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最古老的炎黃時期,所以我們都自稱為「炎黃子孫」。而在千百年來的發展變化中,由氏族部落演變而來的姓氏文化也就漸漸興起。
姓氏一般最早是起源於古早時一個部落的名稱,或者是當時部落首領或勇士的名字。在姓氏產生之後,便穩定下來,一般不會更改。由此成為了一個個家族之中,血脈關係的證明。因此,炎黃子孫都有自己的姓。
但事情也不一定,古時候也有外來國家的人在中國定居,由此改為了中國的姓氏,就此繁衍生息。比如說你若是姓「安」的話,就不一定是炎黃子孫了,也許你是「波斯人」的後代呢?
帕提亞帝國,又名為安息國。他起源於公元前247年,這個國家的全盛時期是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張騫被漢武帝劉徹派遣出使西域,自此打通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而絲綢之路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貿易流通,增添了商業價值。也增加了國內運輸的紐帶,自此,中國與安息國有了往來。而中原的文化,也被絲綢之路上的行商們,帶到了安息國。
在公元148年,當時的安息國太子十分嚮往中原的文化,對於佛學也十分痴迷。而當時的漢朝也擁有比較經典的佛學,兩者一結合,就產生了前往中原的想法。可當時的他已經繼承了皇位,按理來說是不能輕易的就出行這麼遠。
但是他在左思右想之下,竟然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叔父,而自己前來中原。以國為姓,稱安,又覺得在中國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清淨透徹,就名清,從此被稱為「安清」。至於原名,就已經不可考了。
當時隨著安清一起到達中原的隨從侍衛,也皆以國姓「安」。當地人當時稱他們「安帕提亞氏」,簡稱「安」氏。並與當地女子通婚,定居中原。於是他們被後人稱為「安氏正宗」。並且奉安清為「得姓始祖」,自此以後,便已中國人自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安家還誕生了安光鄴和安重榮兩名最有實權的節度使。其中的安重榮更是在石敬堂答應做契丹人的兒子時,痛恨地說:
「詘中國以尊夷狄,此萬世之恥也」。也因此徹底將自己的家族,劃歸為中國人。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現如今的安姓已經是一個大姓了,在舊百家姓鍾排名79位。並且在當代漢族,姓安的人口約摸有170萬人左右。也許當時的太子安清沒有想到,他以及他隨從的後代在中原生根發芽,已經形成如此規模了吧。
而安姓已經是如今中華民族的一員,雖然是作為歷史上的外族人,但其早就在歷史的洪流中發展成了我們的同胞,這種不同文明的交融,讓我們思想火花的碰撞,使我們的文化更加的豐富。不管你姓什麼,有一件事是我們永遠不可懷疑的,那就是我們永遠是情深的同胞,永遠相愛相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