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或許最終都會迎來被我們吃下肚的一天……」
「白色汙染」,已經在全世界範圍內蔓延。
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海龜、海鳥等生靈因為被塑膠袋纏身,或者誤吞塑料而慘亡的新聞。
擁有「高智慧」的人類,當然不會傻乎乎地主動去吃塑料。但是,當我們在「製造」塑料垃圾的同時,這些塑料垃圾或許最終都會不知不覺被我們吃到肚子裡。
最近,加拿大麥基爾大學的一項研究就發現了一件令人吃驚的事情——研究人員們發現,我們常常用來泡茶的茶包(塑料),被95℃以上的高溫浸泡後,其含有的塑料成分會向杯中釋放出大約上百億顆的塑料微粒,而這些塑料微粒會隨著「熱茶」累積到我們身體裡。
(目前研究結果已發表在知名期刊《環境科學與技術》上)
參與這次研究的科學家們指出,儘管市面上很多茶包看起來都不像「塑料」包裝,廠家們也聲稱使用不含塑料的天然纖維,但是他們仍然可能會使用到含塑的製品材料來密封茶包。
看不見的汙染:微塑料
2018年10月22日,奧地利維也納醫藥大學博士Philipp Schwabl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首次在人類糞便中檢測到多達9種微塑料,直徑在50至500微米之間。
什麼是塑料微粒?
塑料微粒是很微小的塑料粒,科學界目前將塑料微粒定義為大小100納米~5毫米不等的顆粒,也被科學家形象地比作「海洋中的PM2.5」。
正常情況下,我們用肉眼是看不見這些塑料微粒的。
塑料顆粒大多是由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中分解產生。目前,已有多項權威調查發現,世界範圍內,無論是空氣、土地,還是河流和最深的海洋中都已經存在著大量的塑料微粒,至於我們日常大量接觸的瓶裝水、海鮮等,自然也不能「倖免」。
微塑料對人體的危害,目前暫時還沒有十分充足的研究,但有研究顯示:微塑料可能在生物體內的胃腸道中堆積,在那裡它們也許會影響腸道的耐受性和免疫反應。還可能協助有毒化學物質和病原體傳播到體內。
此外,有部分調查顯示,過量攝入微塑料可能會影響孕婦及胎兒的健康。
而在上文提到的茶包實驗中,科研人員們發現茶包釋放的微塑料對試驗對象——大型蚤(Daphnia magna)存在負面影響。
大型蚤攝入越多茶包釋放的微塑料顆粒,就會出現越奇怪的遊動方式,這個現象表明了試驗對象——大型蚤正在承受著巨大的存活壓力。
而對大型蚤的CT掃描結果顯示,攝入過量微塑料顆粒的大型蚤已出現突變預兆。
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或都會「回到」我們身上
目前,全世界每年人類製造的塑料已經超過3億噸,其中約有10%的塑料垃圾會進入到海洋中。
按照這個速度,預計最快2050年,海洋中所有魚類加起來的重量,還沒有塑料垃圾來得多。
而這些人類製造的塑料垃圾,大自然需要花幾十年到數百年內的時間來緩慢降解。
在塑料垃圾被降解的過程中,還會產生大量有害的物質——塑料微粒,這些肉眼不可見的塑料微粒,正在成為對人類的另一個嚴重威脅。
2004年,科學家湯普森就在知名雜誌《科學》(Science)中呼籲人類留心「白色汙染」。
科研人員們發現塑料垃圾可能會在海洋等環境中「逗留」數個世紀。在長年累月的陽光輻照和海水浸泡下,這些塑料垃圾會降解成各種「不起眼」的塑料微粒,在海洋中廣泛分布開來。
最終,這些塑料垃圾生產的塑料顆粒進入到動物體內,並在食物鏈中傳遞,遺毒深遠。
目前,包括我們經常食用的魚類,例如人們喜愛吃的貽貝和龍蝦等,都已經發現了大量的塑料微粒積累,而這些塑料微粒正通過我們的食物,回到我們的體內。
塑料,它被發明出來的初衷是方便我們的生活,它不應該成為禍害生命的「幫兇」。
面對塑料垃圾的威脅,對人類而言就像一場沒有硝煙的鬥爭,我們每一個人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
那些我們亂扔的「垃圾」,那些人類社會發展的汙染副產物,終有一天會回到我們身邊,甚至找上我們的子孫後代。
從現在開始行動,你每一次的「環保行為」,都是在造福世間億萬生靈,造福我們及孩子們。
參考資料:1.南方周末 微塑料進入人體後,危害有多大?2.環球科學 泡一袋茶,等於喝下上百億微塑料顆粒?研究揭示塑料茶包的潛在風險3.趙淑江, 王海雁, 劉健. 微塑料汙染對海洋環境的影響[J]. 海洋科學, 2009, 33(3):84-86.4.孫曉霞, SunXiaoxia. 海洋微塑料生態風險研究進展與展望[J]. 地球科學進展, 2016, 31(6):560-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