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塑料經海水浸泡後危害高出10倍更輕而易舉入侵動物細胞

2020-12-17 東方財富網

近日發表在《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雜誌上的一項研究稱,在水下浸泡兩周的塑料垃圾,會對野生動物造成比那些全「新」的塑料垃圾大10倍的危害。

據悉,來自拜羅伊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Bayreuth)的科學家們在淡水、鹽水和純水中培養微塑料顆粒,然後將其放入口腔細胞中,研究其影響。

研究人員發現,隨著時間的推移,海洋和湖泊中的微塑料顆粒會形成一種發揮「特洛伊木馬」效果的外殼,使其能夠蠕蟲般地進入動物細胞。

德國研究小組警告說,隨著時間的推移,淹沒在水中的5.25萬億塑料垃圾將會滲透到海洋生物中,造成的危害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大。

為了研究環境如何影響塑料微粒,研究小組研究了在不同水環境下的微塑料顆粒,包括:在人工池塘的淡水、來自水族館的海水、放置了2-4周的無菌超純水。

然後,他們將這些顆粒暴露在老鼠細胞中大約3個小時,觀察它們是如何滲入細胞的。

暴露在淡水或鹽水中的微塑料顆粒被細胞吸收的頻率,比暴露在純水中的微塑料顆粒高出10倍。

這是由於他們所謂的「生態冕」(eco-corona),即在微粒表面形成的微生物和生物分子的外殼。

拜羅伊特大學的博士生Anja Ramsperger說,生態冕是在類似於自然界的環境條件下形成的。「因此,可能不是原始塑料顆粒本身,而是暴露在環境中的微塑料——會帶來更大的健康風險。」

「它增加了細胞內在化的可能性,因此可能會對那些在食物中同時攝入這些顆粒的有機體構成更多的健康風險。」

「帶有生態電暈的塗層可能會導致一種『特洛伊木馬』效應,通常不會與膜受體相互作用的粒子會被內化。」

這些研究得出的推測結論與主流觀點相悖。在主流觀點中,人們認為從有毒的角度來看,塑料本身是一種「惰性」材料(不發揮作用),因此如果它們暴露在鹽或淡水中也應當同理。

目前研究得出的結論恰恰相反。

「這將使我們獲得細胞微塑料內在化的全面圖像。反過來,我們看到——確定微塑料暴露如何影響汙染環境中的生物體,這樣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

有最新研究顯示,100%的海龜、59%的鯨魚、36%的海豹和40%的海鳥都受到塑料汙染。據估計,每年有10萬隻海洋哺乳動物、海龜和100萬隻海鳥死於海洋塑料汙染。

這些發現表明,風化的微塑料——比如大太平洋垃圾帶中汙濁的糞坑裡的微塑料——對生物的健康風險可能比未受汙染的顆粒大得多。

另一方面,研究河流汙染的科學家們也提醒了我們一點:城市洪水導致塑料微粒流入海洋的速度比想像的還要快。

英國大曼徹斯特區的水道現在已經被塑料微粒嚴重汙染,以至於在每一個樣品中都能發現塑料微粒——即使是最小的河流也是如此。

研究人員發現,這種汙染是造成海洋汙染的一個主要因素,這是在全球範圍內進行的首次詳細研究的一部分。

這些碎片——包括微珠和微纖維——對生態系統是有毒的。

科學家們對曼徹斯特周圍的40個地點進行了測試,發現每條水道都含有這些有毒小顆粒。

微塑料是非常小的塑料碎片,包括微珠、微纖維和塑料碎片。

人們早就知道它們從多種來源進入河流系統,包括工業廢水、雨水排水溝和生活汙水。

然而,雖然人們認為海洋中約90%的微塑料汙染來自陸地,但人們對它們的運動知之甚少。

根據曼徹斯特大學的研究人員進行的詳細研究,大多數被檢測的河流每平方米有大約517,000個塑料顆粒。

在經歷了一段時間的大洪水之後,研究人員在所有的地點重新進行了採樣。然後,他們發現大部分地區的汙染水平已經下降,洪水衝走了儲存在河床上的大約70%的微塑料。這說明洪水事件可以將大量的微塑料從城市河流轉移到海洋中。

(文章來源:前瞻網)

相關焦點

  •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
    他們發現無數的塑料垃圾堆積在世界範圍內的海洋環境中,這些垃圾可能會在海洋中「逗留」數個世紀。湯普森等猜測在長年累月的陽光輻照和海水浸泡下,大塊的塑料會降解成微小的塑料碎片和纖維,並最終在海洋中廣泛分布開來。這種微小尺寸的塑料會被海洋有機物吸收,科學家們試圖弄清楚這種分布廣泛、五花八門的微塑料汙染可能對動物和生態系統造成的影響。
  • 《塑料:真正的海洋怪物》從現在開始關注塑料問題
    《塑料:真正的海洋怪物》1. 塑料無法進行生物降解,只會破裂。破裂成無數微小顆粒,隨著洋流去往世界的角落。2.海鳥很難分清塑料與食物,海鳥胃裡的塑料顆粒甚至成為判斷海水乾淨與否的標準。3. 塑料留下的化學足跡無處不在,塑料中的合成激素已進入了動物血液。4. 塑料微粒中檢測出的PCB濃度高於海水幾百萬倍,毒素被塑料吸收了。受汙染的塑料顆粒會被海水衝到沒有工業汙染的海岸,並被當地生物吃掉。塑料就是這樣擴散了有毒物質。
  • 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從被塑料圈困住的海龜到大量進食塑料的鯨魚,今天,小編就要分享,塑料的危害:塑料可給地球帶來的10大可怕的危害。 1、鯨魚死亡 後來它長到2.1米長,塑料環還一直卡在它的周圍,直接陷進了它的肉裡。這項發現是詹姆斯·蘇裡科夫斯基在美國緬因州的海岸找到的,他的研究團隊發現了這條鯊魚以後,幫助其切割和去除了鯊魚身上的塑料,因為如果不這麼做,鯊魚很可能會死去。研究小組收集了一些樣本後,他們在鯊魚的背鰭上貼上了一個衛星標籤,並釋放了它,以期追蹤其恢復情況。
  • 研究表明:陸地微塑料的危害不容小覷,嚴重影響土壤生態系統
    微塑料是一種直徑小於5毫米的塑料顆粒,微塑料已經滲入海洋,入侵生物體,對於海洋及海洋生物的危害已然引起高度關注,目前更多的研究也集中於海洋中的微塑料。然而,最新研究表明陸地微塑料的存在不容小覷。研究首次檢測微塑料對生活在土壤上層蠕蟲影響的研究,研究結果發表於「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
  • 螃蟹胃裡塞滿衛生巾塑料,塑料還在「入侵」人體!
    而#泰晤士河螃蟹胃裡塞滿衛生巾塑料#的話題一出,更是觸目驚心。10月11日,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的麥克高蘭在演講中指出,英國泰晤士河的螃蟹正在攝入數量驚人的塑料垃圾。日常生活中,人類日常使用的塑料產品、工業原料等領域中就廣泛存在著微塑料。隨著塑料的大量生產和排放,微塑料進入環境循環的一節,造成汙染。早在2000年初,美國就此展開了相關研究。研究人員從美國成年人的尿液中檢查出塑料的常見成分:雙酚A(BPA),足見塑料汙染早在多年前就引發了關注。
  • 官方首度披露海洋微塑料汙染:魚類、貝類等檢出微塑料,危害待研究
    微塑料攝入人體內會造成什麼影響?相關研究仍在進行中,「目前全球沒有直接證據表明,攝食含有微塑料的海產品對人體健康有影響。」不過,王菊英強調,微塑料可能繼續分解為更細小的顆粒,潛在影響不可小覷,需要引起大家高度關注。
  • 海水海砂混凝土與潛在危害研究進展
    文獻查詢到較早的應用實例為艾尼爾島上的電廠、計時房、通訊大樓,其中電廠和計時房修建於1953年,通訊大樓修建於1958年,三座建築均採用珊瑚骨料和海水造成的,通訊大樓損壞程度最為嚴重,已然沒有任何修復價值,而計時房幾乎看不出損壞[1];除此以外還有很多應用的案例。部分已有報導的海水海砂混凝土的危害主要是由於海水海砂中大量的氯鹽導致鋼筋腐蝕膨脹,從而導致混凝土產生裂縫、剝落。
  • 經NaOH浸泡後雞爪海參膨脹5倍 長期食用會致癌
    在事實面前,攤主承認,這瓶氫氧化鈉是從富陽城區化工商店買的,用來浸泡雞爪。浸泡後的雞爪會比較大,口感要好很多。  蕭山:海參裡面發現NaOH  3月27上午9點,記者又跟隨蕭山工商食品檢測車來到了當地的西門農貿市場。之前,有消費者舉報稱,這裡有攤位在銷售用NaOH浸泡過的海參、雞爪等食品。
  • 用茶包=喝塑料?最新研究:一個茶包能泡出上百億塑料微粒
    圖片來源於網絡麥吉爾大學的這項研究希望找到答案:熱水泡塑料茶包,會不會釋放出塑料微粒?研究由該校化學工程系的師生完成。研究人員買了4種不同品牌的袋泡茶,分為兩組。首先,A組茶包內的茶葉被傾倒乾淨,徹底衝洗,以減少茶葉等對研究結果的影響。B組茶包未做任何改動。然後,研究人員將A組空茶包,放進玻璃小瓶,倒入95℃的熱水,靜置5分鐘。結果顯示:茶包浸泡後,會出現明顯的開裂和降解。
  • 研究發現水中的微塑料可以形成生物分子塗層 並「潛入」活細胞中
    研究人員開始關注微塑料汙染到底有多廣泛,以及它如何影響生物體。這些微小的塑料碎片大小不到5毫米,因此很難在環境中追蹤,不過最近的研究已經在海龜、鱸魚和甲殼類動物中發現了它們。一項對日本鱂魚的研究表明,微塑料如何導致動脈瘤,以及生殖系統的變化。
  • 最新研究,水果蔬菜也被塑料汙染,每周吃一張信用卡的塑料
    研究人員發現,水果受微塑料汙染的程度比蔬菜更大,他們推測,可能是因為果樹樹齡大,紮根更深,根系更發達,才積聚了更多微塑料。 這項研究意義重大,這是第一次在水果和蔬菜中發現微塑料。
  • 茶包會釋出微塑料進入人體!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正回到人類體內
    擁有「高智慧」的人類,當然不會傻乎乎地主動去吃塑料。但是,當我們在「製造」塑料垃圾的同時,這些塑料垃圾或許最終都會不知不覺被我們吃到肚子裡。最近,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一項研究就發現了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研究人員們發現,我們常常用來泡茶的茶包(塑料),被95℃以上的高溫浸泡後,其含有的塑料成分會向杯中釋放出大約上百億顆的塑料微粒,而這些塑料微粒會隨著「熱茶」累積到我們身體裡。
  • 概念辨析:頂託作用、海水頂託、海水倒灌、海水入侵
    喇叭狀海灣潮水水位高,與陸地河流水位差小,易使陸地河流排水受阻,河水水位升高,誘發洪澇。2、全球變暖,海平面上升,也會加劇海水對河流的頂託作用。三、海水倒灌:(一)海水倒灌成因:主要取決於地質結構、巖層密度、潮汐、颱風、取水量和地形地勢等。
  • 學術頭條:高壓氧治療血細胞或可逆轉衰老,珠穆朗瑪峰頂現微塑料...
    據一項《衰老》上的研究,科學家讓35名64歲及以上的健康老年人在90天內接受了總計60次的高壓氧治療,即在壓力室中呼吸高濃度氧氣,並分析了他們治療前、中、後的血液免疫細胞。結果表明高壓氧治療或可延緩,甚至逆轉染色體變短和衰老細胞變多的衰老過程。
  • 喝茶包茶飲就是喝塑料?研究發現:一袋茶包可泡出上百億塑料顆粒
    不過,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人們再也沒有閒心坐下來細細品味茶的味道,而商家為了迎合人們對茶的需求,開發出了許多茶品,如茶粉、茶包等等。其中,由於茶包簡單易攜帶,且沒有對茶葉進行額外的加工,保存了茶味,使其更受人們的歡迎。製作茶包的材質主要以塑料、聚丙烯和棉布為主,但研究人員對它們進行了相關調查和研究後,發現它們可能並不環保,且對人體有不可預知的傷害。
  • 海洋中的塑料微粒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多一百萬倍
    加利福尼亞周圍海洋中的塑料含量可能比之前估計的要多一百萬倍。 科學家們在《湖沼學和海洋學快報》上估計,每立方米塑料微粒的真實數量是830萬個,而不是之前所說的10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新的塑料計數方法。它表明,更傳統的方法可能會漏掉一些較小的微塑料,從而低估了塑料汙染世界海洋的程度。 這些傳統的方法包括在水下拖網捕魚。
  • 最近研究揭示:一個塑料茶包泡出數百億微塑料顆粒?你還敢喝嗎?
    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發表的研究 一個茶包泡出140億個微塑料? 這項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研究,是希望搞清楚:熱水泡塑料茶包,會不會釋放出微塑料顆粒?
  • 植物細胞都有細胞壁,為什麼動物細胞卻都沒有?
    其實,動物之所以沒有細胞壁,是因為動物界把所有含有細胞壁的生物都清理出了動物界。這是分類學給出的答案。但從底層邏輯上,我們依舊可以思考一下,為什麼植物細胞有細胞壁,而動物沒有細胞壁呢?植物為什麼有細胞壁根據牛頓的工作方法,在研究一個事情本質之前,要首先給自己的研究對象下定義,所以我們先下一下植物的定義是什麼?植物,在生物學的分類上是指:有生命的機體,能固定生活以及自養型生物被稱為植物。
  • 「看不見」的塑料汙染 無處不在的納米塑料汙染正在危害地球環境
    伯格曼最近與他人合作了一項研究,這項研究不像其他許多研究那樣通過視覺來識別微粒,而是使用機器來讀取塑料的化學特徵,這比先前研究的檢測極限更低,研究發現在北極海冰中冷凍的塑料微粒數量是第一項此類研究的100到1000倍,其發現的三分之二的塑料微粒直徑約為11微米(大約相當於人類紅細胞的大小)。大多數研究取樣都是在容易採樣的地表海水中進行的,那裡的微型塑料含量可能會受到洋流和天氣狀況的影響。
  • 科普生活 | 玻璃製品和塑料製品相比,哪個危害更大?
    然而在最近的研究中卻表明,玻璃瓶的危害可能是塑料瓶的4倍左右,會導致更多環境和健康問題出現!第二,被拋棄在陸地或者水體中的塑料垃圾,有可能會被動物當作食物吞入,從而導致動物死亡,比如泰國的一則新聞,有一頭鯨因吞食過量的塑膠袋而死亡。據悉,它在死前吐出的塑膠袋多達60個,這種情況在挪威、西班牙都有發生,無論是大象還是牛,所有動物都在劫難逃,而且我們人類也受到了塑料的嚴重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