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做好脫貧「補給」站︱貴陽航空電機有限公司董科

2020-12-24 天眼新聞

我叫董科,若要問我參加工作以來,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什麼,那一定是能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中。2016年,作為貴陽航空電機有限公司扶貧工作主管部門負責人,持續奮戰在普定縣馬官鎮馬官社區脫貧攻堅的戰線上。脫貧攻堅絕非一人之力。根據安排,我負責與公司派出的駐村第一書記鄭靈敏、陳署軍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貧困村情況,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組織實施。雖然身處後方,但我的心,卻始終處在一線,與馬官社區的居民們同在。

董科(中)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為了及時落實脫貧工作各項要求,我與鄭靈敏、陳署軍緊密配合,以航空工業「1122」黨建工作體系為指導,幫助其開展黨建幫扶工作,加強貧困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驅動力。2018年6月22日,根據公司產品包裝箱需求,提出 「包裝箱」項目,經過調研和與村支兩委多次溝通和評估,產業項目正式立項。隨後,我主動與鄭靈敏、陳署軍對接,了解產業扶貧項目情況,協調落實政策、解決實際困難。為確保項目正常運營,駐村書記帶頭開拓市場,企業多次派駐技術和質量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和培訓。

2019年,扶興包裝箱廠實現上百萬元銷售收入,近10萬元利潤,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贏利,解決了該村15個貧困戶村民的就業,得到了該村村支兩委的高度認可。項目的實施有效幫助扶貧村農戶就業增加收入和穩定青壯年人力資源,使「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實現了貧困戶真脫貧,脫真貧。

扶貧路上的董科(左三)「感謝大家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你們為我們修路修房子,送吃又送穿,幫助我們就業增收,讓我們感受到了黨的溫暖,享受到了國家的好政策,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用頂著貧困戶的帽子過活了!」老人家真切的話語,聽在耳邊,成了這份工作給予我們的最高認可與動力,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按照「扶上馬、送一程」的要求,在管理和市場開拓方面「傳經送寶」,鞏固產業扶貧項目取得的成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穎 整理

編輯 黃盈瑩編審 李中迪 鍾俊怡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一名工作人員。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盤算著我這個新手,該如何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經過了解,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 31 戶 96 人,雖說在 2019 年年底已全部脫貧,但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成效又成為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山頂人家」的故事︱赫章縣雙坪鄉海子村...
    我叫汪遠成,是赫章縣雙坪鄉海子村的扶貧幹部。海子村是個典型的深度貧困村,今年已經成功脫貧,我們所有幫扶幹部都感到無比驕傲。  我是2018年3月到海子村駐村幫扶的,如今已經是第三個年頭了,一路的扶貧歷程,充滿著極大的挑戰和無數的艱辛,特別是要幫助那些貧困程度深的家庭脫貧,考驗的是扶貧幹部的智慧和功夫,不下大力氣和沒有一番「繡花功夫」,是難以脫貧的。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鄧明禮:用腳步丈量民情 用真心傾聽...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年,水城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11.66萬人,貧困發生率達15.95%。初次參與脫貧攻堅的我,滿懷一腔熱血,深感責任重大。根據結對幫扶工作組的安排,我開始跑基層、搞摸底,進村入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幫扶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女鎮長懷著二胎做好保姆式服務|息烽縣石硐鎮黨委...
    說起搞扶貧工作,大家都說我是一個「攢勁」的女強人。特別是今年,哪怕受到疫情影響,看到我們石硐的「彌天大聖」獼猴桃成功走向市場,我覺得一切都值了。  作為人民公僕,做好保姆式服務,不管是在營商環境,還是脫貧攻堅上,都是必不可少的工作態度。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村民餘廷蘭:短短六年...
    我叫餘廷蘭,家住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大寨組,今年 44 歲。這 44 年來,我最難忘的就是 2019 年,這一年,我們全家四口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每次和別人談起以前的生活,我的眼淚都止不住。我常抱著娃娃偷偷抹眼淚,當時真覺得生活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沒有一點希望。6 年前,村裡把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幹部和扶貧幹部經常上門向我們詳細講解扶貧政策,了解家裡的情況,鼓勵我只要踏實肯幹,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起初,我覺得扶貧幹部說幫我家脫貧的事只是一種安慰,難以成為事實。直到他們幫助我家申領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幾項補助拿到手裡,我才開始有了一點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我的脫貧故事」白雲區派駐水城縣結對幫扶工作組...
    我叫鄧明禮,是白雲區農業農村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工作人員。2018年4月,白雲區委組織部選派我到六盤水市水城縣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作為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和貴州省16個深度貧困縣之一,2018年,水城縣建檔立卡貧困人口有11.66萬人,貧困發生率達15.95%。初次參與脫貧攻堅的我,滿懷一腔熱血,深感責任重大。根據結對幫扶工作組的安排,我開始跑基層、搞摸底,進村入戶,用腳步丈量民情,用真心幫扶群眾。
  • 「我的扶貧故事」我與「他們」相識於脫貧攻堅丨上海市第三批援黔...
    一年多的時間,我一直深入基層調研,走遍了遵義8個貧困縣市,走完了遵義15個區縣市,我深深熱愛遵義這片紅色土地。2020年,我很榮幸獲得了貴州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榮譽稱號。2020年3月3日,貴州省遵義市正安縣宣布脫貧出列,標誌著遵義革命老區率先全部脫貧。在這場脫貧攻堅偉大戰役中,我認識了許多人,有了許多故事。
  • 「我的扶貧故事」做好旅遊扶貧助力全省按時打贏脫貧攻堅戰|省文化...
    自2016年以來,在廳黨組的領導和幹部職工的積極支持下,我結合自身崗位實際,緊緊圍繞旅遊扶貧工作目標,強化以人民為中心的旅遊發展思想,秉承有利於貧困人口發展的旅遊理念,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精準扶貧的重要途徑,著力從四個方面深入實施旅遊扶貧,助力全省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首先是做好旅遊扶貧的頂層設計。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2020-1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村民餘廷蘭:短短六年...
    我叫餘廷蘭,家住清鎮市紅楓湖鎮右七村大寨組,今年 44 歲。這 44 年來,我最難忘的就是 2019 年,這一年,我們全家四口擺脫了貧困,過上了好日子。每次和別人談起以前的生活,我的眼淚都止不住。我常抱著娃娃偷偷抹眼淚,當時真覺得生活就是過一天算一天,沒有一點希望。6 年前,村裡把我家納入建檔立卡貧困戶。村幹部和扶貧幹部經常上門向我們詳細講解扶貧政策,了解家裡的情況,鼓勵我只要踏實肯幹,生活一定會越來越好。起初,我覺得扶貧幹部說幫我家脫貧的事只是一種安慰,難以成為事實。直到他們幫助我家申領的最低生活保障金等幾項補助拿到手裡,我才開始有了一點信心。
  • 「我的扶貧故事」七年脫貧攻堅襤褸路 五年同步小康一家人|六盤水...
    畢業在即,考慮再三,我放棄了在貴陽一家社工機構工作的機會,毅然回到了家鄉,決定將自己所學回報給養育過我的這片土地。千軍萬馬,獨過一橋。2013年4月,根據《六盤水市組建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實施方案》(六盤水黨建發〔2013〕3號)要求,按照公開、平等、競爭、擇優的原則,面向全國公開招募1358名大學生參加六盤水市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
  • 「我的脫貧故事」盧雪梅:飲水思源 不忘桑梓
    我叫盧雪梅,是龍裡縣洗馬鎮人民政府的一名公務員,也是鎮政府派駐到落掌村的一名小康駐村幹部。毋庸置疑,我也曾是一名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對象,這是關於我從幫扶對象到幫扶責任人的故事。2020年8月,盧雪梅弟弟盧凱鑫大學畢業後,在中國建築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上班2016年,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推進,我們家還享受了產業幫扶政策,如生豬養殖、脆紅李、土豆、黃豆等的財政扶貧資金項目的支持,增加了家庭收入;那一年,在幫扶責任人羅登海哥哥的政策宣傳及幫助下,我的父親還擔任起了村裡的生態護林員
  • 「我的扶貧故事」扶貧路上的故事丨畢節市金沙縣後山鎮教管中心駱...
    幫助其做好脫貧產業培育,因地制宜進行規劃定位,鼓勵其兒子外出務工,引導楊進夫妻在家種植有機高粱、養豬等。  在扶貧工作剛開展的時候,楊進一家對幫扶責任人的態度是不友好的,認為我們只是來走形式、做樣子的,曾幾次把我們一行拒之門外。
  • 央企消費扶貧暨網絡直播帶貨扶貧高峰論壇在貴陽...
    9月2日,以「黔貨出山、風行天下,萬企參與、億人同行」為主題的央企消費扶貧暨網絡直播帶貨扶貧高峰論壇在貴陽舉行。此次活動以貧困地區扶貧產品銷售和脫貧攻堅成果展示為主線,通過「線上+線下」聯動推廣銷售貴州扶貧產品,將消費扶貧推向高潮。
  • 「我的扶貧故事」數說我的扶貧故事丨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督戰隊...
    我叫何補江,是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的一名工作人員,有幸參加省級掛牌督戰威寧自治縣脫貧攻堅工作,從3月4號到威寧開始,到現在九個月了,這期間遇到過一些困難,也有過一些困惑,但我收穫到的更多。  我研究生畢業後來到中國人民銀行貴陽中心支行上班,為了豐富工作經歷,單位安排第一年在地市、縣支行實習鍛鍊,我在開陽縣支行工作了半年,雖然算基層工作經歷,但很少和鄉鎮打交道,幾乎沒有下過村,更不用說和農戶打交道了。實習鍛鍊結束回到單位後,被分到金融研究處,和扶貧也沒有什麼交集。被抽到省級掛牌督戰威寧縣脫貧攻堅督戰隊工作,對我來說是一個挑戰。
  • 「我的扶貧故事」腳踏實地去做好脫貧攻堅的每一件事|貴定縣寶山...
    我叫張曉蘭,是貴定縣融媒體中心工作人員。2018年5月,我來到貴定縣寶山街道竹坪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擔任駐村工作隊隊員。第一次來到農村開展基層工作,剛開始的我比較缺乏經驗,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我時刻謹記自己是一名共產黨員,始終發揮共產黨員吃苦耐牢的精神,克服困難,做好工作。
  •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我的扶貧故事 我的脫貧故事】呂林連:夫妻種菜脫了貧 2020-12-14 11:4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我的扶貧故事」遭遇高溫、暴風雨、塌方,但我從未退縮!丨省級...
    我叫姜鍾光,是貴陽護理職業學院衛生管理系黨總支副書記。根據組織安排,自2020年2月以來,我作為省級掛牌督戰榕江縣脫貧攻堅工作專班現場組工作隊員,到榕江縣開展脫貧攻堅督戰工作。姜鍾光(右二)入戶走訪困難群眾從2015年至2018年,我曾分別到開陽縣和大方縣參加駐村黨建扶貧、醫療扶貧和教育扶貧工作,2018年獲「貴陽市脫貧攻堅優秀黨務工作者」榮譽稱號。榕江縣在宣布脫貧摘帽前曾是國家級貧困縣。
  • 「我的扶貧故事」聚焦產業促脫貧丨黃平縣平溪鎮黨委書記李拓
    我叫李拓,2012年4月,到黃平縣平溪鎮擔任鎮黨委副書記、鎮長,2017年3月任平溪鎮黨委書記至今,也是全鎮脫貧攻堅的重要決策者之一。李拓聽取茭白種植基地負責人介紹茭白苗培植情況 聚焦產業發展,決戰脫貧攻堅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我覺得只有產業發展壯大了,才能給百姓增加就業渠道和收入,才能使經濟持續健康向好發展。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第一書記肖夢強:當好...
    我叫肖夢強,是市科協辦公室副主任科員。2015 年 3 月,我響應組織的號召,前往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2016 年 4 月,我主動申請繼續駐村,掛任大谷佐村第一書記,至今已在大谷佐村連續工作 5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