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垃圾分類成為社會熱點話題。讓我們看看日本、紐西蘭、澳大利亞和奧地利的民眾是如何應對這些「靈魂拷問」的。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日本
日本是世界上垃圾分類要求最嚴格的國家之一,但也並非一蹴而就,而是經過了幾十年的努力。如今,日本垃圾分類越發細緻、複雜。以東京都澀谷區為例,家庭垃圾被分為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資源垃圾和大件垃圾四大類,各大類繼續細分,例如資源垃圾分為礦泉水瓶、玻璃瓶、紙、鋁罐、鐵罐等。而且,每種垃圾要按規定時間放在指定地方,丟棄大件物品還需另付費用。如果未按規定分類或未在指定時間投放垃圾,垃圾將會被退回。
↑這是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拍攝的一處垃圾投放點附近的指示牌,標明了各類垃圾的回收時間(7月6日攝)。日本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有著十分細緻和嚴格的規定,各類垃圾要根據所在地區的要求細緻分類,並在規定的時間放置於指定場所,以便相關部門及時回收處理。
↑7月5日,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區域內,一名居民將該公寓積攢的礦泉水瓶放到垃圾回收指定地點。當日是周五,是該區域回收資源垃圾的日子。
↑7月11日,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的居民提著可燃垃圾準備丟棄。當日是周日,是回收可燃垃圾的日子。
↑這是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拍攝的一處垃圾投放點(7月4日攝)。當地要求垃圾只能在規定時間內按不同類別投放丟棄,當日是周四,回收可燃垃圾。
↑這是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拍攝的一處垃圾投放點(7月5日攝)。當地要求垃圾只能在規定時間內按不同類別投放丟棄,當日是周五,可回收包括礦泉水瓶在內的資源垃圾。
↑這是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拍攝的一處垃圾投放點(7月6日攝)。當地要求垃圾只能在規定時間內按不同類別投放丟棄,當日不回收垃圾。
↑這是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惠比壽三丁目拍攝的垃圾箱,旁邊的指示牌標明了各類垃圾的回收時間(6月4日攝)。日本對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有著十分細緻和嚴格的規定,各類垃圾要根據所在地區的要求細緻分類,並在規定的時間放置於指定場所,以便相關部門及時回收處理。
↑這是在日本東京品川區拍攝的一間公寓樓下的垃圾分類堆放處,上面標明了各類垃圾的具體分類細節(6月4日攝)。由於當地要求垃圾只能在特定時間拿到投放點丟棄,所以一些公寓住宅在內部設有專用垃圾桶、垃圾袋收集居民平時的垃圾,待到特定時間由專人丟棄回收。
↑這是在日本東京澀谷區拍攝的當地垃圾分類中文說明材料(7月7日攝)。
↑這是在日本大阪G20峰會新聞中心的展覽區域拍攝的礦泉水瓶回收機器(6月29日攝)。該機器目前已在日本部分便利店投入使用,機器會引導顧客把礦泉水瓶的蓋子和包裝條與瓶身分開投放,並由機器壓扁礦泉水瓶,便於回收利用,使用者使用該機器丟棄礦泉水瓶可以得到商家積分返點優惠。
↑這是在日本大阪G20峰會新聞中心拍攝的分類垃圾桶(6月29日攝)。
↑這是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垃圾回收站拍攝的「零浪費」標誌(2018年11月19日攝)。日本德島縣上勝町發出「零浪費」宣言,盡力減少焚燒和填埋垃圾的比例,提高垃圾的回收利用率,最新數據顯示該地區的循環利用率已超過80%。為實現目標,當地垃圾分類十分細緻,種類已超過40種。
↑日本德島縣上勝町的居民在當地垃圾回收站整理垃圾(2018年11月19日攝)。
↑這是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垃圾回收站拍攝的紙類垃圾回收區域(2018年11月19日攝)。當地僅紙類垃圾一項就分為紙杯、白色紙包裝、帶鋁紙包裝、其他紙類等多個垃圾類別。
↑這是在日本德島縣上勝町拍攝的垃圾回收站一角,指示牌標明了詳細的垃圾類別(2018年11月19日攝)。
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的垃圾分類比較簡單,紅蓋垃圾桶多用來儲存送填埋場的垃圾,黃蓋垃圾桶裝各類可回收幹垃圾,綠蓋垃圾桶用來裝從花園等處產生的有機物垃圾。該標準全國通行,便於居民在各州流動時也可以容易辨識。在學校教育方面,澳大利亞各州及市議會都推出了不同的學校教育項目,以提高學生的垃圾處理和環境保護意識。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當地居民鄧肯在家門口按照分類投放垃圾。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當地居民鄧肯將家中的垃圾箱運到馬路邊等待垃圾回收車處理。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當地居民鄧肯在垃圾回收點處理玻璃瓶。飲料容器回收獎勵機制鼓勵居民提高生活垃圾循環利用率,並取得很大成效。在雪梨的指定回收地點提交合格的飲料容器垃圾後將獲得每個0.1澳元的獎勵。為方便居民檢查自己的容器是否符合回收標準,還有專門網站可以掃描這些容器的條碼進行核實。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當地居民鄧肯在垃圾回收點處理玻璃瓶。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當地居民鄧肯在垃圾回收點處理玻璃瓶。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工人在可回收垃圾收納點工作。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海港大橋旁,幾名青年在分類垃圾箱前投放垃圾。
↑7月4日,在澳大利亞雪梨海港大橋旁,一名小學生站在分類垃圾箱前。
奧地利
奧地利的日常垃圾分類十分細緻,並倡導對有價值的垃圾進行可回收利用,減少環境負擔。日常垃圾中產生的食物垃圾、生活廢物垃圾和廢棄紙張等可在居民樓裡的垃圾點分類丟棄;塑料包裝和金屬包裝這類包裝類的垃圾、生活有害垃圾以及有色和無色玻璃瓶則需要居民前往臨近垃圾收集點分別丟棄。樓房和垃圾點收集來的垃圾會有政府和指定的專業公司定時統一清理。奧地利的家庭以及學校會從孩童開始就普及垃圾分類的概念和基本做法。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在家中對於食物類垃圾和非食物類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勒布納說,一般奧地利人會事先根據垃圾點的分類,在家中設置不同垃圾桶分別收納垃圾,方便在垃圾點分類丟棄。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在家中對於食物類垃圾和非食物類生活垃圾分類處理。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在家中處理廢棄紙類垃圾。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收拾好垃圾,準備前往垃圾站。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在家門口對各類包裝盒和瓶裝垃進行分類。
↑這是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居民勒布納家拍攝的分類垃圾桶。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在公寓內的垃圾點投放垃圾。公寓內的垃圾桶也都是分類設置的,必須按照相關分類進行垃圾丟棄。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前往公寓外的瓶類垃圾站丟棄垃圾。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在公寓外的瓶類垃圾點丟棄垃圾。所有瓶類垃圾要按照金屬類、塑料類、有色玻璃瓶和無色玻璃瓶的區別分開丟棄。
↑7月10日,在奧地利維也納,當地居民勒布納在公寓外的瓶類垃圾點丟棄垃圾。
審 核:武巍
策 劃:程麗
制 作:王天聰
攝影記者:杜瀟逸 白雪飛 郭晨
視頻記者:郭磊 杜瀟逸 胡涇辰(報導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