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漠孤煙塞北到杏花煙雨江南,從金戈鐵馬陽關到山水田園牧歌。我們吟誦著千古詩篇,也在體味著人間百態。「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盡長安花」是一份喜悅,「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是一份感動;「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一份希望。無論它綻放出的是哪種光芒,都是詩歌永遠的魅力。
本文就讓我們通過唐代詩人白居易的一首《錢塘湖春行》,去重溫千年之前文人的情懷和智慧,感受它所帶來的詩歌魅力。「錢塘湖」,即今天的杭州西湖。顧名思義,這首詩也就是白居易寫西湖的一首詩。作為一首寫景抒情詩,它主要通過對早春西湖的風光描繪,表達了白居易早春遊湖的喜悅和對西湖風光的喜愛之情。
這裡需要注意的是,白居易對西湖的喜愛,不僅僅源於它美麗的自然風光,還在於它能為杭州百姓做出巨大貢獻。據《舊唐書·白居易傳》記載,白居易剛到杭州的時候,西湖淤塞農田乾旱。為了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白居易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又疏通城裡與西湖相通的六口古井,以解決杭州人的飲水問題。
因此西湖如今能夠成為聞名世界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離不開像白居易這樣處處為人民著想的杭州地方官,對西湖的妥善治理。而了解了白居易這段歷史史實後,我們再讀這首詩,除了依然美得讓人心醉的西湖風光外,更令人讚嘆的則是背後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懷和治理智慧。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首聯「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即白居易行到孤山寺的北面,於賈公亭上西望,白雲很低,重重疊疊,同湖面上蕩漾的波瀾連成一片。「水面初平」,說明此時正值春水初漲的時候,水面與堤岸才會齊平。而「雲腳低」,則說明雨水剛停。此番景象,其實不僅僅是西湖,江南一帶的春湖,大都是這樣的水態天容。
頷聯「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則旨在突出西湖的勃勃生機。它的意思是說,幾隻早來的黃鸝,正爭著飛到向陽的樹枝上去,誰家的燕子,正在銜泥築巢。不論是黃鸝,還是燕子,都是為了向人間傳播春回大地的喜訊,同時又啟迪人們開始春日的勞作。鶯鶯燕燕的動態描寫,突出了春光的可貴,也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正是白居易春行西湖的切身體驗。即五顏六色的鮮花,在湖光山色的映襯下,千姿百態,以至於白居易不知道該把眼光看向哪裡好,所展現的是一種應接不暇的狀態。所以白居易便騎上馬,踏在淺淺的青草剛夠沒過馬蹄的西湖畔。可見這裡白居易從駐足細看,轉到了上馬踏青。
尾聯「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即白居易最喜愛的是西湖湖東的景色,那裡有綠楊掩映的白沙堤。白沙堤,即今白堤,又稱沙堤、斷橋堤,在西湖東畔,它中貫西湖,可以總攬全湖之勝。這兩句詩簡單來說,就是在白居易看來,白沙堤是他騎馬欣賞西湖美景的最佳地點。即使在今天,白沙堤也是西湖的一個熱門景點。
綜觀白居易的這首詩,它就像一篇短小精悍的遊記,從孤山、賈亭,到湖東、白堤,一路上是奼紫嫣紅、鶯鶯燕燕,最後在楊柳的綠陰底下,依依不捨地離去。而我們讀這首詩,便可以當作是隨著白居易的遊覽線路,細細體味西湖的美景,以及美景背後所蘊含著的情懷和智慧。總的來說,白居易寫西湖的一首詩,千年之後再讀,依然美得讓人心醉。
圖片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