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開淘寶店一樣經營實體店,奇點雲想讓線下消費行為也變的可追蹤

2021-01-13 鈦媒體APP

題圖來自:視覺中國

隨著線上線下一體化進程的加速,數據化運營已然成了每家零售企業的必備能力,不過對於大部分傳統企業來說,自己打造一套智能零售系統並非易事。

於是,一部分傳統企業選擇與線上巨頭牽手,接入其輸出的一套零售解決方案,不過,也有一部分企業仍然希望能有一套自己的系統來保持數據的獨立性,打造自己的商業閉環,而這正是奇點雲這家公司看到的機會。

成立於2016年12月的奇點雲,是一家網際網路數據智能技術服務公司,專注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並將其應用於商業領域,通過兩雲一端(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智能門店)的架構為客戶提供「數據+工具+大腦」三者結合的服務和產品,幫助傳統企業進行數位化轉型。

奇點雲在做的事,拿奇點雲創始人張金銀的話來說就是,

「讓實體商家擁有淘寶一樣的數位化運營能力」。

從toG到toB

在阿里有著12年工作經歷的張金銀是一個技術老炮,他曾歷任阿里雲大數據事業部總監,阿里集團第一任數據安全小組組長。他也是阿里巴巴集團第一個數據倉庫建立者,阿里巴巴集團消費者信息庫(TCIF)創立者,阿里雲大數據平臺數加創始人,阿里雲ACM第一人,擁有大數據和人工智慧領域近20項專利。

而他所帶領的的奇點雲團隊背景同樣強大,核心骨幹分別來自於阿里巴巴、螞蟻金服、IBM、華為等公司。

奇點雲創始人張金銀

2017年3月,奇點雲獲得了湖畔山南資本和前阿里巴巴CEO陸兆禧個人合計1600萬元首輪投資,也是迄今為止陸兆禧投資的唯一一家數據智能服務初創公司,而陸兆禧看中的就是這個團隊,據說,陸兆禧在了解創始團隊後只用了半小時就決定了投資。

大數據從2011年發展至今,在商業化落地方面,應用場景的選擇和對目標市場判斷一直是關鍵兩點。雲端小鎮和新零售是奇點雲在創業之初就看中的兩個方向,而目標方向的選擇則來自於團隊對市場的預判和對自身擅長的考量。

自特色小鎮發展培育的政策出臺以來,全國各地的特色小鎮就如雨後春筍般長出來,《中國特色小鎮2017發展報告》顯示,目前各省提出的特色小鎮創建計劃,加之403個全國兩批特色小鎮試點,全國至少有2000多個省級及以上特色小鎮。

在張金銀看來,這個數字還將在短期內快速增加,他認為,未來三年全國將產生超過4000個的特色小鎮,從中也將孵化出大量的創業公司。一方面政府有提高園區治理效率的需求,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園區接觸到更多的企業客戶。

「中國政府是一個很願意給企業機會,也願意在新技術、新方向上去嘗鮮的政府,所以也越來越有意願為新的技術去買單,所以我們就有了雲端小鎮這條線。」 張金銀說道。

目前在政府端,奇點雲在做的主要是,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去輔助整個小鎮的管理,拿奇點雲最近在杭州的未來科技城項目來說,這個科技城包含了27個園區幾千家企業,所以對於管委會的管理來說難度很大。

而奇點云為管委會提供的一套管理系統,通過對稅務、工商等企業公開的數據的抓取,可以讓管委會一目了然的看到企業的經營狀況,同時可以直接在系統中看到企業的流動的情況,不再需要人工進行錄入。

讓實體商家擁有淘寶一樣的數位化運營能力

在雲端小鎮之外,新零售也是奇點雲看好的一大方向,而這一方向的選擇,也與團隊的基因有很大關係。在阿里與零售打了12年交道的張金銀認為,線上線下融合的時代已經到來,而通過用機器替代人工、用數據幫助人去做更好的決策,將對整個零售效率的提升帶來很大助力。

基於這樣的思考,奇點雲依託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三大技術,通過智能門店IOT,企業級網際網路架構,數據智能、人臉識別、物品識別,動作識別等前沿科技,向實體零售商輸出三種能力:智能零售技術方案、大數據技術服務、無人零售解決方案。

過去,實體零售相線上零售最大的痛點,就是消費數據的缺失,每一家門店都像是散布在各處的「黑盒子」,走進門店的消費者是誰、不同的消費者喜歡怎樣的商品,門店都無從得知。

而奇點雲提供的智能零售和大數據技術方案,就是想幫助門店實現對線下數據的採集和量化,從而讓實體商家擁有淘寶一樣的數位化運營能力。

拿奇點魔鏡這款線下導流產品來說,通過深度學習算法和人臉識別技術,智能設備從顧客進店的一刻開始,就開始通過記錄每一位顧客的動向軌跡和個人喜好。

通過雲AP&攝像頭,系統可以獲取到顧客的設備信息和在門店的行為軌跡,從而可以得到實時的客流數據。密度熱力、人群動線、貨架檢測等技術來可以幫助門店識別到消費者在店鋪內的行為,從而為門店的選品、商品陳列提供參考。

同時基於顧客基礎信息(性別、年齡、服飾風格等)識別、行為、訂單及支付信息生成的用戶畫像,幫助商家第一時間知曉顧客的消費動態,洞察顧客的消費需求,進行精準的全域營銷推送。

在張金銀看來,線下對於用戶數據的抓取要比線上更加有優勢,在大數據的冷啟動方面也相對更加容易,因為在線下可以通過視覺識別「看到」消費者,而不止是停留在一些相對模糊的數據信息。

比如對於首次進店,沒有歷史數據的消費者,系統可以通過人臉識別和圖像識別等技術,定位人臉關鍵點,準確識別消費者的性別、年齡、種族、表情、飾品等10多種人臉屬性大類,以此來推測用戶的需求。

此外,值得一提的還有FaceID技術,奇點雲的智能技術目前已經實現用戶的臉就是會員ID,攝像頭在捕捉到顧客後,會針對每位顧客生成一個Face ID,Face ID、手機號、會員號、在線支付之間是彼此打通的,掃臉即可完成支付和消費數據的上傳。

這一項技術也被應用到了奇點雲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中,去年底,無人貨架企業領蛙發布了一款辦公室智能貨架,這款貨架就是由奇點雲研發的,Face ID的引入可以大大降低損耗率這個無人貨架最大的痛點。

消費者刷臉進入貨架區後,智能貨架系統會自動進行商品識別並追蹤商品軌跡。當消費者拿走零食離開時,系統會自動扣款,而且Face ID也會成為支付憑證,這可以減少一些以用戶忘付、漏付等情況,從而控制商品貨損。

上個月,奇點雲還與美菱發布了由雙方共同研發的「奇點魔櫃」冰櫃版,這是一款可以實現刷臉開門、即拿即走的智能冰櫃。值得一提的是,這款可容納200件商品的冰櫃,售價不到自動販售機的50%,這使得規模化鋪設成為可能,從而也將幫助無人貨架業態拓展更多的品類和場景。

除了無人貨架,奇點雲也在做一些無人店的落地。據張金銀透露,奇點雲目前已經在幫助一些地產商、零售商做無人店的搭建,最近的一個項目就是與碧桂園的合作,碧桂園今年規劃將在全國布局300-500家無人店,目前部分無人店已經對外營業。

在張金銀看來,無感知、強體驗、去手機化將成為未來無人零售的幾個發展方向,而目前市面上一些沒有防盜設置的無人貨架將是不可持續的。

「現階段無人貨架考慮的首先是市場的問題,而不是貨損的問題,所以他把市場放在貨損的前面。當這個市場只有第一名,其他的都退出了,那時候他就去考慮貨損的問題,而通過AI技術去解決貨損問題將會成為未來的方向。」 張金銀說道。

張金銀認為,不管是無人貨架還是無人便利店,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區別只是在於場景,無人便利店主要面對的是社區,無人貨架面對的主要是相對封閉的辦公室,不同的場景需要不同的無人零售解決方案。

據張金銀透露,奇點雲目前也研發自由度相對更高的無人貨櫃——奇點魔盒,來補充無人貨架、無人便利店之外的場景,張金銀預計,這款產品將在春節之後面向市場投放。(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謝康玉)

相關焦點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實體店就是像談戀愛一樣,你能看到、摸到真實的一個人,網絡虛擬店就是像網絡談戀愛一樣,你只能看到畫面。 例如商場、超市、飯館、酒店、KTV、休閒足浴、美容美髮店、美食店、生活館等,各行業有真實店鋪經營的都可以統稱為實體店。 在網絡上開設銷售的,沒有在線下開鋪經營的,這些就統稱為虛擬店或叫網店。
  • 線上消費多元化 線下服務便利化「雙線」融合消費受青睞
    逛網上電器商城,挑選好心儀的電器品牌和型號後,再到線下實體店實地體驗產品功能,不用擔心線上線下有差價,售後服務質量不打折;登錄網上超市App,當日打折促銷商品信息一覽無遺,手機下單後物品當日派送到家;本地商場品牌服裝店開通了直播間,隨時隨地看直播就能買到剛到店的新款服裝,有時間到店自取,沒時間可同城配送到家;點外賣、網上預約醫療服務……這些多元化
  • 實體店賺錢新模式:線上+線下
    在我上一篇的文章中提到:傳統實體店的劣勢在於輻射面較窄,流量有明顯的天花板。要想賺大錢,要麼接受這個流量天花板,做成功一個店後複製。要麼就跟網際網路結合,用線上流量彌補。前者大家也不陌生,叫連鎖加盟,這邊就不多做表述,今天想主要講一下後者。
  • 阿里開酒店,收購連鎖便利店,電商實體店能打破線下店經營困局?
    新零售時代,在線下實體門店接連出現倒閉情況下,電商巨頭紛紛強勢介入線下零售行業,是出於哪些原因呢?一、線下存在大量待開發的價值窪地。隨著線上流量與消費接近天花板,而線下零售行業中存在諸多獲取流量與用戶的新入口。如生鮮,電商線上雖然在開展相應的業務,但物流成本高。
  • 電商巨頭搶灘南昌線下零售市場 淘寶京東紛紛開體驗店
    加速分流了傳統實體店商的購買力,對傳統實體商貿企業的衝擊越來越明顯,多數傳統企業客流減少,銷售下滑,增速放緩,經營壓力加大。正在傳統商貿企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之時,不少電商巨頭卻反向布局線下零售市場。與傳統實體店不同的是,其依靠多品類商品展示,讓顧客在店直觀、真實體驗產品性能,解決線上店不能提供體驗、服務不完善的痛點。
  • 線下的實體店如何有效引流?實體店通過什麼方法可以引流?講乾貨
    最近有朋友諮詢疫情過後想開個開飯店,怎麼宣傳,怎麼引流呢?說到線下實體店的流量呢?【拓展流量】:「就是在這兩個流量的基礎之上,通過開展活動,能夠裂變出更多的流量值,你在你的店門口打出第二杯半價,就可以引入更多的新流量,或者說線上搞一個砍價的活動,引流到線下門店,這些都是拓展來的流量」那麼如何增加我們的拓展流量?首先先分析一下顧客為什麼會來到你店裡?有三種原因。
  • 淘寶受挫招財進寶 實體店艱難遊走盈利邊緣
    作為回饋,將「韓港城」商場更名為「淘寶城」的聚為將給予通過身份確認的淘寶賣家最低6折的租金優惠。   讓人深感意外的是,一向高調示人的淘寶內部人員,對這一次「創新」並沒有以往的信心十足。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淘寶工作人員對記者說,先在上海做個試點,如果不成功,試驗就沒有必要繼續下去了。  淘寶此次進軍實體店,不收費、不投入,何利可圖讓人深感懷疑。
  • 巨頭紛紛回歸線下,那麼實體店到底該怎麼運營?
    實體店就是像談戀愛一樣,你能看到、摸到真實的一個人,網絡虛擬店就是像網絡談戀愛一樣,你只能看到畫面。 例如商場、超市、飯館、酒店、KTV、休閒足浴、美容美髮店、美食店、生活館等,各行業有真實店鋪經營的都可以統稱為實體店。 在網絡上開設銷售的,沒有在線下開鋪經營的,這些就統稱為虛擬店或叫網店。
  • 她線下開店栽跟頭,為淘寶店豁出表情包
    不扭捏不做作,自然萌態,照片完美拍出了胖妞們想吃而不敢吃的內心寫照,因而收穫眾多好評,甚至連陝西博物館、西安博物院也在官微為其打CALL。而照片中的模特是今年38歲的敖珞珈,一名服裝設計師。因之前偶然幫別人售賣漢服,她由此開始創業,在淘寶上開了「京渝堂 行走的文化符號」漢服店,最高年銷售額達280萬元。
  • 為什麼說實體店要線上+線下?如何實現?
    今天,客源多繼續來和大家說一說實體店轉型新零售的話題。傳統實體店想要轉型新零售實體店,首先應該從思維上面做轉變。現在傳統實體店要面臨的競爭不僅僅是方圓數裡的店鋪,還有線上各大電商平臺。比如百麗集團,百麗在2017年4月18日,百麗估值為531億港元。
  • 伊利、蒙牛、光明、旺仔牛奶……都開起了線下實體店
    02 旺仔牛奶俱樂部主題店旺仔牛奶的「零食樂園」為響應品牌實體店連連開啟的熱潮,旺仔接連開了數百家的實體店。2018年底旺仔開出了首家俱樂部主題店,內含旺仔集團近千種商品,其中80%旺仔零食在一般超市買不到,主題門店裡還能買到牛奶罐的抱枕、網紅款牛奶罐斜挎包,以及雪餅零錢包等各類周邊商品。
  • 如何開淘寶店?賣家如何做淘寶,新人前期該如何運作運營店鋪
    有人認為淘寶行業已經不如以往,運營淘寶店也越來越艱辛。曾經運營淘寶店投入很少,經營時間、地點靈活,消費群體潛力大、潛在顧客覆蓋廣。而當下某種意義上確實如此,運營淘寶店的門檻和要求得到提高,獲取流量相對困難。
  • 社區新茶店——線上線下一體化
    過去零售一直在線上和線下擦出火花,但是新茶店的提出,必須進一步推動線上與線下一體化模式。社區新茶店線下門店的主要功能為體驗,購買感興趣的一泡茶可享受一桌茶座自助泡茶也可付費購買專業茶藝師服務,可做為一個社交環境,以消費者為中心,建設智能化線下門店,與線上平臺數據連接,線下的主要任務不再是銷售,而是以購買體驗為主,消費者購買一泡茶可自足泡茶,增強用戶體驗,給予消費者自由與無壓力,不再像以往傳統茶店一樣,使消費者害怕進店品嘗,無法安靜嘗試是否喜歡此款茶
  • 人民日報:拓展線上線下渠道 實體店順勢謀升級
    拓展線上線下渠道 提供優質便捷服務實體店順勢謀升級(消費視窗·降低疫情影響 穩定居民消費⑤)人民視覺核心閱讀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門店到家業務、數位化零售迎來發展新機遇。如果覺得不錯,可以點擊直播間的購買連結,線上下單,由最近的實體門店配送上門,感覺很方便!」浙江杭州市居民王清最近迷上了看直播、雲購物。疫情期間,超市、商場等線下門店受到衝擊,人們的消費場景加速向線上轉移,消費者從在實體店裡「挑挑選選」變為在手機上「劃劃點點」。
  • 外文書店×奇點雲|這才是未來書店該有的模樣
    依舊懂書,還想更懂你這個「來自未來的書店」由奇點雲聯合阿里雲傾力打造。此番回歸,除了給顧客帶來更新奇、更有趣、更智慧、更便利的體驗,我們還承擔著一個重任:讓外文書店更懂讀者。外文書店採用了奇點雲自研的奇點識客系統。
  • 中國噹噹等電商開起實體店 搞垮實體店的電商圖啥?
    我不僅實體店,還開奶茶店,好像這實體店就是一聚寶盆,都想來瞧一瞧,縱然沒搶到寶貝,湊一湊熱鬧也是好的;不止他們電商二巨頭,底下的小弟也沒放過實體店,文章開頭的噹噹就是一例,高調宣布3年內要開1000家實體書店;膜法世家創始人黃曉東也說明年將在現有實體店的基礎上增開多家實體店;茵曼也在布局線下零售網絡,5年內開10000家實體店;還有御泥坊、阿芙精油……   看來實體店不但要復甦,而且變成了一個聚寶盆啊
  • 開服裝店用極速開單一體化雲ERP進銷存軟體提升效率及經營利潤
    但相反的是消費者會因為興趣、愛好而考慮購買服裝,從門店裝修、店員穿搭、服務態度、品牌理念等方面迎合了消費者的口味,就會形成購買,服務型消費是以後的主流。 二、粉絲經濟 口紅一哥李佳琦、淘寶一姐薇婭,這些當紅的KOL引領著他們粉絲購買產品,許多粉絲在購買商品當天才知道有這麼個牌子,這麼個產品。
  • 怎麼用網際網路思維,經營線下實體桌遊店?
    因為多檔直播、綜藝,沉寂的狼人殺和劇本殺突然崛起,撐起線下桌遊店的半壁江山。傳統桌遊店的經營,也開始需要網際網路思維,究竟線下桌遊店和線上經營有什麼關係? 在每個不同階段有不同的關注重點,針對不同重點,選用的策略方法也不一樣。下文就圍繞這六個階段展開~ 01 訪問階段 線上app、線下桌遊店全都是競爭對手,所以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突破重圍——讓用戶注意到產品。
  • 網紅淘寶店在嘉裡中心開了家集合店
    收銀員掃完碼,收銀機的屏幕上出現一個支付的二維碼,你只要拿出手機淘寶掃一掃,就會跳出一個和淘寶付款一樣的界面,提交訂單然後支付,就可以拎著衣服走了。  「步履不停」、Ayuko、Lamps……如果你經常逛淘寶,一定聽說過這些網紅店鋪。最近,50多家網紅服裝和鞋包配飾類淘寶店在杭州延安路上的嘉裡中心開了家集合店。線上線下同款同價,24小時「營業」。  這家叫Tao Style的集合店位於嘉裡中心B1樓地鐵通道附近,總共有200方左右,3月21日開始試營業。昨天記者去探了探店。
  • 做生意掙的錢不如上班 電商巨頭線上線下「夾攻」 個體實體店該...
    此前,為了擴大競爭力,王海梅還在大眾點評開了一家網上鮮花店。「以為線上線下一起發力,可以把鮮花店做大,結果事與願違。」她說,網上的鮮花店和實體店一樣多,競爭一樣激烈。不止是王海梅,做鮮花生意的劉誠除開了幾家實體花店外,也在網上開了一家鮮花店。「看起店鋪多,還有線上鮮花店,感覺前景一片光明,其實並不是那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