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網 地方金融監管立法加速推進 多部全國性法律法規醞釀完善中

2020-12-07 瀟湘晨報

金融監管正全面加速夯實制度基礎,織密安全網。12月1日,內蒙古首部地方性金融監管法規《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將正式施行。除此之外,近來,北京、江西、廈門等多地金融監管立法也加速推進,填補了地方金融風險防範和處置的制度空白。而在全國性法律法規層面,人民銀行法和商業銀行法最近均完成了公開徵求意見,完善金融風險處置措施。

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採訪的業內專家指出,作為防範金融風險的重要手段,與專項風險整治行動相比,完善法律法規,更可為金融監管提供更多制度性保障,也可進一步穩定市場預期。尤其是地方金融監管立法的加速推進,將使地方金融組織的監管有法可依,提高監管權威性和有效性,防範地方性乃至系統性金融風險的發生。

內蒙古是繼河北、天津、山東、四川、浙江和上海之後,第七個出臺地方金融監管條例的省區。《內蒙古自治區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明確了對地方金融組織的機構監管、人員監管、行為監管、合規監管等方面的規範性要求,同時明確了政府部門、地方金融機構、地方金融組織的風險防範與處置職責,大風險事項報告制度,對可能引發以及已經引發重大地方金融風險的處置措施等。

另外,北京、江西、廈門等多地金融監管立法最近也加速推進,填補了地方金融風險防範和處置的制度空白。11月25日,《北京市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草案二次審議稿)》提請審議。《廈門經濟特區地方金融條例》將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江西省首部地方性金融監管法規近日也獲得通過,將於明年3月起實施。

最近,《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和《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均完成了公開徵求意見,從目前這些立法的修訂情況來看,也體現了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的迫切需要。

例如,針對近期中小銀行風險事件中暴露出的公司治理機制和風險處置機制不健全等問題,亟須在立法中完善商業銀行公司治理要求,強化內部控制與資本約束,健全處置與退出安排,《商業銀行法(修改建議稿)》新設「商業銀行的公司治理」、「資本與風險管理」等章節,並將原第七章整合充實為第九章「風險處置與市場退出」。《中國人民銀行法(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規定了人民銀行對金融體系整體的穩健性狀況進行監測評估,牽頭防範和化解系統性金融風險;建立明確的金融風險處置責任體系,完善系統性金融風險處置措施。

招聯金融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防範金融風險是近年來金融業的核心主題之一。到目前為止,監管部門採取的有針對性的整治風險行動已經常態化。

當下進一步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等,可為加強金融監管、防範金融風險提供更強的制度性保障。「法律法規的完善可穩定市場預期,並使得相關處罰更加有法可依。」他說。

完善地方法律法規則更為重要。「地方一些網絡小貸、地方金融交易所等組織,缺乏相應的監管規則,形成了潛在的風險隱患,事實上也造成了一些風險事件。建立和完善地方的金融監督管理制度,有利於強化地方和中央金融監管部門的協調配合,形成對整個金融體系的監管全覆蓋,避免造成監管套利和潛在風險的產生。」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表示。

北京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郝剛近日也表示,總體而言,中央授權由地方負責監管的地方金融組織種類較多,數量較大,防範和處置金融風險的壓力大、責任重。但從監管依據上看,除融資擔保公司的監管可依據行政法規《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條例》外,其他機構的監管依據多為部門規章和規範性文件,法律效力普遍較低,地方金融監管執法依據不足的問題非常突出。亟須通過地方金融立法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強化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提升地方金融監管法制化、制度化的水平,有效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

下一步,央地金融監管框架將進一步完善。「完善的方式有很多,過去沒有的制度現在要補齊短板,已經過時的法律法規現在要修訂,過去層級比較低的部門條例也可進一步上升至更高的法律法規層面。」董希淼說。根據今年年初召開的中國人民銀行2020年金融法治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的要求,《存款保險條例》《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等重點立法也將加快推進。

曾剛也表示,近年來,地方的金融監管體制已經開始逐步建立,中央和地方之間的監管協作也在日益完善。下一步,還需進一步擴大監管覆蓋面,將所有金融業務的參與主體都納入監管框架,同時進一步加強中央和地方的監管溝通,形成更加合理的監管分工和有效的制度安排。

【來源:寧夏自治區地方金融局】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健全金融監管體系 貴州省將出臺《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
    發布會上,省地方金融監管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新聞發言人龔雁介紹,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及省委、省政府關於金融監管工作各項部署,積極推進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管法治化進程,自2017年起,省地方金融監管局在省人大財經委、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省司法廳等有關單位的指導和支持下,啟動了《貴州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條例》的立法籌備工作,並於2018年3月30日經貴州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列入貴州省十三屆人大常委會五年立法規劃
  • 江翔宇課題組:金融數據跨境流動立法與監管的比較研究報告
    隨著中國金融市場國際化進程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國際金融機構在中國利用母國的信息基礎設施開展業務,中國的金融機構也在金融開放過程中不斷走出去,個人數據出境與入境成為常態。傳統的以保護本國範圍內個人信息權利為重點的金融數據立法,必然面對金融全球化時代個人數據跨境流動的考驗。2017年《網絡安全法》的頒布實施首次提出數據出境安全管理要求,之後中國又起草了多部相關立法。
  • 交通運輸部關於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的意見
    各部門、各單位要充分認識完善綜合交通法規體系的重要性,加強領導、明確責任、協調推進。起草部門要落實好起草的主體責任,制定工作方案,明確時間節點,確保起草質量;法制工作部門要發揮好牽頭組織、歸口管理、審核把關、溝通協調作用,確保法規項目有序推進。(二)注重統籌銜接。科學編制五年立法規劃和年度立法計劃,將立法規劃逐年分解、落實到年度立法計劃。
  • 2020年新疆立改廢多部地方性法規(依法治疆新實踐)
    原標題:今年自治區立改廢多部地方性法規 2020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大常委會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立改廢並舉,審議通過8部自治區地方性法規、3件法規性決議決定和重大事項決議決定,不斷提高立法質量和效率,突出地方特色,創新公眾參與立法方式,為使每一項立法成為反映人民意志、得到人民擁護的
  • 電商立法提速:不讓假貨沿「一帶一路」出國門
    》,該《要點》強調,我國將從立法、監管等6個方面、24項重點工作上,深入推進法規制度建設,依法加強市場監管和集中整治,營造公平競爭、放心消費的市場環境。時至今日,我國還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專門規範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而面對當下日益泛濫的網購陷阱,電子商務立法已經迫在眉睫。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認為,因為我國監管體系的特殊,即工商屬地化管理讓網購投訴受到很大局限,在監管層面上,對於投訴管理在過去十幾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而工商總局建第三方網絡交易平臺全國監管系統旨在解決該項問題,讓網購投訴實現跨區域、跨部門管理。
  • 多用途商業預付卡金融法律問題探討
    但近年預付卡交易投訴頻發,除商家違約外,也暴露出相關法律制度和監管不到位問題。本文從預付卡金融法律性質入手,分析了目前市場上預付卡種類,闡述了預付卡的法律風險,通過分析域內外相關立法,在完善我國預付卡制度的法律框架方面提出了建議。預付卡由商事主體發行的、具有一定的價值,可以購買相關產品或接受服務的憑證,包括目前市場上普遍存在的各種購物卡、購物券、提貨券等。
  • 民宿行業四大法律問題待解
    來源:法治周末民宿行業四大法律問題待解立法不完善,現行法律法規與民宿產業發展不匹配。建立全國統一的法律法規是當前民宿產業發展的關鍵,建議加快立法步伐,儘早制定和頒布全囯性的民宿管理條例,健全治安管理、環境保護與衛生監管等制度。對於民宿產業發展中存在的立法機制不完善、法規衝突以及現行法律不匹配等問題,應通過加強立法調研,完善相關立法。可以借鑑臺灣等地的民宿立法經驗,由國務院層面制定和頒布全國性的《民宿管理條例》或管理辦法等法規。
  • 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建議:加大對金融欺詐行為的法律制裁力度
    上證報中國證券網訊(記者 張瓊斯)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12月20日在深圳先行示範區首屆金融峰會暨中國財富管理50人論壇2020年會上發布《新規下的健康投資文化培育——金融投資者調研(2020年度)》報告。
  • 陳暉:完善國門生物安全立法刻不容緩
    海關是國家進出境監督管理的機關,履行著監管、徵稅、查私、統計的職能。隨著國家機構改革,檢驗檢疫職能和隊伍劃入海關,海關承擔了國門生物安全的重要任務。目前海關法律體系涵蓋了我國現行《海關法》《國境衛生檢疫法》《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進出口商品檢驗法》《食品安全法》等5部主要法律及近30部行政法規和200多部行政規章,以及世界貿易組織、世界海關組織、世界衛生組織等制定的相關國際法。
  • 貴州省改革開放40年地方立法概述
    貴州省人大常委會自1980年建立以來,開展地方立法經歷了一個從無到有、從起步探索到逐步提高和規範完善的過程。目前,地方立法體制已建立並不斷完善,立法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的軌道。通過制定地方性法規,有力地保證了憲法和法律、行政法規在我省的實施,為我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良好的法制保障。
  • ...國務院關於完善 國有金融資本管理的指導意見》答記者問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要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加快國有經濟布局優化、結構調整、戰略性重組,促進國有資產保值增值,推動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有效防止國有資產流失」;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上強調,要優化金融機構體系,完善現代金融企業制度,完善國有金融資本管理。
  • 儘快健全完善退役軍人保障配套法規政策
    多位委員在發言中都提到了同一個問題——抓緊健全和完善退役軍人保障配套法規政策。值得一提的是,草案中有20多處出現「按照國家有關規定」「會同有關部門制定」「符合規定條件」等表述。委員們在發言中建議儘快制定完善相關制度,力爭與立法同步推進,以增強法律的操作性,確保維護退役軍人合法權益的立法目的落到實處。
  • 推進個人破產立法——深圳挺進經濟立法「深水區」
    「破產法與其他民商事法律存在千絲萬縷的關係。」湯維建認為,只在地方推行個人破產法,的確可能與其他民商事法律不兼容,但這是發展中的問題,並非是阻擋個人破產法出臺的理由。在處理上述問題時,專業人士普遍認為,應當在探索過程中邊實踐邊解決。
  • 青海打造「立法基地」:開門立法,提升地方立法質效
    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青海省人大常委會設立立法基地兩年來,在完善立法機制、發揮智囊作用、推進開門立法、推動學術研究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和成果,推進科學民主依法立法,提升地方立法質量和效率。青海省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常委會法制工作委員會主任楊牧飛介紹,2018年底,青海省人大常委會與青海民族大學、青海師範大學合作設立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諮詢服務基地(簡稱立法基地),有利於提升立法科學化水平,有利於推進立法民主化進程,有利於促進立法理論與實踐深度融合。
  • 關於設區的市開展地方立法工作的若干問題研究
    因此,立法法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不僅是完善立法體制的重大舉措,也是理順中央和地方事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基本途徑。(三)設區的市開展地方立法的重要意義依法賦予所有設區的市地方立法權,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舉措,也是我國地方法治發展的一個裡程碑,意義重大,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推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手段。地方一直是改革開放的創新源泉,也是推動全國性改革的重要引擎。
  • 華東政法大學教授吳弘:建議儘快設立上海金融檢察院
    金融司法首次成為陸家嘴論壇的專項議題,在吳弘看來,金融司法既是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屏障和手段,又是金融監管的後盾與補充,機制的完善有利於提高金融領域治理水平。談及上海在優化金融法治化營商環境的舉措,吳弘認為,上海在立法方面,努力健全金融法律規範體系;金融司法方面,積極打造金融秩序環境;金融執法方面,努力構建金融穩定防範風險的機制。「上海作為指標城市大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通過努力,在投資者保護等指標方面都有顯著提升,使我國在世界銀行全球營商環境報告中的排名從78名迅速上升至31名」。
  • 安徽黃山市建立地方特色立法體系
    ,這裡有法律「藥方」診治; 古建築受損,這裡有法律「巧匠」修繕; 風景區開發,這裡有法律「紅線」規範; …… 自2016年被批准行使地方立法權以來,安徽省黃山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緊扣高質量立法要求,不斷統籌推進立法工作,著力健全科學民主立法機制。
  • 首屆國家步道論壇召開 全國性步道體系將加速推進
    續川書記表示要加速推進全國性步道體系建設建成以來,NTS對促進區域內旅遊、體育、文化等各項事業發展產生了顯著的效果,受到管理機構、地方政府、專家學者以及戶外愛好者的歡迎和肯定。寧海體育局局長張華飛在開幕辭中回顧了寧海NTS的建設歷程與成就,肯定NTS所產生的「步道經濟」對寧海旅遊的拉動。
  • 吳曉靈:落實新修《證券法》完善財富管理法律框架
    轉載自清華金融評論文/中國人民銀行原副行長、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理事長吳曉靈建設法治國家,離不開法律法規的完善。金融業應完善法律法規,儘快補上制度短板,以提高金融業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的能力,提高金融業的國際競爭力。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了《證券法》的修改。
  • 自然資源領域醞釀「全監管」長效機制
    新華社北京6月25日電(記者高偉)6月25日《經濟參考報》刊發題為《自然資源領域醞釀「全監管」長效機制》的報導。文章稱,近日,自然資源部舉行新聞發布會,公開通報16起自然資源領域違法案件查處結果,其中礦產案件4起,土地案件6起,海洋案件2起,林業案件4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