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香港經濟內憂外患 港府雪中送炭
中新社香港2月17日電 題:疫情下的香港經濟內憂外患 港府雪中送炭
中新社記者 劉辰瑤
繼去年10月之後,香港美甲師Helen的老公再次失業了。「廚師再稀缺,抵不過飯店關張。」Helen一家四口擠在公屋裡,子女停課,老公失業,店裡的客人越來越少。這不過是當前香港經濟的小縮影。
2019年,香港經濟可謂「內憂外患」。
數據顯示,香港經濟2019年錄得負增長1.2%,是2009年以來首次錄得負增長。上半年香港經濟表現疲弱平均增長只有按年約0.5%,與中美貿易爭端愈演愈烈的外圍不確定性有關;踏入下半年,本地修例風波引起的社會事件以及暴力示威行為更進一步打擊經濟氣氛及與消費和旅遊相關的活動,為不同經濟環節帶來沉重負面影響。這樣的背景下,香港當年6月至10月底大約400至500間食肆結業,Helen老公上次失業的飯店,正在其中。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之後,2020年香港經濟前景面臨更大挑戰。」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鄂志寰的判斷,顯現出香港經濟的「雪上加霜」。
她分析稱,疫症暴發對消費、旅遊、零售、餐飲和運輸等行業將帶來沉重的打擊,預期上半年香港經濟將有較大機會陷入負增長,民生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就業市場上,預期零售、住宿及膳食服務的失業率將會進一步上升。在鄂志寰的預測下,香港引以為傲的低失業率,可能在上半年升至4%。
對此,香港特區政府緊急「雪中送炭」。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4日宣布,特區政府將設立逾250億港元防疫抗疫基金,支持在疫情下受重創的界別和行業,避免出現大規模的企業倒閉或裁員潮。
事實上,特區政府此舉來之不易。財政司司長陳茂波16日發表網誌稱,2020到2021財政年度的預計財政赤字為歷來最高。他在文中寫道:本次疫情對香港經濟實質影響可能高於2003年非典對經濟的打擊。受影響的已不再局限在零售、飲食或旅遊相關的行業,「海嘯式」的衝擊可能令失業率急速惡化。
更打擊士氣的是,由於外圍經濟環境複雜多變,疫情對內地的經濟影響仍有待觀察,本地除疫情外,又未完全走出去年社會事件的陰霾,令人不得不對短期的香港經濟展望維持審慎的態度。陳茂波直言,這樣的財政赤字可能會維持一段時間。
「先不關店,看看能不能撐一陣子。」Helen開的美甲店位於港島東區的天悅廣場內,儘管商場客源明顯減少,但是依舊有一些老顧客通過手機預約來店,Helen也會提前做好消毒防護。
這個「撐」字亦寫在了陳茂波的網誌裡。他透露,特區政府現時的財政儲備,容許政府近期可持續推出逆周期措施,以穩就業、撐經濟。(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