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帳號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籤約帳號
評論區話題丨你怎麼看威尼斯共和國的成功轉型?
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後,商路快速由東地中海向環非洲航線轉移。葡萄牙人依靠強大的遠洋武力,在香料貿易中獲利如雲,而義大利的商貿城市也因此紛紛叫苦不迭。然而一向以精明和變通著稱的威尼斯共和國,可不會這樣束手待斃。相反在面對諸多挑戰後,他們至少還維持了一個世紀以上的繁華。
當威尼斯由城邦國家轉型為領土國家,聖馬可雄獅以本土產業的崛起在地中海世界打出響亮的招牌,實現了整體經濟的多元化。
從商業到手工業15-16世紀之交的威尼斯
人們常說商業和手工業不分家,可「海都」威尼斯的貴族們曾有著非同尋常的驕傲。在16世紀以前,他們將經商視作貴族的天職,卻對積極從事絲、毛紡織業的佛羅倫斯貴族們嗤之以鼻。他們雖然也對本國手工業做些投資,卻幾乎不參與經營。
這主要是因為威尼斯的起始領土狹窄,其本土只有亞得裡亞海西岸沿海的一線之地。但當威尼斯人合併了維羅納、帕多瓦等北義大利大邦,將肥沃的波河中下遊平原幾乎全部收入囊中。他們也就擁有了大規模發展手工業的原產地和人力、資源基礎。
北義大利的地盤擴張 讓手工業發展成為可能
1506年,當香料貿易陷入危機時,威尼斯政府成立了「通商五人委員會」,提出了振興手工業的計劃。根據委員會的方案,政府降低了原料的運輸費和關稅,退出開拓原料新市場和保障工人權益等政策。
同時,由於義大利戰爭的烽火席捲了整個亞平寧半島,曾施行激進擴張曾策的威尼斯人特遭遇慘敗。然而由於威尼斯人頑強地守住了近半領土未受戰火侵犯,浮於潟湖上的威尼斯本城更是得以安然無恙。比起遭到烽煙侵擾得雞犬不寧的倫巴第、託斯卡納等地區,威尼斯反而在經營手工業,尤其是獲利頗豐的毛紡織業上打開了新的世界。
海軍與島嶼地形 讓威尼斯本土避免戰爭破壞
紡織業逐步發展為威尼斯的經濟支柱
在歐洲,人們熱愛呢絨製作的衣物。而羊毛編織的掛毯和地毯,更是歐洲貴族們締造高雅氣氛不可缺乏的妝點。但在義大利戰爭中,混亂破壞了許多北義大利工廠。原料和成品的流通陷入停滯,使得大批工人們失去崗位,毛紡織品產量自然是大幅減少。混亂的局勢,讓資本家們失去了投資的欲望,工人們喪失了勞動的意願。例如位於半島北方的倫巴第和託斯卡納等地,擁有資本者大多屬於統治階級,往往利益與國家息息相關。所以無法輕易移居外國。而無錢一身輕的勞動階層,則對政局穩定的威尼斯趨之若鶩,令威尼斯獲得了大量的技術人才。
於是,在政策的鼓勵下,威尼斯的毛紡織業如同雨後春筍一般瘋長。1516年威尼斯的毛紡品年產量是2000匹,50年後年產量增加了10倍,達到20000匹。到1569年,這個數據更新到了2.6萬匹。,1598年時,產量依然以每年平均9.6%的速度增長,進入高速增長期。
威尼斯每年要從西班牙進口大量羊毛
威尼斯也向來擅長利用全世界的供需局勢來調整產業。16世紀後期,西班牙的羊毛產量就超過了在中世紀以羊毛生產著稱的英國。由於西班牙距離威尼斯更近,原料的運輸成本因此大大降低,使得威尼斯在擴大產業方面極為有利。絲織品產業也在威尼斯得以勃興。大量的絲線從波斯運集到敘利亞的阿勒頗。在威尼斯經過加工轉化為成品,販運到歐洲各地,或是循著原料運來的反向路線回到東方,也能進入奧斯曼帝國的都城君士坦丁堡。
在整個16世紀,威尼斯的絲織品功業勞工人數比以前整整增加了3倍,已經超過了造船行業的木匠和油漆工。這與威尼斯政府能夠敏銳地把握機會並以恰當的政策引導生產,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
威尼斯的紡織業產品 在近代早期暢銷地中海各地
文藝復興的春風 也被威尼斯人加以利用
16世紀時文藝復興的最後燦爛時代。佛羅倫斯的美第奇家族失去了扶持文藝的熱情而熱衷於將僭主制轉化為君主世襲制,米蘭的斯福爾扎家族也在義大利戰爭的拉鋸中失去了權力。但在這美麗歲月的尾巴上,熱衷於利益的威尼斯人卻將文藝與商業結合,創造了燦爛的文化光芒。
隨著佛羅倫斯文化的衰落,大量藝術家來到思想開朗的威尼斯。威尼斯畫派吸收了文藝復興鼎盛期畫家的精華,是文藝復興繪畫藝術的集大成者,在文藝復興繪畫中最富於感官魅力。喬爾喬內和提香都是影響力持續到當代的偉大畫家。
新的印刷術以最快速度被引入威尼斯
威尼斯能夠抓住文藝復興的尾巴,也與其發達的出版業不無關係。鉛活字印刷術是在15世紀中葉由德國人古登堡發明的,僅僅20多年後威尼斯就引入了這項技術,並在16世紀更是已經廣泛推行。通過第四次十字軍東徵,威尼斯從拜佔庭帝國獲得了大量希臘羅馬的古典作品。到拜佔庭滅亡前,樞機主教約翰內斯-貝薩裡翁逃亡到威尼斯,又給當地帶來了大量的珍貴藏書。威尼斯國立圖書館擁有著許多珍品孤本,也成為其出版業名高一時的基礎。
對於文化的獎掖政策,使得威尼斯聚集了大量能夠校對原本中錯誤的有識之士。開明的國家政策,寬容的宗教政策,則使得威尼斯有著獨立當時的言論自由,甚至能排除羅馬教廷的幹涉。只要不是反對威尼斯政府的內容,哪怕是教廷的禁書也能夠得以在威尼斯出版。馬丁路德、馬基雅維利、布魯諾、伽利略的著作均能在當時的威尼斯找到。色情書籍在威尼斯不但沒有被禁,反而滿地開花。言論自由的威尼斯,很早就承認了出版權這一概念。
威尼斯也成為近代早期的文化中心
工會在共和國具有很大話語權
資本主義的背後往往是淋漓的鮮血。然而威尼斯不是殖民國家,並不能像列強那樣從亞洲和非洲攫取源源不斷的勞動力作為消耗品。從全義大利乃至全歐洲艱辛招募而來的技術人才,也經不起過分的壓榨。因此威尼斯選擇走可持續發展的路線,注重保護工人權益,體現出這個義大利強邦的人文關懷。
中世紀工商業同業公會被稱作「基爾特」,這種公會在威尼斯異常發達。威尼斯的工會非常重視新技術的引進,對於威尼斯本土產業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積極作用。工人們在共和國有著很高的地位。當商人們試圖以固定的月薪買斷工人的生產力時,工會便向政府申訴。認為這會讓技工失去進取心和競爭意識,也不利於外來優秀人才的引入。最後,工人們獲得勝訴,薪資被決定按照產出量決定。
工人群體在威尼斯的生活遠好於其他地區
為了防止寡頭的產生,威尼斯政府還有每個絲織工擁有的紡織機最多不能超過600的規定.以避免有絲織工企業家通過大量僱傭工人,擴大生產攤薄薪資的方式,擠佔其他絲織工的生存空間。當有人違反這一規定時,工會便對政府提起投訴,元老院於是重申了規定。
除此之外,罷工、要求加薪之類的事件在威尼斯也不勝枚舉。依賴於強大的工會,工人們得以挺起腰杆,以威尼斯國家繁華的締造者身份,自豪地生活著。當國家面臨危機時,工人們也拿起刀劍,以國家公民的身份走上戰場。威尼斯政府以工會為單位,分配兵役義務,入伍參軍人人平等。威尼斯的海上霸權,就由這些光榮的勞動者守護著。
工人在戰時 也能成為保護共和國的主力軍
威尼斯的最終衰落也不可避免
威尼斯最後還是衰落了。由於沒有參加大殖民的威尼斯,他們在和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來回鏖戰中,流盡了男兒的鮮血。1797年,共和國被拿破崙所滅亡,此時的威尼斯已不再像當年那樣意氣風發。
但當歐洲各強國都在收割被殖民地區的血淚時,曾經的海上兒女威尼斯人卻將重心轉移回大陸。憑藉本土產業又維持了一百多年的繁華,為歐洲的經濟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威尼斯的離開海洋轉型 值得所有後來者借鑑
威尼斯工會對於工人權益的保護,確實不利於向近代資本主義轉型,甚至略有「吃大鍋飯」的嫌疑。然而如果我們將威尼斯制度與當代的工人保護比較,會驚奇地發現威尼斯人的先進性。放棄了資本主義背後的淋漓鮮血,憑藉著溫情來做最後的堅持。因此,威尼斯的產業發展模式,值得後人去不斷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