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董科,若要問我參加工作以來,最有意義的一件事是什麼,那一定是能有幸參與到脫貧攻堅這項偉大的事業中。2016年,作為貴陽航空電機有限公司扶貧工作主管部門負責人,持續奮戰在普定縣馬官鎮馬官社區脫貧攻堅的戰線上。脫貧攻堅絕非一人之力。根據安排,我負責與公司派出的駐村第一書記鄭靈敏、陳署軍進行溝通和交流,掌握貧困村情況,明確工作目標,落實工作責任,組織實施。雖然身處後方,但我的心,卻始終處在一線,與馬官社區的居民們同在。
董科(中)參與關愛留守兒童志願服務活動為了及時落實脫貧工作各項要求,我與鄭靈敏、陳署軍緊密配合,以航空工業「1122」黨建工作體系為指導,幫助其開展黨建幫扶工作,加強貧困村基層黨組織建設,將黨組織的政治優勢轉化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驅動力。2018年6月22日,根據公司產品包裝箱需求,提出 「包裝箱」項目,經過調研和與村支兩委多次溝通和評估,產業項目正式立項。隨後,我主動與鄭靈敏、陳署軍對接,了解產業扶貧項目情況,協調落實政策、解決實際困難。為確保項目正常運營,駐村書記帶頭開拓市場,企業多次派駐技術和質量專業人員進行指導和培訓。
2019年,扶興包裝箱廠實現上百萬元銷售收入,近10萬元利潤,實現了當年投產當年贏利,解決了該村15個貧困戶村民的就業,得到了該村村支兩委的高度認可。項目的實施有效幫助扶貧村農戶就業增加收入和穩定青壯年人力資源,使「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實現了貧困戶真脫貧,脫真貧。
扶貧路上的董科(左三)「感謝大家對我們貧困戶的關心,你們為我們修路修房子,送吃又送穿,幫助我們就業增收,讓我們感受到了黨的溫暖,享受到了國家的好政策,從今以後,我們再也不用頂著貧困戶的帽子過活了!」老人家真切的話語,聽在耳邊,成了這份工作給予我們的最高認可與動力,接下來,我們將繼續努力,按照「扶上馬、送一程」的要求,在管理和市場開拓方面「傳經送寶」,鞏固產業扶貧項目取得的成果。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王穎 整理
編輯 黃盈瑩編審 李中迪 鍾俊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