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下馬莊)
一、歷史由來:
最早見於金朝的《明昌遺事》,名目叫「燕山八景」。元代《一統志》記載的「燕山八景」,有二處與金代的名稱不同,即太液秋風叫太液秋波,西山積雪叫西山霽雪。明代的《宛署雜記》中叫「燕臺八景」,有三處與金代的名稱不同,即太液秋風叫太液睛波,瓊島春陰叫瓊島春雲,西山積雪叫西山霽雪。「燕京八景」的稱謂出現於康熙年間《宛平縣誌》,名稱與明代的只有一字不同,即玉泉「垂」虹叫玉泉「流」虹。到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乾隆親自欽定名目,所在地樹御碑,正面是名稱,背面是七律詩。
二、名稱沿革:
金代: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道陵夕照,薊門飛雨,西山積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元代:太液秋波,瓊島春陰,道陵夕照,薊門飛雨,西山霽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明代:太液睛波,瓊島春雲,道陵夕照,薊門煙樹,西山霽雪,玉泉垂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清代康熙:太液睛波,瓊島春雲,道陵夕照,薊門煙樹,西山霽雪,玉泉流虹,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清代乾隆:太液秋風,瓊島春陰,金臺夕照,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盧溝曉月,居庸疊翠。
三、八景介紹:
1、太液秋風:
在中南海(原名太液池)東岸萬善門旁,有一水埠,水中有亭叫"水雲榭",碑立榭中。
由於該處為中央和國務院辦公地,不能隨意入內。
2、瓊島春陰
在北海公園永安寺白塔山東、倚晴樓南。
乾隆御製詩:「良嶽移來石發峨,千秋遺蹟感懷多。倚巖松翠龍鱗蔚,入牖篁新鳳尾娑。樂志記因逢勝賞,悅心端為得嘉禾。當春最是耕犁急,每較陰暗發浩歌。」
「讓我們蕩起雙槳,小船兒推開波浪,水面上倒映著美麗的白塔,四周圍繞著綠樹紅牆……」,這首優美動聽的歌曲正是描繪北海仙境般的景色。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瓊島春陰」碑正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瓊島春陰」碑背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瓊島春陰」景色【永安寺白塔】)
3、玉泉趵突
玉泉山的玉泉石洞因水流逶迤曲折,婉然其流若虹,故叫「玉泉垂虹」,乾隆改為「玉泉趵突」,並吟詩立碑於此。
該處為軍事管制禁地,不能入內遊覽拍攝。
4、西山晴雪
西山是指北京西郊連綿山脈的總稱,「西山晴雪」的雪景泛指此一帶。香山是其典型的山峰,故乾隆把"西山晴雪"碑立在香山山腰半山亭北,朝陽洞登山道右側。
乾隆賦詩:「久曾勝跡紀春明,疊嶂嶙峋信莫京。剛喜應時沾快雪,便數佳景入新晴。寒村煙動依林嫋,古寺鐘清隔院鳴。新傍香山構精舍,好收積玉煮三清」.
近年來,北京降雪不多,難得一見雪後西山,良辰美景由香山紅葉取代。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西山晴雪」碑正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西山晴雪」碑背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西山晴雪」碑景色【香山】)
5、薊門煙樹
在德勝門外五裡的學院路西側土城邊,但此處並非薊門,歷史上的薊門在宣武區的原金中都城中,今之「薊門煙樹」不過懷古觀景之地。
乾隆詩為:「十裡輕楊煙靄浮,薊門指點認荒丘。青簾貰酒於何少,黃土填入即漸稠。牽客未能留遠別,聽鸝誰解作清遊。梵鍾欲醒紅塵夢,斷續常飄雲外樓」。
乾隆的御碑早已毀壞,為了後人懷古,1949年據史料和乾隆的詩意,在此重建雄偉壯觀的城門和碑臺,修造古樸典雅的樓、館、廊、亭(青磚灰瓦),種植了花木草坪,再現「芳樹重重擁薊門,蒼茫煙翠滿郊原」的景色。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薊門煙樹」碑正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薊門煙樹」碑景色【西土城河】)
6、金臺夕照
在地鐵十號線「金臺夕照」的C出口西鍘不遠處的小休閒廣場中。
金臺,即黃金臺。由於年代久遠,同地名有七八處,一時較難確定,在朝外小莊往北有金臺路地名,但2006年,北京地鐵十號線修建時出土了「金臺夕照」御碑,所以立於此。
乾隆作詩:「九龍妙筆寫空濛,疑是荒基西或東。要在好賢傳以久,何妨存古託其中。豪詞賦鶩誰過客,博辨方孟任小童。遺蹟明昌重校檢,睪然高望想流風」。
地處高樓林立的北京國貿CBD商圈叢中,但對面的中央電視臺新辦公樓「大褲衩」在陽光映照下和風雨朦朧裡比較有特色。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金臺夕照」碑正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金臺夕照」碑背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金臺夕照」碑景色【央視新辦公樓「大褲衩」】)
7、盧溝曉月
在盧溝橋的東頭,與西頭的康熙御碑對望,相得益彰。
乾隆十六年(1751年)奉太后謁泰陵,過盧溝橋時作詩:「茅店寒雞咿喔鳴,曙光斜漢欲參橫。半鉤留照三秋淡,一蝀分波夾鏡明。人定衲僧心共印,懷程客子影猶驚。邇來每踏溝西道,觸景那忘黯爾情。」
這裡澗水如練,西山似黛,每當黎明斜月西沉之時,月色倒影水中,更顯明媚皎潔。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盧溝曉月」碑正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盧溝曉月」碑背面)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盧溝曉月」碑景色【盧溝橋】)
8、居庸疊翠
在昌平區居庸關長城風景區南大門西側的廣場邊。
乾隆御碑早已遺失,現在的碑名是乾隆後人、溥儀的弟弟溥傑(書法家)手書,背面無乾隆之詩,旁邊有乾隆御碑的碑座。
居庸關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也有關溝「七十二景」的精華,乾隆皇帝多次遊覽、兩次賦詩,乾隆詩曰:「斷戌頹垣動接連,當時徒說固防邊。洗兵玉壘曾無藉,守德金城信不穿。泉出石鳴常帶冷,日含峰暖欲生煙。鳴鞭阿那羊腸道,可較前茲獲有田」。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居庸疊翠」碑正面【溥傑】)
(QXY拍攝於北京「燕京八景」——「居庸疊翠」碑景色【居庸關長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