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李成輝
3月22日,是第二十八屆「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三屆「中國水周」的第一天,我國今年紀念「世界水日」和「中國水周」活動的宣傳主題是「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3月20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湖南省堅持節水優先,建設幸福河湖有關情況。
記者會上了解到,湖南以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統領,全面建立省、市、縣三級用水總量、用水效率、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控制指標體系。經初步統計,2019年我省萬元GDP用水量為85.5立方米,較2015年下降約25%,全省用水效率明顯提升。接下來,我省將開展六大行動,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節水原因】
開展六大行動,全面提升水資源利用效率
湖南地處豐水地區,為何還要節水?又該如何節水?
省水利廳黨組成員、副廳長羅毅君表示,我省水資源總量相對豐沛,但依然要加強節約用水工作,主要是出於三個方面考慮:
第一,缺水現象依然存在。我省不同時段、部分地區存在季節性缺水問題,如衡邵乾旱走廊地區缺水就比較嚴重。2013年,我省遭遇全省性特大乾旱,2018年、2019年接連發生局部地區乾旱,對生產、生活和生態造成比較嚴重的影響。
第二,用水效率有待提高。目前,我省萬元GDP用水量高出全國平均水平40%,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幾乎是全國平均水平的2倍。第三,節水就是減排。通常情況下,每用1噸潔淨水就意味著排放至少0.7噸的汙水,節約用水就是減少汙水排放,這是改善生態環便捷方法和有效途徑。
羅毅君說,正是因為以上三方面的原因,2019年12月20日,經省人民政府同意,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省水利廳聯合印發了《國家節水行動湖南省實施方案》,概括起來就是實現一個目標、凝聚三方合力、開展六大行動。
實現一個目標,就是要加快推進用水方式由粗放向節約集約轉變,強化水資源承載能力剛性約束,為湖南高質量發展提供水資源支撐保障;凝聚三方合力,就是要充分調動政府、企業和社會的積極性,建立政府引導、市場調節、公眾參與的節約用水機制;開展六大行動,就是要實施水資源總量強度雙控、農業節水增效、工業節水減排、城鎮節水降損、重點地區節水開源、科技創新引領等六大重點行動,全面提升各地區、各行業水資源利用效率。
【河湖治理】
五級河湖長體系全面建立,河湖面貌持續改善
2017年以來,我省河長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五級河湖長體系全面建立,實現了黨政領導擔任河湖長、政府分管領導擔任河長辦主任全覆蓋,省市縣鄉村五級共明確官方河湖長4.3萬餘名,「民間河長」近萬名,形成了黨政負責、河長辦牽頭、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
河湖面貌持續改善,全省345個監測斷面達標率由2017年的93.6%提高到了2019年的95.4%;開展殭屍船清理和河湖「清四亂」專項行動以來,共拆解處置殭屍船3193艘,實現了採砂船集中停放,推動解決了水府廟圍庫、酉水網箱養殖等一大批突出問題,恢復了水域原貌,提升了行洪能力。
【安全戰略】
推進全省水安全體系構建,在建重大水利項目將達7項
省委第十一屆九次全會提出認真落實水安全戰略。水利廳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楊詩君介紹,湖南主要採取三個方面的舉措落實。
一是做好頂層設計,起草省水安全戰略規劃(2020-2035年),力爭6月底前完成任務務;同時,編制「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規劃,將當前較為迫切的水安全問題列入「十四五」統籌解決。
二是謀劃一批重大水利項目。今年犬木塘、椒花等水庫開工後,我省在建重大水利項目將達7項,「十四五」期間擬儲備或實施的還將有10餘項,投資規模預計達到1300億元,將為提升全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提供充足的項目儲備。
三是推進全省水安全體系構建。包括防洪安全體系、飲水安全體系、用水安全體系、河湖生態安全體系。
【數據】
全面解決580萬貧困人口飲水問題
2013年以來,我省累計完成水利總投資1443億元,爭取中央資金465億元,位居全國前列。涔天河水庫擴建工程、莽山水庫、洞庭湖治理等重大工程加快推進,完成除險加固病險水庫6997座,閉合防洪保護圈176個,開展大中型灌區節水改造200處。突出抓好農村飲水安全,累計解決1617萬農村人口的飲水不安全問題,累計完成鞏固提升1259萬人,其中580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飲水問題得到全面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