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看過一個節目,一個人如果想要在北京實現財富自由,至少要賺到4億元的財富才能實現財富自由!我們不難發現,如今的富人和二十年前的富人概念已經完全不同,尤其是在一線城市中,那些所謂的富人都是薛丁格的貓,看不見的「富」,明明坐擁千萬身家,平時卻活的像「乞丐」,這是什麼「富人」?
在如今的一線城市中,甚至於那些比較發達的省會城市,存在著這樣一個新型群體:名下有著百萬價值的房產,畢竟一線城市的房價奇高無比。因此這個人可以說是身家百萬也不為過,但是又因為自己的工資收入低,再加上還要還車貸、還房貸,每個月過的還不如一個乞丐,乞丐起碼還沒有負債呢。造成了現在的這種「乞丐富人」的現象,明明手裡有一套百萬房產,但是卻活的非常拮据。
這樣的人群在一線城市非常常見,一般都是那些當地土著,家裡有一套祖上傳下來的房子,在種種的機緣巧合之下這套房子價值非常高,但是隨著房價的不斷攀升,但是房主的月收入卻在不斷的減少,每個月幾千塊錢的工資,在高收入的一線城市還能活成什麼富人的樣子嗎?拮据已經算是最好的狀態了。
還有一種就是掏空六個錢包買房的人,一線城市的房價有多高大家都是見識過的,有人窮其一生都買不起一個廁所,這不是誇張,那些動輒就上千萬一個億的房子不是沒有,在北京的CBD這樣的房價很常見。那些掏空六個錢包買房的人,不僅要照顧自己的老人,有了孩子還要培養孩子,一個月一萬的工資都算少的可憐,在每個月還完房貸、車貸之後幾乎沒有什麼剩餘,家裡還有很多剛需支出,這樣的家庭生活只能「縮衣節食」。
年輕人在畢業之後總是希望去大城市打拼,但是大城市高工資的同時還有高消費,尤其是房價,很多想在一線城市安家的人都被高房價所嚇退。但是也有些人寧願負債纍纍也要在一線城市買房,就成了那些所謂的「身家百萬卻縮衣節食」的人。因為買房而月月負債上萬,可能他們的工資比較高,月入三四萬,但是因為沒有家裡人的幫助,只能憑藉一己之力在城市中打拼。
對於富人和窮人的定義,大家總是覺得沒錢的就是窮人,殊不知很多有錢人活的還不如窮人,每個月都要負債,不敢吃不敢喝。對於這類人群來說,還不如沒有資產的窮人呢,窮人好歹沒有負債。
對於這些擁有千萬房產的人來說,或許他們是窮人嚴重的富人,但是只有自己知道,自己生活的究竟是窮人還是富人。甚至還不如那些沒有房產的窮人來的輕鬆。大家覺得有必要負債纍纍買房嗎?把自己搞的透不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