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近10年連環畫價格翻了10倍
近年來,連環畫收藏吸引了眾多藏友,甚至被藏友們推選為繼瓷器、玉器、字畫、郵票之後的第五大藏品。多部連環畫原稿在拍賣行售出天價,舊版連環畫的價格更是在10年間瘋漲10倍,可謂一書難求。
由於收藏門檻低,連環畫在成為大眾收藏項目後價格一路飆升。一本好品相的第一版《雞毛信》可以賣到5000元,1957年版的《瓦崗寨》價值直指2萬元,一套10品的《三國演義》在拍賣會上更是拍出了20萬元的高價。
在巨大的連藏市場需求下,很多出版社將以前的舊版連環畫再次重新出版,新版作品不僅受到了藏友們的廣泛關注,還讓很多小朋友開始喜愛連環畫,連環畫又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野。
目前的連藏規模有多大?什麼時期的連環畫市場價值更高?連環畫何時開始走進藏友們的視野?如何選擇藏品?連環畫收藏將走向何處?請看本期新聞調查。
聚焦
伴隨終生的童年印記
《大刀記》、《海底兩萬裡》、《斯巴達傳奇》等經典連環畫作近期齊聚瀋陽,一場規模不大但關注度極高的「小人書淘寶大集」將在沈舉行。有著40年連環畫創作經驗的版畫大師紀清和激動地說:「看到這麼多人喜歡自己的連環畫作品,能將自己都已經丟失了的三十幾年的畫稿收集起來,我真的非常感動,連環畫的魅力太大了。 」
連環畫,通常又被稱為「小人書」,是很多人童年記憶的重要組成部分,連環畫冊中的故事情節也讓人在多年後依然難忘。據了解,連環畫創作最早始於我國漢代,當時就有刻在磚上的單幅人物故事畫,唐代開始出現連環畫的雛形,當時畫的格式非常自由,有些已用連續性的繪畫來表現。元明時代,小說、戲曲發達,因而有了連環畫插圖。建安虞氏所刻《全相平話三國志》是第一部以插圖形式出現的連環畫。清代又產生了單頁的連環畫故事畫(即年畫),一個故事印一張或印二三張。清末,隨著石印技術的輸入,出現了「回回書」(小說的每篇,每一回都插圖)。光緒二十五年,上海文益書店首次出版朱芝軒繪製的石印《三國志連環圖畫》,使連環畫得以迅速發展,「連環畫」一詞亦源於此。
目前清朝以前的連環畫十分罕見,連環畫收藏市場中普遍交易的連環畫多為現代創作的作品。這些連環畫作不僅僅是人們小時候愛不釋手的書籍,同時也是可以影響收藏者一生的作品。瀋陽職工收藏協會連環畫分會會長魏朝東說:「連環畫是伴隨我一生的童年印記,我對它的喜愛已經不再是簡單的回憶童年,而是把它看做是名家們的藝術作品,一段特殊的歷史記錄。 」
「文革」時期,我國的連環畫創作呈現出空前繁榮的局面。紀清和說:「我1970年開始進行連環畫創作,當時正處於『文革』時期,連環畫創作多以革命題材為主,印數最低是20萬,一般印刷數量都在50萬至70萬。那時候文化生活比較貧乏,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追看連環畫,就像現在的年輕人喜歡看電視劇一樣。這個時期的連環畫也是目前存世量較多的,而且市場也很不錯。一般人看完書後,多半會棄置一旁,很少有人能將它們積攢到今天,否則留到現在應該是一筆很大的財富。 」
連環畫的收藏者被稱為 「連民」、「連友」 ,連藏者多是由無意識收集到有意識收藏,藏書多或經驗豐富者還能以藏養藏,形成良性循環。
調查
名家名作價更高
紀清和說:「連環畫曾經是很多出版社賴以生存的主要來源,那時連環畫也是時尚讀本,畫連環畫的收入也是很高的。 1973年我創作一幅連環畫封面的收入為30元錢,一個星期我就能創作一兩幅封面畫,內頁畫的收入是每幅9元錢,在當時一個月38.5元錢就已經能養活一個三口之家了。而那階段藝術品並不怎麼被市場看好,因此很多有名的畫家都進行過連環畫的創作,越來越多的美院學生、老師也開始畫連環畫賺外快。也正是因為專業人士的介入,讓連環畫的藝術層次和創作質量大幅提升,不僅具有觀賞價值,有些也十分具有藝術價值。這也是舊版連環畫如今備受追捧的原因之一。 」
正如紀老所說,名家的連環畫作是目前連藏界的收藏熱點之一。著名畫家沈堯伊的連環畫作品《地球的紅飄帶》畫作原稿目前的市場價格在1000萬元以上,每頁價值1萬元。
「除了名家作品以外,歷屆美展的獲獎作品市場前景也非常好。 」魏朝東說:「自上世紀50年代開始,歷屆美展都有大量優秀的連環畫作品脫穎而出,出版社再根據這些獲獎美術作品出版圖書,因此歷屆美展的獲獎作品大致代表了一個時期連環畫創作的最高水平,收藏連環畫獲獎出版物的意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
同時反映特定歷史時期特定歷史事件的作品也很受關注。近年,紅色收藏不斷升溫,反映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如火如荼的革命鬥爭和社會生活的紅色題材連環畫受到越來越多收藏愛好者的持續追捧,這一時期連環畫的特點是畫家創作態度認真、有激情,故事多以階級鬥爭為主旋律,往往記錄那個紅色年代發生的不平常故事,因此該題材的史料價值大於藝術價值。如1971年版的《列寧在一九一八》、《第八個銅像》、《沙家浜》、《紅燈記》、《草原英雄小姐妹》、《英雄兒女》等都是目前連友們的熱門藏品。尚桂海說:「我就特別喜歡紅色題材的作品,小時候耳濡目染的都是這些,到現在都很喜歡,而且覺得紅色題材也永不過時,故事生動畫作精美。 」
若說連藏界價格最高的藏品,那還要數作家們創作連環畫時的原稿。由於歷史原因,很多出版連環畫的出版社都已經破產倒閉或者另立門戶了,得以讓大批的連環畫原稿流入市場。近5年來,連環畫名家的連環畫原稿不僅受到資深收藏愛好者的喜愛,也得到了各大專業美術團體、收藏機構、各地實力派藏家的持續關注。原稿的價值不在於清晰,而在於其獨一無二,故格外珍貴。
連環畫收藏者姜堰說:「我是連友同時也是一名美術工作者,我深知當年老師們用炭筆和碳條創作的連環畫原圖十分難保存,因此連環畫原稿如果能夠被美術館館藏,是最理想的選擇。越來越多的原稿被國內著名拍賣公司納入拍賣專場。東北著名學者型畫家王弘力先生的一套47幅連環畫原稿 《十五貫》在浙江杭州西冷拍賣公司組織的拍賣活動中,以147.5萬元成交,一舉成為當場成交額最高的畫稿。 」
市場
幾箱書換來了裝修錢
如今連環畫市場風生水起,近10年連環畫的價格翻了10倍。有著20餘年連環畫收藏經驗的錦州藏友尚桂海說:「2003年,我在古玩市場上花100多元買了一本《紅樓夢》,如今花 1000元都買不到同類的書了,這10年真是連環畫收藏水漲船高的10年,單本書的價格漲了10倍。 」一位出版行業的老編輯告訴記者,由於工作關係,以前每年有連環畫出版,就會收到一些樣本或贈書,他就攢集了起來。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他退休後購置了一套新房,花去了他幾乎全部積蓄,而房屋裝修尚有10萬元的缺口,此時的他已是囊中空空,正逢好友與連藏界有來往,進行引薦,結果是積攢多年的幾箱書為他換來了房屋裝修急需的現款,正是不起眼的連環畫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但是如果那幾箱書放到現在,估計價值至少超過百萬。」他遺憾地說。
魏朝東說:「如今的連藏界真是一書難求,那種整箱的賣家越來越難找了。特別是品相好的作品很難看到,如果書的品相能達到8品以上,一本價格就會超過四位數,如果是5品以下,那麼市場價格就會略低些。因為歷史久遠又不易保存,『文革』以前的連環畫版本價格更突出。但是普遍來說,市場上舊版的書籍價格都很高,因此一些實力不太雄厚的藏家就只能收藏新版的連環畫。新版連環畫是舊版連環畫的再版印刷品,內容一樣,且具有完整、易收藏的特點。 」
同時連環畫名家的書畫收藏也是方興未艾,我國連環畫家由於長期從事連環畫創作,多擅長創作人物畫。參加瀋陽第十九屆連環畫收藏交流活動的上海著名畫家孫愚、陳雲華,東北畫家紀清和、趙明鈞都以精彩的連環畫作品而享譽國內畫壇。而老藝術家的書畫作品也已經成為連環畫愛好者的收藏重點。擁有作者籤名的作品,市場流通價格比沒有籤名的高出1倍。
近年來,由於連環畫收藏市場不斷升溫,很多出版社紛紛開始再版自己曾經出版過的連環畫。新版連環畫由於印刷技術的升級,畫質和紙質都比以前要好很多。新版連環畫的售價較低,一本書的價格一般在20元至30元之間,十分適合一些剛剛進入連藏界的新人,資深藏友還是喜歡舊版作品的韻味。
思考
連環畫市場的新與舊
目前遼瀋地區已經出現了多家連環畫收藏者組織,每年定期的連環畫交流會也吸引了來自全國的幾千名收藏愛好者。但是目前的連友們以 「70前」居多,「80後」很少,那麼連環畫的未來又將如何呢?
魏朝東說:「目前連藏界的藏友分為三類:第一類是因為喜愛而痴迷收藏的連友,這類人是佔比重最多的;第二類是以藏養藏的連友,他們既賣書也藏書;第三類是職業炒家,他們看見了連環畫市場的經濟價值並以此為生,但是這類人在連藏界是很少的。因此整個連環畫市場並不浮躁,價格穩步攀升。雖然喜歡連環畫的都是中年人,連環畫也可能是特定歷史時期的產物,但是擁有歷史厚重感的文化瑰寶一定會越來越受歡迎的。 」
「連環畫的不斷再版已經說明了連環畫在現今社會是擁有市場的,新版連環畫擁有 『版全』、『價低』的特點,因此很受歡迎。但是我認為連環畫的市場傳承不僅在於收藏,在籤收中我發現孩子們其實也很喜歡,與電腦製圖的那種印刷版連環畫與動畫片相比,孩子們更喜歡這種手繪版、製作精美的畫作。因此連環畫應該讓專業素質高的作者,按照現在孩子們需要的東西來重新進行創作,讓連環畫的功能性重新體現,才能經久不衰。如果孩子們只知道看日本的漫畫,那麼我們的傳統文化將被侵蝕,我們的連環畫完全可以保住這塊文化土壤。舊版值得收藏、新版更需要市場,可以先以舊養新作推廣,但不可只舊不新失市場。 」紀清和激動地說。
如今,連環畫市場舊版本受歡迎,新版本受青睞,市場價格被一再推升,也給很多盜版者以可乘之機,盜版連環畫和做舊連環畫也悄悄流入市場。據了解,很多初入連藏界的藏友很喜歡在舊書市場、古玩市場,甚至是社區裡的舊件市場收集舊版連環畫,還有一些年輕連友習慣於從舊書網站尋覓連環畫,但是這些市場中的盜版也十分常見。
魏朝東說:「目前市場流出很多盜版,建議新藏友要注意識別盜版書。上世紀90年代以前,大部分連環畫都是由上海美術出版社、北京連環畫出版社、天津出版社、遼寧出版社、河北出版社這五大國營出版社出版的,其他出版單位,如湖南、黑龍江、嶺南等地美術出版社也會偶爾出版一些優秀作品,但大多由五大出版社推廣發行。識別盜版書應注意以下幾點:1.印製是否清晰,正規出版物大多質量好,印製清晰,盜版的多是以書掃描製作,質量低劣。2.看紙張。盜版連環畫的紙張一般都採用白得驚人,或灰不溜秋的現代紙張,而早期版本連環畫的紙張分不同年代,具有不同特點。 3.從正規渠道買書。如新華書店、圖書批發市場等主渠道。4.買主流國企出版社出版的正品圖書,少買那些境外書號的不正規出版物。 」
連環畫收藏重「十看」
一、看出版年代。 《三國志》、《封神榜》等系列連環畫,將先前小說中的回回圖更系統地連貫起來,形成完整的故事,連環畫由此產生,一炮打響,火爆全國。
二、看繪畫技巧。 一部佳作,應該是繪畫精細,手法嫻熟,圖中人物、情景、道具均能給人以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之感,此類連環畫,最受藏者青睞。
三、看出自誰手。在中國連環畫這方沃土上,曾產生過多位造詣較深、取得了很高藝術成就的大家,如劉繼卣、王叔暉、賀友直、華三川、顧炳鑫、王弘力等,他們的作品表現出紮實的功底,給人以藝術和美的享受。
四、看故事內容。連環畫的內容豐富多彩,有些作品可以反覆印製,升值潛力相對要小;還有一些作品,因思想上的偏差,已不可能再版,如 《窮棒子扭轉乾坤》、《投降派宋江》、《剝開孔聖人的畫皮》、「文革」中的八個樣板戲及一些帶有語錄、套紅封面的典型「文革」時期的連環畫,升值空間則較大。
五、看何種開本。連環畫有64開、48開、32開、24開、16開等幾十種開本,48開以上版本的連環畫,絕大部分發行量比較小,有的甚至只發行了1000冊,非常難覓,必然要珍稀一些。
六、看是否獲獎。連環畫在全國範圍的評獎「文革」前後共進行過4次。此外,還有套書獎、封面獎、腳本獎等,這些作品有的以不同開本的單冊出版,有的是系列套書中的一冊,還有的刊在《連環畫報》、《故事畫報》等各類期刊上,它們是連壇精華,是藏家收集的熱門。
七、看能否成套。成套的連環畫有不少是陸續出版的,因印量和發行區域不是很均衡,往往造成各地此少彼多或彼少此多,甚至連出版地都奇缺。一套書中,缺了其中幾本,使收藏價值大打折扣,所以,藏者為了配到缺本,經常要全國範圍地聯絡,互通有無。
八、看印刷數量。上世紀80年代以前,沒有智慧財產權和版權法規,出版秩序混亂,一部作品問世,任何人都可以仿造印刷。印數多,也就意味著留世的多,故價值不會很高。反之,則必然搶手。
九、看制書質量。總的來說,「文革」前或「文革」當中的連環畫,印刷普遍比較精美,線條清晰,字跡端正,封面色彩飽滿豔麗,裝訂整齊,惹人喜愛。
十、看品相新舊。同樣的書,品相新的要比舊書價值高出幾倍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