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本文為「財說得明白」原創,各平臺轉載均需聯繫「財說得明白」,獲得授權
能用借的錢消費,就絕不用自己的錢!
現在的年輕人的消費觀,刷新了很多人的認識。在前不久剛剛過去的雙11,很多人在各大電商平臺上使用分期等等方式,為各大電商的銷售額記錄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我的一位朋友告訴,他兒子悄悄的通過借唄借了12萬,而且還跟他們炫耀,覺得利率水平很低,日利率才0.03%,年化利率才10.95%,不借白不借。
但實際上的利率並不是這樣計算的,如果不是因為實際利率很高,這些貸款怎麼能接受很高的逾期比例呢?
01,讓人驚訝的逾期
不久前看到一份報告,各大銀行的信用卡三季度累計逾期達到900億元,比二季度增加6.13%。
今年第3季,雖然疫情慢慢穩定下來,但信用卡的逾期率進一步增加。逾期半年的總額達到906.63億,如果按我國15億人口平均計算,平攤到每個人頭上,每人欠銀行信用卡60元超過半年未還。
假如考慮到使用信用卡的人群中,大部分是年輕人,那麼這一個人均欠款就更大了。
翻閱銀行業協會數據發現,2019年消費金融公司的平均不良貸款率2.63%,這比信用卡的更高,也就是說,欠消費金融公司的錢沒還,比例更大。
考慮到大家更喜歡的是一些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平臺,那麼這一部分的逾期率或者不良率只會更高。
有這麼多錢沒有還,但是各個平臺還樂此不疲的不斷想方設法借錢給你,是錢太多了嗎?
不對,是這個錢太好賺了!!
02,出乎意料的利率
有一項數據顯示,目前的年輕人,通過這種信貸方式達到的滲透率已經有8成,也就是說80%的年輕人曾經用過各種各樣的信用貸款進行消費。
但是這裡面,估計絕大部分人並不了解真正的利率是怎麼計算的。
由於借唄的日利率會受多種因素影響產生變化,我們就拿花唄舉例子。
像花唄這種消費貸產品,30天內還清本金,不收取手續費、利息等任何費用。這挺像銀行的信用卡免息期。
如果過了免息期,有兩種解決方式,一是按日利率0.05%計息,直到還清本息為止;二是提供分期服務,計算手續費率,12期的手續費率為8.8%,平均手續費率在0.73%左右。
為了方便計算,假設在花唄上借了12萬,選擇等額本息12期, 每期還款本金為10000元,每期手續費為120000x0.73%(12期費率)≈880元,合計每期應還為:10000+880=10880元。
很多人覺得這種方式挺不錯的,就在於借了錢不用付利息,只需要給手續費,手續費一年計算下來,也才8.8%,看起來不算太高。
現在問題來了,每期的手續費,都是按12萬元借款為基數,但實際上,隨著每個月償還1萬元本,實際上的借款是不斷減少的。但是每個月880元的手續費,卻不會因此而減少。
也就是說,我們只有第一期享受了8.8%的手續費率,後面還的本金越多,實際手續費率就越高。
我們來簡單計算一下,每個月不斷變化的手續費率(貸款利率):
首先,每月880元費用,一年合計10560元。
1個月:10560/12萬=8.8%
2個月:10560/11萬=9.6%(本金減少1萬)
3個月:10560/10萬=10.56%(本金再減少1萬)
……
12個月:10560/1萬=105.6%(本金只餘下1萬)
這樣算下來,最後一個月的實際手續費率為105.6%。是不是感覺有點震撼,但這就是事實,我們再算一下實際年利率,大約相當於正規貸款的16.17%利率水平。
這樣看來,實際的年利率是手續費率的2倍。
03,正規的利率是怎麼樣的?
如果我們是從銀行得到的正規貸款是怎麼計算的?
簡單的說,我們就以房貸來做例子,如果向銀行貸款120萬,不管分10年還是20年還,每個月還了本金之後,對應的利息是減少的,這是與上面的例子最大的不同。
如果120萬,按基準利率,分20年,每個月還8000多,每個月應還的利息會隨著本金的減少而減少,利率是不會變的,一開始利息比本金還多,但是利息每個月減少,本金每個月增加,這才是正常的貸款利率計算方式。
其實,正常的貸款本來就應該是這樣,隨著不斷的償還本金,欠銀行的貸款錢也不斷的減少,按照相同的貸款利率,計算出來的利息也不斷的減少。
所以有房貸經驗的人就會發現,雖然每個月還的錢是一樣的,但是越到後面,裡面的利息就越少。這就是因為本金減少了。
上面花唄的例子每個月還了本金之後,利息(手續費)的計算還是按照一開始的本金為基數的,造成了本金雖然越來越少,但是每月要還的手續費卻相同,導致實際的利率越來越高,最後平均的利率,就達到了兩倍。
財說得明白,帶你看懂財經現象背後的真相。
近期發表的文章,請關注,別錯過:
最多人關注的五隻基金;
被贖回過120億的易方達研究精選;
目前行情下,順周期基金哪些好;
延遲退休來了;
花唄,借唄年利率你可能算錯了……
長按下方大拇指有驚喜,你的每個點讚都是我們創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