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人敢動的一棵樹,慈禧帶頭砍三斧子,光緒帝大哭,是真的嗎

2021-02-08 灞上松

北京的景點太多,如果是外地遊客,可能有些人沒去過位於海澱區郊外的妙高峰。妙高峰上有唐代法雲寺和金代的香水院等遺址,蒼松翠柏掩映石砌的臺階,溪水潺潺,古樸幽靜,令人心曠神怡。

清代的七王墳也在妙高峰,因一株古老的一級銀杏樹而聞名。不過這個地方山高林密,防火管控很嚴,慕名而去的遊客不容易接近那棵銀杏樹。

妙高峰風景

七王墳就是清朝醇親王墓,光緒皇帝生父奕譞的陵寢。奕譞是鹹豐帝的同父異母弟,道光帝的第七子,俗稱七王。

清同治七年(1868年),奕譞相中了妙高峰山腰這塊風水寶地,開始修建墓園。墓園旁邊還建了一座別墅,池塘、假山應有盡有。一塊石碑下方上刻著一行小字,「買山建塋蒙慈恩聖恩賜銀五萬兩。」慈恩指慈禧太后,聖恩是說皇帝。

那棵大銀杏樹在墓園南牆外,要三個人手拉手才能合抱,高達20多米,枝葉繁茂。銀杏長這麼大非常難得,根據林業部門的標準,樹齡500年以上才能評為一級。這棵樹與丹東大孤山寺的那株銀杏粗細相仿,而大孤山寺的銀杏樹據說已經生長了1300年。

七王墳

這就要說到民間盛傳的「慈禧砍樹」的事情了。有人說,七王墳的大銀杏樹是被慈禧砍了以後又長出來的,但這顯然不可能,銀杏樹生長太緩慢,一百多年無論如何也長不了這麼大。

關於慈禧砍這棵銀杏樹的說法,野史多有記載,例如晚清官員胡思敬的《國聞備乘》、溥儀回憶錄《我的前半生》都有提到,不過說法不太一樣。

奕譞生前是支持慈禧的,兩人有什麼恩怨,為什麼慈禧要砍掉他墓邊的樹呢?事情當然沒這麼簡單。

大銀杏樹

1861年,鹹豐皇帝死後,慈禧太后聯合恭親王奕訢扳倒了「顧命八大臣」,扶持同治帝上臺,奕譞也參與了這場「辛酉政變」。事後慈禧重用了奕譞,又將他的郡王爵位升格為醇親王,世襲罔替。光緒初年,奕譞成為軍機處的實際掌控者。可他一年後就暴病而亡。

慈禧對支持自己的功臣奕譞並無成見。據《國聞備乘》記載,慈禧是在醇親王死後,參觀了他的墓園,才對其家族起了疑慮。

原因是慈禧身邊一個擅長風水的人英年對她說,醇親王墓的地氣很旺,「再世為帝,當仍在王家」。慈禧很相信這種說法,大為詫異。那時候慈禧擔心醇親王府再出個皇帝,已經把端王載漪之子溥儁立為大阿哥,有意廢黜光緒帝(由於外國公使反對,慈禧的計劃擱淺)。

慈禧問英年,有什麼辦法破掉醇親王墓的風水。英年指了指墓園中一棵巨大的白果樹說,「白」加「王」就是「皇」,把這樹砍了就行了。慈禧回宮後立即命人伐樹。樹身堅硬異常,好幾天才被砍倒。據說樹還流出了殷紅的血,樹心裡還爬出一條巨蛇。

另一部野史《方家園雜詠紀事》則說,光緒帝得知慈禧要伐樹,又驚又怒,對內務府的人說:「爾等誰敢伐此樹者,先砍我頭!」僵持一段時間,但慈禧還是偷偷派人把樹砍了。光緒帝趕緊追去阻止,沒來得及。離墓園老遠,光緒帝發現那棵亭亭如蓋的白果樹已經沒了,「於輿中嚎啕大哭……連哭二十裡。」

少年時的載湉(光緒)和醇親王

這兩部野史講述的「慈禧伐樹」都發生在慈禧的妹妹去世之後、庚子變法之前,即1896年到1900年之間。

作為奕譞之孫的溥儀在《我的前半生》也提到這件事,時間是在戊戌變法失敗之後的1899年左右。另一野史《德宗遺事》對「慈禧伐樹」更是講得繪聲繪色:由於光緒帝的反對,沒人敢帶頭砍樹,「太后親執斧先砍三下,始令諸人伐之」。光緒皇帝聽說後,號啕大哭,又到墓園中繞墓三圈,跺著腳抹淚。

看起來,相關記載除了時間上有差別,似乎確有其事。

然而,溥儀的弟弟溥傑有一部他人代筆的自傳,自傳中提到的「慈禧伐樹」有明顯漏洞。文中說,事情發生在1908年,而且砍樹3天後慈禧就死了。當時慈禧已經年過七旬,臥床不起,死前三天哪來的力氣拿斧頭砍樹。

兒時的光緒騎馬照

再則,溥儀回憶錄裡的版本是聽她母親說的,他母親又不知道聽誰說的。晚清野史《十葉野聞》講述的「慈禧伐樹」,乾脆就不是砍銀杏樹,而是柏樹。作者自己還寫道,此事源自「街談巷議,道聽途說」。

「慈禧伐樹」的傳聞最早出自晚清書法家翁同龢的《翁文恭公日記》。日記中說這件事發生在戊戌變法前一年,「園寢有銀杏一株,金元時物,似前月廿三事,懿旨鋸去,使明堂展開。」

首先注意這個「似」字,說明翁同龢很可能也是聽人說的。而且重點在「懿旨鋸去,使明堂展開」這一句,按翁同龢的「原版」描述,慈禧砍銀杏樹根本不是為了破壞醇親王墓的風水,相反,是為了便於修建明堂,讓風水更好。

這至少說明,慈禧不顧光緒帝的感受強行伐樹,甚至親自拿斧頭砍樹完全是無中生有。

參考資料:《翁文恭公日記》等

相關焦點

  • 慈禧為何親手砍了同胞妹妹墓上的銀杏樹並用石灰水灌之?
    但是,作為母親的慈禧,為了自己的權欲,沒有按照大清「祖宗家法」去辦,而是選擇了4歲的載湉來繼承皇位,這在當時看來是相當於讓同治斷了香火。慈禧強立載湉為帝雖然違背祖宗家法,但由於慈禧早已大權在握,慈禧所為並未引起大臣的公開反對。那麼,身為同治的親生母親,慈禧真的不在乎自己的兒子斷了香火傳承嗎?為了權欲,慈禧真的開明到置大清宗廟須有序傳承的宗法嗎?
  • 慈禧斷氣前下了一道神秘懿旨,12年前才知慈禧陰狠,當時無人敢說
    一九○八年十一月十四日,光緒死了,享年三十七歲,早些時候,就將在即的傀儡終結了。一九○八年十一月十五日,光緒被尊為「母后」,慈禧太后也閉上眼睛,油盡燈枯。這日子倒也算巧合,自己名義上的兒子前去,自己前去後又跟著,實在是令人生疑。
  • 風水師讓慈禧伐樹 不料樹幹滲出血水 兩年後遭報應而亡
    比如慈禧發動戊戌政變,誅殺戊戌六君子,並把光緒軟禁起來之後,英年便立刻意識到,光緒已經成了慈禧的一枚棄子,沒有了利用價值。為了在太后面前表現自己,英年便向慈禧奏稱,光緒的生父醇親王墓旁,長了一棵參天銀杏樹。銀杏又稱白果,白下葬王,是一個「皇」字。英年恫嚇慈禧說,「皇家風水全被此支佔去,請伐之以利本支。」
  • 為鞏固自己的政權,醇親王的墓前的這棵白果樹,被慈禧親手砍掉!
    眾所周知,光緒並不是慈禧生的親生兒子。慈禧最寶貝的唯一的兒子是同治,19歲就不幸去世了。慈禧為了保留住「太后」的寶位,無奈選了同治的堂弟——醇親王奕譞的嫡長子載湉——繼位,名為光緒。但是光緒一直與慈禧不和睦。尤其是戊戌之後,母子二人幾乎水火不容。
  • 光緒帝怎麼不殺掉慈禧掌握大權?光緒表示:想多了,不可能
    在光緒帝死後100年的2008年,國家清史編纂委員會在《清史研究》發表報告,證實了光緒帝死於砷中毒。在隨後出版的《清光緒帝死因鑑證》一書中,也有大量的舉證表明光緒帝確實是被慈禧毒死的。 慈禧太后閨名葉赫那拉·婉貞,她是鹹豐皇帝的貴妃。光緒帝載湉的父親醇親王奕譞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鹹豐帝的弟弟,所以光緒帝是慈禧太后的侄子。慈禧太后另外有一親妹妹葉赫那拉·婉貞,她是奕譞的嫡福晉,光緒帝的生母,所以說光緒帝還是慈禧太后的親外甥。
  • 大鵬壩光被曝100多棵銀葉樹被砍
    大鵬新區壩光社區一處銀葉樹群落100多棵銀葉樹幾乎被砍伐殆盡。而這一切,直到前段時間才被學者發現,並在志願者群體中引發震動。 志願者 「都不敢相信是真的」 如果不是親眼所見,環保志願者馬車都不敢相信這一切真的發生了。「前幾天,有一個學者告訴我,壩光片區有一處銀葉樹群落幾乎被砍伐殆盡。我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直到8月5日,我來了這裡,看到眼前的景象才相信。」
  • 兩棵樹,你砍哪一棵?看懂的人不得了!
    老教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 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 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鬆了,楊樹又不值錢!」 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
  • 光緒帝被囚禁的十年,生活到底有多慘?
    然而在2008年,考古學家們通過對光緒的頭髮,衣飾進行了一系列的檢測,發現光緒帝僅頭髮上的重金屬坤元素的含量就高達201毫克,而常人口服砒霜60至200毫克就會中毒身亡,至此光緒帝的死因終於被揭開:被人下毒致死。
  • 兩棵樹,你砍哪一棵?看完更懂人生
    老教授問:「如果你去山上砍樹,正好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問題一出,大家都說:「當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卻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我們一想,紅松比較珍貴,就說:「當然砍紅鬆了,楊樹又不值錢!」老教授帶著不變的微笑看著我們,問:「那如果楊樹是筆直的,而紅松卻七歪八扭,你們會砍哪一棵?」
  • 慈禧出逃,一路扮農婦吃窩頭沒護衛,為何能黑白通吃,無人敢惹?
    而慈禧正帶著光緒帝和隆裕皇后慌慌張張的從神武門出宮,過居庸關往西南逃竄,《清史稿》美其名曰「庚子西狩」。剛出京城的慈禧如同無頭蒼蠅一樣,並不確定目標,只知道一路往西,避開洋人的槍炮就好。而她這一路來,受盡了一輩子都沒吃過的苦,沒食物只能吃生玉米,沒水喝只能「採高粱秸稈嚼食,略得漿汁」。
  • 是誰殺死了光緒帝?都說是慈禧,其實,這背後隱藏了一個巨大陰謀
    末代太監孫耀庭稱,當時的北京城,大體流傳著三種關於光緒被害死的說法:一是慈禧謀殺了光緒;二是李蓮英謀殺了光緒;三是袁世凱謀殺了光緒。那麼,這三種說法,哪一種才是真的呢?首先,來看第一種說法,也就是慈禧謀殺光緒說。慈禧與光緒之間的關係可謂到了水深火熱的地步,兩人在多年時間裡處處唱反調,仇恨相當深。
  • 測試題:如果兩棵樹,你砍哪一棵?希望你能懂(好文)
    老教授問:「假如你去山裡砍樹,恰巧面前有兩棵樹,一棵粗,另一棵細,你會砍哪一棵?」問題一出,大伙兒都說:「自然砍那棵粗的了。」老教授一笑,說:「那棵粗的不過是一棵普通的楊樹,而那棵細的則是紅松,現在你們會砍哪一棵?」
  • 慈禧因為這件事,把光緒帝的知音也就是裕德齡的妹妹趕走
    慈禧因為這件事把光緒帝的知音也就是裕德齡的妹妹趕走就是因為裕德齡非常的高調,導致大家完全忽略了他的妹妹,其實他們兩個曾經一起都進入到宮中擔任為女官,相比之下,裕容齡反而具有才華,而且也曾經學習過歐洲舞蹈,還有日本舞蹈,小的時候,裕容齡就非常喜歡舞蹈,而且他的天賦非常的高,在她13歲的時候就曾經在巴黎表演過,因此就讓她有了蝴蝶皇后的稱號,不得不說只有13歲的她能夠得到這樣的一個讚賞,真的是非常可喜可賀的,同時,也說明了她在跳舞方面真的很出色。
  • 客家有一種伯公樹 | 洲瑞分水凹這棵伯公樹有多少年了?
    在村口一棵高大濃密的樹下或一條水流湍急的溪邊,都有一個矮小的土神龕(讀kān),可能是一塊石碑或木牌,亦或是一塊石頭;甚至於有的只是在樹幹上貼一張紅紙,香爐裡或地上插幾炷香。別看它們平平無奇,那裡供奉的卻是客家人最直接的守護神——客家人稱之為「伯公」。
  • 慈禧為何砍掉光緒父親墓地的銀杏樹?
    ····················不知是誰在太后面前說起醇王府出了個皇帝就是由於醇王墳地的風水好,有這棵白果樹,「白」和「王」連起來,不就是個「皇」字嗎?慈禧聽了,立即叫人到妙高峰把白果樹砍了。按照這個說法,慈禧是在戊戌政變後,也就是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後伐樹的。
  • 光緒帝一生中最憎恨的人,兩面派罪不可赦,不是慈禧太后
    對於他們倆的死亡,不論是原因又或者是時間,一直都在史學界被眾多人所討論,因為有一種說法是,慈禧太后囚禁了光緒帝,甚至於在和每日飲食當中給他下毒,最後才導致了光緒帝的死亡。在那年冬天,因為瀛臺周圍的湖都結了冰,在冰上走的光緒帝本來可以逃出去的,卻不料被守衛發現然後告訴了慈禧,在那個時候朝廷和兩大派別鬧得不可開交,要是這個時候光緒帝跟他們達成同盟,那麼自己的統治就到此結束了,於是慈谿又找人把光緒帝關回了瀛臺,然後再把湖面上的冰全都砸碎讓他再也沒法逃出去。
  • 砍了鄰居兩棵銀杏樹 四川一男子被判刑
    四川省達州萬源的李某挖損了鄰居張某種植的草果,為了報復,張某持彎刀將李某種植的兩棵銀杏樹攔腰砍毀。然而,張某怎麼也沒想到,他砍毀鄰居兩棵樹的報復行為,竟然觸犯了法律。因為這個事,張某不僅吃了官司,還被法院判了刑。6月1日,達州市中級人民法院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起典型案例。
  • 河南「中原第一大宅」 慈禧太后光緒帝曾下榻於此
    清朝末年,慈禧太后和光緒帝因八國聯軍攻打紫禁城倉皇出逃西安,在路過安陽時曾下榻於馬氏莊園。慈禧太后還御筆親書「壽」「福」二字賞賜給馬丕瑤的次子馬吉樟。當年光緒帝睡過的龍床,如今已成為莊園的鎮宅之寶。
  • 榕香榭麗都大廈旁 兩棵樹被砍
    N海都記者 徐豐/文 關銘榮/圖 海都訊 「挺大的兩棵樹,平時乘涼挺好的,突然就被人給砍了。」昨日,福州市民陸先生向本報95060反映,福州廣場附近的香榭麗都大廈周邊綠化帶上,原本有兩棵芒果樹,昨天突然不見了,有人見到是在夜裡被人砍掉了。
  • 秀峰鄉:一棵含笑樹 關聯兩村名
    說起含笑樹,大家都不陌生,都知道那是一種花開十裡香的樹木。不過,您見過的含笑樹有多大、有多老呢?在平和縣秀峰鄉,有一棵已幾百高齡的含笑樹,高達30米,可以說是含笑界的「壽星」加「巨人」,據說連當地的兩個村莊的名字都和它有關係。下面就讓我們去見識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