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冊制助力,預計全年將有395家公司首發上市

2020-12-24 金臺資訊

395家企業,4707億元融資額。疫情之下,今年A股交出的IPO成績單依然亮眼。昨天,安永發布的《中國內地和香港首次公開募股(IPO)市場調研》報告顯示,在註冊制推動下,A股IPO融資額創2010年以來新高。值得一提的是,上交所IPO數量居全球第一。融資額榜單中,中國企業在全球前十大IPO排名中包攬前三。

IPO數量和融資額

科創板居A股各板之首

中芯國際、京滬高鐵、金龍魚、中金公司……回顧即將收官的2020年,這些募資規模超百億元的企業IPO,在A股都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報告顯示,今年全年A股預計將有395家公司首發上市。由於多家百億級企業上市以及註冊制的實行,今年融資額達到4707億元,創下2010年以來的新高,11.92億元的平均融資額,也保持在近年來的高位。

與去年相比,IPO數量和融資額同比分別增長97%和86%。安永認為,從數據可見,疫情並未影響上市活動。按IPO宗數計算,江蘇、浙江、廣東、北京、上海分列前五名,佔總宗數的67%。按融資額計算,上海、北京、江蘇、廣東、浙江等分列前五,佔總融資額的75%。近年來北京IPO數量增長較快,今年有42家企業在A股上市,相較2018年的9家、2019年的28家,增幅明顯。

「註冊制助推IPO提速,科創板超越主板居首。」報告顯示,科創板今年IPO數量和融資額在A股各板中均列第一。A股前十大IPO中,7家來自科創板,共融資839億元,融資額佔比達59%。報告顯示,通過註冊制發行的IPO項目已超過審核制,數量和融資額分別佔全年總量的53%和61%。

IPO成績單亮眼,註冊制功不可沒。安永華明審計服務合伙人張寧寧認為,註冊制帶動資本市場關鍵制度創新,同時完善了更具包容性的多層次資本市場,助力A股市場深化改革。

全球十大IPO

中國企業包攬前三

從全球看,儘管今年疫情蔓延,但IPO仍保持一定增長,全年預計將有1338家企業上市,同比增17%;融資額增27%,預計為2654億美元。A股和港股表現相當突出,IPO數量和融資額同比分別大增49%和55%,佔到全球總量的40%和45%。

安永大中華地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對此表示,在新常態下,企業紛紛抓緊上市機遇,以擴大資本基礎並為未來發展注入新動能,應對明年仍然存在高度不確定性的市場前景。

報告數據顯示,今年按融資額計算,納斯達克交易所以553億美元位居首位,港交所、上交所、紐交所、深交所分別以502億美元、495億美元、309億美元、187億美元位列其後。如按IPO宗數計算,上交所以233家位居全球第一,納斯達克交易所位居次席。

全球IPO融資額前十榜單中,中國企業佔到半壁江山,其中中芯國際、京東集團、京滬高鐵等3家更是包攬前三。

港股全年預計有144家企業首發上市,融資額達3905億港元,儘管IPO數量減少11%,但由於中概股的二次上市,使得融資額反而上升24%。這主要得益於9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以二次上市方式回歸港股,融資額達1313億港元,佔全年融資額的34%。今年港股前十大IPO中,有5家是中概股二次上市,其中包括京東集團、網易、百勝中國。

中國依舊是今年跨境IPO企業的主要來源地。陸金所、貝殼、小鵬汽車等35家中國企業赴美上市,這一數量與去年持平,但融資額勁增233%。安永華明審計服務合伙人李康表示,今年中概股赴美上市依舊保持熱情,從數據來看,中國內地和香港企業仍然是主力軍。今年5月20日,美國參議院通過《外國公司問責法案》。報告認為,中概股上市並未因該法案而停滯。

經濟恢復增長

明年IPO有望依舊活躍

截至今年12月18日,A股排隊上市企業已達802家。A股積極擁抱註冊制,目前註冊制下的排隊企業佔全部排隊上市企業的76%。

報告稱,明年貨幣政策將從偏寬鬆回歸穩健,「內外雙驅」將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全球經濟明年將恢復增長,這些因素都將影響明年A股IPO。

「我們看到一系列利好因素,如明年註冊制有望全面推進,隨著進一步強化A股退市機制,上市企業質量提高也將改善A股生態。」張寧寧預計,2021年IPO活動依舊保持活躍。從行業分布來看,在排隊企業中多家獨角獸企業主要集中在科創板和創業板,這兩個板塊有望成為明年上市的生力軍。而從交易制度看,報告預計,市場呼籲的「T 0」交易或從上證50開始試點。

港股方面,明年中概股二次上市仍將延續。安永預計,明年新經濟公司如科技、傳媒和通訊、醫療健康等企業仍然是IPO市場的增長引擎,港股全年融資額將達3500億港元。

相關焦點

  • 註冊制助力A股IPO保持活躍 2020年上交所 IPO數量全球第一
    2020年上交所  IPO數量全球第一  註冊制助力A股IPO保持活躍  2020年上交所  IPO數量全球第一  ⊙記者 王紅 ○編輯 朱紹勇   安永12月2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A股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大幅增長,全年籌資額創2010
  • 註冊制助力A股IPO保持活躍 2020年上交所IPO數量全球第一
    安永12月2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以來,A股IPO數量和籌資額均大幅增長,全年籌資額創2010年以來新高;上海證券交易所IPO數量位居全球第一。  安永大中華地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經濟,但各地的IPO市場仍充滿韌性並持續增長,特別是A股市場,在IPO總數量和集資額方面均表現強勁。他表示,企業紛紛抓緊上市機遇以擴大資本基礎,並為未來發展注入新動能。
  • 註冊制助力A股IPO活動保持強勁 上交所IPO數量全球第一
    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IPO活動仍保持一定的增長,預計有1338家企業在全球上市,同比上升17%;籌資額上升27%,預計為2654億美元。中國內地和香港表現相當突出,IPO數量和籌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49%和55%,佔全球總量的40%和45%。中國內地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以及科創板的平穩運行,推動A股IPO籌資額創2010年以來新高且平均籌資額保持高位。
  • 註冊制帶動A股IPO發行活躍
    安永大中華地區上市服務主管合伙人何兆烽表示,未來註冊制有望全面推行,預計A股IPO發行活動將保持活躍。對於港股的IPO表現,安永報告顯示,今年共有9家在美上市中概股以二次上市方式回歸香港市場,共籌集資金1313億港元,佔全年籌資總額34%,推高了香港全年的籌資額。預計2021年香港中概股二次上市的浪潮會延續。
  • 科創板超越主板 A股市場將持續保持活躍
    報告顯示,在新冠疫情影響下,全球IPO活動仍保持一定的增長,預計有1338家企業在全球上市,同比上升17%;籌資額上升27%,預計為2654億美元。其中,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表現相當突出,IPO數量和籌資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分別增長了49%和55%,佔全球總量的40%和45%。
  • 2021年打新攻略搶先看:註冊制改革下網下打新紅利仍將延續,明年三...
    資本市場全面註冊制落地至今已近4個月,在註冊制的大背景下,新股價格創歷史新高及新低的公司都不在少數。從分布來看,年內新上市的公司中,從板塊分布來看,包括134家公司在科創板上市,101家公司在創業板上市,85家公司在主板上市,51家公司在中小板上市。相較「老股」,年內新股的分化程度更甚。
  • 註冊制進入「千企申報」時代!創業板半年申報524家
    合計預計募資金額達3,756.90億元,但其募集資金僅達科創板的60%。從目前申報企業所處的行業分布來看,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後,擬上市企業的「雙創」屬性得以進一步凸顯。 如今進入「千企申報」時代,註冊制擁有了更大規模的市場主體基礎、合格投資者隊伍,也將進一步推動資本市場基礎制度優化,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提高直接融資的效率,以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 今年首發過會和掛牌上市的紹興企業已有十家
    這意味著紹股板塊將再迎「新兵」,這家在紹興有近30年歷史的紡織機械製造企業不久後將登陸資本市場。事實上,紹股板塊近年來不斷擴容,把登陸A股市場、港股市場的都算在內,今年已經首發過會和掛牌上市的紹興企業已經有10家。
  • 創業板註冊制首批問詢函來了 這家明星公司在列!下周11家企業進...
    首批再融資審核問詢函亮相7月10日晚間,深交所發出創業板試點註冊制下首批再融資審核問詢函,共對藍思科技、樂普醫療、臺基股份、光環新網等在內的19家在審企業提出問詢,其中4家向不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申請,15家向特定對象發行證券申請。尚未有公司披露問詢回復函。
  • 全面註冊制就要來了?市場分化將提速 業績差的公司要當心了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全面註冊制就要來了?市場分化將提速,業績差的公司要當心了註冊制次新股板塊持續拉升,截至發稿,海昌新材、上海凱鑫、華業香料等6股漲停,其餘多股紛紛跟漲。1月15日早盤,註冊制次新股板塊持續拉升,截至發稿,海昌新材、上海凱鑫、華業香料等6股漲停,其餘多股紛紛跟漲。自去年6月22日創業板註冊制開始受理首批企業以來,截至1月14日,註冊制維度下的A股IPO已有「千企申報」。其中,創業板僅用時半年多,就累計受理543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中國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此前撰文指出,全面實行股票發行註冊制,拓寬直接融資入口。
  • 成熟牛的制度基石——註冊制下的A股市場
    緩解這種流動性緊張的渠道必然是完善上市退出機制。註冊制的推進和退市力度的加大是一個硬幣的兩面,上市公司尾部風險將面臨緩慢出清。從結構上看,註冊制將加速A股兩極分化,投資趨勢轉向龍頭,成交量逐漸向龍頭集中。
  • 2020年券商投行IPO業務圖譜:59家券商「分食」超220億元保薦收入
    首發募資金額合計4719億元「金融1號院」根據Wind資訊數據梳理統計,截至12月26日,2020年券商首發項目(上市板塊包括主板、創業板、中小板、科創板、新三板)中,共有424家企業成功上市,首發募資金額約4719億元,受益於註冊制改革推進的增量貢獻,IPO數量及募資規模同比都有大幅增長。
  • 普華永道:2020年全年將有18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
    中證報消息,普華永道7月2日發布報告稱,預計2020年全年將有180家企業在香港上市,主板市場首次上市企業將有165家,全年融資總額將介於2300億港元至2600億港元。報告指出,2020上半年,香港總共有64家新股上市,募集資金總額達到875億港元,較去年同期上升22%。
  • 註冊制下改革紅利頻現,中國今年IPO規模有望全球第一
    德勤報告預計,截至9月30日,中國內地將有293隻新股上市,融資3550億元,與2019年前三季度的127隻新股、融資1401億元相比,新股數量增長131%,融資額增長153%。根據德勤全國上市業務組預計,截至2020年底,科創板或有140~170隻新股融資或達3200億元,甚至超過4000億元;創業板約有120~150宗IPO,融資額或達1000億~1300億元;主板和中小企業板預計會有120~150隻新股,融資1300億~1600億元。
  • 註冊制也過「寒冬」:上市發審節奏趨緩 IPO「堰塞湖」或再現
    與上述三家企業一樣,在深交所創業板謀求上市的合肥東方節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新中冠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於同日撤回了發行上市申請。一天之內5家公司撤回IPO申請屬實罕見。而據wind數據顯示,僅今年4季度在IPO過程中出現終止審核情況的企業就達到23家,佔到全年總數的43.40% 。
  • 科創板先行先試註冊制:上市條件是什麼 如何審核?
    清早醒來,朋友圈裡便有人不斷問記者:「註冊制了,企業上市是不是更容易了?」「我如果是家科創企業,怎樣做可以更快上市?」  的確,註冊制是中國資本市場的一個創新制度安排,這是無數擬上市企業翹首以盼的。此次推出的註冊制,確定在科創板先行先試,既顯示了大力推進改革的決心,又兼顧了改革節奏與市場發展的平衡,是資本市場基礎性制度的一次突破。
  • 澤(王景)製藥:「家門口」上市 註冊制改革的「幸運兒」
    盛澤林直言,科創板的適時推出,給了公司一個在「家門口」上市的機會,為像澤璟這樣的創新藥研發公司帶來了將產品帶向市場的希望。  註冊制試點下的科創板設置了多元化的上市條件,設計了以市值為核心兼顧收入、利潤、現金流指標的多套上市標準。在盛澤林看來,科創板為無收入未盈利企業所量身定製的第5套上市標準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改革,為創新型公司堅持硬科技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創新動力。
  • 「泛海系」再有公司即將上市 三江電子過會創業板
    原標題:「泛海系」再有公司即將上市 三江電子過會創業板   泛海系旗下再有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