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波斯人」的後代

2020-12-15 琅琊講武堂

中國的歷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最古老的炎黃時期,所以我們都自稱為「炎黃子孫」。而在千百年來的發展變化中,由氏族部落演變而來的姓氏文化也就漸漸興起。

姓氏一般最早是起源於古早時一個部落的名稱,或者是當時部落首領或勇士的名字。在姓氏產生之後,便穩定下來,一般不會更改。由此成為了一個個家族之中,血脈關係的證明。因此,炎黃子孫都有自己的姓。

但事情也不一定,古時候也有外來國家的人在中國定居,由此改為了中國的姓氏,就此繁衍生息。比如說你若是姓「安」的話,就不一定是炎黃子孫了,也許你是「波斯人」的後代呢?

帕提亞帝國,又名為安息國。他起源於公元前247年,這個國家的全盛時期是與漢朝、羅馬、貴霜帝國並列為當時亞歐四大強國之一。在公元前2世紀左右,張騫被漢武帝劉徹派遣出使西域,自此打通了聞名世界的絲綢之路。

而絲綢之路給這個國家帶來了貿易流通,增添了商業價值。也增加了國內運輸的紐帶,自此,中國與安息國有了往來。而中原的文化,也被絲綢之路上的行商們,帶到了安息國。

在公元148年,當時的安息國太子十分嚮往中原的文化,對於佛學也十分痴迷。而當時的漢朝也擁有比較經典的佛學,兩者一結合,就產生了前往中原的想法。可當時的他已經繼承了皇位,按理來說是不能輕易的就出行這麼遠。

但是他在左思右想之下,竟然將皇位讓給了自己的叔父,而自己前來中原。以國為姓,稱安,又覺得在中國可以讓自己的心靈清淨透徹,就名清,從此被稱為「安清」。至於原名,就已經不可考了。

當時隨著安清一起到達中原的隨從侍衛,也皆以國姓「安」。當地人當時稱他們「安帕提亞氏」,簡稱「安」氏。並與當地女子通婚,定居中原。於是他們被後人稱為「安氏正宗」。並且奉安清為「得姓始祖」,自此以後,便已中國人自居。

值得一提的是在五代十國時期,安家還誕生了安光鄴和安重榮兩名最有實權的節度使。其中的安重榮更是在石敬堂答應做契丹人的兒子時,痛恨地說:

「詘中國以尊夷狄,此萬世之恥也」。也因此徹底將自己的家族,劃歸為中國人。

隨著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到現如今的安姓已經是一個大姓了,在舊百家姓鍾排名79位。並且在當代漢族,姓安的人口約摸有170萬人左右。也許當時的太子安清沒有想到,他以及他隨從的後代在中原生根發芽,已經形成如此規模了吧。

而安姓已經是如今中華民族的一員,雖然是作為歷史上的外族人,但其早就在歷史的洪流中發展成了我們的同胞,這種不同文明的交融,讓我們思想火花的碰撞,使我們的文化更加的豐富。不管你姓什麼,有一件事是我們永遠不可懷疑的,那就是我們永遠是情深的同胞,永遠相愛相親。

相關焦點

  • 擁有這些姓氏的人,居然是「波斯人」的後代!可能不是炎黃子孫
    擁有這些姓氏的人,居然是「波斯人」的後代!可能不是炎黃子孫我的都知逭中國古代是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這些厚重的歷史上,有很多姓氏, 最早是分布在統一的地方的,但是有的姓氏卻不是中國人,從一些姓氏中能看出,來一起來看看吧,漢朝在漢武帝的執政下,也是國力強盛,實施了絲綢之路政策。
  • 這個常見的姓氏,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無論你身在何處都一定要記住自已真正的出處,要記住自已的家鄉,要記住培育你的故土,因為這些傳統文化的影響衍生出了我國記載姓氏的《百家姓》。這是一部採用四言體例的形式記載了中國人民幾千年來中國姓氏和中國漢字的認識,體現出了中國人對於血脈和宗族的強烈歸屬感。作為中華兒女,不論是哪一個姓氏都總會說我們是中華兒女,是炎黃的子孫。
  • 擁有這4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武神蚩尤的後代
    華夏文明已經有了5千年的歷史,追溯其起源,最早出於中原部落的黃帝和炎帝兩個部落,因此我們又常常稱自己為炎黃子孫,事實上,當時的黃河流域,實際上還有蚩尤的九黎部落,同樣是一個十分強大的存在,蚩尤更是被號稱為武神。
  • 擁有這些姓氏的人,那你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名字,但姓氏就是世代流傳下來的。中國的姓氏來源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的,早在炎黃時期就已經有姓氏出現了,最古老的那批姓氏被稱為上古八大姓,這八大姓後來衍生出了許多的姓氏。不過有一個姓氏的後人很有可能不在這之中,而且還有可能並不是華夏人的後裔,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 擁有這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華夏人的後裔,而是波斯人的後代?
    中國擁有五千年燦爛文明,也孕育出了獨特的姓氏文化。每一個中國人都擁有自己獨特的姓氏,據說最早源於炎黃時期的上古八大姓,分別是姬、姜、姒、嬴、妘、媯、姚、妊八個姓氏。從這八個姓氏當中又衍生出了許多姓氏,最終形成了中國如今複雜多樣的姓氏文化。
  • 如果你是這4大姓氏之一,很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黎族蚩尤的後代
    其實除炎黃外還有一個人也是始祖之一,他就是蚩尤,蚩尤乃九黎族首領,最擅長製作兵器,極為好戰,為開闊疆土經常帶人欺負其他部落。開始時炎黃部落聯合都不是他對手,一共打了9次,結果次次戰敗,直到三年後才將蚩尤部落打敗。「涿水出涿鹿山,世謂之張公泉,東北流經涿鹿縣故城南」現如今河北逐鹿縣境內仍留有很多跟蚩尤有關的遺址,追溯這些遺址可以看出蚩尤部落活動地區。
  • 如果您是這個姓氏,那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安世高的子孫後人、以及隨同安世高一同入漢的隨從們也是以原國名的漢譯(即安息國)為姓氏,稱安氏,世代相傳至今,因此有部分安氏族人也尊奉安世高為得姓始祖,如果您是這個姓氏,那也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伊朗的古稱還有「波斯」一稱,唐宋時期波斯與中國的往來更是達到了高峰。
  • 如果你是這四個姓氏之一,你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蚩尤的後裔
    我們常說我們中國人都是炎黃子孫,但你知道嗎,有些姓氏的後人,或許並不是炎黃子孫,他們可能是戰神蚩尤的後裔。大家對於蚩尤應該並不陌生,他早先是整個九黎部落的酋長,其勢力在當時很大。他與黃帝和炎帝是敵人,後來逐鹿一戰之中,蚩尤被擊敗,從此退出中國歷史的舞臺。
  • 擁有這5個姓氏的人,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戰神」蚩尤的後裔
    中國人都自稱炎黃子孫,炎黃又是來自炎帝和黃帝,不過在人文歷史當中,蚩尤也是有著一席之地,蚩尤是九黎氏部族首領,為兵主戰神,相傳有八隻腳,三頭六臂,銅頭鐵額,刀槍不入。蚩尤在涿鹿之戰戰敗之後,九黎部族就融入了炎黃二帝,但依舊有小部分九黎族人一路南逃,這些九黎族也是分散在各地繁衍生息,他們也是傳承了九黎部族的幾個重要姓氏。
  • 如果你是這4種姓氏之一,那你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蚩尤的後人
    黃帝孔丘何處問,安知不是夢中身。——《疑夢》中國已經存在了數千年,而在這數千年的發展中,中國人非常喜歡稱自己為「炎黃子孫」。他們擁有著不同的姓氏,因而稱他們為百姓,後來「黎民百姓」便泛指成為全天下人了。但並非所有人都是炎黃的後代,如果你是這4種姓氏之一,那你可能不是炎黃子孫,而是蚩尤的後人。
  • 如果你是這個姓氏,那你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
    提起姓氏,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就是百家姓了。《百家姓》是一部關於中文姓氏的作品。按照有關文獻記載,它成文於北宋初。《百家姓》中雖然沒有記載一些文史,但是對於中華姓氏文化的傳承有著重大的影響。姓氏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都是特別的,它是能夠區分我們與其他人的標誌,也能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從何而來,我們的祖先是怎樣的。大多數的姓氏其實都有多個來源,但是在百家姓中有一個姓氏可能不是華夏子孫,而是伊朗人的後代。下面讓我們來看看到底是哪個姓氏吧?
  • 如果你是這個姓氏,祖先可能不是中國人?究竟是哪個姓氏?
    中國是一個歷史非常悠久的一個國家,一直也不斷的發生著文明融合跟分離,其中也有些歷史會丟失,就比如夏朝的堯舜禹三位皇帝統治的歷史,但是因為其中的資料缺少後不能得到世界的認可,但我們中國還是堅信我們是炎黃子孫的後代,但是中國擁有這麼多姓氏,其中就有一個姓氏可能不是來自中國而是其他國人,
  • 你若是這個姓氏,可能是2千年前伊朗人後裔,而不是「炎黃子孫」
    人過名,雁過留聲,行不改名,坐不改姓。身為中國人,姓氏對我們來說有著許多重要的意義,否則有些家庭就不會為了子女的姓而與父或母爭姓。姓是血緣關係長久的象徵,為什麼中國人稱自己為「炎黃子孫」?除把炎黃二帝尊為華夏人文始祖外,也因為我們有許多姓氏來源於炎帝的姜姓,黃帝的姬姓。
  • 這4個姓氏的人,為何有人說他們不是炎黃子孫,而是蚩尤的後裔?
    我們都說自己是華夏兒女,炎黃子孫,但其實「蚩尤」也是我們的人文始祖,並且以黎、鄒、屠、蚩為姓氏的朋友,極有可能是蚩尤的後代。蚩尤在涿鹿與炎黃二帝展開激戰,在炎黃二帝的聯合攻擊下兵敗而亡,此次戰爭極為血腥,死傷無數。蚩尤在被斬殺以後,他的九黎部落便被納入了炎黃二帝的管轄。
  • 假如你是這四個姓氏,你或許並非炎黃子孫,而是九黎蚩尤的後人
    封建社會下的中國人,對名聲是相當看重的,姓氏是身份等級的象徵,人們會以自己的姓氏為榮,現如今還會有些當地人以自己的姓舉辦祭祀活動。現當代有很多大姓,除卻百家姓中的常見姓氏,假如你是這四個姓氏,你或許並非炎黃子孫,而是戰神蚩尤的後人。
  • 你若是這個姓氏,那可能不是華夏兒女,或許是「安息人」的後裔
    《百家姓》是一部記載中國姓氏的作品,成文於北宋初期,經過不斷地增減,姓氏數量達到了504位,而它也成為了指中國幼兒的啟蒙讀物。而這些姓氏中,並非所有姓氏都是來源於炎帝和黃帝兩位中華始祖,有很多姓氏都來源於地名、國名,甚至還有人並不是炎黃子孫而是安息人。
  • 這個姓氏的中國人,不是炎黃子孫?你們的祖先也許是波斯人
    姓氏,一開始是代表著族號,血統。中國人自古重視血脈,我們也都為我們是炎黃子孫而感到驕傲,代代相傳的姓氏就是最好的證明。但據說有一個姓的人祖先是外來人,因仰慕中國的文化前來,這個姓氏便是安姓。雖然最開始的安姓人並非我國本土人,但也算是加入了我國國籍,這便成了我國的一份子,在經過漫長的民族融合,現代的安姓人也只是有著一部分波斯人的血統罷了,他們呢依舊是我們的親人,與我們同為炎黃子孫
  • 如果屬於這4種姓氏,你不一定是炎黃子孫,有可能是蚩尤的後人
    至於勝利的炎黃部落,則成為了正朔,也藉由此炎黃子孫也成為了華人的自稱。但事實上,關於蚩尤與黃帝、炎帝之間的戰爭,更像是"兄弟鬩於牆"的故事,這當是在中國範圍內兩大部族之間相互徵服、合併的過程。不過,我們幾乎可以確定的就是如果你屬於這四大姓氏,便可能不是狹義上的炎黃子孫,而是蚩尤的後人。第一個姓氏便是黎。作為九黎部落的首領,在蚩尤領導下九黎部族為黃帝所敗後,雖然為炎黃部落收服但在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九黎部落仍舊據有黃河下遊、長江中下遊地區,而"黎"就是"九黎"的縮寫,更是九黎部落對自己傳統的延傳。蚩尤便是以黎為姓,由是如此他們的後裔也延傳了黎姓。
  • 這5個姓氏的人很鬱悶:我們是中國人,不是日本人
    比如說上官、公孫還有諸葛,它們都是我國最經典的複姓,並且我們大家也比較熟悉,不過有些複姓就比較罕見,用網友的話來說,他們感覺這些姓氏的人不是中國人,而是日本人,其實這些姓氏從古代就存在了,只不過是很少見,平常人沒聽過而已。
  • 這個姓氏的網友,一部分不能稱為炎黃子孫,因為可能是伊朗人後裔
    人類是群居動物,對屬於自己的群體,有著迫切的歸屬感;其中中國人的歸屬感,最多的是來源於每個人的姓氏;中國人講究落葉歸根不能忘本,所以無論走到何處,都會抽出空回趟老家尋根問祖,並且尋找自己姓氏的源頭。然而中國有一個姓氏,與大槐樹並沒有關係,是外來伊朗人的後裔,這個姓氏就是"安"姓;據統計全國安姓國民共有170多萬,但並非所有的安姓人都是伊朗人的後裔,因為百家姓中安氏的源頭,乃是黃老道家傳人"千歲翁"安期生;到了漢代張騫出使西域,開闢了陸路"絲綢之路"經濟帶,曾經過如今位於伊朗的"安息國",並將安息國收納為"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合作夥伴;老安息王年邁無法再負擔沉重的國事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