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特梭利:「三歲決定一生」,提前做好這2件事,父母日後更省心

2020-12-25 騰訊網

我們確實不能創造天才,但我們給每個孩子實現其潛能的機會,使他成為一個獨立、有安全感且平衡的個體。——瑪利亞·蒙臺梭利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這與蒙氏教育中的「3歲決定孩子的一生」的觀點不謀而合!錦春作為一個媽媽,在大寶出生的頭三年,讓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麼是「風雲突變」!孩子在2歲之前,這個「小天使」讓人時刻想保護。但是到了2歲之後,仿佛變身一顆「小炸彈」,總是在毫無預兆的情況下,說爆炸就爆炸。撒潑打滾、大哭大鬧,面對此時的孩子,用「可怕」形容一點都不過分!

時刻挑戰著父母情緒的底線,讓人分分鐘氣得要吐血!因為這個階段錦春對於孩子行為的不理解,加上不注重孩子的引導,在大寶3歲之後,各種問題接踵而至!比如自理能力差、脾氣差、學習能力差等等讓我焦頭爛額。因為教育大寶的失敗經歷,讓我在生二寶的時候,特別重視3歲前的教育!而蒙特梭利(也可譯為蒙臺梭利)的教育方法成為了我強有力的幫手!

關於瑪利亞·蒙特梭利的故事

瑪利亞·蒙臺梭利是蒙特梭利教育觀的創始人,是義大利人!這位偉大的教育家,還是義大利的第一位女醫生,義大利的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特梭利出生在一個幸福的家庭裡,受過良好的教育,所以自小性格就很自律、很獨立、最重要的是樂於幫助別人。

5歲的瑪利亞·蒙臺梭利就已經表現出對不幸兒童的關心和幫助!等到她26歲時,已經獲得醫學博士學位,開始著重於診治身心缺陷的兒童和智力落後的兒童。取得成果後,瑪利亞·蒙臺梭利認為,這種教育方法,如果適用於正常兒童的教育,那麼效果會更顯著。於是開始正常兒童的教育工作,將蒙氏教育法完善起來,而她所創立的蒙臺梭利教育方法也風靡了整個西方世界。

蒙特梭利:「三歲決定一生」

兒童出生後三年發展,在其程度和重要性上超過兒童一生的任何階段。——瑪利亞·蒙臺梭利

為什麼說三歲前這麼重要?

1、大腦發育的高峰期

0-3歲這個階段,孩子的大腦是一個飛速發展的階段。從最初的370克的腦重,僅是成人腦重的25%,發展到3歲時,幾乎達到成人腦重的80%-85%。增長的不僅僅是重量,還有越來越多的腦神經細胞之間建立聯繫。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通過20年的研究發現,孩子出生後頭幾年,每秒鐘大腦會產生700個神經元連接。在3歲後,大腦的這種複雜性和豐富性基本定型,這段時間也是兒童在感知、記憶、思維形成的最敏感時期!所以說三歲前是教育的好時機,錯過是不可逆轉的!

2、性格形成的關鍵期

0-3歲這個階段,也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關鍵期!英國倫敦的精神病研究所的卡斯比教授,在1980年做過一次關於1000名3歲兒童的研究,把1000名孩子分為不同的5種性格類型,等到2003年,這些成年人再次和卡斯比教授進行交談,結果跟3歲時的性格幾乎沒什麼變化!於是卡斯比教授提出了這樣的結論,3歲前是兒童性格養成、能力培養的關鍵時期!

提前做好這2件事,父母日後更省心

一、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在蒙氏教育方法中,提出了「敏感期」的概念。所謂敏感期,指的是孩子在某一個時間段,會產生敏感力。這種敏感力會促使孩子對感興趣的事物,投入更多的精力和熱情!而三歲前,就要經歷多個這樣的敏感期,這正是養成好性格、好習慣的最佳時機。

秩序敏感期:在孩子2-4歲這個階段,孩子需要通過有秩序的環境,來對事物進行認知和熟悉。此時對秩序要求非常強烈,而且認為秩序是不可改變的。比如物品擺放的順序、做事情的順序、穿鞋子的順序等等。當孩子的秩序一旦被破壞,就可能引起情緒崩潰,比如孩子經常因為穿鞋子因為先穿了某隻腳而開始無理取鬧起來。

雖然在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會讓家長很頭痛,卻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父母可以利用這個敏感期,給孩子提供一個有秩序的環境,對於每天的作息安排也要科學規律。比如玩具放在什麼地方、書本放在什麼地方,一旦某個物品放錯位置,還可以讓孩子幫忙歸位,這樣孩子將來在做家務,整理房間的能力上就不用愁!每天安排固定的時間,刷牙、洗澡、起床,這也有助於孩子形成自律的生活方式,一旦這個秩序形成,你就不用追在孩子屁股後面,讓他刷牙,洗澡了!孩子以後不但自律,自理能力也很強!

二、開發大腦,提升數學和語言能力

0-3歲這個階段正值大腦發育的高峰期,而2-3歲,正是孩子數學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的關鍵期。這兩項能力的發展,關乎孩子未來的學習成績。數學能力表現在可以按照物品點清楚數量,並且能說出一共有多少。語言能力表現在詞彙量的積累,這個期間詞彙量積累越多,到之後語言能力爆發的越明顯。你會驚訝的發現,孩子沒怎麼教,5-6歲的時候已經能說上來上千個詞彙!

父母一定要利用好這個階段,發展孩子的數學能力和語言能力。發展數學能力時,不要只教孩子數1、2、3。而是讓孩子對應具體的物品數數,比如數臺階、數蘋果等等。發展語言能力的時候,建議父母在0-3歲期間,跟孩子多說、多讀書,無意識間的詞彙積累量越多越好!如果想要雙語啟蒙的家庭,還可以在這個階段加入第二種語言!

相關焦點

  •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
    孩子從3歲開始,父母做好這3件事,比給孩子報10個興趣班更管用教育資源必須要前傾,並且要往下沉,優秀資源,我們希望能夠更多放在幼兒園、小學和中學。——馬雲馬雲說的這句話讓我印象特別深刻,當時還不太理解,為何要注重幼兒園階段的教育,直到我當媽之後才了解到,3~6歲對於孩子的人生來講是多麼的重要,所以從孩子4歲開始,父母就要多花時間對孩子進行教育。
  • 深圳蒙特梭利_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小銜接
    深圳蒙特梭利帶著疑問,家長們走進了課堂「我孩子不到3歲,談幼小銜接太早了吧?」深圳蒙特梭利深圳蒙特梭利「幼小銜接的真相」陳亞男老師基於深厚的蒙特梭利教育理論與多年教學經驗從家長角度、幼兒園角度分析了對幼小銜接概念的科學理解,提出了孩子在進入小學後可能遇到的挑戰
  • 深圳蒙特梭利_誰是蒙特梭利?
    這篇文章,闡述了孩子如何專注於「工作」,如何透過蒙特梭利設計的材料,獲得日常生活能力、辨別感官訊息的能力、語文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等等。這些能力,最後又如何幫助孩子成為獨立、自愛、自信、自尊又能熱心幫助別人的人。 雜誌內頁,還有一張臺灣新民幼教圖書公司刊登的荷蘭新屋(Nienhuis)的彩色教具廣告頁。這對於一個中學老師,待產中的女人,無疑是一種莫大的刺激。我當下就決定要找出誰是蒙特梭利?
  •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
    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自卑沒自信孩子的性格和父母的教育息息相關,父母給予孩子足夠的愛,孩子也會變得非常的自信開朗。父母需要在這三件事情上面尊重孩子,不然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 女人35歲後衰老加快,做好三件事,正確迎接衰老
    過了三十之後,女人最不願接受的,應該就是她們逐漸衰老這件事。單從生理層面來說,衰老是不可逆轉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要經過時間的洗禮,從最初青春年少走到衰老。但是有句話說的很好「歲月不敗美人」,所以女性在生活中,可以讓自己變得精緻優雅,這樣即便年齡老去,但是優雅和魅力未減。
  • 本是一件高興事,這4件事,讓提前回家過年的農民為難
    一來能儘快見到父母和孩子,二來也能幫助年關前的父母收拾屋子、做做家務,騰出的時間還能陪父母說說話。這聽起來是件好事,應該鼓勵農民早早回家才對,可事情也不盡然。本是一件高興事,這4件事,讓提前回家過年的農民為難
  • 懷孕前三個月和後三個月是危險期,做好這4件事,順利度過這道坎
    今日問題:懷孕期開始和結束都很重要,這4件事情要做好 自古到今,結婚生子是人生重要的大事之一,也是很多女生必經歷的事,特別是生子,是一個女人向母親的蛻變,更是一個難熬且辛苦的過程。
  • 住酒店的時候,女生一定要做好這三件事,否則就會吃虧!
    很多事情就像是旅行一樣,當你做出決定並邁出第一步的時候,最困難的那部分其實就已經完成了文章類型|旅行見聞文章字數|805,閱讀約2分鐘大家好,我是你們的小編,小編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旅遊,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好,人們的經濟也在提高,很多人都會選擇出去旅遊
  • 想和孩子有良好的親子關係,這七件事父母要做好!
    文丨悠悠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獨立性越來越強,有的孩子獨立性有了,和父母的關係一如既往的親密,有的孩子卻在心靈上和父母漸行漸遠,想孩子在心靈上和你一直親近,這幾件事父母們都做對了嗎?1、三歲之內多給有質量的陪伴三歲內對孩子的陪伴,益於孩子安全感的建立,是孩子對父母信任感建立的關鍵時期,對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很有幫助。父母給孩子有質量的陪伴越多,孩子越喜歡「粘著」父母,越容易把父母定位成家長,夥伴的角色。而不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和父母的關係越來越疏遠。
  • 放學後第一件事竟然不是寫作業?做好這幾件事,比寫先作業更重要
    從上小學開始,孩子每天放學後的主要任務是做作業,但每天輔導孩子做作業也成為了家長的任務。很多父母覺得輔導孩子比自己做還難,爸爸媽媽輪番上陣,就盯著孩子做功課,有些孩子比較磨蹭,1個小時的作業能做到2個小時還做不完,孩子沒有課外活動時間,家長也沒有休息時間。
  • 想要身上沒異味,40歲後做好三件事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的人口老齡化正在逐年加快,這是前期我們的人口結構所致。隨著老人數量的逐漸增多,我們跟這個群體的接觸機會也變得多了起來。經常跟老人生活在一起的朋友應該知道,老人身上總會有股「怪味」,聞起來並不是很舒服,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老人味」。
  • 10歲女孩每天給父母送飯:能吃「親生飯」的父母都會做這3件事
    最近,一名10名女孩王心怡每日為父母做飯送飯的新聞受到網友點讚。心怡的父母都在公交公司工作,復工以後,父母的午餐成了問題,疫情期間外面沒有飯賣,為了讓工作的爸媽吃上熱騰騰的飯菜,女兒在家做好打包給他們送過去到單位去。
  • 臺灣人一生必做的三件事 1個月搞定
    記者張念慈/攝影 「單車環島、登玉山、遊日月潭」被認為是「臺灣人一生必做的三件事」,竹科工程師張勝祈、吳釧鴻今年八月一次完成三項壯舉;兩人堅持「有些事,現在不做,以後就沒機會了」,他們開心地說:「這一輩子沒有遺憾了!」 「這真的是誤打誤撞!」
  • 幼兒園怎麼選,蒙特梭利、華德福、瑞吉歐、IBPYP……哪家更合適孩子?
    幼兒園是大多數小朋友離開家人,獨立面對外界的人生第一站,所以幼兒園的選擇對小朋友們和父母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 我身邊的媽媽們都是在懷孕期間就開始物色合適的幼兒園了,記得我在懷孕的時候發現,蒙特梭利在朋友圈裡備受推崇。結果時隔幾年,再和身邊媽媽們聊起時發現,她們似乎更偏愛瑞吉歐和華德福了。
  • 一旦進產房,孕媽會經歷這三件害羞的事,建議提前做好心理準備
    一旦進產房,孕媽會經歷這三件害羞的事,建議提前做好心理準備孩子是全家人的希望,很多人在懷上寶寶之後,每天都生活得非常小心,生怕磕著、碰著,傷到孩子。每一位母親都想要自己的孩子能夠順利地生出來。一旦進產房,孕媽會經歷這三件害羞的事,建議提前做好心理準備。一.醫生可能是男的都說醫生不分男女,各種科別的醫生也沒有性別限制,所以產房裡有男的醫生也是很正常的事情。應該有不少人在生孩子的時候碰到的不是女醫生。有些孕媽媽倒是很不在意,當時恐怕是已經疼得很嚴重了,哪裡還有意識去分辨醫生是男還是女。
  • 2020年剩下的日子裡,能做好這3件事的,都是聰明人
    一個人與生活的相處方式,決定了他是誰,你怎麼對待生活,生活就怎麼對待你。孩子們把生活當遊戲,每一天都可以活出不同的趣味,成年人把生活當對手,他們充滿抱負,咬牙堅持。每個年齡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狀態,三十而立的年紀,時間已經經不起揮霍,人生也經不起兒戲。
  • 孩子出生在這幾個月,是寶媽的福氣,不僅省心還好帶
    孩子的出生是一家人最掛念的事情,雖然說現在對於風水八字這樣的習俗不太注重了,但是還是有家長為了能讓寶寶出生在一個好的日子裡而選擇提前剖腹產等等,其實,有時候孩子出生的日期合適了,對於媽媽們來說,也會是一件有"福氣"的事情。
  • 蒙特梭利
    40多平米不大的面積,整齊地排列著教具櫃,精心地陳設著各種各樣的蒙特梭利教具。這個小小的空間在柔和的燈光下,寧靜溫馨,又有一種不可名狀的儀式感。這是一間縮小版的2-3歲蒙特梭利標準教室,把教室複製到MCSH大會現場,已不是第一次。
  • 別讓李心草事件重演,從小開始,這件事刻不容緩
    去年九月發生的李心草事件,塵埃落定,李心草醉酒後不醒人事,同行人未能採取有效的行為,導致18歲的李心草跳江溺水而亡。一個花季少女,一個苦讀寒窗多年的大學生,就這樣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留給親人無盡的傷痛,真是讓人痛心!譴責、抨擊並不能拂去親人的傷害,如何避免李心草事件重複上演?
  • 女人只有做好這四件事,才會更具魅力,讓男人著迷
    網友傾訴,圖文無關,原創不易,抄襲必究什麼樣的女人最讓人著迷,更讓男人著迷呢?所以只有女人做好這四件事,才會更具魅力,讓男人著迷!一、總會現在你的位置思考什麼樣的女人讓男人那麼著迷!不管是戀愛時期,還是婚姻過的時候!都會有一些問題!女人喜歡撒嬌!是符合邏輯!但如果太過於撒嬌,就會讓男人覺得有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