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左左xians
【序】
說說這次旅行
霜降來臨之前,我又一次來到了泰州。
從南京驅車約3小時便可到達,同金陵城一樣,海陵的秋日氣息並不濃厚,但早晚溫差開始加大,秋高氣爽的感覺也越來越濃厚。
泰州,是城內有著喬園秀氣卻甚少人知的江南之景;是梅園裡流傳百年的戲劇之聲;是雕花樓木雕磚雕的精美;是興化水杉泛黃的初秋之意;更是溱湖搖櫓船劃破河道的溼地風光。
泰州,古月樓裡一盞早茶是慢;溱潼古鎮的人間煙火氣亦是慢。
旅行途中,將步伐慢下來,泰州的美便一分分的呈現在眼前。
水杉筆直,秋日色彩還未很濃厚。
泰州城北70公裡處,便遇見了興化李中水上森林公園。
碧水東羅民宿遇見的夕陽。
夜遊鳳城河,燈紅酒綠,戲劇在耳邊迴蕩。
叫醒清晨的,是古月樓特色的早茶。
望海樓,今雖不見海,但登後方知何處是泰州。
泰州城市風光,盡收眼底。
【關於泰州】
泰州,南唐時為州治,取「國泰民安」之意。這裡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地處長江下遊北岸。
泰州有著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時稱之為海陽,漢代稱之為海陵,兼融吳楚越之韻,匯聚江淮海之風。
這裡的故事眾多,這座城市見證、承載的也眾多。
【關於交通】
1、飛機
揚州泰州機場距市區20公裡,目前已開通飛往廣州、昆明、哈爾濱、深圳、成都等多地的航班,其它地區航班也將陸續開通。
此外,南京祿口國際機場、上海虹橋機場或浦東國際機場,車程均在3小時之內。
2、火車
南京有到泰州的動車,全程大概1個半小時,票價60多,很方便,就是每天的班次不算特別多,節假日需要提前訂票。
目前上海也有動車可直達泰州了,所以泰州現在的交通非常方便。
3、汽車
周邊城市往來泰州的長途汽車班次很密,車程根據路線和停靠站的多少在3-4小時不等。建議買汽車南站的車票,離市區最近。
【關於行程】
下面的只是我的行程,僅供參考:
D1:南京-興化-泰州 遊覽李中水上森林公園、碧水東羅民宿、晚餐後夜遊鳳城河
D2:泰州 品嘗泰州早茶、老街草廬燒餅,遊覽梅園、望海樓、喬園、鹽稅博物館、海軍誕生地紀念館、口岸雕花樓
D3:泰州-南京 遊覽溱潼古鎮、溱湖
遇見初秋李中水上森林公園
李中水上森林公園位於江蘇省興化市千垛鎮內興沙公路舜生橋附近,距離泰州城區約70公裡,這裡和揚州的高郵接壤,總體說來交通還是比較方便的。
這裡始於上世紀80年代初,當地幹部群眾為了合理開發利用荒灘資源,將這裡的荒灘開發成一條條垛格,栽種適應水中生長的池杉、水杉等樹木品種,林中間種艿芋、油菜等經濟作物。
如今這裡栽種的10萬餘株水杉、池杉等品種樹木已長成高大茂密、生機盎然的水上園林。
漫步其中,水杉高聳,筆直的杆鬱鬱蔥蔥。
走進杉樹從中,這裡佔地面積達2000畝,其中森林面積1050畝、水域面積950畝。
這裡是天然的森林氧吧,因為有湖有樹有小橋有鳥兒,所以形成了「林中有水、水中有魚、林內有鳥」的獨特水鄉景觀。
杉樹林的風光,用航拍視角最好。
杉樹聳立,河道清晰可見,如果這時再有一葉扁舟,就更加圓滿了。
整個林內鳥最多的時候能達到6萬多隻,正常情況下也有3萬隻左右。這裡是裡下河地區規模最大的人工溼地森林生態保護區。
據說,如果是清晨前來,還能拍攝到鳥兒群飛的壯觀場景。
走進林間,高大的水杉遮住了天和陽光。
漫步中,靜聽林中鳥在這裡鳴叫、「歌唱」。它們的叫聲,有的悠長、有的短促,起起伏伏,迴蕩連綿。
這裡很多地方都有豎立著這樣的空氣檢測牌,氣溫、含氧量、空氣品質這裡都一目了然。
平日裡大城市呆久了,來這裡倒真的是一次舒服的洗肺之旅。
太陽漸漸露出了面貌,有了陽光,樹梢和水中便有了色彩。
陽光透過樹葉的縫隙,灑落在地面在水面,斑斑駁駁,這裡無數的影子交織,水面也被一層綠意覆蓋,遠遠望去沒有盡頭。
走著走著,便來到了霧森幻境。
水霧升起,我們開玩笑的說,這是最大的保溼噴霧。
水霧漸漸瀰漫起來,慢慢遮住了道路,遮住了樹根處,身處其中,恍若仙境。
迷霧做背景,我猜你會喜歡這裡。
景區有了水,便有了靈動。
水,是水上森林的靈魂,在這裡,水與森林共生。
乘坐木筏,乘船人拿著長長的竹竿帶著我們一起飄向叢林深處。這裡水系豐富河道縱橫,「河流迴環、水杉林立」水鄉美景盡數在眼前。
穿行於這一棵棵高大的樹間,穿過小橋,劃破倒影,直達遇見開闊的「遠方」。
船行出杉樹林,靠了岸。
這個時間,陽光開始溫柔,杉樹呈現出暖黃色,天邊也有了色彩,這林中有水,水中有樹的場景,也被人們譽為「小九寨」。
曲折婉轉的木棧道延伸在水中,這裡夢幻又迷離。
走出景區時,偶遇一片已然敗落的荷花池,荷葉開始變的焦黃,綠葉也出現了斑斑點點的痕跡。
這個夏已然遠去,而冬天的序曲也開始上演。
碧水東羅的民宿和夕陽裡的一抹紅暈
碧水東羅是省委省政府啟動的特色田園鄉村試點之一,江蘇省共有45處,泰州有5處,興化有3處,這裡就是其中之一。
整個村子是經過實地考察規劃並依託萬科集團進行建設的,所以整體打造的非常好。
這裡有著天然的地理優勢,兩河兩湖環抱,地理位置十分優越。
從這裡到春天非常負盛名的興化千垛油菜花也只有2.2公裡,到李中水上森林公園僅有6公裡。也因此,這裡被開發出來,還是非常方便的。
高大又迎風飄揚的蘆葦蕩,在這個時候成為了拍照最好的地方。
進入碧水東羅,這裡有很多可以體驗的地方,像這個農耕體驗區,讓城裡沒有體驗過農耕的人,對我們自古以來的農業傳統也有所了解。
東羅村的大禮堂,是由當年的老廟改建而成,最早建於1953年。大禮堂正面上方,雕刻著五星紅旗,太陽光芒和三面紅旗,非常具有年代感。
這個老舊的建築很好的保留了那個時代的印記,如今修舊如舊,內部是報告廳,多媒體功能廳及百姓大舞臺為一體,室內裝有燈光音響和中央空調等設備。
大禮堂外的視野十分開闊,河道的兩側,有人家也有農田。
水面倒影著藍天白雲和晚霞,平靜如鏡。
如今這裡還開發了民宿,也是經過專門設計建造的,非常有特色,周圍蘆葦飄蕩,夕陽下很好看。
白牆芭蕉,是我喜歡的模樣。
簡單參觀了一下民宿的房間,房間很有特色,乾淨整潔。有的房間還有配浴缸,在大大的落地窗面前,正對著院外湖泊田野。
躺在床上就能欣賞到周邊的風光,悠哉愜意。
夕陽西下,民宿房間走出來,便是這樣一幅畫面。
天色漸暗,這裡卻愈加美麗了。
夕陽裡,這一抹紅暈最讓人心醉。
太陽在雲層中若隱若現,湖面呈現著落日的倒影,其餘的一切都模糊成了影子。
燈紅酒綠之後,去夜遊鳳城河
驅車回到泰州老街,這裡靠近鳳城河,吃完飯去看看夜景中的海陵風光。
老街的燈光亮了起來,時不時便能碰到三三兩兩的遊人。
四周飄蕩著飯菜的香氣,充斥著舉杯的歡笑聲。
吃過飯,穿過老街,便去碼頭,看看這鳳城河2岸風光。
鳳城河夜遊一直被說做是泰州旅遊的精華,這裡也一度被稱之為「水天堂、夜遊城」,夜色中,這裡的美有些朦朧,再有燈光的加持,乘畫舫夜遊,喝一杯清茶,聽一段戲曲,隨著船一起欣賞。
像這裡就是第二日我們去的望海樓,只不過白天和黑夜給了我2種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鳳城河原是泰州古海陵的護城河,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這條河承載了千年的歷史,也見過了世事的變遷。
整個夜遊會經過很多亭臺石坊,會有不同的表演者為我們演奏不一樣的戲劇。燈光迷離,煙霧飄渺,演唱者穿著行頭,我們在船上飄飄蕩蕩。
這一切都讓我們仿佛穿越到了古代,聽戲曲的人生中。
每一個戲曲臺邊,船都會停一小會,讓我們可以靜下來聽一聽,在習習涼風中欣賞兩岸風光,品一品戲中人生。
過了前面這座橋便是泰州繁華地,商場雲集人潮湧動。
如今的泰州,發展的也十分不錯,來這裡,吃住行也一樣非常方便。
叫醒清晨的,是古月樓裡的早茶
古月樓位於泰州老街中,這裡是遊客來泰州一定要打卡的地方,更是泰州當地人沒事約上親朋友好就喜歡來吃吃喝喝的地方。
古月樓的清晨,一定是繁忙的。
食客人聲鼎沸,店員需要用跑的,如果來晚了,可能還有長長的隊伍等著你。
在泰州,泰州人喝早茶是很講究的,一杯上好的龍井,搭配一碗燙乾絲、一碗魚湯麵再加上一籠蟹黃包,這是泰州人必點的老三樣。
不過我們來這裡,總想著要多些花樣。
乾絲分2種,拌乾絲和大煮乾絲都要有,我更喜歡吃拌的,加點醋味道更好。
蝦仁蒸餃一定要配著醋一起吃,蝦仁的鮮香味一下就能被激發出來。
野菜燒賣用的是馬蘭頭,這是一種帶有獨特香氣的野菜,喜歡的人會覺得很清香,不喜歡的人就可能不太能接受。
小時候我不太能接受這個味道,長大了倒覺得甚是美味。
早茶的重頭戲,一定是這個蟹黃包了。
這個時節,也正是螃蟹最肥美的時節,一個餡料滿滿的蟹黃包,鹹鮮美味。這是以麵粉、蟹黃、蟹肉、五花肉、魚肉、蝦作為主要食材製作而成的江蘇的傳統小吃,清晨來一個,吃起來真的是太爽了。
野菜湯包,皮很薄,裡面是滿滿的湯汁,綠油油的,咬一小口嗦完整個湯汁,好吃又好玩。
最後一份魚湯麵,結束這超滿足的清晨時光。
麵條包裹著魚湯的鮮美,邊吃麵邊喝湯,魚的鮮美,面的勁道,再加一點點出鍋時放的胡椒的辣味,滿足。
古月樓不遠處,是草廬燒餅。
草爐燒餅以小麥麵為主料,以紅柴草或麥楷草為燃料,貼在爐內炕烤而成的餅食。這家店也是為了傳承這項技藝而專門設在這裡的。
這裡有好幾種口味,甜口鹹口的都有。
趁熱吃味道更加,如果不是因為吃的太飽,我倒真的想去試一試。
梅園千古,重回那戲劇時光之中
泰州梅蘭芳紀念館始建於20世紀80年代,位於泰州市區鳳凰墩上,三面環水,綠樹成蔭,風景雅致。
1997年原梅蘭芳史料陳列館和原梅蘭芳公園合併為梅蘭芳紀念館。
一進園,就遇見池塘裡撲稜的錦鯉。
梅蘭芳(1894年10月22日-1961年8月8日),清光緒二十年(1894年)出生於北京,祖籍江蘇泰州。中國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園中正坐著的,便是梅蘭芳先生的漢白玉雕像。
梅蘭芳先生被稱之為「一代風流」,這絕不為過。
再往園裡走,池塘中屹立著的,是梅蘭芳飾楊太真的漢白玉雕像。
整個園子裡,處處在講述著,一代京劇名角的風流一生。
梅園裡,江南園林的景觀也隨處可見。茂密的樹木、高低錯落的假山、亭臺樓閣、白牆園門。
當然,園內的戲亭也不可少。
只是如今,很少再有表演家在此,演繹一曲古典風流。
梅蘭芳紀念亭為園中一絕,而這整個園子裡,共有四絕值得觀賞。
如果閒來無事,便去這紀念亭中坐一會吧,聽風聲帶來梅先生的戲劇之音。
再往下走,就走到了鳳城河邊,泰州城內的風景啊,多多少少都有著鳳城河的印記。
登高望遠,望海樓上的泰州城市風光
望海樓是江蘇泰州的著名景點,是泰州的標誌性建築。位於泰州鳳城河風景區內,初建於南宋紹定二年,被譽為「江淮第一樓」。此樓屢毀屢起,大多毀於兵火而起於盛世。
進入景區,先是走進一片竹林之中,穿過竹林,欣賞位於石頭上的詩歌作品。
古時泰州並不大,鳳城河內便是城市,那時的吃喝購及生活,便都集中在了這裡。
走向望海樓的路上,沿途的兩側都是泰州方言,雖然我在南京離泰州並不遠,但是這些方言我卻大多都沒有聽過。
望海樓位於公園東南角,樓高30多米,取宋代建築風格,外觀三層環廊,主體色彩取慄殼、青灰二色,古樸典雅。
事實上登樓可發現,樓中共有4層,有一個小夾層藏於其中。
以天上的視角看人間,望海樓前停滿了遊船,整個望海樓景區,平坦又綠意滿滿。
泰州如今的發展很好,城市建造的也非常不錯。
泰州的水系眾多,河道蜿蜒交叉,所以在泰州,橋是十分常見的。這長長的橋啊,連接又便利了人們的生活。
登上望海樓,也可依稀看到遠方的風景。
被忽略的喬園,卻有著江南園林最美的模樣
泰州喬園是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及省級重點風景名勝區,素稱淮水以東第一園。前身為明代陳鳶舊居,萬曆年間其孫太僕少卿陳應芳倚宅建園,取晉陶淵明《歸去來辭》中「園日涉以成趣」句意,取名「日涉園」。清康熙初年轉歸田氏,雍正年間園歸高鳳翥,易名三峰園,鹹豐九年吳文錫購得此園,更名蟄園,旋入兩淮鹽運使喬松年名下,因稱喬園,延謂至今。
喬園在這數百年間,數易其主,幾度興廢。而今我們能看到它的模樣,也數幸事。
假山流水,一定是江南園林的心頭好,幾乎你所見的每一個園林,都會有。
走近喬園,跨過門檻也跨進了從前的世界,而這個世界,便是江南的舊時美。
園林之美,美在秀麗靈動,這裡的景不大,但是一事一物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寫意美。正因如此,園林更容易入畫,也更易入夢。
這裡的假山和樹木,都是自古留下來的,有著園林最初的樣貌。
舊時的房屋,亭臺樓閣在這裡隨處可見。曾經流連於這裡的主人早已作古,可這園子呀,在這一代又一代的歲月裡得到了永恆。
亭臺樓閣,池館水榭,映在青松翠柏之中;假山怪石,花壇盆景,藤蘿翠竹,點綴其間。
假山被樹木的光影籠罩,閃爍著點點光亮。
舊時最常見的水井,井邊是 一道道歲月的痕跡。
如今水井為了安全攔上了鐵絲網,而這網上也長出了雜草,這些從前的事物啊,都成了難得一見的回憶。
亭臺連廊構成了古典建築的美。
這裡時而竹林時而假山時而房屋時而曲徑,誰也不知道在這園子裡下一秒會遇見怎樣的風景,又能遇見怎樣的人。
雖然氣溫還沒有到深秋,但這些樹葉秋景卻是騙不了人。
楓葉漸漸褪去了綠意,泛了黃慢慢呈現出紅色,陽光照射下,暖意十足。
緩步走出喬園,仿若大夢一場,幾百年的歲月竟然就被濃縮在這樣一個並不算特別大的園子裡,美得不知方物。
鹽稅博物館裡了解泰州的歷史
這個館是全國唯一一家以鹽稅文化為主題的博物館。
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自古又是一個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所以國家稅收在古時非常重要,唐代以前,國家稅收主要來源于田賦。「安史之亂」後,國家經濟重心和稅收結構發生重大改變,鹽稅收入上升到與田賦並重的地位,史稱「天下之賦,鹽利居半」。
江蘇鹽稅博物館位於泰州城河北岸舊泰壩衙署西南側,系古代泰州上河運鹽屯船碼頭處。
泰州自古就是海鹽的重要產地,泰州鹽稅源遠流長,有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
展館分為鹽稅的起源、鹽稅的變革、鹽稅的貢獻、鹽稅與江蘇來系統的為我們展示古代的鹽稅政策。
展館內文字圖片記載和塑像搭配在一起,整體參觀起來有種圖文結合的感覺,很是生動。
一枚刻有篆書「泰州西溪鎮茶鹽酒稅王記」陽文字樣的稅務銅印是鹽稅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據專家考證,該銅印為北宋慶曆七年(1047年) 鑄造。一般來說,公印過了使用期限即會銷毀,這枚銅印能保存下來實屬不易。
因為它的完好保留下來,也使得我國古代稅賦歷史,尤其是泰州地區的鹽稅史得到了重要的實物佐證。
這便是以前用的大缸,那些被控制被賦予很高稅費的鹽都經過了這很多工序才得以完成。
院中還有展示古代製鹽的工具,以前這些都是分開保存的,需要製鹽時再合在一起,這樣就有效的避免了私自製鹽的問題。
海軍誕生地紀念館
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誕生地紀念館,位於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白馬鎮。
這裡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國家全民國防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國家航海科普教育基地」「江蘇省全民國防教育基地」,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東海艦隊「戰鬥精神教育基地」。
廣場上陳列一批海軍退役的轟炸機、殲擊機、超黃峰直升機、艦炮、魚雷、飛彈等裝備,這讓平日裡只能在網絡上看到圖片的我們一下變的激動了起來。
畢竟這些裝備,都是真真實實的,不是模型呢。
新館建築新穎別致,既具濃厚現代氣息,又含紀念館的主題特徵。主體建築外形像艘軍艦,非常合這個紀念館的主題。
館內圖文記載詳實,模型也非常多,除此之外,這裡還聚集了幻影成像、影視音像等,還原了歷史也給了我們很強烈的感官衝擊。
這裡,如今也是進行愛國主義和全民國防教育的重要基地。
展館裡,還看見了很多穿著海軍制服的模特展示。
一直以來海軍制服就很受人喜歡,很多人在小的時候也都曾期待著自己能夠加入海軍穿上這一身衣服。
江左名樓,你不能錯過的口岸雕花樓
要說起古雕花樓的歷史,那就一定不能不提18世紀中葉,來自江南的姚氏了。
因在高港經營木材銷售,所以興建了姚家大院。風光了160年的姚家,在民國初年因經營不善,被賣給了從事長江航運的李松如。李松如買到姚家大院後,花重金大興土木,大規模地進行了一次擴建。
而後經歷了幾十年的磨難,戰爭炮轟文革等等,如今能保存完好並呈現在我們面前,實屬不易。
舊時雕花樓的復原圖,從前的雕花樓園子會更大一些,經過這麼多年,如今我們能看到的也只是曾經的一小部分。
雕花樓之所以被稱為江左第一樓,源於這裡房屋上的木質雕花。
這裡也正是因為舉世無雙的木雕、磚雕作品,使得這座園子聲名鵲起,來泰州的人無一不想一睹其風採。
這些雕花的講究很多,大多帶有中國古代的吉祥寓意。
其實如果細細鑑賞,你會發現這些建築上,蘊含著的是家主人對自己對家人對後世滿滿的祝福。
畫舫還靜靜佇立在這裡,陽光也盡顯溫柔之意。
這些曾經的私家花園之美,美在任何一個細節上,也美在園子格局的巧妙之處。
一步一換景,眼前的風光總是在變化。
這裡時而假山流水潺潺,時而堆砌高低林立;園中池塘,時而水波清淺,時而錦鯉跳躍滿是漣漪;亭臺樓閣時而古樸典雅,又時而能帶你入夢。
園林的古典美,就在這一絲一毫之間了。
園中的果子成熟了,黃燦燦的掛在枝頭,被陽光照耀著,惹人喜愛。
趁著太陽下山之際,我們離開了雕花樓,但雕花樓的風景,被記在了腦海裡和相機中。
漫步稻河古街區,夜色也溫柔
泰州稻河古街區形成於元末明初,距今已有 600 多年的歷史,為泰州最大的泰州式民居建築群。
這裡,稻河和草河貫穿南北,房屋沿河而建,人們枕水而居。
如今人們來泰州遊玩,入夜後一般都會去泰州老街,往往就忽略掉了這裡。
事實上,這裡雖然沒有老街那般熱鬧,但是更多了生活在這裡生活氣,要說起來,我倒是更喜歡在這裡走走逛逛。
晚上燈光亮起,紅黃兩色變成了主旋律。
清冷的黑夜裡,暖色的光溫暖了路上的行人。
溱潼古鎮裡的人間煙火氣
泰州溱潼古鎮位於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溱潼鎮,該鎮四面環水,環境優美,為魚米之鄉。
和傳統意義上的水鄉古鎮不同,這裡更多當地人,生活氣息也更濃一些。
古鎮裡售賣的東西,也盡數是當地特產,因為這裡四面臨水,是典型的魚米之鄉,所以這裡的魚蝦物產豐富,當地人就很喜歡把這些加工成魚丸蝦餅等物,遊客來了也可以買一些帶回去。
上午很多家都在現做,看著就讓人很有食慾。
秋風起蟹腳癢,這個季節正是吃大閘蟹的季節。
過了重陽節,螃蟹到了一年中最肥美的時間,這個時候的螃蟹母的黃很多,公的也起了膏,吃起來相當滿足。
這裡的螃蟹名為溱湖籪蟹,雖然名氣不如陽澄湖的,但味道絲毫不差哦。
因為距離高郵也不算遠,所以這裡的鹹鴨蛋也絕對是一個特色。
鹹鴨蛋雖然沒有出很多油,但是每一個都蛋黃很沙,鹹度適中,非常好吃呢。對於我這個鹹蛋黃重度愛好者,必須買買買。
穿過主街,走進一條條小巷子裡,巷子裡沒有商業,甚少遊客。有的,只是本地人市井話家常的閒淡時光。
還在一家人的屋前發現了老式的燒蜂窩煤的路子,上面架著鐵的水壺,使用時,水會咕嘟咕嘟沸騰,煤爐會燃氣青煙。
印象裡這只是很小的時候見過,後來,這就只出現於電視裡了。
在溱潼古鎮裡,有一處院士舊居,是李家兄弟的祖宅,如今這裡政府代為管理,並向人們開放展示。
這一家出了好幾個院士,所以這個宅院在當地都很受人尊敬。
院內也是比較傳統的江南園林風光,可以看出來曾經李家的祖上便是大戶人家。
這幾日看了大大小小很多的園子,唯有這個園子感覺離我們最近。
溱潼在清代時就有八景之說,當時其八景為:東觀歸漁、南樓讀書,西湖返照、北村蓮社、花影清皋、禪房修竹、石橋明月,綠院垂槐。
到了辛亥革命前後,這裡的溱潼八景又出現了另一種說法,即:東觀觀漁、西院庭槐 、北村禪院,板橋秋月、堤柳春鶯,花影清潭,荒窯靈樹。
所以來此的,倒也可以找一找新溱潼八景的所在地哦。
河道縱橫,泛舟於溱湖之上
溱湖國家溼地公園,地處江蘇中部、江淮之間,景區規劃總面積26平方公裡,這裡的自然資源優越,生物類型多樣,有國家一類保護動物丹頂鶴、麋鹿,國家二類保護動物白天鵝、白枕鶴、白鷳等等。
目前這裡還規劃了一個溱湖海洋世界,走進這裡還能看到很多可可愛愛的海洋生物,如果時間正好還有表演。
遊覽溱湖,首先就要坐遊船。
遊船行駛過湖面,沿湖的風景不斷的退後遠去。等船靠了岸,我們才真正開始溱湖之旅。整個景區遊覽是不走回頭路,步行約有幾公裡,還是非常大的。
當然,你也可以選擇乘坐搖櫓船或者電瓶車遊覽。
上岸後,先要進中國溱湖溼地科普館,了解一下溼地的知識,這樣也能更好的遊覽。
溱湖又名喜鵲湖,登高而望的話,就會發現從四面八方通達湖區的主要河流有9條,自然形成「九龍朝闕」的奇異景觀。
用航拍的視角,就能很清楚的拍出河道湖泊交織的場景。
泰州多水,果然名不虛傳。
荷花早已凋謝,荷葉也漸顯枯敗之勢。
湖中的蘆葦蕩隨風飄搖,很是浪漫。
又一次見到了這個在湖中專門做的一隻麋鹿造型的塑像了。據說在溱湖景區裡還可以看見麋鹿,如果運氣好的話還能看見丹頂鶴。
步行參觀是一種風景,乘坐搖櫓船則更有韻味,在船隻的晃晃悠悠中,劃破湖面駛向遠方。
我們在河道裡穿行,遇見了天鵝,也看見了開屏的孔雀。
秋風起,水稻也變得金黃,再過些時日,這些水稻也該割了。
真的遇見了麋鹿,真是可可愛愛。
空中的視角,樹木在水面被拉長了身影,畫舫停在碼頭,水面平靜沒有絲毫波瀾,遠方通透,陽光溫柔。
這樣看來,平原果然是遼闊而無絲毫起伏。
【關於住宿】
這次入住的是位於稻河古街區附近的書香世家。
酒店就是當地特色的民居改造而成,庭院深深,頗有江南園林之感。
大堂就很有古典之意,古箏點綴其中。
我們入住的算是套房,類似於三室一廳,三個獨立房間帶衛生間,一個大客廳,可以隨便活動。
客廳有沙發有書桌,可以朋友在此聊天喝茶。房間又各自獨立,這樣晚間也是互不幹擾的。
酒店因為都是這樣一層建築,所以客房有些分散,不過好在有很清晰的指示牌,也不怕第一次進出不知道怎麼走。
公共區域的環境我是非常喜歡的,如果不著急出門,吃過早飯坐在亭子裡曬曬太陽,看看池塘裡的魚兒,也是愜意。
透過圓拱門,我突然就感覺這裡很有北京四合院的味道。
也是灰青色的磚,也是院落同這房屋,若真是世代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也是幸福。
古樸的窗,泛黃的爬牆虎,晚間會亮起的紅燈籠,這裡的一事一物,都是我喜歡的模樣。
哦對了,住在這裡,距離泰州的景點都不遠,步行幾分鐘就可以到各大商場逛街購物,周圍還有很多火鍋店燒烤店,非常方便,而且價格也不高,性價比超棒呢。
【尾聲】
用3天2晚的時間去體會了一座蘊藏千年歷史的古城
我們在這裡,感受了慢悠悠的水鄉生活
感受了這千年文化的融合新生
感受了當地人最愛的「皮包水和水包皮」
泰州這座慢城市,閒適又美麗,這裡慢的讓人如痴如醉,不願離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