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晶華國際酒店集團成立於1991年,目前是臺灣業界最大且獲利率最高的股票上市公司,市場資產超過十億美金。它是亞洲首屈一指的酒店營運管理集團,同時也是相關產業界、股票上市公司中的領導品牌,不論是在經營績效或是顧客滿意度方面,都有著卓越且令人讚賞的優異表現,卓越成績的背後是誰在引導著,那就是晶華國際酒店集團董事長潘思亮。
臺灣晶華與潘家的緣分,始於1973年,總裁潘思亮的父親潘孝銳,早年以拆船業起家,與曾任美國海軍總司令與財政部長的高層將領Mr.Anderson 交誼深厚,Anderson退休後便與潘孝銳討論投資事宜,開啟了晶華誕生的契機。幾經波折,1984年,潘孝銳與東帝士陳由豪開始聯手合作興建晶華酒店。1990年,臺北麗晶酒店正式營運,起初由現任副董事長潘思源經營,一年後便徵召潘思亮由美返國接手,當時潘思亮年僅27歲,擁有主攻財稅金融的MBA學位,這位在美國接受十多年教育的潘家第二代開始接下晶華酒店。
九年的相處,潘思亮相當肯定陳由豪財務上的精打細算,「醬油招標都是貨比多家,直到最低價的三家還再標一次」,這種強力控管成本的概念,使晶華的財務基礎日驅穩健。並從利潤中心的角度出發,種下晶華此一品牌「優勢延伸」的企業發展主軸。
自此,風華絕代的晶華一發不可收拾。2000年,潘思亮以換股方式拿回臺北與天祥晶華的股權,使得晶華酒店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身兼董事長與總裁,潘思亮用累積九年的管理經驗,加上他設計營銷的創意,使晶華的改裝漸漸成型。2001年7月開幕的蘭亭、2002年10月的ROBIN'S、以及2003年6月的沐蘭SPA開幕,可以逐漸體會到潘思亮以文化、歷史與創意為主題,豐富晶華品牌內涵的企圖。
潘思亮(右三)
2003年12月,潘思亮以WasabiBuffet與 Wasabi Dining Bar,及Bando8三間餐廳進駐有臺北曼哈頓之稱的信義計劃區,開創晶華延伸品牌優勢,複製成功經營經驗的先例,此舉市場估計,可望每年為晶華再創造3億元的營收。2004年5月,晶華酒店又推出業界創舉,臺北第一家「All Butler Hotel」在酒店內的18、19樓正式開幕:大班 (TAI PAN RESIDENCE & CLUB),讓大家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