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9月15日,我國發生了一起駕駛飛機叛逃事件,當時駕駛民用螺旋槳飛機的飛行員邵希彥、高佑宗二人,趁著在高空噴灑農藥之際,切斷聯絡信號,操作飛機先是降落在了韓國濟州島,不久便被接送到了臺灣。這次飛行員叛逃事件,使得邵希彥、高佑宗成為第一次成功駕駛飛機逃到臺灣,也是唯一駕駛民用飛機逃到臺灣的飛行員。
其實,在邵希彥、高佑宗駕駛飛機叛逃之前,還有一次駕駛飛機叛逃事件。那是在1960年1月,飛行員王文炳駕駛戰鬥機準備逃到臺灣,可是由於對地形不太熟悉,在燃油消耗完之後,王文炳最終落得個機毀人亡的悲慘結局。那麼,邵希彥、高佑宗這兩個人在逃到臺灣之後,他們最終是什麼結局呢?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邵希彥、高佑宗兩個人的籍貫和生年不詳,在駕駛民用飛機叛逃的時候,兩人都是普通的飛行員,沒有任何職務。他們兩個為什麼要駕駛飛機叛逃呢?無非是為了利益,經受不住金錢和誘惑。當時的海峽兩岸,雖然戰爭已經基本平息,但臺灣方面常常以高額的賞金來誘惑意志不堅定的叛逃者。而邵希彥、高佑宗正是出於這樣的目的,無恥地駕駛民用飛機叛逃。
根據有關資料顯示,邵希彥、高佑宗先是駕駛民用飛機逃到了韓國濟州島,之後很快被接送到了臺灣。邵希彥、高佑宗二人逃到臺灣之後,臺灣方面對這兩個人進行了誇張的鼓吹,然後給他們一共獎勵了五百兩黃金。當然了,臺灣方面這麼做是有目的的,是希望用邵希彥、高佑宗充當工具,企圖誘惑了拉攏那麼意志不堅定的人,效仿邵希彥、高佑宗無恥的的叛逃行為。
基於這一點考慮,邵希彥、高佑宗在逃到臺灣之後,由於具有一定的利用價值,因此在待遇上受到了優待。當時,臺灣方面不僅給了邵希彥、高佑宗金錢上的獎勵,而且在工作和生活上都對他們進行了安排。邵希彥被安排到了臺灣大學學習深造,畢業之後被送到了美國繼續深造。從美國返回臺灣之後,邵希彥一直充當臺灣方面的宣傳工具。
當然了,邵希彥的一切行為,包括其生活,臺灣方面都嚴加監視,他的身邊布滿的間諜人員,並沒有什麼人身自由。後來,隨著海峽兩岸關係的和平發展,邵希彥的利用價值逐漸降低,待遇方面也沒有了往日的風光。1999年前後,邵希彥移民到了美國,後來的下落不明。而高佑宗在逃到臺灣之後,被安排到空軍系統工作,也是臺灣方面用來宣傳的工具。
後來,高佑宗在臺灣方面的授意和代筆之下,撰寫了長達千萬字的宣傳稿件,還獲得了臺灣方面頒發的文藝獎。雖然,高佑宗表面上風光無限,可是實際上他和邵希彥只是工具罷了,根本沒有什麼自由可言,也不可能受到臺灣方面的公正對待。後來,隨著利用價值的降低,晚年的高佑宗開始大爆內幕,說當年是邵希彥駕駛飛機叛逃,他發現不對勁,急忙讓邵希彥返航,可是邵希彥並未聽從,直到飛機在韓國濟州島降落,他只好接受了命運的安排。
或許,高佑宗這麼說,是為了洗刷自己身上叛逃者的臭名吧。據說,晚年的高佑宗很想回到大陸,可是考慮到當年的惡劣行為,始終不敢回到大陸,如今他仍然居住在臺灣,過著孤家寡人的落寞日子。當然了,在邵希彥、高佑宗之後,也有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叛逃者,他們的人生命運基本上和邵希彥、高佑宗一樣,是受人操控、受人擺布,終生背負著洗刷不掉的罵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