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 王志偉
「南國有綠城,四季草木新。自古興禮儀,薪火傳文明。長幼皆有序,助人為樂事。政通則人和,盛世說太平。」在美麗的南寧,文明的力量鑄造出城市的脊梁,而微笑是體現這座城市文明內涵的城市表情。
南寧市委書記車榮福說,南寧把創建文明城市與創建衛生城市、生態園林城市、雙擁模範城市、優秀旅遊城市、環境保護模範城市及申報中國人居環境獎、聯合國人居獎有機地結合起來,不斷豐富文明創建內涵,卓有成效地推動了全市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與生態文明建設的協調發展。
走進這座「微笑之城」,文明的故事時時上演。
「能幫就幫」讓市民安居樂業南寧市望州南小區只有11棟居民樓,大部分是拆遷戶。過去,小區70%的居民家庭穩定年收入幾乎為零。因為帶著「怨氣」生活,很多居民難見笑臉。
黃偉玲是望州南小區的居委會主任,她習慣用喇叭喊居民參加活動。幾年前,這個喇叭一個人也喊不動,直到有一次有單位提供一個招工名額,喊出了變化。一個月工資300元的工作,引來近10人競聘。黃偉玲明白了:他們很想找工作自食其力。
從此,喇叭裡的內容變了,由過去的喊人開會變成介紹工作或技能培訓。小區裡的人逐漸走到了一起。社區幫1000多名居民找到了工作,居民家庭(年)收入都超過了1萬元。
望州南小區的居民笑了。南寧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向望州南社區學習,廣泛深入開展「和諧建設在基層」活動的決定。如今,「能幫就幫」的做法已經走出望州南小區,逐漸走進南寧幾百個社區居民的生活中。
「愛的奉獻」凝聚社會文明力量2008年5月11日10時左右,南寧市百貨大樓前的公交站臺,南寧市公交總公司的8名志願者引導乘客排隊上車。看見乘車人群蜂擁而上、擁擠上車時,志願者禮貌地勸導乘客文明乘車。
現場的市民露出讚許的微笑。剛剛走下6路公交車的李先生說:「一個文明有序、公共生活便利舒適、擁有良好形象和口碑的城市,要靠每一位市民的努力。養成文明排隊的習慣,形成良好的乘車秩序,也讓扒手和不法分子沒有可乘之機。」
「創建文明城市關鍵在於這個城市的人是否文明,關鍵在於市民支持和參與。」南寧市文明辦主任馮力說。
「電子監察」實現高效政務環境2007年,做貿易生意的林華在南寧辦證大廳諮詢房屋抵押事項時,和工作人員發生了不愉快。當時林華心想,慘了,房子抵押登記的事至少要被拖上十天八天了。沒想到,他的房子抵押登記3天就辦好了。
林華事後得知,監察人員通過「電子監察」調查、核實,快速地解決了問題。
這個行政電子監察系統具有「實時監控」「預警糾錯」「績效評估」「信息服務」四大功能,相關部門和責任人能夠通過網絡看到辦理進程,及時提醒和督促工作人員按時辦結事項。
行政電子監察系統只是南寧市建設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的一部分。自2007年2月以來,在開展作風效能建設過程中,南寧市各級機關在大力落實「首問負責制」「限時辦結制」的同時,全市嚴格執行「責任追究制」,建立了行政過錯公開道歉制度,對違反制度或受到群眾投訴的單位和機關幹部進行了嚴肅追究處理,初步建立了作風效能建設的長效機制。
「綠在城中」贏得世界廣泛青睞在南寧人眼裡,「半城綠樹半城樓」「城在林中,綠在城中」的概念不但是青山環城、碧水繞城、綠樹融城,而且還是人類、自然、城市的和諧相處。
每年的3月是南寧人的植樹月,南寧市民會開展義務植樹活動,通過實施拆違建綠、拆牆透綠、見縫插綠,開展「綠化陽臺,美化南寧」,認建、認養綠樹、綠地,保護古樹名木等活動,增強了綠化美化意識。
2000年,南寧市獲得聯合國「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良好範例獎」。2002年,又榮獲首批「中國人居環境獎」。2007年,南寧又獲得了聯合國人居獎。
據新華社南寧2月5日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