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武漢曾打掉了一起偽劣口罩造假案,其涉案的總額達到了670萬元,警方在現場查扣了11.5萬個口罩、五百個護目鏡、三千件防護服,但在相關部門的檢測來看,這些產品的質量多半是不符合國家標準的。
其實像這類產品造假的情況很多,不少黑心商人都是趁著這段時間造假牟利,在他們的眼裡,金錢勝過其他東西。
目前我國的疫情已經基本控制下來。不過相比之下,國外的疫情卻在快速的蔓延,在歐美國家也在大肆的傳播,目前的口罩也成為了各國的需求品,而瑞士的口罩更是先後幾次被其他國家截留,讓人感慨無限。
可以說目前的口罩已經成為了全世界的「硬通貨」,出門如果不戴口罩的話,那就很難會進入各大商場。
其實現在的不少藥店的存量也多了起來,不再像過去那樣想要買都買不到。
當然市場的口罩供應增加,說白了還因不少企業紛紛增加了口罩的生產線,不過口罩的生產並不容易,想要達到醫用級別的難度更高。
在製造前,需要先申請醫用級的器材生產證,其審批則要3個月時間,只有10萬級無塵車間才能有資格審批。就算是拿到了生產資格,還需要購買口罩機設備。
但你以為就是這麼好購買的嗎?實際上並不然,很多買方被通知臨時加價,還有的則是遲遲交不了貨。部分廠家直接給了零件,讓大家自己組裝,結果一部分口罩機根本就沒辦法使用。
而這些接二連三的「怪象」,其實主要還是和原料熔噴布的提升有關,想要生產的口罩,那就需要有這個東西,不然的話是無法被生產的。只是從疫情開始至今,價格每天都在變動。
也正因口罩生產遇到的諸多挫折,因此市場中的假冒口罩也多了起來,市場監管部門也一刻不停地進行督查。比如說長沙的一起案例中,100萬隻口罩以倒賣的方式,進入了藥店、診所等手裡,造假者從中斂財45萬。
還有不少人則是購買了已經過期的口罩,北京的王先生就表示,自己所購買的口罩快過期八年,那些金融借貸公司也趁機拉攏生意,只要註冊信息就可領5個口罩,但註冊了後才知道是騙局。
不過相信隨著疫情形勢的好轉以及監管的力度加大,口罩市場的亂象終將是曇花一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