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進黨沒完沒了消遣「老蔣」

2020-12-25 臺灣頻道

  時移事易,曾經主宰生殺大權的人也難逃此律。臺北地標建築「中正紀念堂」,從1980年落成至今,「紀念」的內涵已轉化為文化和旅遊賣點。有關主人公的紀念品也脫離了「紀念」的樣貌,呈現的是逗趣搞笑,成為吸金的商品。但是,臺灣當局近日宣布,中正紀念堂內有蔣介石符號的商品包括公仔、文具、創意生活用品等,全部下架停售,並禁播按慣例播放的《蔣公紀念歌》,有「老蔣」形象的標誌停用,撤換介紹「老蔣」的展板、折頁,所有展廳、藝廊、演藝廳不許與「老蔣」沾邊,改名為一展廳、二展廳、一樓藝廊、演藝廳等。放著那麼多民生大事不著急,對一個早已沒有影響力的歷史人物消聲,對臺灣政治稍有了解的人都明白,這是民進黨借「消遣」「老蔣」鬥爭政敵國民黨。

  有臺灣網友呼籲:趕緊到「中正紀念堂」「國父紀念館」前去照個相吧,也許一覺醒來,這些都不存在了。

  廢掉「中正紀念堂」

  網友的話並非聳人聽聞,臺灣當局的「政務委員」張景森就提議廢掉「中正紀念堂」,把「中正紀念堂」改為「立法院」。他的理由是「立法院」一直想遷建,礙於經費困難不得實現。「中正紀念堂」佔地是現在「立法院」的6倍大,有可擴建空間,能容納各種集會抗爭,不會影響市區交通。他稱1990年「野百合學運」時,他就曾建議由蔣家後代主動提出廢掉「中正紀念堂」,「讓臺灣的威權象徵可以漂亮轉型,也替蔣家後代留下一點歷史得分」,但是沒能獲得支持。

  那麼這一次呢?國民黨當然不答應,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表示,此舉會引發社會對立、仇恨與分化,是不智之舉。蔣家後代中唯一還在政壇的蔣孝嚴之子蔣萬安表示,應該理性全面地呈現歷史人物,過去威權時代,只講「功」的一面,因此被大家批評、質疑;但今天如果完全只講「過」的一面,也不是客觀理性,「這樣的做法與過去的時代有什麼差別?」蔣萬安表示贊成「中正紀念堂」並列功過史料,這是尊重臺灣的共同記憶。

  有臺灣輿論指出,民進黨上臺後,無論查抄國民黨黨產或讓「中正紀念堂」轉型,都只是從固定政治立場出發,當然也就很難沒有雙重標準、對人不對事。政治人物的偶像崇拜確有檢討必要,但只怕是淪入政治清算。

  真的很「中國」

  民進黨當局緊盯「中正紀念堂」不放,是鬥爭國民黨,也是看著紀念堂實在不順眼。因為「中正紀念堂」的建築語言太「中國」,一望便知是「中國好建築」。紀念堂坐東面西,遙望大陸,外觀仿效天壇祈年殿,青銅大門、花崗石臺階、天花板藻井,都是典型的中國宮殿樣式。與紀念堂形成對稱格局的戲劇院和音樂廳,紅牆黃瓦,鬥拱飛簷,石欄環繞,一派唐風宋韻。3個建築環成的廣場,開闊方正,與紀念堂圓頂形成天圓地方的中國概念。雖然紀念堂在1980年4月4日蔣介石逝世5周年時落成,並舉行了4000人大會,但其後,這組建築的文化功能漸漸覆蓋了「紀念」意涵,紀念堂成為舉辦大型展覽之所,戲劇院和音樂廳並稱「兩廳院」,至今仍是臺灣最頂尖的表演之地。其間的廣場更成為市民和遊客休閒之地,放風箏、練舞蹈、打太極、老人坐在輪椅上曬太陽。

  弔詭的是,明明是為紀念「老蔣」,但自落成後卻成為「反蔣」抗議活動的大本營,當時「黨(國民黨)外」的抗爭活動多在此落腳。現在,臺灣每逢大型造勢集會,十有八九也紮營於此。

  因此,除非有強烈的「反中」思想,臺灣人已視「中正紀念堂」為凝聚著記憶的地標,廢之會引起反彈。對此,臺灣當局透露將以「法」「去蔣」,先成立「中正紀念堂轉型推動諮詢小組」,再「修正」「紀念堂管理處組織法」,用他們自己的話說「開大門走大路」地拔掉「中正紀念堂」。

  「去蔣」連續劇

  此次「中正紀念堂」存廢之爭不是新話,已經是「去蔣」連續劇演到了N集。第一集大概要從1990年的「野百合學運」算起,當時參加運動的學生們戲稱紀念堂為「中正廟」「蔣廟」,還將羅大佑的廣東話歌曲《皇后大道東》改編為閩南話的《大家免著驚》,著實消遣了一把「老蔣」:忠孝東路西對介壽大路遐,介壽大路公在中正大廟埕,介壽大路口號按怎無開聲,中正大廟埕內大家免著驚……

  其後,1996年擔任臺北市長的陳水扁下令將臺灣領導人辦公室前面的「介壽路」改名為「凱達格蘭大道」;2007年,身居高位的陳水扁又將「中正紀念堂」改名為「民主紀念館」,拆除「大中至正」的橫匾。有趣的是找遍臺北也沒人接拆匾的活,最後是從民進黨執政的嘉義開來了大吊車;2008年「中正紀念堂」時來運轉,馬英九恢復「中正紀念堂」舊名,重建「管理處」編制;各地被大卸八塊的蔣介石像也修復後集中到桃園「兩蔣文化園區」安置;去年民進黨捲土重來,民進黨籍「立委」段宜康在個人網站上開了第一槍:我們蓋了一個最大的廟紀念他,弄了一個最大的銅像紀念他,這叫轉型正義嗎?這是騙神騙鬼的轉型正義。「中正紀念堂」再次風雨欲來,直到此次臺灣當局下令將「老蔣」的印跡清洗乾淨。

  對此,有臺灣媒體揶揄說,當年執行陳水扁為「中正紀念堂」改名的杜正勝,包括「三隻小豬是成語」在內的許多言論都頗有爭議,但他如下的這段話語卻是再中肯不過:「中正紀念堂」整棟建築都與蔣介石緊密地關聯在一起,連天花板都有「中正」的印記。整棟建築,就像人的細胞一樣,成了一體,要徹底處理「中正紀念堂」,最好的做法就是整棟拆除。

  拆?那將是連續劇的最高潮。

(責編:劉潔妍、楊牧)

相關焦點

  • 禁唱紀念歌 禁賣紀念品 民進黨沒完沒了消遣"老蔣"
    但是,臺灣當局近日宣布,中正紀念堂內有蔣介石符號的商品包括公仔、文具、創意生活用品等,全部下架停售,並禁播按慣例播放的《蔣公紀念歌》,有「老蔣」形象的標誌停用,撤換介紹「老蔣」的展板、折頁,所有展廳、藝廊、演藝廳不許與「老蔣」沾邊,改名為一展廳、二展廳、一樓藝廊、演藝廳等。
  • 高雄中山大學蔣介石銅像被拆 學生熱議:該把老蔣銅像搬到西子灣
    臺灣聯合新聞網24日報導稱,高雄中山大學圖書館前的孫中山坐像與蔣介石立像去留爭議不斷,老蔣銅像多次被潑漆抗議。校方於是成立「銅像處理委員會」,4月進行全校網絡公投,讓投票者單一圈選「留置原地」「搬到校內其他位置」及「搬到校外」,如果「留置原地」票數高於全體投票數的一半,銅像將留在原地,低於50%則從原地搬離。
  • 阿里山品茶葉蛋雕塑公園看老蔣
    日月潭,阿婆茶葉蛋是必嘗的美食,由老蔣特許經營,阿婆一賣就是60多年,由一個小姑娘變成了老太婆,兩岸開通旅遊後,生意越做越大,現在基本是僱人經營,自己很少露面了。在阿婆百年之後,政府將收回經營權,以後的人在日月潭就可能嘗不到這種由茶葉、香菇和靈芝煮出來的茶葉蛋了。
  • 臺灣人對老蔣小蔣的真實看法
    也許老蔣先生晚年在此湖岸散步時,也曾痴痴看著這些母子鳥追逐,如我般無聊到甚麼也不想,若真能如此,也是一種幸福吧! 走上幾層臺階,跨進門裡,是一不到百平方公尺的四方院落,間或種了幾株桂花茶花,沿著天藍色漆就的迴廊走一圈不需要五分鐘,這就是老蔣先生生前的行館,逝世後正廳便安厝著這一代強人的遺體,封閉式的大理石棺槨簡單齊整,立於靈前行禮與否各隨其意,依我觀察,彼岸同胞多會頷首致意,反而是在地的同胞總是流覽而過,這或許也應證了老蔣先生多年來在臺灣功過如何,已不太有人在意了。
  • 老蔣想暗殺宋慶齡,宋美齡冷冷說了句話,嚇得老蔣馬上取消行動
    後來交往次數逐漸增多,宋美齡當時還在政界露面,老蔣看上了宋美齡,開始對她進行瘋狂追求。起初,宋美齡並不為他著迷,但老蔣與宋靄齡的丈夫私交甚好,通過宋靄齡的這種關係,逐漸與宋美齡接近。經過長期的交往,宋美齡慢慢被他感動,答應了他的追求,不久就結了婚。結婚之後,由於宋美齡、孫中山的關係,老蔣逐漸進入了國民黨的權力中心。
  • 62年中印戰爭,美國慫恿老蔣反攻,老蔣的回應讓世界敬佩
    老蔣在臺灣地區小動作不斷,一直在招募新兵,想著壯大自己的隊伍之後再打回去。看見此情此景美國動了小心思,1962年中印衝突爆發之後,美國暗地裡給印度支持,並且還派人聯繫老蔣,告訴他這是反攻的最好時機,一直在旁慫恿他挑起戰爭,但令人沒想到的是蔣介石竟然拒絕了,並且說了一句讓世界震驚的話。
  • 《巫師之昆特牌》沒完沒了的朗維德怎麼樣 沒完沒了的朗維德卡牌屬性
    導 讀 沒完沒了的朗維德屬性如何。《巫師3》是一款頂級歐美RPG,真正意義上的曠世神作!
  • 他是老蔣第一秘書,輔佐老蔣21年,死前卻將子女託付給我黨!
    陳布雷,很多人沒聽過,他被人稱為"領袖文膽"、"總裁智囊",為蔣介石執筆第一篇《告黃埔同學書》開始,他為蔣氏撰文二十餘載,深得老蔣信任。國民政府在抗戰時期發布的鼓舞人心的文章有很多都是出自於他的筆下,被譽為老蔣的第一秘書,可就是這樣一個蔣介石的心腹,死前卻把他的子女託付給了我黨。
  • 他曾是老蔣的虎將,老蔣失敗後逃到香港,55年重回大陸官至副國級
    更要緊的是,在國軍當中,蔣介石向來以遠近親疏為用人原則,能夠位列「五虎將」之一,可見當初老蔣對衛立煌是非常信任的。衛立煌是安徽合肥人,1897年,衛立煌出生在當地一個富庶家庭。良好的經濟條件為衛立煌創造了一個優秀的教育環境,小時候家人就請先生專門教他讀書,因此衛立煌對於中國傳統文化非常熟悉。
  • 毛主席晚年規勸老蔣:「你回大陸,軍隊可保留。」老蔣回了6個字
    老蔣在聽說毛主席給自己寫了一封信之後,大為驚訝,趕緊拆開來看。那麼毛主席在信裡寫了什麼呢?總的來說,毛主席就是詳細分析了當時的國內外局勢,並且誠意十足地向蔣介石提出了國共第三次合作的機會,並且隨時歡迎蔣介石有空回祖國去看一看。
  • 老蔣去世後,為何穿數條褲子入殮?宋美齡道出真相
    同時,老蔣還曾領導過兩次北伐戰爭,對打擊軍閥割據、維護國家統一都做出過貢獻,是一位優秀的將領。並且,老蔣還極為重視教育事業的發展,極為重視軍事人才的培養,是一位有遠見、惜人才的領導者。雖然老蔣最後撤逃臺灣,但他始終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反對臺灣獨立,始終堅持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
  • 民進黨拯救觀光沒轍 撒錢買票「有招」
    臺灣沒完沒了的選舉和無所不在的政治算計已經將尋常百姓磨練得心明眼亮。近日,民進黨當局撒錢觀光業,宣布為了推動南部旅遊,如旅行社組團到臺南、高雄、屏東、臺東及澎湖5縣市旅遊,每人每日補助500元(新臺幣,下同),此外,還補助一半的交通費用。補助總預算為4000萬元。照理說撒錢總有人買帳,但此次連受益的旅行業都沒掌聲,因為大家心知肚明,年底不就選縣市長了嗎?
  • 民進黨當局的腦洞這麼大 老蔣小蔣你們知道嗎?
    雖然民進黨當局口口聲聲說不在乎陸客,不懼怕「陸缺」,但事實上,往年躺著就可以把白花花的銀子賺到手的感覺一旦沒了,荷包一旦空了,切膚之痛還是很深刻的。要不然怎麼有這麼一句話:「嘴巴不說,身體很誠實。」 身體誠實地感受到切膚之痛的桃園市政府,逼著把自己的腦洞「打開、打開、再打開」,果然「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產」,還真讓民進黨的政務官們相處了一個好辦法。
  • 郭一鳴:在臺北探秘老蔣逃生密道
    不知道當年老蔣在此憑欄遠眺,北望神州,是何種心境。總統套房整體設計極富中國宮廷風格,而每一間房、每一個角落都留下舊時主人的痕跡。在主臥室,陳副總指著一對龍鳳靠背椅和梳妝檯前一張可轉動的圓櫈介紹說:「這些家具是專為蔣公和蔣夫人設計的,不過他們從沒有在這間房住過。」入住這間套房最多次的外國政要是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他在兩蔣當政期間經常來臺灣,總共25次入住圓山大飯店。
  • 吸引陸客 圓山飯店推秘道之旅一探「老蔣溜滑梯」
    這可不是老人家「童心未泯」,而是當年兩岸對峙下的產物,在危急時讓行動不便的老蔣可隨時撤離。不過,兩蔣父子終其一生,始終沒有使用過秘道,也沒有溜過這座「老蔣溜滑梯」。為搶攻陸客自由行商機,圓山飯店將過去專案申請才不定期開放的秘道,變成固定開放,推出「秘道之旅」。
  • 此人非黃埔生,但位高權重深受老蔣器重,為萊蕪戰役解放做出貢獻
    到1949年,杜聿明忠於老蔣,識破了國民黨內部的間諜。 一個是郭汝瑰,他有「十三太保」、「陳誠」等標籤,杜聿明苦於沒有直接證據,所以不敢貿然告訴老蔣。另一個是韓練成,當時漢練成抓住了叛亂的華野幹部,然後積極見到老蔣,讓老蔣抓住了漢練成,但老蔣明確表示杜聚明和韓練成之間有矛盾,所以不太在意。 1948年夏天,韓練成大膽赴任蘭州。
  • 老蔣為何會忌憚戴笠?你數數戴笠手下人馬,他的勢力實在太大了
    有人說是因為他做盡了傷天害理的事,所以遭到了老天爺的譴責;也有人說是美國人忌憚戴笠的威名,所以動手暗殺了他;還有一種說法是老蔣深感戴笠的地位、權力越來越難以控制,所以支持馬漢三設計害死了戴笠。第三種說法爭議很大,因為當時戴笠是老蔣的心腹,他和老蔣的關係,就像魏忠賢之於朱由校、和珅之於弘曆一樣,老蔣沒有任何理由和動機要自斷手足。
  • 此人曾是斧頭幫最神秘的殺手,老蔣懸賞十萬大洋捉拿,就是抓不到
    華克之 可惜,老蔣背叛革命,華克之為了大義認為老蔣必須被除掉,中國才能有未來,於是,華克之準備策劃一個驚天地刺蔣計劃。 1934年,華克之建立晨光通訊社,次年,老蔣集團在南京召開大會,華克之為「記者」孫鳳鳴搞來採訪證,刺蔣行動按計劃進行中。 很快孫鳳鳴得到情報大會結束後,各委員都要和老蔣合影,於是,孫鳳鳴提前來到一個有利位置,就是確保可以一擊得手。
  • 第四章,蔣介石的算命故事3,《周易》居然用原文預測了老蔣的一生
    《周易》原文的確不太好懂,可是與老蔣的人生履歷對應著看,好像就不再晦澀了。解卦這一章將通過"解"卦一一對應老蔣的後半生,看看那些卦辭、爻辭是不是還能如此神奇的預言老蔣的人生?可是"利西南"這三個字幾乎完美認可了老蔣遷都重慶的這一決斷。其判語中甚至還說了一句莫名兩可的話:"你不去西南,問題也不大,結果還是好的。如果你馬上去西南方向,好結果會提前來臨"。前文提過,老蔣的國學童子功很深,這點易學中的小小變化,他其實只用了三天就下定了決心。
  • 老蔣把大量文物都搬去了臺北,為什麼沒帶《清明上河圖》
    一直到抗戰結束,文物原本打算全部運回北京保存,但老蔣沒想到國軍那麼不經打,還沒來得及動作就敗相大露,無奈之下,他只能趕緊讓人悄悄準備退路。跑路也不能把到手的寶貝拱手送人呀,所以他請了一個叫杭立武的人負責規劃運輸這些文物,如今臺北博物院裡的文物,大部分都是這個杭立武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