駕駛飛機逃到臺灣,後來是什麼結局?
    這次飛行員叛逃事件,使得邵希彥、高佑宗成為第一次成功駕駛飛機逃到臺灣,也是唯一駕駛民用飛機逃到臺灣的飛行員。其實,在邵希彥、高佑宗駕駛飛機叛逃之前,還有一次駕駛飛機叛逃事件。那是在1960年1月,飛行員王文炳駕駛戰鬥機準備逃到臺灣,可是由於對地形不太熟悉,在燃油消耗完之後,王文炳最終落得個機毀人亡的悲慘結局。
  • 抗日名將關麟徵,1949年定居在了香港,他後來的結局如何?
    後來,中原軍閥大戰爆發,關麟徵率領部隊先後參加了高辛集、柳河車站、南宮城等戰鬥,多次化解己方不利的戰局,在得到老蔣稱讚和賞識的同時,他的職務也不斷得到了升遷,當上了國民黨第四師第11旅的旅長。在關麟徵擔任旅長的時候,他手下有兩位團長,就是同樣畢業於黃埔軍校第一期的杜聿明和張耀明,由此可見關徵麟的地位是比較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