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繼剛:從追求產量到提升價值,創意農業重構傳統農業產業體系

2021-01-07 創意農業創始人

從追求產量到提升價值,創意農業重構傳統農業產業體系

文/章繼剛

新零售模式、認養模式、共享模式、農產品跨境電商、創意農園、稻田公園……作為推進農業增產、農民增收、農村增美、產業倍增和旅遊倍增的新型農業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消費方式與發展方式,創意農業推進了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一批產業集聚發展、利益聯結緊密、配套服務完善、組織管理高效、示範作用顯著的創意農業示範園和田園綜合體,實現多模式融合、多類型示範,並通過複製推廣先進經驗,加快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了農業價值鏈、拓展了農業多種功能、拓寬了農民增收渠道。

農業已經不是過去單純的第一產業,其內部也出現了一二三產業的劃分,而且向後延伸到農產品加工業、農業服務業等全產業鏈條融合發展的創意農業。發展創意農業,重構和提升傳統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有利於引導農業產業由生產向加工、流通、服務等產業縱向延伸,農業功能向休閒觀光、農事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生等領域橫向拓展,促進全環節提升、全鏈條增值、全產業融合,加快構建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拓寬農民增收渠道,實現產業興旺的總要求。這與鄉村振興戰略高度契合、高度一致。

優美的田園風光和創意農業吸引著大量消費者,品農家飯、幹農家活、觀農家景、買農家貨的鄉村旅遊逐漸興起。傳統農業在有效提供農產品的同時,也提供生態產品,滿足人們對綠色生態的消費需求,實現生產美、生活美、生態美。從追求產量到提升價值,將文化、旅遊、科技、體育與農業要素相融合,開發、拓展傳統農業功能,實現全鏈條增值,是農業發展到一定水平之後的必然選擇。

如何激發農村活力,用創意農業做好促進農民增收的大文章?在中國檸檬之鄉安嶽,農民不再盲目種植檸檬,而是把檸檬和鄉村旅遊、檸檬深加工、檸檬文化結合起來,推進肥水一體化、農業機械化、管理科學化、市場信息化、交易電算化、物流冷鏈化、監管現代化等一系列創意農業新技術、新方法,構建全國檸檬生產、加工、營銷、研發、文化五大中心,大力提升品牌價值、文化內涵等附加值和軟實力。安嶽立足創意農業,以建設科技研發全國一流、檸檬品質世界領先、產業鏈條健全完善的世界級檸檬產業基地為目標,打造龍臺國家檸檬產業特色小鎮和寶森檸檬文化旅遊特色小鎮「兩個核心」,建設檸檬加工基地、檸檬良種苗木繁育基地、檸檬標準化種植基地、檸檬文創旅遊基地「四大基地」,將檸檬轉化為形式多樣、形態優美,更具審美情趣和生態內涵的農創品,提升了安嶽檸檬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安嶽縣建立和完善切實可行的質量追溯體系,規劃建設「兩帶五區」,即:檸檬綠色高效種植示範帶、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帶,檸檬標準化種植區、加工物流集聚區、科技研發創新區、文創與休閒旅遊區、綜合服務與新型主體孵化區。安嶽以推動檸檬產業全面轉型升級為主線,構建檸檬從田頭到餐桌、從初級產品到終端消費無縫對接的產業體系,通過加強川渝區域合作,共同打造「檸檬金三角」。安嶽目前開發生產出檸檬面膜、檸檬濃縮汁、檸檬香精油、檸檬皮油等高附加值產品,檸檬酒、檸檬醋、檸檬飲料、檸檬茶、檸檬酒、檸檬化妝品、檸檬保健品、檸檬洗滌劑、檸檬乾片等18多類39多個產品,種植規模、產量和市場佔有率均佔全國80%以上,贏得了「中國檸檬看四川,四川檸檬看安嶽」的美譽。

如何促進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與休閒觀光(垂釣)、農耕體驗、文化傳承、健康養老、節慶採摘、科普教育深度融合,打造體驗型業態?竹林被譽為「第二森林」,貴州省赤水市以竹護綠、以竹造物,從種竹、賣竹到賞竹,以竹興旅、以竹富農,2019年竹業綜合收入佔赤水GDP總量的50%左右,財政和農民收入50%以上來自於竹業。在赤水竹海國家森林公園,推進竹產業從提供初級產品向初加工、精深加工轉變,開發竹編、竹雕、竹簧、竹宣紙、竹絲畫簾、竹油紙傘等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竹農文旅深度融合,延伸竹資源價值鏈。赤水市通過舉辦竹文化節、竹生態旅遊節、竹博覽會、竹林體育、獨竹漂等形式多樣的特色活動,促進加工增值、服務增值、旅遊增值,產生乘數效應,實現竹生態旅遊業特色化、差異化發展。一根翠竹,挑起赤水市守住生態底線的大梁。

怎樣用文化創意賦能農產品,讓農產品越來越有「文化氣息」,受到消費者的青睞?在貴州省織金縣,把不起眼的南瓜銷售到日本、韓國等消費市場。織金縣把縱深推進農村產業革命作為重中之重,利用文創思維推動南瓜產業發展,用精深加工提高南瓜身價。織金引進企業建設集蔬菜加工、冷凍、保鮮、烘乾、庫存、運輸和銷售一體化的現代高效農業全產業鏈加工園區,提升南瓜附加值。經過加工的南瓜粒和南瓜條賣到8元至10元一斤,南瓜子油市場價高達60元一斤,織金南瓜躋身產業高端。織金縣與貴州大學開展校企產品研發合作,共建貴州大學南瓜產品研發中心,研發更多南瓜新產品,南瓜產業迅速成了助農增收主要的短平快項目。全縣15萬畝南瓜覆蓋農戶4.95萬戶17.83萬人,可帶動貧困戶1250戶4550人增收致富,實現一二三產融合發展。

走特色現代農業之路,用創意農業的力量推動農業與文化、科技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意義深遠。要進一步發展好參與式、體驗式、娛樂式、康養式創意農業,用文創思維重新認識、激活、塑造鄉村,增強創意農業產業滲透力、輻射力和帶動力,推動「美麗生態」向「美麗經濟」轉變,讓農戶更多分享產業增值收益,促進農戶直接受益、均衡收益。

(作者系中國創意農業理論創始人)

本文由章繼剛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轉載或者引用請註明出處。

延伸閱讀:章繼剛總主編:《全國創意農業精品教材暨鄉村振興叢書》,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參考文獻:

1、章繼剛:《田園革命》,北京:中國農業大學出版社出版

2、章繼剛:《創意農業學》,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出版

相關焦點

  • 章繼剛:創意農業新場景引領都市農業優美化時尚化發展
    作為發展的重要載體川西林盤、特色鎮、綠道、農村A級景區、創意農業主公園,不斷挖掘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構建不一樣的消費新場景,引導更多消費者到鄉村去體驗創意農業美好生活。成都錦江區致力於打造豐富夜生活場景,加強 「來了就不想走」的閒適安逸的城市生活氛圍營造。隨著藝術、文創、文博、旅遊、賽事等新興消費業態不斷湧現,成都正賦予消費型城市更多內涵。
  • 章繼剛:拓展農業功能將硒資源變硒產業,創意農業助力高品質生活
    拓展農業功能將硒資源變硒產業,創意農業助力高品質生活文/章繼剛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過程中,開發硒資源,增加農產品附加值,能夠快速提升特色品牌價值,為農民增收、企業增效、農村增美。在紫陽,圍繞富硒茶產業,打造一二三產聯動、融合發展的「茶+文化遺蹟」「茶+文化博物館」「茶+修行遊學」「茶+民俗文化」「茶+特色小鎮」「茶+休閒美食」等「茶+」創意農業產業鏈條,已經取得明顯成效,到十四五末,全市富硒產業總產值實現2000億元以上。
  • 章繼剛:超過300萬家農場掘金創意農業,你準備好了嗎
    我國農業農村經濟形勢持續向好,創意農業快速發展,推動傳統種養向農產品加工流通、休閒旅遊、電子商務等延伸,產業融合新主體新業態新模式大量湧現,有力帶動了鄉村產業發展、農民增收致富。如今以農產品電商、農資電商、農村網際網路金融、創意農業為代表的「網際網路+」農業服務產業迅速興起,高新技術的飛速發展,延伸了農業產業鏈條,重構了產業主體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創新了城鄉居民的消費方式,為農產品加工業和產業融合注入了不竭的發展動力。目前全國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企業等已超過300萬家,積極發展創意農業,農村經紀人、田專家、土秀才、鄉村規劃師大量湧現。
  • 章繼剛:什邡9萬畝紫皮大蒜怎樣才能種出創意農業康養產業鏈
    什邡市近年來圍繞大蒜種植打造綠色有機產業集群,培植大蒜文化,發展創意農業產業。按照大蒜產業發展目標,到2022年什邡大蒜基地種植面積穩定在9萬畝左右,蒜薹蒜子產量9萬噸,產值9億元。此外,大力開展大蒜產品精深加工,年加工量達到2.0萬噸,加工產值3.8億元。
  • 章繼剛:農業公園成為引領創意農業發展新典範
    滿足消費者多元化需求農業公園成為引領創意農業發展新典範文/章繼剛農業公園作為一種新型的農業旅遊形態,是鄉村休閒和農業觀光的升級版,是把農業生產場所、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閒旅遊場所結合在一起的一種創意農業產業高端形態。
  • 章繼剛:創意農業景村融合模式讓鄉村旅遊釋放更大效能
    創意農業景村融合模式讓鄉村旅遊釋放更大效能文/章繼剛近年來,四川、江蘇、重慶、江西、廣西、山東等地依託山水資源,準確把握新時代下鄉村振興戰略的深刻內涵,積極推進創意農業景村融合模式,通過組織「大棚遊」「採摘遊」「採購遊」「垂釣遊」「農莊遊」等旅遊產品,大力發展創意農業旅遊產業
  • 章繼剛:從「種」糧食到「種」風景,稻田公園助力現代農業發展
    從「種」糧食到「種」風景,稻田公園助力現代農業發展文/章繼剛從「種」糧食到「種」風景,從賣「糧食」到賣「創意」,以稻田公園為載體的創意農業和鄉村旅遊是農業旅遊文化「三位一體」、傳統的種田,大多一季一收,收入有限。於是,人們把稻田變成公園,從田園咖啡、田園採摘到舉辦田園音樂會、田園舞蹈節,讓田園成為生態環境良好、基礎設施健全、創意元素多樣、服務質量優良的創意農業和鄉村旅遊精品景點,為遊客提供觀光旅遊、休閒度假、養生養老、回憶鄉愁的好去處。讓稻田長出藝術品的創意農業,令人樂此不疲。
  • 章繼剛:培育創意農業森林康養產業,打造旅居頤養新生活
    培育創意農業森林康養產業 打造旅居頤養新生活文/章繼剛森林草原生態系統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對人具有顯著的保健功能,對於解決亞健康和慢病人群的康復具有重要作用。森林康養是指以森林對人體的特殊功效為基礎,以傳統中醫學與森林醫學原理為理論支撐,以森林景觀、森林環境、森林創意、森林食品及生態文化等為主要資源和依託,開展的以修身養性、調適機能、養顏健體、養生養老等為目的的活動。
  • 章繼剛:創意農業讓哈尼梯田實現節本增效與生態富農的雙贏
    鄉村創意生活家(3)哈尼梯田美學大賞創意農業讓哈尼梯田實現節本增效與生態富農的雙贏文/章繼剛紅河縣1.6萬畝梯田集中連片,4300級首尾相連,從海拔600米到1800哈尼梯田主要分布在紅河州的元陽、紅河、綠春等縣,以哈尼族為代表的各民族開墾和耕種的水稻梯田,具有極高的民族歷史文化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是哈尼族、彝族等先民農耕文明的智慧結晶和農業文明文化景觀的傑出範例。被譽為「中華風度,世界奇觀」的「紅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觀」是中國第45處世界遺產,也是我國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以農耕文明為主題的活態世界遺產。
  • 創意農業頭條推薦丨章繼剛:鄉村繁榮需要留住古村落生活美學
    生成久遠、傳承厚重的古村古鎮和匠心獨運的農村生產生活遺產,顯現精彩紛呈的謀局布篇和順應自然的生活特性,是一種自然美、生態美、傳統與現代勞作融合的美。燦若星河的古村落歷經數百上千年的滄桑歲月和盛衰興替,成為今天和未來不可多得、不可再生、不可複製的文化遺產。博大精深的鄉村歷史遺存是農業文明的載體,古村古鎮則是歷史遺存的集中體現。
  • 四川創意農業旅遊:鄉村賞葉,一場賞心悅目的美好體驗
    四川創意農業旅遊:鄉村賞葉,一場賞心悅目的美好體驗文/章繼剛春天賞花,四川賞花節引來八方遊客。秋天來臨,推薦賞葉旅遊精品線路,發布賞葉指數,四川鄉村滿山的紅葉理所當然成為秋季創意農業旅遊的主角。四川森林景觀豐富多彩,春季賞花、夏季林下納涼避暑、秋季觀紅葉、冬季遊林海雪原,已成為全省創意農業旅遊的主要特色。藍天、白雲、雪山、彩林、秋水,一樣的紅葉美景,不一樣的創意旅遊,春天賞花秋天賞葉,四川創意農業旅遊正在邁向產業高端。伴隨著賞葉旅遊的興起,賞葉摘果、星空露營、休閒垂釣、農耕研學等豐富多樣的鄉村旅遊體驗活動吸引著大量遊客。
  • 四川創意農業旅遊:鄉村賞葉,一場賞心悅目的美好體驗
    四川創意農業旅遊:鄉村賞葉,一場賞心悅目的美好體驗文/章繼剛春天賞花,四川賞花節引來八方遊客。四川森林景觀豐富多彩,春季賞花、夏季林下納涼避暑、秋季觀紅葉、冬季遊林海雪原,已成為全省創意農業旅遊的主要特色。藍天、白雲、雪山、彩林、秋水,一樣的紅葉美景,不一樣的創意旅遊,春天賞花秋天賞葉,四川創意農業旅遊正在邁向產業高端。伴隨著賞葉旅遊的興起,賞葉摘果、星空露營、休閒垂釣、農耕研學等豐富多樣的鄉村旅遊體驗活動吸引著大量遊客。
  • 創意農業頭條推薦丨農業部點讚網紅帶貨,直播成為「新農活」
    2019年12月16日,農業農村部與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聯合印發了《關於實施「網際網路+」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的指導意見》,要求緊緊抓住網際網路發展機遇,加快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中的廣泛應用,充分發揮網絡、數據、技術和知識等要素作用,建立完善適應農產品網絡銷售的供應鏈體系、運營服務體系和支撐保障體系,促進農產品產銷順暢銜接、優質優價,帶動農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拓寬農民就業增收渠道,以市場為導向推動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 兩岸農業專家攜手探索山地生態農業發展之路
    與會專家建議,發展生態農業應立足當地生態環境,因地制宜,建立以農業產出、產品深加工、旅遊體驗等多層次多領域的農業發展體系,才能有效推動生態農業發展。  臺灣嘉義大學教授呂明雄說,當前很多地區農業產業發展還處於轉型期,加之受傳統農業發展思路和片面追求經濟價值的影響,各地以增加施肥等單一投入方式來提高產量的現象依然存在,並未真正實現農業的生態發展。
  • 創意農業頭條推薦丨小菊花託起產業振興夢
    小菊花託起產業振興夢《田園創意》河南省新野縣溧河鋪鎮溧河村菊花產業扶貧基地種植洋甘菊60畝,主要生產保健和藥用菊花。在馮營村建設菊花烘乾深加工廠,通過延伸產業鏈增加菊花生產效益。陝西省鎮坪縣曾家鎮桃花村通過流轉土地發展菊花產業。原村黨支部書記柏元理註冊成立了鎮坪縣鑫之譽種養殖場,全村菊花種植面積不斷擴大,今年計劃種植菊花160畝左右,預計產量可達到七萬斤。2019年,桃花村僅發放菊花產業務工工資便達到27萬元。
  • 國家現代產業技術體系農業科學家:為了大地的豐收
    由任長忠領銜的燕麥蕎麥產業技術體系是我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50個子體系之一。50個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800多個農業科研教學等企事業單位、40餘位院士、2600多位農業科學家,構成了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的「國家隊」,把農業科研創新的最強實力「擰成一股繩」。
  • 沙灣縣: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安集海鎮成果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社員高明德說:「加入合作社好處感覺還挺多的,就比如統一管理、統一銷售、提高產量,還有種植的品質都能有一定的提高,經濟效益也能增收。」  按照加快建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延伸農業產業鏈、價值鏈,促進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要求。我縣發揮棉花特色主導產業優勢,打通了棉花一二三產業鏈條,組建了以「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模式的社企聯盟。
  • 章繼剛: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傳統農民形象
    創意農業頭條推薦人工智慧正在改變傳統農民形象文/章繼剛中國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形象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甚至一度成為一些人嘲諷的對象。隨著人工智慧時代的到來,農民的傳統形象或將被改寫。農業機器人將給傳統農業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綠意盎然的春天,草長鶯飛。春耕正從南到北陸續展開。用無人收割機自動收割完水稻,用無人駕駛翻地機把地翻好,效率高,質量好。
  • 劉奇:農業產業變革面臨的新挑戰
    隨著人們認識的演進,「產業」一詞的概念已經由物質部門擴展到非物質部門,它是指從事物質生產和非物質生產的部門或行業。產業變革是指產業的經營管理者主動對產業原有狀態進行改變,以適應產業內外環境的變化,並以某一目標或者某一願景為導向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中國農業正處於一二三產全面融合,產業體系全面創新的歷史階段,亟需跨界互滲,重塑結構,再造動能,提升價值,變革產業。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 | 草魚產業發展報告
    近年來,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漁業綠色發展等政策影響,草魚產業經歷轉型調整的過程,一批草魚綠色高效的養殖模式在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一、產業發展現狀(一)養殖情況01、規模布局草魚是我國淡水養殖魚類中產量最大的品種。2018年,我國草魚養殖產量550萬噸,佔淡水養殖魚類產量的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