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做飯如何生火?沒有打火機與火柴的年代,他們是怎麼做的?

2020-12-25 趣聞文史

相信一談起古代中國的「四大發明」, 很多人都能夠脫口而出。但是有一項比「四大發明」還要久遠,而且所發揮的作用更加的創舉,反而很容易被大家所忽視。這項舉世無雙的創舉就是「火」。

「火」 作為現實生活中大家,司空見慣的生活必備用品,它的作用與貢獻是不言而喻的。如果沒有「火」人類可能,依然處於「茹毛飲血」的時代;如果沒有「火」世界也將一片黑暗。

總而言之「火」 被發明出來之後,不僅成為了人類歷史發展的推進器,而且也是原始人由矇昧無知,走向文明與開化的重要標誌。民間關於「火」的傳說非常多,其中比較著名的就是「鑽木取火」。

如果從神話傳說的角度去分析,生活在遠古時期的燧人氏,其實就已經發明了「火種」。並且用其炙烤食物、點燃火把和打獵,這其實也是「鑽木取火」傳說的由來。同時也證實了人類在當時,就已經掌握了取火以及用火的方法。

「火」的由來與實際應用

古代社會由於生產力比較落後,再加上並未出現科技萌芽。所以生活在當時社會中的人們,只能夠過著「靠天吃飯」自給自足的生活。尤其是在日常生活中,即使是最基本的吃穿住行,也無法通過「科技力量」,達到一個比較高端的水平。

甚至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古代人基本上都以「冷食」為主。因為他們並沒有發明,火柴、打火機等可以隨時生火的「火種」。即使是他們懂得生火做法,也一定是想法設法的保存火種,只有這樣才不至於「生啖其肉」。

但事實上,早在遠古時期,人們就已經掌握了一些比較原始的生火方法。在我國流傳得較為久遠的,一個關於取火的傳說,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鑽木取火」。這種取火方法雖然原理比較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就十分困難。

尤其是當「火種」熄滅之後,要想再取火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但是在周代的時候,由於取火的技術已經趨於成熟,所以人們甚至有「熄火再燃」的習俗。

《周禮·月令》中曾記載「鑽木取火」,一年四季要用不同的樹木取火。即「春柳木,夏用棗、杏或桑柘,秋用柞木,冬用槐木、檀木」。每到換季的時候都需要「熄火」,然後根據不同季節選擇合適的木材,通過「鑽木取火」的方式再次獲得火種。這種做法後來被稱「更火」或「改火」。

1.燧人氏「鑽木取火」和「以石擊石」取火

傳說燧人氏曾看到過枯木燃起火苗,於是就嘗試著用盡各種,可以讓枯木起火的方法。最終他發現用乾燥的樹枝,在枯木上反覆旋轉可以出現火苗。於是就將「鑽木取火」的方法,親自傳授給了當時的人們。

還有一個傳說是生活在原始森林中的燧人氏,在用石塊擊打野獸時,發現石頭之間相互碰撞可以產生火花。於是受到了啟發的燧人氏,就開始反覆琢磨「以石擊石」的生火方法。他發現石頭撞擊時發出的火花有一定熱度,而且也可以點燃枯草並燃起火苗。

這些關於「火種」起源的傳說,雖然並未有比較真實的史料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我國遠古時期,人類就已經掌握了用火的方法。並且開始拋棄吃生肉、喝生血的陋習,從此人類生活也步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

這其實就是遠古人對「火」的一次有效嘗試,這次嘗試不僅證明了「火種」起源,而且也讓「火種」在人類生活中,發揮出了無法替代的作用。但是火種發明出來之後,由於沒有良好的保存方法,所以火種熄滅的事情也時有發生。

2.陽燧:古代「打火機」

(1)關於「陽燧」的記載

古人雖然掌握了鑽木取火,以及「以石擊石」取火的技術。但由於這項技術的推廣並不徹底,或者說並不具備隨身攜帶的優勢,所以很多沒有掌握這項技術的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依然在吃「冷餐」。

直到先秦時期,「陽燧」被發明出來之後,人們在取火的時候才更加方便。據《周禮·注》中記載:「陽燧取火、鑑鏡取水,莽草燻魚。」大意是用「陽燧」取火之後,可以點燃蟒草燻魚吃。

《考工記》中也有關於「陽燧」的記載:「今司宰有陽燧,形如圓鏡,以取明火」。這段話不僅寫出了「陽燧」的形狀,外形類似於一個圓形鏡面,可以用「陽燧」取明火,即可以隨時隨地取出火來。

(2)「陽燧」的使用原理

如果從「陽燧」的實際功能上去看,其實與現代人所使用的「打火機」 頗為類似。「陽燧」作為古代的一種取火工具,不僅是古人用火的一個進步,而且也讓取火變得更加簡單一些。

根據古書上的記載「陽燧」取火,實際上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陽燧」其實就是一個類似於銅鏡的東西,中間薄邊緣厚可以起到聚焦作用。然後再將聚焦之後的陽光,折射到易燃物上就可以取火了。

但是「陽燧」 有一個比較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只能在太陽高照之時才能發揮作用。而且這種高級的東西,只有王公貴族才有資格使用。民間的老百姓根本用不起,而且受階級限制他們也不敢用。

3.民間取火用「石燧」

大多數情況下民間取火,實際上還是「鑽木取火」,或者使用比較廉價的「石燧」。所謂「石燧」就是「以石擊石」。用容易敲打出火星的石頭,彼此撞擊之後所產生的火星點燃可燃物取火,這其實也是「打火石」的雛形之一。

「石燧」取火的方法,其實也可以稱為「石火」或者「打火石」。關於「石火」可以從,西晉大文人潘嶽的詩文,「煩如敲石火」中略見一斑。當然關於「石火」詩歌還有很多,比如,「夜發敲石火,山林如晝明」以及「深爐敲火煮新茶,石火光中寄此身」等。

雖然這種方法看起來比較笨拙,而且有的時候失敗率也比較高,但是卻可以解決民間的取火問題。至於「鑽木取火」的方法,到了魏晉之時就已經逐漸退出人們的生活。只是在一些比較偏遠的地方,偶爾能看到使用「鑽木取火做飯、煮茶的現象。

4.「發燭」

明朝《南村輟耕錄》曾記載:「杭人削松木為小片,其薄如紙,枇蚧僕磕酒頂分許,名曰發燭,又曰粹兒。蓋以發火及代燈燭用也。史載周建德六年,齊后妃貧者以發燭為業。」這段記載中所說的「發燭」,其實就是一種比較先進的點火工具了。

「發燭」的主要原料就是帶有油脂的松木,使用道具將這種木頭切割成薄片,然後與「枇蚧」混合便成了一種易燃物。「枇蚧」是古代的是一種小蟲子,這種蟲子的身體可以分泌「蠟」質。所以二者的混合物才更容易點燃。

在使用「發燭」的時候,只需要用「石燧」敲擊出來的火星,就足以點燃「發燭」。無論是用來做飯、煮茶還是照明,其實都是一種十分方便而又簡潔的做法。尤其是「發燭」的價格相對來說比較便宜,所以在民間的使用率非常高。

5.「火寸條」即「火柴」前身

實際上古代人使用的「火寸條」,就是「發燭」的一種變體。簡單的說就是將松木裁切成小木棒。然後在木棒上蘸取火藥和硫磺,或者直接將松木小棒浸泡在硫磺裡,待曬乾之後做成「火寸條」。

這種製作方便、使用簡單的「火寸條」,不僅可以被快速點燃並冒出明火,而且也可以長期保存並隨身攜帶。但是不知因何沒有在古代得到推廣,反而是在近代時成為了一種進口的「洋火」。

6.火摺子

「火摺子」其實是一種更為簡便的取火用具,一般多用於點火或者照明。它的原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用廢舊粗糙的紙張,捲成粗壯而又厚密的筒狀物。然後在其中心塞入化學物質磷,使用之前可以先將其點燃,然後在與空氣隔離便可以自熄。

想使用的時候只要用力一吹,「火摺子」就可以使其復燃。這種取火工具多用於民間做法點火,或者用於夜行夜襲。由於「火摺子」便於攜帶,而且還可以起到簡便照明的作用,所以在民間的流傳範圍特別廣。

「火種」對人類社會發展的貢獻和作用

相信大家已經對古人取火的方式,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所以,古代人無論是做飯、煮茶、洗澡,還是照明或取暖等,其實都可以輕鬆利用火種達到這些目的。雖然王鞏貴族取火的方式要比民間高級,但是火種作為一個沒有等級的自然饋贈,對整個人類都具有無法用語言形容的貢獻。

人類開始用火炙烤食物,就邁出了向文明發展的第一步。這其實也是人與動物,真正區別開來的關鍵要素。如果從考古歷史角度去分析,其實中國最早用火的是,生活於距今170萬年前的元謀人。

當元謀人開始用火烤熟食物,並吃上了「熟食」之後,不僅促進了人類體質發育,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人類大腦發育。所以筆者認為「取火」和「用火」,雖然看似簡單的兩個基本動作,但卻標誌著古代中國人,向文明開化更近了一步。

當「火種」出現之後,不僅參與了人類的整個發展史,而且從古至今也從未離開過人類的生活。無論是古代人的衣食住行,還是現代人的品質生活,其實都無法與「火」徹底決裂。這也預示著「火」的出現,才是人類文明與進步的根基。

結 語

事實上從「鑽木取火」開始,古代人就在不斷探索的過程中,發現了「火」以及取火的方法。無論是「以石擊石」還是「陽燧」或「石燧」,其實都體現出了古人的進取精神。他們並未停留於「鑽木取火」的低級階段。

而是通過不斷努力與發展,將「火」以及「取火」的方式不斷改進和替代,最終發明出了更加適合人類需求的取火方法。雖然「洋火」出現之後,徹底改變了中國人的取火方式,但是古人創作的「鑽木取火」,在當今社會中依然真實有效。

【參考文獻】

王旭蘊《中國古代在取火方法方面的發明》

金陵《古人沒有打火機怎麼生火?》

曾秋月《取火方式的演變與現代火器具設計的研究》

相關焦點

  • 在沒有火柴,打火機的時代,古人是如何生火的?
    考古研究發現,距今大約170萬年前的元謀人遺蹟當中,發現了很多燃燒過的炭灰和獸骨,這表明元謀人已經掌握了天然火的使用,最早的人類其實不會生火,他們都是使用天然火。最讓人熟知的就是鑽木取火,但這種方法並不常用,因為即麻煩又耗時,而在我國古代就有記載,古人用太陽光生火,考工記中就記載了用青銅做成凹面鏡,用凹面鏡面向太陽,聚光來取火的方法,這種工具一般做成碟子或者小杯的形狀,可以隨身佩戴非常方便,這種方法到了清代依然有人使用,但是受天氣限制嚴重,夜晚,陰天下雨都沒辦法使用。
  • 古代沒有打火機,祖先們是如何解決生火難題的?
    在如今現代社會裡,我們想要生火實在太方便了,打火機、打火棒以及火柴等生火工具隨手可見,可在一萬多年前,人類生火還得靠最原始的方法----鑽木取火,這無疑是最累人也是最原始的辦法了,可光是學會鑽木取火,人類就花了很長時間,原始人類的生火辦法我們暫且不談
  • 在沒有火柴和打火機的時候,大俠們行走江湖靠什麼生火?
    :在沒有打火機或火柴的古代,為啥那些行走江湖的大俠們能隨時生火呢?既然是古代,打火機、火柴之類可攜式現代生火工具就別想了。那麼怎麼生火呢?首先最簡單的辦法就是鑽木取火!雖然這個辦法看著很笨很原始,但這種生火方式真的很普遍。根據記載,一直到唐代,偏遠鄉下的人們還在鑽木取火。杜甫的《清明詩》裡就有寫到:「旅雁上雲歸此塞,家人鑽火用青楓。」
  • 非常時期如何生火做飯?
    沒有戶外經驗的人會覺得在戶外逃生只需要拿石頭堆個爐子,撿些樹枝、乾草,用打火機、打火石點燃,就可以好好做飯了。那通常都是你看到的電影鏡頭。實際上操作起來會遇到很多問題。最大的問題是下雨。若是剛剛下過雨,你撿到的所有木柴樹枝都是溼的,無論是打火機,還是防風火柴,或者打火石,都沒法點燃這些溼柴。在南方的森林,一年有一半時間,或者二百天,你是沒法靠一塊打火石在戶外點火的。南方多雨,雨後幾天遍地的溼漉漉,不便生火。若是遭遇梅雨天,整整二個月,你在戶外都點不著火。
  • 火的冷知識:古人鑽木取火特講究,先有打火機後有火柴
    最開始人類獲得火源方法很刺激,雷劈哪裡他們就去哪裡。但傻子太多,明顯騙子不夠用,好像說錯了,是要燒烤的食物太多,明顯雷劈的次數不夠用。取一次火不熄滅又很危險,容易把自己也整成燒烤。於是,鑽木取火,石器敲打取火等方法出現了。
  • 沒有直接可用的生火工具(火柴、打火機等)時,這些方法你得學會
    火柴、打火機是最方便的取火工具,但是你不一定什麼時候都擁有它們,即使有也有損壞或用完的時候。對一個經常與野外打交道的人來說,無論你身上是否有火柴、打火機等方便的取火工具,你都必須能在需要火的時候把火點著,這就要求你必須掌握各種野外取火的方法。我們的祖先沒有火柴,也沒有打火機,但是他們卻能在需要火的時候想盡辦法把火點著。
  • 野外如何生火及攜帶火種?
    打火機、火柴很多剛進入戶外的驢友尤其是戶外小白來很容易犯一個錯誤,就是在野外只隨身帶一個鎂棒。事實上,鎂棒點火需要不斷的練習,一般新手在野外用鎂棒生火的概率不高。而且,在戶外很容易遇到大風、潮溼或者缺少引燃物等情況。因此,一個靠譜的打火機(小編最愛:zippo打火機)或者是防風火柴仍然是第一選擇。
  • 古代做飯怎麼生火?當然不是都用鑽木取火啦!
    最近看書的時候,發現古典小說裡對於做飯這件事,有時候描述非常簡單,就是「打點動火做飯」、「打石動火做飯」之類。現在我們不用燃氣灶還能用電磁爐,但古代的時候基本都是生火做飯。有人說火柴是鴉片戰爭前後才傳入中國的,這個說法其實不太準確。
  • 古人第一次看見火,是什麼反應?
    要說到火的最早記錄,那就得說到100多萬年的元謀人到50萬年前的北京人,他們都留下了用過火的痕跡,那麼原始人是如何使火產生的?其實他們最初接觸到的火是自然界產生的火,將火源保存下來作為火種以供日常使用,這裡的自然火就有可能是天上的閃電劈到了森林的樹木著起來的火。
  • 特種兵必學的幾種野戰生火方式,第四種不需要帶任何工具!
    放大鏡生火,這個小技巧我們從小就會,但是誰也不會隨身帶一個放大鏡,而特種兵會利用各種槍械的瞄準鏡,指北針等各種帶凸透鏡的儀器在迫不得已的時候用這個方法生火,只要太陽光夠強,生火的軟柴火找的得當,不一會就能把火生起來。
  • 刺激戰場極寒模式生火用的打火機在哪找 可以幫助玩家生火
    18183首頁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 刺激戰場極寒模式生火用的打火機在哪找 可以幫助玩家生火 刺激戰場極寒模式生火用的打火機在哪找 可以幫助玩家生火
  • 打火機或火柴託運也不許上飛機
    另外,日前國內航班安檢更嚴,打火機、火柴不再允許帶上飛機。   從本月20日起,機場將取消大巴在T1航站樓的停靠點,並在T1樓外圍路口設立提示。另外原本計劃封閉的T1、T2航站樓之間的連廊將不封閉,即便是旅客走錯,也可步行約10分鐘從T1抵達T2。而封閉改造的T1航站樓,有望劃歸海南航空使用。
  • 三種古人生火的方法,你嘗試過幾種?現代人基本沒試過!
    在沒有打火機和火柴的時代,生火還真不是件簡單的事,今天我們就來講講古代人生火的方法!古代人有哪些取火的方法呢?第一種:自然起火,不言而喻,這就是自然界自然產生的火,比如閃電引發的火災,還有自燃的磷火等等之類,我們的先祖在茹毛飲血的時代,靠的就是這種自然火。
  • 不吃香蕉吃燒烤,生火做飯樣樣會,網友:這是要成精了?
    不吃香蕉吃燒烤,生火做飯樣樣會,網友:這是要成精了?您好,感謝您閱讀這篇文章,每天為您更新最新的社會資訊,喜歡的話可以點擊關注!您的支持是小編最大的動力!這難不成就要驗證達爾文的進化論,下面就請擦亮眼睛了,你見到的不是一個披著猩猩皮的人類,而是一隻想做人類的大猩猩,它可以非常熟練地尋找做飯的柴火,找好之後自己還知道在一些長的掰斷,然後堆成柴火堆帥氣的掏出準備好的火柴。
  • 廣州白雲機場禁止在託運行李中夾帶打火機火柴
    廣州白雲機場禁止在託運行李中夾帶打火機火柴 2008年05月24日 21:39 來源:中國新聞網 > 發表評論   中新社廣州五月二十四日電(郭軍 李祖文)記者今天從廣州白雲機場獲悉,根據中國民航局的有關通知,該機場從二十四日起,禁止旅客及機組在手提及託運行李中夾帶打火機和火柴
  • 禁止在手提及託運行李之中夾帶打火機和火柴
    記者昨(15日)從武漢天河國際機場獲悉,繼4月8日禁止旅客隨身攜帶打火機、火柴上飛機之後,中國民用航空局昨日表示,禁止旅客在手提及託運行李中夾帶打火機和火柴。  機場再次提醒廣大乘機旅客:乘坐國內航班旅客在手提和託運行李中不要攜帶打火機、火柴等類物品。
  • 戶外徒手生火技能大全,人手一份!以備需!
    在野外生活時,火不僅用於生火做飯、防寒取暖,還可以用於照明、驅趕野獸蚊蟲,甚至是向外界發出求助信號的方式之一。
  • 《人渣》scum打火機點火及鑽木取火方法介紹 scum怎麼生火
    導 讀 scum打火機怎麼用?鑽木怎麼生火?
  • 今後發現攜帶火柴、打火機乘飛機將受重罰
    央廣網福州9月15日消息(記者葛朝興 通訊員吳敏 陳翔)記者從福州機場獲悉,旅客如隱匿攜帶打火機、火柴等火種,將可能面臨公安機關5000元以下罰款、拘留等行政處罰。  9月9日,福州機場安檢員在執行乘機旅客人身安全檢查任務過程中,當檢查至一名男性旅客腳部時,金屬探測器突然報警,安檢員隨即提高警惕,對其進行脫鞋檢查,結果發現該旅客竟在鞋底藏匿了一個一次性打火機。據了解,該名旅客稱為了能在下飛機後馬上抽菸,故將打火機隱匿於鞋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