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座城市,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味道」
或是古老厚重的歷史沉澱
或是摩登時尚的朝氣蓬勃
……
那些歷經歲月的味蕾經典
留存了一座城的文化與記憶
今天就與小編一同走進山東
開啟非遺美食之旅
泰山有三美,「白菜、豆腐和水」
泰山豆腐宴起源於漢代
古代帝王祭祀活動中
遵循「沐浴更衣、素食潔心」的做法
因此必吃豆腐
泰山豆腐選用優質大豆為原料
採用手工石磨工藝配以泰山泉水而成
色白如玉,質嫩水流,嫩而不散
久煮不老亦不糊
故有「神豆腐」之稱
用其製作的泰山豆腐形式多樣
例如三美湯、九轉福腸
吉祥納福、麒麟豆花魚等等
味道美而不膩,不可錯過
花餑餑距今有三百多年歷史
「餑餑」又名「波波」,源於明朝
清代以後設專門的餑餑局
每個餑餑都刻有鮮紅的印子
這就是「花餑餑」的前身
由於地域不同,因此技法也不同
每個地區各有特色、風格迥異
造型和色彩搭配也有所區別
「清明捏燕子,六月祭龍王
七夕會織女,正月蒸大燈。」
凡是重要的節日
勤勞、善良的膠東人民
總會用最普通的麵團
做出荷花、蝴蝶、百歲、壽桃等寓意造型
待蒸熟涼透,再點染五彩繽紛的顏色
用以祭祀、觀賞、食用或饋贈親友
花餑餑製作工藝複雜
和面—發麵—揉面—捏型—雕刻—鍋蒸—上色
再以刀、剪、筆等工具進行創作
是民間託物寄情、喜慶豐收
祈福納祥的生活藝術品
「指尖流轉一花開,巧手揉捏百鳥來
龍鳳人間何處見,而今相伴落面臺。」
一團團柔軟細膩的麵團在手指間肆意翻轉
再灌之以藝術的芳香
終成為一個個造型奇特
飽含著生命力的膠東餑餑
在不動聲色之間
傳承著百年歷史,訴說著悠悠往事
許孟燒烤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取當地農民餵養的笨豬
沿用祖傳秘方,加以醃製
採用蘋果樹、梨樹等果木烤制
色澤鮮豔,味道香醇,肥而不膩
雖然稱為「烤」
但並不是我們平時熟知的明火燒烤
確切來說
它是一種用糖乗過的滷肉
在許孟當地被稱作「許孟燒肉」
燒肉的原料一般都是內臟
下鍋前需仔細地清理
燒肉出鍋時
空氣就被一股純正的豬肉香味籠罩
還瀰漫著尚帶熱氣的煙燻味
這樣的場景讓一個肉食者的幸福感
瞬間到達頂點
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口
許孟燒烤
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歷史
取當地農民餵養的笨豬
沿用祖傳秘方,加以醃製
採用蘋果樹、梨樹等果木烤制
色澤鮮豔,味道香醇,肥而不膩
雖然稱為「烤」
但並不是我們平時熟知的明火燒烤
確切來說
它是一種過糖的滷肉
在許孟當地被稱作「許孟燒肉」
燒肉的原料一般都是內臟
下鍋前需仔細地清理
燒肉出鍋時
空氣就被一股純正的豬肉香味籠罩
還瀰漫著尚帶熱氣的煙燻味
這樣的場景讓一個肉食者的幸福感
瞬間到達頂點
迫不及待地想要嘗一口
組圖|小嫚遊五蓮
糝的歷史悠久
傳統糝湯採用肉湯與米粥熬製而成
因其工藝繁瑣
每一碗糝湯都要從前一天的深夜就開始準備
先用柏木燒火,取帶骨肉類久煮
肉熟後將其剔除備用
骨再煮一段時間剔除,並撇去骨湯內的油脂
此為吊湯
隨後,在湯內加入麥米、麵粉等食料
以呈稀粥狀,入胡椒粉、食鹽等佐料
小火文煮3小時後製成糝丕
最後,將煮熟的肉片、香菜、香油、醋
放入碗中,以滾燙的糝沒入
肉香撲鼻而來
製作完成的糝
入口肥而不膩、營養豐富
有「熱、辣、香、肥」四大特點
每一碗糝湯都盛著沂蒙地區的熱情
帶著沂蒙老區人民的濃情
八百裡沂蒙
從清晨的第一碗糝湯中醒來
品一品率真質樸的味道
遇見濃濃的鄉情
發現一座青春活力的城市
「毫毫克克的配料一釐不少
分分秒秒的煮製一秒不差」
這是德州扒雞製作的祖訓
德州扒雞,又稱五香脫骨扒雞
據傳始創於清代
曾成為山東進貢朝廷的貢品
被譽為「天下第一雞」
經過300多年的傳承與創新
德州扒雞的製作技藝日臻完善
從傳統手工作坊到現代化生產工藝
德州扒雞造型美觀且顏色亮麗
肉質細嫩且味道醇香
時間賦予了它永恆的味道
溫度歷練了它溫潤的氣息
白芷、香葉、桂皮、砂仁……十六味香料
從山川湖海奔來,在玉液瓊漿中匯集
當骨肉不再分離
當幾枚香草的前世今生融為一體
它與我們邂逅的故事也寫下了第一筆
兩千多年前
聊城東阿縣開始生產阿膠
明代中後期
達到「婦孺皆通熬膠」的鼎盛時期
1996年
東阿被國家命名為「中國阿膠之鄉」
東阿阿膠製作技藝工序複雜
包括整皮、化皮、熬汁等五十多道工序
全為手工操作
尤以熬膠、晾膠最為複雜
其間掛珠、砸油、吊猴等環節最顯功力
東阿阿膠自古以來
就被譽為「補血聖藥」「滋補國寶」
擁有極高的市場知名度和美譽度
一口阿膠井
蘊涵著阿膠的點點滴滴
一代代東阿人
守護了數千年技藝
鍋子餅為濱州傳統名吃
至今已有幾百年的歷史
傳說北宋時期為宮廷御食
金宋戰爭爆發
宋皇帝被俘,幼帝被迫遷都
御廚們四散流落
從此鍋子餅落戶民間
滾燙的爐火之上
一張張綿薄筋道的麵餅平攤開來
一大鍋葷素搭配的餡料翻炒方罷
待餅入鍋烙熟,餡炒好拌勻
廚師便將色香俱全的餡料
裹進精緻小巧的麵餅捲起
再切成大小均勻的幾段,盛盤入席
夾起一塊品嘗
初入口時鬆軟滑嫩,鮮而不膩
細細咀嚼,味美料足,唇齒留香
單縣流傳一句老話
「來到菏澤牡丹城,不品單縣羊肉湯
等於白來菏澤走一樁!」
單縣羊肉湯製作技藝
可以追溯至清嘉慶十二年
以「色白似奶,水脂交融,質地純淨
鮮而不羶,香而不膩,爛而不黏」而著名
經二百多年的發展創新
單縣羊肉湯得以發揚光大
成為菏澤的標誌性美食之一
被稱為「中華第一湯」
在單縣街頭
端上一碗羊肉湯
感受街巷短暫的熱鬧
與屋簷下安靜的雛鳥相視一笑
一城一味,是記憶亦是鄉愁
人們對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鄉、是懷舊
更是留戀舊時的味道
每當炊煙升起,香氣瀰漫
熟悉的味道湧上舌尖
「家鄉」也就不再遙遠了
這是一生的味道
也是一座城的味道
-END-
【非遺記錄】非遺看山東|一城一味,來山東開啟非遺美食之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