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人對老蔣小蔣的真實看法

2020-12-15 騰訊網

[摘要]看著那一尊尊塑像錯落在同一個空間裡,心底是不勝唏噓的,除了讓人慨嘆一個世代的流逝,更思及老子所言:「寵辱若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

作者:朱天衣(騰訊·大家專欄作者,臺灣著名作家)

位於北臺灣桃園縣境的大溪,因著蔣介石、蔣經國先生父子靈寢暫厝於此,而有著不凡的意義。尤其是兩岸開放觀光後,民國熱讓大溪重新受到青睞,兩蔣陵寢遂成為許多內地觀光客必遊的景點。

慈湖兩蔣文化園區

我也是拜彼岸朋友來訪,才在去年秋天首次踏進慈湖,爾後在今年又數度帶著北京來的朋友再度造訪,幾次去都遇到綿綿細雨,是很適合謁靈的天氣,且遊客不多,擦身而過的幾組人馬,一聽口音便知是來自彼岸,我不太知道他們來此的目的與心情,同行八〇後的年輕朋友,則是很為慈湖的靜謐素樸而動容。

慈湖能參觀的範圍並不大,穿過停車場,映入眼帘的便是一平房建築的展覽館,左翼原是一黃埔食堂,賣些應景的套餐麵食,如紅燒肉飯、牛肉麵之類的簡餐,最近則改賣現滷的大溪豆乾,或一些熱狗、茶葉蛋、冰淇淋等輕食,如此邊走邊吃,似乎更把此處觀光化了。另一端右翼販售的則是紀念品,明信片、書籍、錄影帶、紀念郵票,以及印有老蔣小蔣先生肖像的馬克杯、T恤、手提袋,卡通化的兩蔣公仔也買得到,鳳梨酥、太陽餅,甚至小蔣夫人方良女士識為鄉愁的俄羅斯軟糖也搜羅得到。

遊客中心

位於正廳的展覽館,裡面展示的物件還算豐富,除了老蔣先生生平重要事跡多有記錄,他和宋美齡女士大婚的禮服亦在展示之列。照片當然是有的,比較特別的是還放置了一些兩人的生活照,書信公文亦多,除了兩蔣先生的手稿外,還看得到毛澤東先生、周恩來先生及何應欽先生等人的親筆信,均是毛筆寫就,從風格迥異的墨跡,可端詳出每個人不同的性情,這也算流覽這些館藏後頗有意思的收穫。

展館內部

出得展覽館,我們在細雨中靜靜走過林間,不到三百公尺外,便是一眼就能望盡的碧綠湖水,間或有水鳥悠遊其中,予人一種閒靜的安然,若在此稍作佇足,便有一種逸世的況味,也難怪老蔣先生特別鍾情於此,據說慈湖和他奉化溪口的老家頗為神似,因此在臺近三十年間,常來此修養生息。

慈湖步道

我每次行到此處,也總愛在湖畔佇立良久,倒不是在思索甚麼國家大事,而是特別喜歡看那一些母子水鳥在偌大的湖面玩著躲貓貓的遊戲,每隔一段時間,那水鳥媽媽便會潛進水裡,消失得無影無蹤,我當然知道它是在覓食抓魚,但那潛行的時間真的是太長了,長到每次我都會以為它再也不可能浮出水面了,而和我同樣心焦的比比小水鳥,這時便會四處啾啾叫個不停的呼喚它的媽媽,突然在意想不到的方位,這水鳥媽媽又安然無恙的冒了出來,有時竟在數十公尺外,接著不等它的比比飛奔過去,它又再度潛進水裡消失無蹤,幾次後,我便不再憂心,好整以暇的揣測它會在何處再度現身,但很少有猜中的。也許老蔣先生晚年在此湖岸散步時,也曾痴痴看著這些母子鳥追逐,如我般無聊到甚麼也不想,若真能如此,也是一種幸福吧!

湖中水鳥

傍著湖畔順著路走到盡頭,便是一四合院的紅磚房,佔地一樣不大,若正好逢著整點,便可看到衛兵交接儀式,或許礙於守靈的莊嚴肅穆,所以操槍架式不像其他地方換衛兵時那麼花樣繁複,但也有可觀之處。走上幾層臺階,跨進門裡,是一不到百平方公尺的四方院落,間或種了幾株桂花茶花,沿著天藍色漆就的迴廊走一圈不需要五分鐘,這就是老蔣先生生前的行館,逝世後正廳便安厝著這一代強人的遺體,封閉式的大理石棺槨簡單齊整,立於靈前行禮與否各隨其意,依我觀察,彼岸同胞多會頷首致意,反而是在地的同胞總是流覽而過,這或許也應證了老蔣先生多年來在臺灣功過如何,已不太有人在意了。

衛兵交接儀式

整體來說,慈湖比想像中要好,除了遊客中心對兩蔣生平做了些介紹,其他地方都未見任何歌功頌德的文字,至於鄰近停車場旁一大片的公園綠地上,大量安置著老蔣先生或立或坐或馬上英姿的座像,則又是一個時代、一個世代的諷喻。在我成長的年代,臺灣與世界許多強權國家一樣,造神運動方興未艾,但凡公家機關、學校公園,隨處都可見到老蔣先生的座像,不管在意與否,它已成了生活的一部分,成了理所當然的街景地標。

蔣介石靈柩

社會主義出身的小蔣先生,始終堅持和普羅大眾走在一起,他的民間十大友人,或農民或攤商,也是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所以在臺灣倒不曾看過他的塑像,在他執掌政權的十多年間,多把心力投注在經濟建設上,任用的也都是學有專精且有擔當的人,如孫運璇先生、李國鼎先生、趙耀東先生,在他職掌行政院長期間,度過了第一次石油危機,並推動了十大建設,如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桃園國際機場、北迴鐵路、鐵路電氣化,及臺中、蘇澳港,雖則其中的大煉鋼廠、石油化學工業及核能廠對環境生態有著極大負面影響,但不可否認的是,臺灣後來的經濟起飛便奠基於此,爾後在1979至1980年他執大位期間,設立了新竹科學園區,更大幅提升了臺灣的國際競爭力,使臺灣一躍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因此我以為,縱有許多人對蔣家政權不滿,但小蔣先生的功過,是該給予更公允的評價的。

爾後民進黨執政,兩蔣逝去已久,對他們父子的憤恨無處宣洩,這些矗立在臺灣各個角落的老蔣先生雕像便成了標靶,拆的拆、毀的毀。去神運動不是不好,但隨之而來鋪天蓋地的謾罵羞辱,還是傷了許多人的心,於是有人便把這些棄如敝屣的雕像收攏起來,為它們重新找到一個安身的所在,這也就是慈湖畔蔣公園區存在的原因。

其實看著那一尊尊塑像錯落在同一個空間裡,心底是不勝唏噓的,除了讓人慨嘆一個世代的流逝,更思及老子所言:「寵辱若驚,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沒有之前的奉若神明,又何來爾後的顛倒羞辱,光從這點看來,小蔣先生的智慧似乎要高過父親許多。

雕像園

在慈湖附近不遠處的石門水庫也是可順道一遊的去處,這水庫建於1956年,動員了七千多人歷時八載方才峻工,有效蓄水量達二億四千萬立方公尺,是一具有供水、發電、灌溉、防洪及觀光多功能的水庫,大臺北地區的部分用水也需靠它供給,但因上遊水土保持做得不夠完善,且氣候變遷劇烈,逢著大雨,大量沙土便流入水庫,造成嚴重淤積,使得蓄水功能大幅降低,幾場大雨就得洩洪,一段時日甘霖不降便要限水,清淤工程艱巨,這花了鉅資興建的水庫怕已未老先衰了,或許這也是世上所有水庫的必然宿命吧!

好在我們造訪此處,並不是枯水期,未見乾涸的黃土暴露於外,雖無法躬逢洩洪時的壯觀景致,但漫步在水庫上方的集水區,也可享受山光水色的暢然,尤其雨後山嵐環繞,讓此處多了份虛無縹緲,恍若置身仙境,也好似走入潑墨山水的畫境裡。

大溪老街保存得還算完善,這兒最夯的商品豆乾、豆腐乳,也是挺好的伴手禮。沿著大漢溪緣的中正公園旁,也有一處老蔣的行館,他也常偕同夫人在此落腳,如今包給一位藝術家經營,館裡有小型展覽室、有紀念品販賣處,還提供餐飲服務,也保留了一間老蔣的起居室供人憑弔。天氣好時,可坐在院落裡啜飲咖啡,眺望遠處石門大壩,想像著一代強人也曾幽幽矗立於此,當時縈迴在他腦海的會是甚麼呢?隔著一道黑水溝的臺灣海峽,他放不下的是縷縷鄉愁?惦記的是壯志未酬?這些懸念如腳下的大漢溪般滾滾流去,終至匯入汪洋大海之中,消逝得無影無蹤,而這臨山小鎮卻記下了一代強人的這一頁,也許這就是大溪吸引人的所在吧!

…………………………

本文系騰訊《大家》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關注《大家》微信ipress,每日閱讀精選文章。

相關焦點

  • 臺灣人對老蔣小蔣的真實看法
    走上幾層臺階,跨進門裡,是一不到百平方公尺的四方院落,間或種了幾株桂花茶花,沿著天藍色漆就的迴廊走一圈不需要五分鐘,這就是老蔣先生生前的行館,逝世後正廳便安厝著這一代強人的遺體,封閉式的大理石棺槨簡單齊整,立於靈前行禮與否各隨其意,依我觀察,彼岸同胞多會頷首致意,反而是在地的同胞總是流覽而過,這或許也應證了老蔣先生多年來在臺灣功過如何,已不太有人在意了。
  • ​侃歷史|罵人、吐槽、念上帝:老蔣日記有「三寶」
    據說在日記裡被老蔣罵過的人,有孫中山的兒子孫科,蔣介石的姐夫孔祥熙,還有他夫人的弟弟宋子文,甚至連大文豪胡適也未能倖免,以至於那句著名的「蔣罵」都快成網絡新名詞了。在老蔣的要求和帶領下,小蔣「建豐同志」也開始寫日記,從1937年他回國,一直記到1979年底。因為老蔣經常檢查小蔣的日記,像家長檢查作業一樣,以至於小蔣的日記就文雅多了,沒有太多罵人內容。
  • 看看老蔣有多厲害就清楚了...
    他本人和母親只分得20畝田地,以及幾間還能勉強住人的房子。一個寡母,一個孤兒,在那個封建的農奴時代,難免倍受欺辱。當官的不僅搶錢搶糧,還威脅燒房子,你說這是人幹的事不?那時候還是小蔣的老蔣血氣方剛,那忍得下如此欺負。他二話不說,直接抄起剪刀把辮子一剪就開始鬧革命。1906年,剛過弱冠之年的小蔣東渡日本求學。
  • 陳誠:從甌江畔走出的「副總統」(臺灣篇)
    老蔣沒有在正常時間內收到陳誠的回答,座機只好在馬公島上空盤旋多時才下降。蔣在馬公島以視察防守陣地的名義等了幾天後有了陳誠的「接機」回電。老蔣還是不敢馬上飛臺北,於5月25日先飛高雄要塞司令彭孟緝(鎮壓二二九事件的指揮者)處,再一路徘徊到臺北。事後解迷是美國駐臺北領事克倫茨周密策劃臺灣地位末定論,不讓老蔣來臺並以陳誠取而代之。企圖由聯合國託管或地方自治的方式分裂兩岸,陳誠拒絕了這一陰謀。
  • 老蔣:我敗走臺灣怪不得別人,這3人可以說是罪魁禍首
    隨著廣播聲音傳響全世界,所有人都興奮不已。至此,二戰落下帷幕。在中國,老蔣則是趁機收繳了日軍的裝備。數百萬國軍得到了一流裝備,在外援方面,他更是從美國要來了數億美金。彼時,老蔣一心想要獨裁。任何人膽敢阻擋,他都要清除。
  • 62年中印戰爭,美國慫恿老蔣反攻,老蔣的回應讓世界敬佩
    為了維護和平與統一,我國又進行了解放戰爭,最終國軍接連失敗,無奈從大陸撤兵退守臺灣。至此他們就一直盤踞在臺灣,等待再次反攻的機會。老蔣在臺灣地區小動作不斷,一直在招募新兵,想著壯大自己的隊伍之後再打回去。
  • 美女小廖和農民老蔣
    網絡神奇,認識了一個朋友,還是美女,還是臺灣哲學碩士,還是網絡名人,關鍵的,真正自學成才的原生藝術家。
  • 老蔣一句回答,太過真實
    老蔣一句回答,太過真實相信很多人都聽說過一代東北王張作霖,此人雖然土匪出身,但為人仗義,對於家仇國恨也是分得清清楚楚,尤其是在日本入侵中國山東之後,張作霖的愛國情懷更能體現出來。不過讓人遺憾的是,一代梟雄張作霖,最終還是死在了日本人的手中。張作霖死後,年輕的張學良接管父親職務,統率了當時實力強大的東北軍。
  • 【寶島臺灣自由行10】老蔣的家——臺北士林官邸
    ↑ 蔣介石和宋美齡民國38年也就是1949年來到臺灣,先居住於草山行館,1950年士林官邸落成後搬到此處居住,至民國64年病逝,一共在此居住了
  • 老蔣去臺灣時,帶走了一些寶貝,不是黃金也不是故宮文物
    老蔣自知大勢已去,於是早就做好了敗退的準備,當時身邊不少人告訴老蔣,他去到臺灣以後,要想東山再起,就需要有足夠的財富。於是老蔣提前將許多金銀財寶都裝了起來運往臺灣,想著有一天能夠用這些錢購買武器,重新返回大陸。
  • 民進黨沒完沒了消遣「老蔣」
    但是,臺灣當局近日宣布,中正紀念堂內有蔣介石符號的商品包括公仔、文具、創意生活用品等,全部下架停售,並禁播按慣例播放的《蔣公紀念歌》,有「老蔣」形象的標誌停用,撤換介紹「老蔣」的展板、折頁,所有展廳、藝廊、演藝廳不許與「老蔣」沾邊,改名為一展廳、二展廳、一樓藝廊、演藝廳等。
  • 62年中印戰爭,美國慫恿老蔣反攻,老蔣的回應讓世界敬佩
    為了維護和平與統一,我國又進行了解放戰爭,最終國軍接連失敗,無奈從大陸撤兵退守臺灣。至此他們就一直盤踞在臺灣,等待再次反攻的機會。老蔣在臺灣地區小動作不斷,一直在招募新兵,想著壯大自己的隊伍之後再打回去。
  • 蔣經國在蘇聯給母親寫了封信,老蔣看完大怒,信中究竟寫了什麼
    第三,他在蘇聯的職業生涯也有了一個新的高潮,他已經成為了一名4000人的大廠廠長。為了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他給遠在中國的母親毛福梅寫了一封長信,在信中毛福梅稱自己是幸福的富人。但這封信寫給母親,卻使蔣介石大為惱火,幾乎沒有和蔣經國斷絕父子關係。那麼,小蔣在信中寫了什麼,使老蔣如此生氣呢?
  • 老蔣在逃往臺灣時,為何指名道姓要帶走這三個人?有一個共同點
    1949年內戰結束,國民黨失敗,無奈只能選擇逃到臺灣,其實我們猜都能猜得到,老蔣其實並不甘心,一心想要打回來。但是他在逃離臺灣的時候,指名道姓的說要將這三個人帶走。那麼,這三個人究竟是誰呢?首先就是孔德成。孔德成是孔子的後人。
  • 八佰讓人悲嘆、慨嘆,看看當今國民黨那副孬樣、熊樣
    坦白而言,電影給人的悲傷感覺多於激勵,難怪我身旁一位臺灣同胞看完總結了一句:「看了這部電影才明白為何國民黨失敗,從大陸失敗到在臺灣再失敗,他們習慣了演戲給西方人看,演來演去把自己也欺騙了,他們只有求生本能,卻沒有戰鬥思想,這是他們的政治基因缺陷。」
  • 潰逃臺灣後辦的第一件大事,就鬧了大烏龍,老蔣打碎牙齒和血吞
    然而,到了1949年12月14日,令人意想不到的事又發生了,老蔣公開宣布臺灣省府改組,陳誠辭去了省府主席職務。這實在令人看不懂,頂著巨大壓力冒著很大風險,才讓陳誠坐上省府主席的寶座,怎麼才一年就換人了呢,是老蔣跟陳誠又鬧掰了,還是另有隱情?
  • 老蔣想暗殺宋慶齡,宋美齡冷冷說了句話,嚇得老蔣馬上取消行動
    後來交往次數逐漸增多,宋美齡當時還在政界露面,老蔣看上了宋美齡,開始對她進行瘋狂追求。起初,宋美齡並不為他著迷,但老蔣與宋靄齡的丈夫私交甚好,通過宋靄齡的這種關係,逐漸與宋美齡接近。經過長期的交往,宋美齡慢慢被他感動,答應了他的追求,不久就結了婚。結婚之後,由於宋美齡、孫中山的關係,老蔣逐漸進入了國民黨的權力中心。
  • 毛澤東晚年書信邀蔣介石回大陸看看,老蔣讀後,為啥這個表情?
    毛澤東晚年書信邀蔣介石回大陸看看,老蔣讀後,為啥這個表情?臺灣和平回歸的思路,早在1955年,周恩來就已提出。他奔赴香港,探故友,聽取蔣介石親信許孝炎對臺灣和平回歸的看法。許是老蔣駐香港的文宣,是蔣介石愛將,很信任的人。章通過他給老蔣帶去了一封毛主席寫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