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茶城或許大家都會有一個感受,
去茶城不就是買茶、喝茶,
還能有啥玩的?
而尋茶好像就應該奔走在各個山頭,
怎麼會尋進茶城裡呢?
莫慌,尋找地道普洱No.1
尋茶小姐姐帶你走進昆明的這個茶城,
看茶樹、感雲茶歷史、品雲茶...
「玩場」特別多!
9月19日,剛走進位於昆明市盤龍區金實路1號的雄達茶文化城,尋茶小姐姐就被臺階中間的真人等比例雕塑群吸引了目光,仔細一看這些雕像都有著雲南少數民族的打扮和穿著,傣族、拉祜族、白族......他們都在做著同一件事——採茶。
茶大家都喝過,但活的茶樹卻不一定人人都見過吧?採茶的是雲南少數民族雕像,但被採摘的可都是貨真價實的雲南茶樹!咱們平常看到、喝到的普洱茶,都是從這樣的茶樹上採摘下來的。
那麼,茶樹上的葉子又是怎麼變成我們能喝的普洱茶呢?別著急,順著臺階邊看茶樹邊拾級而上,在茶城二樓你又能看到普洱茶傳統製作工藝的雕塑,栩栩如生地還原了普洱茶從採茶菁、尾凋、殺菁到揉捻、炒制、壓餅、售賣的完整過程,簡直不要太漲知識!
一堆堆的茶葉怎麼變成圓圓的普洱茶餅?壓餅的過程中茶葉怎麼才不會碎?茶城的制茶師會邀請你來上一杯現壓普洱茶,邊喝邊看制茶師現場把普洱茶散茶壓製成為一個個茶餅的全過程,小腦袋瓜裡有關普洱茶製作工藝的疑惑就通通煙消雲散啦!
都說雲茶歷史悠久,那麼拿什麼來展示雲茶的歷史文化?昆明雄達茶文化城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開雄在雲茶歷史文化博物館開館剪彩儀式上說:「雄達茶城就是以普洱茶為主的專業市場,普洱茶又是有著悠久歷史和深刻文化內涵的茶,在雄達茶城建設雲茶歷史文化博物館,有著非常重要的現實意義。」
走進雲茶歷史文化博物館,尋茶小姐姐就聞到了經久不散的茶香氣息。來自中茶、大益、下關、易武同慶號和滇紅五家企業的文史資料、老茶、老物件等靜靜安置在展櫃中供遊客參觀。
展品中都包含哪些雲茶歷史過往?
跟我一起先睹為快!
·下關沱茶公司前身為雲南中國茶葉貿易有限公司和蒙藏委員會合資興辦創建於1941年的康藏茶廠。
在展品中你可以看到作為西南地區邊銷茶主力,長期維繫著藏族等少數民族的基本生活所需的下關沱茶歷史過往。
·大益的前身是成立於1940年的勐海實驗茶廠,當時建廠是為了以茶換匯支援抗戰。
而經過多年的不懈努力,雲南七子餅茶的推廣生產、以及現代普洱茶人工後發酵工藝成為了勐海茶廠對普洱茶發展的巨大貢獻。
·中茶成立於建國後的1950年,「紅印」、「藍印」、「黃印」、「八八青餅」、「勝利茶」......「中茶」經典之作層出不窮。
70年間「中茶」牌普洱茶、紅茶、綠茶、花茶等各類小包裝產品也持續走出國門,蜚聲海內外,為中國外貿事業及中國茶葉在全球的推廣做出過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一系列的茶文化活動中,我們在雲茶歷史文化博物館用眼睛看到那些關於雲茶的過往;在種茶、採茶、制茶場景的雕塑群裡感受雲茶的誕生;同時我們還能把雲茶喝進嘴裡細細品味一番,才是真正做到不枉此行。
雲南的少數民族資源豐富,種茶的歷史也十分悠久,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大都能看到茶樹的影子,少數民族善於制茶也善於飲茶,這便造就了多元的飲茶文化。
傣族用竹筒裝著茶葉與山泉水烤茶、拉祜族用瓦罐烘烤出茶葉的香氣加水衝飲......月上窗頭時,昆明雄達茶文化城的特色夜市裡,這些你好奇的少數民族茶俗你都能近距離觀看、體驗到。
種類繁多的雲南少數民族茶藝展示、雲茶品鑑給市民和愛茶人提供了一個很好的交流分享契機,大家手握一杯好茶言歡,可以一直喝到根本停不下來。
作為全國五大茶葉主產省的雲南,2019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為676萬畝,產量43.1萬噸,茶產業綜合產值達936億元。今年上半年,全省茶葉出口創匯4522萬美元,同比增長128.3%,雲茶興盛可謂是正當時!
在雲茶興盛發展的當下,除了已經開啟的茶文化系列活動,昆明雄達茶文化城在今後將不定期開展茶藝、茶文化表演等活動。雲南廣播電視臺都市頻道「尋找地道普洱No.1」新媒體活動也將一起,用更直觀的體驗帶領廣大市民、遊客親近雲茶,讓更多人能夠通過一片小小的「綠色茶葉」了解大美的「多彩雲南」。
編輯:阿佳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