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被譽為中華第一民宅的老屋,有房間108間,一起來看看

2020-09-10 雨中行遠方

從十都村停車場下車,徒步經幾條鵝卵石和青石板互鋪的小巷,繞過高大的青磚封火圍牆,來到王家大院門前,我的目光便被古韻滄桑的古宅所吸引。原來繞過的那高大圍牆走了幾十分鐘的大宅院,便是被譽為」中華第一民宅」的王家大院。

這座古民宅由於不是開放的旅遊景點,沒有什麼名氣,它低調的隱蔽在上饒市廣豐區十都村落中。

我是雨中行遠方,一位樂於分享遊聞和尋跡古韻美的旅遊愛好者,今天帶大家走進——十都王家大院。

遊覽王家大院,必須放慢腳步,或找一個當地的村民當導遊帶著遊覽,否則你會被王家大院中眾多小弄堂相聯的廳堂、天井、廂房所迷路。大院中有村民居住,大都是老宅的子孫輩住在這。不是開放的旅遊景點,不收門票,見有人走進家中,大院中的主人有時會把弄堂中的門關上,我們不得不重新返回,尋找另外一條弄堂,繼續在大院中邊走邊看。只有親自來體驗,才會感受到」中華第一民宅」,名不虛傳。

如果你把王家大院理解成一棟大宅,那就大錯特錯了,它是由四周青磚高牆圍起來,封閉式的古建築群。

沿著大院中的弄堂邊走邊看,仿佛離家多年的遊子,回到了久違的老家,青磚風火牆、高翹的簷、磚木結構的房間、鵝卵石鋪成的地面、天井、青石圍欄雕刻魚池、是那樣的熟悉又陌生,一切是那樣的古樸,原汁原味。王家大院還是原來的王家大院,只是現在居住在裡面的人不同。雖然有些滄桑,但因為裡面一直有人居住,所以老宅一直保存良好。

在大院內轉悠大半天,感受到了老宅的浩大,老宅的古韻,老宅當年的榮華富貴。許多人都知道全國5A級景區,山西著名的王家大院,建築面積為4175平方米。而十都的王家大院,比它還大2000多平方米。

王家大院,建於清乾隆年間,系十都紙商王集賢所建,佔地面積27000平方米(40.5畝田),建築面積6780平方米,單層磚木結構,有房間108間、大小天井36個、青石推槽式圓門3扇、水井2口、青石圍欄雕刻魚池3處,排水設施完好,集南北建築工藝精髓於一體,被為「中華第一民宅」。

王家大院,位於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十都村,是目前江西有遺存的最大古民宅,也是廣豐區古代建築的傑出代表。王家大院,又稱王家大屋,建於清代乾隆十三年,是當時紙商王集賢所建。屬木質結構,雕梁畫棟,工藝精絕。尤其是其精美的石雕木雕技藝,令人讚嘆不已。是典型的贛東北民居建築風格,其建築富有山西王家大院的風格,極具研究價值,被上海同濟大學土木工程系主任吳祖光教授譽為中國建築史上的一朵奇葩,被寫入土木工程系教科書。

大院的主人,赫赫有名的紙商王集賢,在當年的廣豐地區,無人不知。一座王家大院,也是一部王集賢的發家史,在廣豐成為傳奇故事。王集賢出身貧苦家庭,少年時在江西鉛山河口一紙棧做學徒,因得到紙棧老闆的賞識,便經常有機會往返於鉛山、浦城、上海等地從事紙業生意,為今後的紙業生意打下了人脈基礎。

做生意離不開天時地利,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山高林密,盛產毛竹,境內有八萬畝毛竹,古代聰穎的嵩峰人在唐宋年代就知道用嫩竹造紙,當時十都村的草紙非常出名,有「十都紙、五都傘、杉溪姑娘不用揀」之美譽,十都草紙遠銷上海,當時很多十都人做草紙生意。

有做生意天分的王集賢,拿現在的話說就是抓住了機遇,有戰略的商業眼光。他捕捉到了這裡面的商機。時間出效益,馬上趕回十都村,而當時十都村這邊草紙的行情很差,跌價滯銷。王集賢承諾把十都三十六個坑門(兩座山中間的山夾子叫坑門)、一百零八家做紙的紙槽所生產的草紙全部包銷,並以高於當時市價30%的價格籤訂包銷合同。

機遇往往恩賜給有膽識的人。王集賢當年只是一名小紙商,在生意場結識了一名上海紙商,兩人甚是投緣、情同手足。一次,王集賢從當時一位官場上的朋友那得到消息:上海的草紙有相當一部分是要運到南洋馬來西亞、菲律賓那邊,因為南洋那邊是信佛教的國家,祭祀活動就要用草紙,而這段時間上海幾個主要碼頭都在修建,草紙運不出去,上海又用不完,所以滯銷。三個月後碼頭就修好了,到時情況就會好轉。

掌握了市場行情的信息,就掌握了主動權。當時南洋的草紙奇缺,市場行情飛漲。碼頭修好後,草紙運到南洋那邊,價格漲了好幾倍。由於王集賢救活了十都紙農的同時也壟斷了十都的草紙市場,他的生意就這樣越做越大,後來達到日進鬥金的程度,成為遠近聞名的大老闆。

功成名就的王集賢,榮歸故裡,在廣豐十都村蓋起了這棟氣勢恢宏的住宅——王家大院(也稱王家大屋)。王家大院,位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十都村。建於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大院體量宏大,布局完整;宅院規劃科學,主從有序、功能分明。大屋三面環山,一面臨水,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既防天災,又避兵匪人禍,俗稱「金帶環抱」,符合當時的社會環境,選址科學。2019年10月7日,十都王家大屋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走進王家大院,猶如走進中國古民宅博物館.。這是一次很慶幸的遊覽。在這裡,可以領略到國內唯一一座融合南北建築風格的古建築。王家大院融合了北方建築的大氣和南方建築的精巧。王集賢的祖籍在山西,祖先從北方的山西,遷至南方的江西來做生意,在祖輩教育的影響下,他的思想意識中,建房應該有北方大氣,同時因在南方長大,受南方風俗的影響,認為房子應該精巧,所以王家大屋融合了南北的建築風格。

大院有好幾處出入口,除正大門為木質結構以外,其它出入口均為大氣翹角的風火牆大門,雖歷經風雨的侵蝕,已顯滄桑古舊,但依然有一種古韻的大氣。

來這裡之前,只聽說王家大院很大。來了以後,發現王家大院不僅大,還驚喜的發現,這座大院在建築結構上,在全國的民宅建築史上,有不少獨一無二精彩方面。除前面提到的融南北建築風格為一體之外,還有令人驚嘆的地方。王家大院大大小小的房間,總共108間,間間相通,全部用木榫頭連接,整個大院的木榫頭,沒有用一根鐵釘,竹釘、木楔子。在全國其他地方.,用木榫連接房子的也有,但把108間房間用木榫連接起來的,沒有先例。

大院的裡面還住著人,他們說,這種冬暖夏涼的木質結構房子,住在裡面很舒服。

王家大院還有一個特點,住了300多年的房子,下水道一直暢通,無論春夏秋冬,無論颳風下雨,大院大大小小36個天井,從來不積水不堵,下水道也不腐爛。當時的工匠科學的排水設計,值得稱讚和學習。

大院天井的水,和院外圍牆邊的水渠道相連,緩緩流淌的水,如山澗的溪水,清澈見底。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會相信這是從大院內天井中流出的水呢?

王家大院,既是一座大氣壯觀的建築群體,也是一座設計精巧,建築考究,精工細作立體藝術品,鬥拱飛簷,花格門窗雕刻,層次分明,工藝精湛。幾百年過去了,門窗的雕刻窗花,依然精緻精彩。濃縮了古代文明的精髓,蘊藏著民族文化的內涵。

大院內翹角的官廳,是大院的主人王集賢,用來招待達官貴人用的。官廳設計很講究,四周都設有門窗,中間擺放八仙桌,主客無論在哪個方位坐下,只要打開主客對面的門窗,關上其餘門窗,主客所坐的位置自然就是上座,可以省去主客禮讓的麻煩。

大院中的古戲臺。像一位歷史的老人,已守候在大院幾百年,見證了王家大院的歷史。數百年來,戲臺一直沿用至今,一直堅持書寫守望的故事。

大院內雕刻精美,功能眾多的的青石圍欄水池,是大院的靈魂,起著防火、排水、觀賞、聚財的作用,是古時工匠智慧的結晶。在防火方面:池水與後溪河水相連,用於防火,取之不盡。大院的主要建築材料是木頭,防火壓力很大,池水的水位低了,後溪河的水自然流進來。

在排水方面:下水道與36個天井相連,雨水通過天井的收集進入下水道,再由下水道排入水池,雨天水池的水位高,水往外流,水池水位常年保持不變。王家大院的排水系統設計的非常科學,入水口水箅的設計和我們現在的下水道入水口不一樣,它可以有效防止泥砂進入下水道,據考證,這種水箅的設計與英、美國的下水道入水口是一樣的。另外還採取了生物學的辦法,王集賢放了許多烏龜在下水道裡面,烏龜壽命長,在覓食爬行過程中,可以起到天然疏通下水道的作用。因此近三百年來,從來沒有發生過堵塞和積水現象;觀賞方面:水池養魚、種荷,可供觀;還有一個主要方面,就是屯財:中國古代,把財富比作水,從風水學的角度,在房子西南角屯水,可以起到屯財作用

目前,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十都村王家大院,沒有正式開放,不要門票,在旅行社的旅遊花名冊上,沒有旅遊的行程安排。沒有直達的旅遊公交車,想去遊覽參觀的人

1,可以自駕去。從上饒市區自駕到景點,約一個小時左右的車程。地點在:上饒市廣豐區嵩峰鄉十都村。從村停車場到王家大院,步行約10分鐘時間。

2,外地的朋友可以坐高鐵到上饒高鐵站,出站約步行10分鐘,到高鐵站廣場右側的客運中心,坐上饒到廣豐區的客運班車。到廣豐客運汽車站後,打的到十都王家大院。

相關焦點

  • 浙江最大私家民宅,豪華程度超乎想像,被譽為「江南第一民宅」
    張石銘舊宅,又名懿德堂,是江南巨富、南潯「四象」之一張頌賢之孫張均衡所建的大宅院,是江南罕見的基本保持明清歷史舊貌的豪門巨宅之一,一座中西合璧式樓群的經典建築,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譽。從江南巨富所建造的這座私家民宅我們也可以看出他的富庶程度。
  • 一座被譽為「民宅中的皇宮」的豪宅,面積達幾千平方米
    資深環球旅行者:雨檻豪宅在目前的時代或許已經沒有那麼讓人覺得新鮮,但是有這麼一座豪宅,卻被譽為「民宅中的皇宮」,其建築面積達到了4175平方米,不僅有多達六個大院,其中還有二十多個小院子,房屋更是達到了近三百間,再加上四周封閉的牆,如同一座城一般堅固。
  • 湖北這座藏在山水間的村莊,有青山如畫,有庭院深深,美不勝收
    據介紹,照壁所在位置原先建有一座精美的石雕牌坊,後來被損毀,現在這座石雕照壁是近些年復建的。照壁上刻著「昭君村」三字,這是大文豪郭沫若先生為昭君村所題,照壁的背面鐫刻著《昭君村記》碑文——「昭君村因昭君得名。斯地背靠紗帽山,下臨香溪河,良田一年三熟,紫竹縈繞民居...」字字句句,把昭君和昭君村的故事記錄與傳承。
  • 安徽有一座八卦村,被譽為中國風水第一村,眾多影視劇在這裡拍攝
    「江南第一村」。呈坎古村始建於東漢三國時期,距今已有1800多年歷史,村落裡有150餘處宋、元、明、清等歷史古建築,其中的21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被譽為「國寶之鄉」,有「呈坎民居甲天下」的美譽。這裡的民宅座座相連
  • 福建一樓被譽為中華第一奇樓:建成700年至今有人居住,極堅固
    福建一樓被譽為中華第一奇樓:建成700年至今有人居住,極堅固提起福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莆田和廈門,一個比較適合買鞋,一個比較適合旅行,但是來到福建不得不去的就是福建土樓,福建土樓飽含無限歷史,其中最古老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裕昌樓
  • 實拍南京新街口,被譽為「中華第一商圈」,繁華程度不亞於北上廣
    最近,我和朋友一起來到南京旅遊南京新街口商圈已有百年歷史,不計其數的商場店鋪雲集於此,商品銷售額在全國各個城市的商圈裡都數一數二,因此還有「中華第一商圈因此好多遊客來過南京新街口商圈之後,都忍不住紛紛驚嘆,這裡的繁華程度完全不亞於北京、上海、廣州等「一線城市」,南京新街口作為「中華第一商圈
  • 浙江「第一民宅」走紅,佔5000平米超200間客房,距揚州1.5H車程
    浙江「第一民宅」走紅,佔地5000平米超200間客房,距揚州1.5小時車程作為旅遊大省的浙江,每當人們提起的時候,最先想到的就是杭州西湖,這處景點的光芒太奪目,以至於其他景點的知名度略低一截。事實上,浙江省不僅只有西湖這樣的著名景點,還有許多小眾的景點也十分驚豔,也在等待著我們去參觀。
  • 四川這座山,有108個樓閣32座山峰,被稱為「西蜀第一山」
    談到四川的青城山,我甚至從小學地理課本上都知道,這裡是避暑勝地,青城山有西蜀第一山之稱,也是中國道教的發祥地,青城山幽靜,歷來是人們喜愛青城山的重要原因,有108幢樓閣,有32座山峰,青城山的境界給人一種寧靜的感覺,無論什麼季節,在這裡都能找到不同的驚喜。
  • 福建一樓被譽為中華第一奇樓:建成700年至今有人居住,極堅固
    福建省第一樓被稱為中華第一奇樓:建於七百年前有人居住,十分堅固提起福建,許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莆田和廈門,一個更適合買鞋,一個更適合旅行,但來到福建必須去的是福建土樓,土樓有著無限的歷史,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裕昌樓,今天小編要介紹一下屹立七百年不倒的中華第一奇樓
  • 秦嶺深山,這座土得掉渣的老屋,在地圖上都能搜到,你說牛不牛?
    這是一座在地圖上都可以搜到的老屋。它,就是童家老屋,位於陝南洋縣深山裡面的大西溝村。地圖上的老屋位置我是在國慶長假前兩天去鐵河的,這座神秘的老屋自然也在我的遊覽範圍之內。第一進堂屋有三間,門裡角落處放著一口木梢桶,老人家介紹說叫「圓缸」,殺豬時用的;西側一間是廚房,東側一間是火塘,裡面有柴煙飄散出來。老人家說,他在秋冬春三季都在這裡烤火、燒水和燻肉。
  • 江西有這樣一個景點,被譽為:「中華第一佛洞」和「南方敦煌」
    中國的名山大川眾多,在南方有這麼一座山,非常有看點,是環鄱陽湖經濟圈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並以其獨特的「無山不龜,無石不龜」的自然景觀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遊聖徐霞客、電視劇《西遊記》等眾多名家名劇的首推景點。
  • 鹹寧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一)
    在鹹寧市,有個景色點叫做通山九宮山,而且也是主要是有著很多奇秀的景色,而且也同樣是有著很多不同的景區都是相當得著名的,對此鹹寧著名景點介紹到底有哪些?下面一起來看看吧。九宮山既有江南山峰的奇秀,又具有塞北嶺嶽之雄、險、奇、幽、秀,被譽為「九天仙山」。闖王陵:位於九宮山西麓牛跡嶺小月山上(也叫黃株包),通山縣高湖鄉高湖村,陵園與保護區相距3公裡,主體建築有門樓、墓冢、陳列館。
  • 「嶺南第一大圍」成國家4A級景區
    滿堂客家大圍共分上中下三圍,共有9廳、12院、28個天井、777間房,建築面積達2.3萬餘平方米,這也是目前廣東佔地面積最大的一座客家圍樓。據始興縣博物館館長鍾旭介紹,這座圍樓歷時28年才建成,被人譽為「嶺南第一大圍」「粵北第一民宅」和「客家土宮殿」。在歷經太平天國軍隊攻擊及近代戰亂等諸多劫難後,時至今日圍樓主次建築基本完好。
  • 中華第一高瀑!天台山大瀑布恢復對外開放!
    60年前,因建桐柏水電站斷了瀑布的水源,改變了其原有的地形地貌,使這自然勝跡瀕於湮沒。瀑布落差325米,最大寬度90米,相比目前亞洲落差最高的雲臺山大瀑布(314米)還高出11米。全年流量最大可達10m³/秒,實屬國內罕見的高落差親水梯級瀑布群,號稱"中華第一高瀑",說起天台山大瀑布,還很有歷史淵源。它自古以來就名揚天下,歷史上的福聖觀、天台觀、瀑布寺都在此地。
  • 老屋裡有三十六個天井
    浙江常山縣,有個叫球川的小鎮,因「山環成球、水匯成川」而得名。朱熹曾贊它「山列錦屏秀,水流翰墨香」。鎮上有座老屋,屋內有三十六個天井,天井順勢而建很少雷同,當地人以天井借代古屋,稱它三十六天井。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清代建築,建於同治九年(1870年),佔地3592.5平方米。
  • 日本酒店如何打掃房間?一起來參考看看!
    今天我們就以鄰國日本來舉例,看看別的國家是如何做酒店衛生的。日本每年吸引著無數的遊客,光東京都內的酒店也是逐年在增加,尤其是2020年東京舉辦奧運會,預計屆時酒店的客房數將增加6萬5000間。2017年,橫濱Royal Park Hotel在眾多酒店中,獲得了顧客滿意度第一。
  • 中華古瑤第一村,端午好去處,一起來包粽子
    想在景區體驗包粽子的樂趣麼,不如來中華古瑤第一村來看看,這裡不僅可以包粽子,還能體驗到景區遊玩的快樂。位於湖北省通城縣大坪鄉的「中華古瑤第一村」風景區在去年的年底正式開園,沉寂在這裡千年的古瑤文化將再次展示於大眾面前。
  • 甘肅這一名山火了!風景優美不輸五嶽,被譽為「中華道教第一山」
    而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座山,雖然名氣不如五嶽名氣大,但這裡的景色卻絲毫不輸五嶽,一起來看看吧。崆峒山位於甘肅省平涼市,是我國絲綢之路上的重要通道,崆峒山自古以來就有「中華道教第一山」的美稱,傳說軒轅黃帝曾經親自到過崆峒山,向人們傳授道教治國和養生之術。
  • 福建「中華第一奇樓」,建成700年至今有人居住,太值得來看看!
    說到福建,很多人的第一反應是莆田和廈門,適合買鞋,適合旅行,但必須來福建的是福建土樓,福建土樓含有無限的歷史。 其中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是裕昌樓。 今天,小編將介紹700年不倒的中華第一奇樓,福建裕昌樓。
  • 上海開埠後最火爆的街道,人流量常年不斷,被譽為「中華第一街」
    外灘、東方珠江、黃浦江依然是許多保留下來的經典老街,也是上海的一些特色小吃,說到老街,大家可能更了解城隍廟,但今天的小系列將介紹上海開業以來最熱的一條街,可以說每天都擠滿了人,我們來看看,今天我要說的是上海開埠後最火爆的街道,人流量常年不斷,被譽為「中華第一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