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級改造後的大埔縣文化廣場成了市民鍛鍊休閒的好去處。(劉潤濤 攝)
●本報記者 劉潤濤
特約記者 劉招迎
今年以來,大埔縣以城市執法體制改革為契機,對標「鞏文創衛」工作要求,扭緊網格化管理、規範化執法、人性化服務三大抓手,加強市容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力度,加快市政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
提升改造「九街一場」
「大埔環境變化很大,老城的路面都很乾淨衛生。看到家鄉美了,我們心情也很舒暢。」中秋假期從深圳回鄉的李德連笑言。「廣場燈光亮堂了,周圍道路也鋪得平整。茶餘飯後能夠在家門口跳跳舞,十分開心。」家住大埔縣城文明路的吳美華告訴記者,自文化廣場升級改造以來,她每天都會邀上兩三個好友,前來跳廣場舞。
吳美華提到的文化廣場升級改造,是大埔縣「九街一場」提升改造工程的一部分。目前,該工程已鋪設瀝青路面4.15萬平方米,更換人行道磚3萬平方米、路燈589盞,改造路樹540株、排水工程1500米、給水工程4520米、通信工程4.368萬米。
此外,大埔縣城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和財政路臨時市場建設也在有序推進。一方面,投資約210萬元,對縣城虎山市場、大昌市場、城北市場、萬川市場等農貿市場進行提升改造,解決市場設施設備落後問題,打造功能齊全、布局合理、衛生方便的農貿市場,滿足商販和群眾的需求。另一方面,投資約190萬元,規劃建設兩個臨時市場,引導城北路、新城路等街道的批發、零售流動攤販進入臨時市場經營,切實解決城北片區長期存在的「髒亂差」問題,提升縣城人居環境。目前,虎山市場作為「三舊改造」東風市場臨時安置點使用;大昌市場、萬川市場、城北市場、財政路臨時市場和白雲橋臨時市場已建成投入使用。
大埔縣還對縣城的14座公廁進行提升改造,包括位於西湖公園、濱江公園、長壽公園、梅河公園、虎山市場、大昌市場、城北市場、文化廣場、大埔大道中轉站、虎源路中轉站等地的公廁。目前,這14座公廁的提升改造任務已完成並投入使用。
嚴格落實網格化管理
「每天晚飯後都能聽到垃圾運輸車通過廣播宣傳『鞏文創衛』的內容,第二天早上來扔垃圾,垃圾箱都是空的,衛生保潔工作確實做得好。」住在大埔縣城富都花苑小區的陳宇鋒說,這是大埔「鞏文創衛」以來看得見的變化。
今年以來,大埔縣在廣泛調研、深入研討的基礎上,根據縣城建成區的實際情況,將縣城劃分成59個網格,按照「定格、定員、定崗、定責」的原則,將相關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下沉到社區、街道統一划分責任網格區域,明確了34位縣領導班子掛鈎領導、9個網格主體責任單位和130個機關企事業網格掛鈎單位的網格責任。
作為主要責任單位,大埔縣城綜局編制了「六位一體」網格化管理制度,細化分工,明確每個網格內清掃保潔、「六亂」整治、市政路燈及路面管護、綠化管養、供排水管理、督查監管等工作的具體責任人,做到「網中有格、格中定人、人盡職責」,推動網格化管理工作落到實處。
4月14日起,大埔縣還針對縣城「六亂」、違規私設爬坡石、佔道空調主機、城市「牛皮癬」、殘舊廣告招牌、背街小巷垃圾雜物、佔道經營早餐夜宵燒烤檔等開展專項整治行動。「截至4月28日,縣城綜局共發出2000多份《致市民的一封信》,每日出動70多人、7輛執法車、4輛環衛所垃圾車,對縣城『六亂』現象進行集中整改和清理。期間,共清理垃圾約300車,依法暫扣違規物品約80車。」大埔縣城綜局局長饒志潘說。
引導全社會參與整治
據大埔縣城綜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該縣下一步將加強宣傳,增強群眾「主人翁」意識,充分利用牆報板報、橫幅、微信平臺等多種形式,提高宣傳頻率,加大宣傳力度,積極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活動宣傳進村(社區)入戶、進校進企,反覆宣傳、廣泛動員,營造全社會關心、支持、參與環境整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此外,大埔縣還將持續開展市容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保持常態化巡查監管,嚴格按照工作標準落實網格化管理工作職責,繼續推進「一月一衝洗」行動;加大建築工地監管力度,加快數位化城市管理中心項目建設,不斷改進生活垃圾處理方式;加快虎源路應急避險場所建設,進一步完善城市公共基礎設施,消除校園周邊交通安全隱患,切實改善群眾出行條件,保障出行安全。
①凡本網註明「來源:梅州網(包括梅州日報)」的所有文字、圖片稿件,版權均屬梅州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未經梅州日報社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表。違反上述聲明者,梅州日報社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②本網轉載其他媒體稿件是為傳播更多的信息,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本網不承擔此類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
③如您因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絡,請在15天內來電或者聯繫mzrbw@meizho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