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中的微塑料可以形成生物分子塗層 並潛入活細胞中

2020-12-13 太平洋電腦網

  目前微塑料已開始出現在各種地方,從珠穆朗瑪峰到南極的海冰,再到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細小的塑料碎片是如何被水生環境中的生物體吸收的, 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顯示了生物分子塗層是如何充當「特洛伊木馬」,將它們潛入活細胞的。

  研究人員開始關注微塑料汙染到底有多廣泛,以及它如何影響生物體。這些微小的塑料碎片大小不到5毫米,因此很難在環境中追蹤,不過最近的研究已經在海龜、鱸魚和甲殼類動物中發現了它們。一項對日本鱂魚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如何導致動脈瘤,以及生殖系統的變化。

  來自德國拜羅伊特大學的一個科學家團隊開始探索微塑料如何在海洋環境中一段時間後進入生物體,而海洋環境是大量塑料垃圾的最終歸宿。該團隊使用了尺寸在三微米左右的微塑料,他們說這些微塑料與環境中經常發現的微塑料相似,並擬定了幾個實驗來研究它們的行為。一些顆粒被放在人工池塘的淡水中,而另一些則被放在水族館的鹽水中。兩周內,兩組微塑料顆粒都形成了由生物分子組成的塗層。

  「光譜檢查表明,這些生物分子是碳水化合物、胺基酸、核酸和蛋白質,」該研究的第一作者Anja Ramsperger解釋說。「我們說的是自然環境中微塑料顆粒上形成的『生態電暈』。」

  從這裡開始,研究小組想研究活細胞是否內化了這些塗覆的顆粒,或者它們是否只是簡單地粘在細胞的外面。他們通過染色細胞的關鍵成分,即所謂的肌動蛋白絲,然後在顯微鏡下研究它們,內化的顆粒確實顯示為黑洞。

  「肌動蛋白絲的螢光標記使我們能夠看到到底哪些顆粒被細胞內化了。」拜羅伊特大學生物物理學教授Holger Kress博士表示。「基於光譜方法,我們驗證了這些顆粒確實是微塑料--或者更準確地說:聚苯乙烯顆粒--而不是意外的雜質。」

  作為實驗的一部分,該團隊使用了一組微塑料顆粒的對照組,而是在超純水中培養,這並沒有形成生物分子的塗層。這些顆粒偶爾會被活細胞吸收,但頻率遠遠低於在不純水中孵化的顆粒。

  「我們的研究支持這樣的假設,即暴露在自然環境中的微塑料--因此被生物分子塗層--不僅在與食物一起攝取時通過消化道,而且還可能被納入組織,」拜羅伊特大學的Christian Laforsch博士說。「生物分子的塗層可能作為一種特洛伊木馬,使塑料內化到活細胞中。顆粒在這裡能造成的確切損害還沒有得到充分的研究。此外,在很大程度上還不清楚微塑料的哪些特性實際上是造成任何負面效應的原因。」

  關於塑料汙染的巨大未知數就在於此。雖然如上所述,已有研究開始探討其對魚類等生物體的影響,但對人類健康的影響還有待適當探討。世界衛生組織在發現93%的瓶裝水中含有塑料顆粒後,於2018年啟動了一項健康審查,其他研究團體也將關注點轉向塑料汙染的健康結果,因此這是一個越來越活躍的科學探索領域。

  該研究發表在 《科學進展》 雜誌上。

  【來源:cnBeta.COM】

相關焦點

  • 研究發現水中的微塑料可以形成生物分子塗層 並「潛入」活細胞中
    目前微塑料已開始出現在各種地方,從珠穆朗瑪峰到南極的海冰,再到人體的器官和組織。為了更好地了解這些細小的塑料碎片是如何被水生環境中的生物體吸收的,科學家們進行了一項研究,顯示了生物分子塗層是如何充當「特洛伊木馬」,將它們潛入活細胞的。
  • 微塑料隨風「旅行」,科學家撰寫微塑料「遊記」
    近日,研究人員分析了微塑料如何隨風飄散,進而藏身海洋,以及自然環境如何幫助它們進入活細胞中。分析顯示,這些微小碎片可以在空氣中停留數小時或數天——這增加了其威脅海洋環境的可能性,並通過食物鏈影響人類健康。「之前,有許多研究組對海洋中更大的塑料碎片進行了大量研究。」
  • 研究:塑料經海水浸泡後危害高出10倍更輕而易舉入侵動物細胞
    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洋和湖泊中的微塑料顆粒會形成一種發揮「特洛伊木馬」效果的外殼,使其能夠蠕蟲般地進入動物細胞。德國研究小組警告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淹沒在水中的5.25萬億塑料垃圾將會滲透到海洋生物中,造成的危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 嬰兒每天可能攝入160萬個微塑料,科學家:微塑料可能進入大腦
    原生微塑料指是在製造出來時,就是體積很小的塑料片或者粒,如牙膏、磨砂洗面奶等日用品中的柔珠;而次生的微塑料是指那些暴露在外界的塑料垃圾,在光照、風力和洋流的共同作用下分解而成的塑料碎片。
  • 人類身體裡已發現微塑料 「塑料體格」怎麼來的?
    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胡獻剛博士說,微塑料,顧名思義,也就是粒徑非常小的塑料顆粒,國際上普遍將環境中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定義為微塑料。這種物質在自然界本來是不存在的,完全是人造的結果。包括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釋放到海洋環境中的原料樹脂顆粒、個人護理品和清潔劑中的塑料磨砂顆粒,在風浪、紫外線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漸破碎或分解形成的塑料碎片。令人擔憂的是,微塑料已經無處不在。
  • 實錘,外賣餐盒竟發現微塑料
    同時,這項研究表明,微塑料和納米級塑料十分容易分離。通過簡單的水洗,塑料容器就會釋放出尺寸大多小於50nm的顆粒。也就是說日常生活中,在爺爺奶奶把塑料瓶洗乾淨,再次灌入涼白開的時候,水中很可能已經融入了微塑料。今年,發表在《有害材料期刊》第253期的文章專門調查了中國石家莊,青島,成都,杭州和廈門的數個供應商供應的不同外賣容器的微塑料含量。
  • 微塑料對我們的影響你了解多少?
    歐盟在2012年市場上進行了調查發現約有6%的皮膚清潔用品含有微塑料;同時物品在包裝上所使用的塑料佔歐洲所有塑料的40%。塑料進入水體後,經過水浪的拍打衝擊、紫外線照射、生物降解發生破裂和分解而形成的微小塑料顆粒稱為次生微塑料。在環境中塑料變成微塑料的一重要因素為紫外輻射。
  • 信天翁捕獲的戰利品,原來是微塑料,塑料汙染還要持續多久?
    信天翁捕獲的戰利品,原來是微塑料,塑料汙染還要持續多久?地球上的許多發明造福了人類,例如電燈、飛機、交流電等,它們的出現促進了社會的發展,是發明家留給後人的一筆寶貴財富,當然這些發明中有好也有壞,有些發明令人又愛又恨,塑料就是其中之一,塑料成本低,可塑性好,被人類大肆利用。
  • 茶包泡茶,泡出微塑料?
    研究稱,用尼龍66或者聚酯(PET)做成的茶葉袋在95℃的水中泡5min,會釋放116億的微米級塑料以及31億的納米級塑料顆粒。來自德國的科學家們對此尤為不滿,為此,ACS專門評論,對塑料茶包的使用現狀及研究的準確性提出質疑。
  • 學術頭條: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珠穆朗瑪峰頂現微塑料...
    據一項《衰老》上的研究,科學家讓35名64歲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在90天內接受了總計60次的高壓氧治療,即在壓力室中呼吸高濃度氧氣,並分析了他們治療前、中、後的血液免疫細胞。結果表明高壓氧治療或可延緩,甚至逆轉染色體變短和衰老細胞變多的衰老過程。
  • 慎用塑料茶包泡茶 研究:或吞下數十億顆微塑料
    近日,加拿大一份最新研究發現,一包塑料茶包可能會釋出數十億、甚至上百億顆塑料微粒,顯著高於一個人全年估計攝取的微塑料數量,但迄今沒有證據顯示,攝取塑料微粒會對人類構成威脅。
  • 人活一生會吃掉多少微塑料?麥當勞停用吸管後1年節省400噸塑料是無...
    前段時間,小編這篇《麥當勞中國宣布逐步停用塑料吸管》的文章引起了大家對於環保的高度討論和關注。我們之後再討論麥當勞這一舉措到底是營銷手段還是為了環保的問題。今天我們主要討論的是嚴肅而沉重的環保問題:關於塑料垃圾帶來的影響究竟有多大?人活一生會吃掉多少微塑料?
  • 泡一袋茶,等於喝下上百億微塑料顆粒?揭示塑料茶包的潛在風險
    加拿大團隊的一項研究發現,目前茶飲料市場流行的塑料材質茶包,泡出的茶中有多達上百億的微塑料顆粒。這意味著,我們有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就將這些微塑料吸收到體內。目前,微塑料對人類是否有害還鮮有研究。研究者呼籲,開展更徹底的微塑料毒理學研究。(直接衝泡茶葉的茶葉黨可以放心了)
  • 珠峰頂部發現微塑料意味什麼?被稱隱形殺手的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首先,環境中存在大量的多氯聯苯、雙酚a等持久性有機汙染物(這些有機汙染物往往是疏水性的,也就是說不容易溶於水,容易被水稀釋)。一旦微塑料遇到這些汙染物,它們就聚集起來形成一個有機汙染圈。微塑料相當於變成汙染物的坐騎,可以在環境中遊走。   微塑料有哪些危害?
  • 人類胎盤首現微塑料顆粒 人類中出現有機物和無機物的混合體
    21世紀,人類出生在一個被塑料垃圾包圍的世界。儘管此前的各項研究發現,微塑料顆粒早已遍及人類及其他生物的日常活動中。然而,一項最新研究揭示,塑料微粒與人類的聯繫甚至可以追溯到子宮中。據「科學警告」網站(ScienceAlert)23日報導,科學家們首次在人類嬰兒胎盤中發現了微型塑料顆粒。
  • 華東師範大學李道季教授:在河口大洋尋蹤「微塑料」
    然而,長期以來全球並未形成一致認可的塑料和微塑料入海通量監測方法。部分西方學者嚴重高估了中國入海塑料垃圾量,甚至將中國指為全世界海洋塑料垃圾排放量最多的國家,這些觀點是缺乏實測數據支撐的。在95天的航程中,他們再次對馬裡亞納海溝的微塑料情況進行了調查,並運用了全新的採樣方法——大體積原位過濾。李道季團隊設計的新辦法是只送樣本、不送海水。藉助改良過的工具,在5000米深的海底對採集到的海水進行過濾,使微塑料從海水轉移到濾膜上,再對濾膜進行回收。實踐下來,一次可以採集8噸以上海水中的微塑料,就可滿足準確定量深海水中微塑料含量的需求,解決了深海採水體積不足的問題。
  • 「塑戰塑決」微塑料
    中國是世界塑料生產和消費大國,產生的塑料垃圾如果處理不當,將會分解為細小的塑料顆粒。這些塑料顆粒雖微小,但威力不小,不論是殘留在土壤中還是流入海洋,都後患無窮。  「海洋中的微塑料極易被魚類誤食,一些微塑料在海洋生物的消化道內長期積累,使他們產生飽腹感而停止進食,導致死亡。」
  • 什麼是RJ耐磨塗層?RJ耐磨塗層有什麼作用?
    另一種用具有耐摩擦力的防粘塗層塗敷的基材,該塗層包括底塗層與面塗層,底塗層與面塗層的總厚度與陶瓷顆粒的最長直徑之比為0.8~2.0。還包括一種能在平滑的基材上形成附著塗層並顯示耐磨性的組合物,其中陶瓷顆粒的量足以提供在由所說的組合物形成的塗層的每1釐米長的橫截面上至少為3個這樣的顆粒。
  • 研究發現:泰晤士河微塑料汙染嚴重位居世界前列
    英國廣播公司當地時間21日報導稱,科學家研究發現英國知名的泰晤士河汙染情況嚴重,水中微塑料汙染物含量在世界主要河流中位居前列。科學家指出,在泰晤士河流域監測到每秒有多達94000種微塑料物質流經某些地區,這一數據超過了其他歐洲主要河流,例如多瑙河和萊茵河。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
    不過科學家已經在魚類的身體中,還有海鹽和自來水中,發現了塑料乃至微塑料廣泛存在的痕跡。也許人類在不知不覺中也將塑料吃到了肚子裡。2018年10月23日,維也納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在歐洲胃腸病學會議上宣布了一則令人震驚的消息,他們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了微塑料的存在。這意味著人類吃下塑料已經成為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