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離開故鄉的李白,還特意寫下一首詩,可見他的一片赤子之心

2020-12-10 塵世曉書僮

少年時代的李白便是表現出了過人的才華,還有遠大的志向,這也使得他必修是要離開四川,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地實現心中的抱負,成就自己的人生。不過他又是一位極講感情的人,當他在出發之時,面對故鄉的一草一木,還有過往純真的童年生活,也是讓他感慨萬千。正是這個原因,使得他在臨行之即,還寫特意為故鄉寫下一首詩《渡荊門送別》,以此表達了自己對於故鄉的懷念。

故鄉是每個人心中的聖地,離開之時那都會難過,畢竟在故鄉一切都是那麼熟悉,但是為了生活,為了理想,又不得不離開,這也是天下遊子內心最悲痛的一個地方。而李白作為那個時代最著名的詩人,不僅情感細膩,他對於故鄉的感情,同樣也是打動了無數的讀者。這也就是為什麼,他在離開的時候會傷心,感動無比的難過,所以在這首《渡荊門送別》中,他也正是把這樣的一種悲痛之苦,以一種極為悲情的口吻描繪的淋漓盡致。

《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

現在歷史上關於李白的出身地有爭議,不過對於他的故鄉四川,那是沒有任何的問題,這從他大量的詩作中,那就能夠知道,李白的少年時代一直是生活在四川。可是當時的四川,又是遠離中原,屬於偏遠的地方,而他想要有實現人生理想,自然是要離開那個地方,只有離開了四川之後,才會有所成就。

首聯交代了時間了地點,這樣一描寫,也立馬使得此詩更具有張力,「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我由於要離開故鄉四川,所以只好是一個人獨自乘舟來到了這遙遠的荊門之外,從而來到了這楚國的境內,並且還特意遊玩了一番。這兩句詩寫了自己行船的路線,也使得此詩立馬奠定了悲傷的基調。

頷聯則是描寫了當地的秀麗的風景,然而這種風景那與四川又是不一樣,「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船漸行遠,那層層疊疊的群山也是慢慢地變成了平地,所有的山峰都消失了,只有那遠處的江水緩緩地向東流,在那一望無際的平野上,我就這麼乘船一路順水而下。

頸聯描寫了夜晚的景色,這也是為了與前的兩句形成鮮明的對比,「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獨自在這江上看夜景,讓人猶如置身於仙境,月色倒影在水中,那一輪明月非常的漂亮,也非常的圓,雲層更是時刻變幻,以至於出現了海市蜃樓的情形。

尾聯也是整首詩最經典的兩句,李白到了此時,又是筆鋒一轉,從而重點描寫了內心的憂愁之苦,「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對於我來說無時無刻不在思念著這故鄉的山水和美景,以及這美麗的月色,畢竟這是我的故鄉,無論我走到什麼地方,那都會無時無刻想起,所以不遠萬裡來東行的小舟,這是對於我來說,那是最值得欣慰。

李白一生為故鄉寫過了很多的詩,雖然這是他第一次離開故鄉,但是他卻感受到了憂愁,所以在這首《渡荊門送別》中,寫得也就極為傷感。從這首詩中,李白儘管沒有使用什麼高超的表現手法,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寫得卻同樣很令人感動。面對故鄉的山水和美景,他的骨子裡其實是充滿了憂愁。這樣的作品對於全天下的遊子來說,一定是會引起情感上的共鳴。

相關焦點

  • 李白第一次離開故鄉時寫的詩,充滿萬丈豪情和瑰麗想像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第一次離開故鄉四川,仗劍去國,辭親遠遊,開啟他波瀾壯闊的一生。他從蜀中乘船沿長江而下,經三峽赴荊門,奔向荊楚廣闊的山川。在荊門,李白要向自己的故鄉,作一個正式的告別,於是寫了一首氣勢磅礴、想像瑰麗的五言律詩《渡荊門送別》。
  • 李白第一次遠遊所作的一首詩,風格雄健,想像奇偉,尾聯是升華!
    李白二十多歲時離開家長,辭別親友,踏上了漫遊之路,那一年,他出蜀至荊門,辭親遠遊,看著越來越遠的蜀川,也不免發出一聲感慨。李白自小在川蜀生活,在此讀書,也在此長大,所以他對蜀中的山水懷有深厚的感情,這次出遊,他「夜發清溪向三峽,」下渝州,渡荊門,想要「南窮蒼梧,東涉溟海」,滿懷信心,希望能夠實現自己的理想抱負,正值青年,意氣風發,才華橫溢,雖是第一次遠遊,卻無對未來的擔憂,滿腔豪情,雖有著對家鄉的思念,卻依然是豪氣萬丈,倜儻不群。
  • 李白獨自登樓寫下一首詩,開頭第一段就驚豔了,美得令人心醉
    唐朝是一個詩歌的盛世,曾湧現過燦若星河的詩人,其中最耀眼的一顆明星,便是有著「詩仙」之稱的李白。無論你是什麼樣的身份,都會喜歡上李白,喜歡上他的詩。 杜甫誇他:「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蘇軾贊其有:「英瑋絕世之姿」連大詞人辛棄疾都寫了一首《憶李白》,將他對李白的敬佩盡數傾賦於詩中。 李白寫下的好詩三天三夜都談不完,今天選說的是李白在人生失意時,獨自登樓寫下的一首令人美到心醉的詩。
  • 一位前輩看不起李白,李白回敬他一首詩,罵人不帶髒字,令人叫絕
    李白作為一代謫仙人,喜歡他、追捧他的「迷弟」、「迷妹」非常多。不說別的,單說李白在詩歌上取得的成就,足以讓他千古留名了。很多人喜歡李白的詩風,讀李白的詩,常常讓人內心油然而生豪氣之感,大氣浪漫、瀟灑飄逸是李白的特色,比如那句我們都很熟悉的詩:「君不見李北海,英風豪氣今何在!
  • 如果只選一首 您認為李白最著名的詩是哪一首?為什麼?
    我們最熟悉的《 唐詩三百首》裡,幾乎每一個類別下都有李白的詩。每個人都能背幾句李白的詩詞,但是隨時隨地可以通篇背誦的能有幾首呢?如果只選一首詩的話,您覺得李白最著名的是哪一首詩呢?老街列出十首個人認為很多人能夠背過的李白作品,大家看看自己認為最著名的那一首是否在其中?
  • 白居易遊玩安徽見到了李白的墓,於是寫下一首詩,表達了敬仰之情
    白居易和李白那都是唐朝偉大的詩人,雖然兩人並不在一個時代,作為前人的李白在文學的創作上,對於後來的白居易應當說是有著引導作用,我們從白大詩人的作品中,處處能夠感受到他對於李白的敬仰之情,有的時候還直接化用他作品裡的意境,以及一些優美的詩句。
  • 李白登樓遠眺,寫下一首詩道出心中愁苦,這樣的「詩仙」極為少見
    對於「詩仙」李白而言,他的詩歌作品大多是謳歌祖國山河與美麗的自然風光,風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譬如,膾炙人口的「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等等。即便是抒發內心的情感,也多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般豪邁。
  • 李白極具想像力的一首詩,用筆如風檣陣馬,頷聯更是氣象壯闊
    李白二十出頭就仗劍去國,辭親遠遊,下面這首詩就是他青年時期出蜀至荊門時,贈別家鄉之作。渡荊門送別唐代:李白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太白天才超絕,用筆極富想像,一片神行。這首詩就是他的經典之作,從中可以窺豹一斑。首聯先交代送客之地,「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
  • 李白辭親遠遊,途中寫下一詩,其中一聯宛如一幅風景畫!
    李白寫的詩,題材廣泛,筆法多端,具有很高的藝術魅力,賀知章看了他的詩,稱讚他是「謫仙人」,杜甫也曾贊其是「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可以說世間萬物,在李白筆下都能夠幻化成一首詩作。我們讀李白的詩,不僅能被他天馬行空的想像力所折服,有時候更能為他詩中美妙如畫的風景所傾倒。
  • 他是與李白齊名的書法大家,曾寫下一首詩空靈縹緲,讀後回味無窮
    張旭到底有多牛,他是可以和李白齊名的。唐朝的李白擅長詩歌、裴旻(mín)擅長劍舞,而張旭擅長書法,此三人在唐朝被稱為「三絕」。張旭不但書法造詣爐火純青,詩詞歌賦也頗有心得,他曾經寫了一首《桃花溪》,意境優美,有景有情,短短28個字,抵得上一篇《桃花源記》,下面我們一起來欣賞這首詩:隱隱飛橋隔野煙,石磯西畔問漁船。
  • 李白出蜀寫了一首詩,人人都會背誦,卻一直被誤解
    對來人來說,李白是一個親切而又陌生的名字。親切是因為不論是誰,都能背誦出幾句他的詩句;陌生是因為每個人認識的李白,都是想像出來的李白,對李白的生平卻是沒有深入了解。李白離開蜀地家鄉的時候,已經二十四、五歲了。這樣的年齡不管是在唐代,還是在今天,就離開家鄉出外謀生而言,已經很大了。
  • 李白不服唐人崔顥《黃鶴樓》,遂寫下了一首詩,千百年來難分優劣
    而說到黃鶴樓,唐人崔顥寫下的一首流傳千古的《黃鶴樓》則必然無法繞過。崔顥生在盛唐,早年間的詩作浮豔輕薄,後來他漫遊邊塞,詩風也因此一改穠豔,而多了些許風骨。這首《黃鶴樓》據說便是他漫遊到湖北武昌時所寫。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 18歲的李白尋訪道士不遇,卻發現世外桃源,寫下一首優美的詩
    浪漫主義詩人李白,無疑是唐代詩人中最另類的,他的詩歌,自帶仙氣,被稱為「詩仙」。李白的一生,也十分熱衷於求仙問道,他渴望超脫世俗,過仙人一般的生活。李白青少年時期,曾在四川戴天山中讀書,這裡山清水秀,環境幽雅,是修道的好地方。
  • 李白喝醉了酒後寫下一首詩,通篇句句是經典,讀來令人拍案叫絕
    李白是唐朝最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而且他的詩大多都是通俗易懂,有的時候只是那麼信手拈來,但是充滿了高遠的意境,讀來也是朗朗上口。例如《靜夜思》、《將進酒》、《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望廬山瀑布》等等,那都是流芳百世的千古名篇。
  • 李白的詩與月:回不去的故鄉,就像月亮|周末讀詩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在正統的詩歌分類學之外,還可把詩歌分成這樣兩類:一是在書頁上如此短小簡單,卻在心裡引發轟鳴並持久迴響的詩;一是看上去富麗喧赫,卻在心裡波瀾不興並很快隨時間枯萎的詩。《靜夜思》顯然是第一類,且堪稱此類詩中的典範。千餘年來既被推為經典,於是輕易沒人敢問「這首詩有什麼好」。對於經典,人們總是一片讚美,儘管大多時候並不知道在讚美什麼。
  • 李白的張狂盡在這首詩中,被人懟了之後,立馬寫下一首詩又懟回去
    李白的偉大正是由於他的詩作,他一生中寫下了無數優美的詩作,而且他的這些詩作大部分也都流傳了下來,同時我們從他的詩作中,也是能夠感受到他的那種張狂的個性。大概唐朝還沒有一個詩人有他狂,雖然也是屬於那種鬱郁不得志的詩人,可是他憑藉著自己的才華,也有這種張狂的本事。
  • 李白觀賞瀑布寫下一首詩,詩句一誇張就流傳千古,空前絕後
    唐代大詩人太多了,唐朝的詩也太多了,全都是因為唐朝這個時代太絢麗多彩了,大唐的美只能由這些詩人來演繹了,對於一個詩人來說,他們都是偉大的,因為他們創造出許許多多的優美的詩句,這些詩中名揚千古,流傳千古的也不在少數,幾萬首唐詩帶來的衝擊力也是無比巨大的,畢竟唐詩在地方,就是大唐在的地方
  • 李白送友人歸隱山林,寫下一首詩,看完不得不佩服他的才華
    小編今天便通過李白的一首詩作《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來和大家一起探討李白在詩歌上的才華。《白雲歌送劉十六歸山》是李白在長安送友人劉十六歸隱山林時所作的一首雜言古詩。全詩採用了歌行體形式,在句式上則多用反覆、頂真的修辭手法,具有民歌復沓歌詠的風味。
  • 李白去拜訪一位道士,到了山中寫下一首詩,開篇兩句便驚豔世人!
    眾所周知,李白的樂府、歌行及絕句,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可是李白的格律詩卻少有人推崇,這是因為李白格律詩屢有不合律處,即便是成為千古絕唱的《登金陵鳳凰臺》,也不例外。而本文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尋雍尊師隱居》,便是李白的一首詩、畫、音完美結合,且四聯八句全都合律的五言律詩。
  • 李白的這首最特別的送行詩,豪情萬丈,讀完才知道送的是自己!
    >而在送別詩中有一首詩是最特別的送別詩,作者沒有送別友人,而是為自己送行,究竟怎麼回事呢?就是在離開家鄉的時候李白向著自己的家鄉感慨萬千,寫下了這首詩:《渡荊門送別》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裡送行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