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頭條: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珠穆朗瑪峰頂現微塑料...

2020-12-25 前瞻網

新研究證實肥胖加重新冠病情

近期,美國北卡羅來納大學(UNC)教堂山營養學學者Barry Popkin在《肥胖評論》發表論文證實,肥胖與COVID-19的發生及預後均有密切關係,並提出要重視合併肥胖的COVID-19患者的預防及幹預。該研究通過對20項關於肥胖與COVID-19之間關聯的研究進行評估,比較了肥胖與非肥胖人群的COVID-19陽性率。集合數據分析顯示,與非肥胖者相比,肥胖者的COVID-19陽性率增高46.0%。

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

染色體端粒會隨著生物衰老逐漸變短,是衰老的一大標誌;修復端粒損傷,防止其過速變短,是衰老領域的主要目標之一。據一項《衰老》上的研究,科學家讓35名64歲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在90天內接受了總計60次的高壓氧治療,即在壓力室中呼吸高濃度氧氣,並分析了他們治療前、中、後的血液免疫細胞。結果表明高壓氧治療或可延緩,甚至逆轉染色體變短和衰老細胞變多的衰老過程。

素食者骨折風險要更高於食肉者

最近發表在開放獲取期刊 BMC Medicine 的一項研究指出,與吃肉的人相比,嚴格素食者(完全不碰任何動物製品)鈣和蛋白質的平均攝入量更低,全骨折風險(即全身任意部位骨折風險總和)高出43%,特定部位(如髖部、腿部和脊柱)骨折風險也更高。素食者(不吃魚、肉但可能會吃蛋奶等動物製品)的髖部骨折風險較食肉者更高。

基因編輯療法或使癌細胞永久失活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的一項研究證明,CRISPR/Cas9系統在治療侵入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這是在尋找癌症治癒方法邁出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員開發的一種基於脂質納米顆粒的新型遞送系統CRISPR—LNP,可專門針對癌細胞並通過基因操作將其破壞。

首次觀察到超冷水在兩種液相之間的轉變

一個包括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美國紐約市立大學(CUNY) 等機構研究人員的國際團隊利用 X 射線雷射器,證明了水能夠以兩種液體狀態存在,並已經能夠跟蹤兩種液相之間的轉變。該研究成果於11月20日發表在《科學》(Science)雜誌上。

石器實驗揭示百萬年前泥河灣古人類砸擊技術特徵

近日,《考古與人類科學》發表了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裴樹文研究團隊聯合西班牙高級科學研究委員會歷史研究所,對泥河灣盆地早更新世砸擊法剝片技術的最新研究成果,揭示百萬年前古人類對當地自然資源和環境的技術適應行為。

飢餓的毛蟲愛打架

研究小組近日在iScience上發表研究稱,飢餓的毛蟲只有在它們的目標積極進食時才會進行攻擊,而這在休息的毛蟲身上從未發生過。這種攻擊性毛蟲試圖破壞其他毛蟲進食,進而為自己尋找到食物來源。

納米碳添加劑可改善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效果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科研人員在鋁粉中加入一種納米碳添加劑,改進了航空複合材料3D列印技術,使航空複合材料的硬度提高了1.5倍。相關研究成果近日發表在《複合材料通訊》雜誌上。

珠穆朗瑪峰頂部也出現微塑料汙染

有研究團隊在珠穆朗瑪峰找到微塑料入侵的證據。《細胞》旗下期刊One Earth的一項研究對珠峰8440米附近區域的積雪與徑流進行了採樣,結果發現所有積雪樣本中全都含有微塑料,平均每升樣品中含有30個微塑料組織,種類包括聚酯纖維、丙烯酸、尼龍和聚丙烯。微塑料個體寬度小於5毫米,研究推測可能是由於較大的物品破裂而引起的,有可能來自登山者的高性能運動服裝。

森林對氣候變化的抵抗力高於模型預測

近日,在一項發表於《科學進展》的研究中,科學家利用CMIP5氣候模型數據結合機器學習,模擬了南美洲亞馬孫熱帶雨林地區的光合作用對土壤溼度和空氣乾燥的敏感性,同時對比和分析了來自衛星的觀測遙感數據。模型顯示,空氣乾燥程度增大,該地區的森林光合作用速率降低。但基於衛星數據,在一些原本非常溼潤的地區,空氣乾燥程度增大反而有利於提高森林的光合作用速率。這一結果表明模型會高估森林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

天文學家發現了銀河系深處的「化石星系」

天文學家利用斯隆數位化巡天(SDSS)中阿帕奇天文臺星系演化實驗(APOGEE)的近紅外數據,分析了大量恆星的化學成分和速度信息,發現銀河系深處隱藏著一個「化石星系」。該星系可能在100億年前和銀河系相撞,那時銀河系還處在起步階段。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

藍環星雲謎題破解

長達16年之久的藍環星雲謎題如今解開了。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研究者發表了他們關於恆星TYC 2597-735-1的最新發現:籠罩在這顆恆星周圍的紫外線環,很可能源自兩顆恆星發生的碰撞。早在2003年前後,美國宇航局(NASA)的星系演化探測器GALEX就在銀河中首次發現了神秘的藍環星雲。

藻類DNA中潛伏巨型病毒基因組

據《科學》報導,現在,研究人員已經在幾種常見藻類的基因組中發現了完整的巨型病毒基因組。這一發現表明,這種奇怪的病毒群比科學家想像的更多產,也更具有潛在的影響力。研究小組日前在《自然》上報導稱,這些物種的DNA中存在一種完整的巨型病毒。

藍皮書報告: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越美國

《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中國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在烏鎮正式發布。從《世界網際網路發展報告2020》評估結果看,美國和中國的網際網路發展領先其他國家,歐洲各國的網際網路實力強勁且較為均衡,拉丁美洲及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的網際網路發展進步顯著。美國、中國、德國、英國、新加坡分列綜合排名前五。中國人工智慧專利申請數量首次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

我國農業熱點前沿領域研究總體表現突出

11月20日,2020中國農業農村科技發展高峰論壇暨中國現代農業發展論壇在江蘇南京舉行。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梅旭榮在會上發布了2020全球農業研究熱點前沿報告。該報告全面分析了農業8大學科領域的研究熱點前沿發展趨勢,評估了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英國、義大利等10個世界主要國家在農業領域、農業各學科領域以及各熱點前沿中的研究活躍程度及表現力。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23日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在祖國的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嫦娥五號已經矗立在發射塔架,月球之上即將迎來一位「新夥伴」。

國際原子能機構將監控日本福島核燃料取出作業

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和日本原子能規制廳為防止東京電力公司福島第一核電站的熔落核燃料(燃料碎片)被轉用於核武器,將從預計2021年開始的實驗性取出少量燃料碎片階段起,對作業實施嚴格監控。監控措施除了對處理燃料碎片的設施及運送路線等安裝攝像頭和輻射探測器外,主要方式還有使用中子在不破壞燃料碎片的情況下檢測鈾和鈽含量。

2020年度ACM戈登·貝爾獎授予中美合作研究團隊

美國計算機協會(ACM)宣布,本年度戈登·貝爾獎(Gordon Bell Prize)將授予一支由中美科學家組成的研究隊伍,以表彰他們「結合分子建模、機器學習和高性能計算相關方法,將具有從頭算精度的分子動力學模擬的極限提升至 1 億個原子規模」的成就。

一體化衛生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領導人小組成立

據新華社報導,多個聯合國機構於11月20日共同宣布成立一體化衛生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全球領導人小組。該項目由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動物衛生組織和世界衛生組織聯合發起,由巴貝多和孟加拉國兩國總理擔任聯合主席,小組成員包括國家元首、政府部長、私營部門和民間人士等。

石漢平:營養不良降低惡性腫瘤患者生存率

首都醫科大學腫瘤學系主任石漢平團隊經過多年調查得到了中國常見惡性腫瘤患者營養現狀。此項研究共抽取全國22個主要省區市80家三甲醫院共47488例16種常見惡性腫瘤住院患者,以患者主觀整體評估(PG-SGA)分析患者營養狀況。研究發現,26.1% 的患者重度營養不良,32.1%的患者中度營養不良,22.2%的患者輕度營養不良,只有19.6% 的患者無營養不良。

清華簡又見長篇書類佚篇

11月20日,《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成果發布會在清華大學舉行。鑑於疫情防控的特殊情況,此次發布會採取了全球直播的形式。此次發布會公布了《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的整理研究結果。《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拾)》共收錄竹簡五種八篇,全部是前所未見的佚文。其中最重要的當屬《四告》,這是清華簡整理團隊自《尹誥》《說命》《攝命》等篇之後,又一次整理髮布的書類文獻。

中科院再建一所直屬高校:深圳理工大學啟動建設

11 月 20 日,中國科學院深圳理工大學(暫定名,簡稱中科院深理工)建設啟動會在深圳光明科學城舉行,這標誌著中科院深理工的校園建設進入實質性實施階段。中科院深理工共有光明、寶安、南山三個校區,佔地總面積將達約 100 萬平方米。位於光明區內濱海明珠工業園的 9.5 萬平方米作為中科院深理工的過渡校區,預計將於 2021 年上半年投入使用,計劃 2021 年 9 月迎來首批學生入學。

本文來源前瞻網,轉載請註明來源。本文內容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本站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若存在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聯繫:service@qianzhan.com) 品牌合作與廣告投放請聯繫:0755-33015062 或 hezuo@qianzhan.com

相關焦點

  • 高壓吸氧3個月,細胞年輕25歲!科學家首次在人體試驗中逆轉衰老
    在給健康老年人連續進行高壓氧治療(hyperbaric oxygen therapy)後,短短三個月,就能顯著停止、甚至逆轉細胞衰老過程。根據兩個關鍵的生物學指標,這些老年人的血細胞變得比實際年齡更加年輕。高壓氧治療指的是,在高於一個絕對大氣壓的加壓艙中,提供100%的氧氣,從而增加人體組織中溶解的氧氣量。
  • 健康|通過高壓氧艙,以色列科學家首次將人體衰老過程逆轉
    以色列科學家在加壓艙中對老年人進行氧氣治療,首次將人體的衰老過程在生物學上得到了逆轉。該項研究成果發表在《衰老》(AGED)雜誌上。染色體是人體的遺傳物質、基因的載體。細胞每分裂一次,就有5-20個端粒脫落。當長長的鹼基中端粒隨細胞一次次分裂脫落,數目減少到某一臨界值時,則會通過生化作用導致細胞不再分裂,於是便衰老死亡。隨著年齡的增長,位於染色體末端的保護帽(稱為端粒)會變短,導致DNA受損,細胞停止複製。與此同時,「殭屍」衰老細胞在體內堆積,阻止再生。增加端粒的長度和擺脫衰老細胞,是許多抗衰老研究的重點。
  • 【學術前沿】衰老乾預研究進展——來自幹細胞的miRNA
    幹細胞的耗竭和miRNA水平的改變與其他各種遺傳、表觀遺傳、非遺傳、激素和環境誘發一樣都與細胞的衰老息息相關(圖2)。細胞中的衰老最開始會使細胞產生獨特的分泌物,進而負面地影響細胞周圍的微環境並且還有可能造成更為惡劣的影響,比如促進癌細胞的擴散、端粒酶的失調以及衰老等後果。
  •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衰老可逆轉?如何延緩衰老最可靠?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衰老可逆轉?如何延緩衰老最可靠?文/李園園 (中國註冊營養師)微博有個熱門話題, #科學家首次發現人類衰老可逆轉# ,其實看到話題,首先我對這個研究本身很感興趣。不妨從這裡說起。1、到底是一項什麼樣的研究?
  • 水中的微塑料可以形成生物分子塗層 並潛入活細胞中
    目前微塑料已開始出現在各種地方,從珠穆朗瑪峰到南極的海冰,再到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細小的塑料碎片是如何被水生環境中的生物體吸收的, 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顯示了生物分子塗層是如何充當「特洛伊木馬」,將它們潛入活細胞的。
  • 清除衰老細胞抗衰老新藥治療骨性關節炎臨床結果積極
    今日,專注於減緩,停止或逆轉與衰老相關疾病的生物醫藥公司UNITY Biotechnology宣布,其在研抗凋亡蛋白抑制劑UBX0101,在治療中重度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OA)的1期試驗中,取得了積極結果。
  • 科學家在珠穆朗瑪峰發現微塑料 可能來源於登山者
    2004年,英國普利茅斯大學的科學家在《科學》雜誌上發表了關於海洋水體和沉積物中塑料碎片的論文,首次提出了「微塑料」的概念。現在,他們又有了新發現。據外媒報導,普利茅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指出,首次在珠穆朗瑪峰上發現了微塑料,這也是目前發現的海拔最高的微塑料。
  • 研究發現水中的微塑料可以形成生物分子塗層 並「潛入」活細胞中
    目前微塑料已開始出現在各種地方,從珠穆朗瑪峰到南極的海冰,再到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細小的塑料碎片是如何被水生環境中的生物體吸收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顯示了生物分子塗層是如何充當「特洛伊木馬」,將它們潛入活細胞的。
  • 重啟衰老大腦!科學家發現可逆轉衰老導致認知衰退的小分子
    那麼用同樣的藥物,是否也能夠治療衰老帶來的認知缺陷呢? 研究者們通過八臂水迷宮測試了小鼠們的空間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這種迷宮測試方法已經被用於測試齧齒動物的海馬依賴性空間記憶和評估年齡相關的認知缺陷。經過兩天的訓練,年輕小鼠每次成功逃離迷宮之前平均犯一次錯,而年老的小鼠平均要犯三次錯,說明衰老動物的學習能力的確降低了。
  • 走進神奇的「太空艙」——高壓氧治療
    近年來,高壓氧治療在提供醫學輔助治療、提高患者治癒率的同時,「吸氧」逐漸走進市民生活工作。高壓氧提供專業醫學輔助治療在恩澤醫院路橋院區新高壓氧艙治療中心內,呈現在記者面前的這個龐然大物,外觀像個潛水艇,其實這是一套兩艙四門大型空氣加壓氧艙。患者走入高壓氧艙,背靠艙壁坐好,關閉艙門,醫生通過操作臺的電腦控制,給艙內空氣加壓。
  • 華山醫院虹橋院區高壓氧治療中心...
    它的名字叫做高壓氧艙,能夠針對不同類型的疾病提供康復治療方案,就像科幻電影裡戰士披甲出發那樣!這到底是什麼神奇裝備,今天就讓我們來探個究竟! 這裡就是華山醫院虹橋院區高壓氧治療中心。中心佔地約500平方米,配備有一座大型一艙兩室四門式醫用空氣加壓氧艙,該氧艙裝配有智能計算機自動化操作艙,空調系統與安全檢測系統,可同時容納20人進行高壓氧治療。氧艙外觀精美,艙內配有可視影像系統,患者可以在輕鬆舒適的環境中接受治療。01什麼是高壓氧治療?
  • 以色列科學家實驗「返老還童」,逆轉衰老:吸氧治療能年輕25歲
    最新一期的《老齡化》(Aging)刊發了以色列科學家採用獨特的「高壓氧治療」方法,成功逆轉了一組老年人的人體衰老過程。 結果發此,「高壓氧治療」可以讓老人恢復到25年前的狀態,扭轉生物衰老的兩個關鍵指標——端粒重新生長20%以上,功能失常的衰老細胞減少37%。 01 人類對逆轉衰老的研究從未停止 這要是讓秦始皇知道了,估計能笑著從驪山陵墓裡爬出來吧。
  • Nature封面:逆轉視神經衰老恢復視力,醫學治療領域將產生重大轉變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文丨學術頭條近日,由美國哈佛大學、耶魯大學等機構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通過表觀遺傳重編程(epigenetic reprogramming)技術,成功將動物的視覺衰老時鐘逆轉,該研究的成功也標誌著首次證明可以安全地將複雜的組織
  • 腦科學日報:AI算法血檢T細胞,癌症早發現;衰老的秘密
    1,《科學》子刊:血檢T細胞,癌症早發現!科學家開發針對T細胞受體的AI算法,對多種早期癌症AUC超0.95來源:奇點網請點DeepCAT的訓練方式擊近期《科學轉化醫學》雜誌上的一篇研究中,科學家們開發了一種針對T細胞受體(TCR)的深度學習算法,從外周血T細胞的反應來尋找癌症發生的蛛絲馬跡。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 人類中出現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混合體
    儘管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仍然未知,但科學家表示,微塑料顆粒可能攜帶對胎兒可能造成長期損害或破壞免疫系統發育的化學物質。因此,這是「一個值得高度關注的問題」。微塑料顆粒「入侵」胎盤 醫生:他們像「賽博朋克式」嬰兒據英國《衛報》報導,這項研究發表於《國際環境》雜誌上。
  • 世界最高的珠峰出現微塑料和草地,這是什麼信號?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之巔,海拔超過8000米。由於常年處於冰天雪地的狀態,且山峰陡峭,所以極少有人涉足峰頂。按理來說,這片土地受到人類的影響應該是很小的,但近年來,珠峰上面出現了許多變化,甚至出現了一些本不該存在的東西。
  • 嬰兒每天可能攝入160萬個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原生微塑料指是在製造出來時,就是體積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時間:2020-11-24 15:32   來源:贏家財富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夥伴們抓緊註冊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
    為促進我國細胞生物學領域研究人員的交流與合作,推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科的發展,「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1年全國學術大會•重慶」將於2021年4月12-16日在重慶舉行。早期優惠將於1月20日截止,請小夥伴們抓緊時間報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