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畫之外:故宮蘇軾特展中的金石秘事

2020-12-10 澎湃新聞

代表文博單位國家隊的北京故宮博物院,憑藉國內首屈一指的館藏書畫資源、強大的故宮品牌號召力和學術研究高地地位,近年來舉辦了一系列叫座又叫好的主題展覽。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有以藝術家為主題的趙孟頫、四王、四僧、吳昌碩大展,也有以題材新穎奪人眼球的「蘭亭」大展,「蓬萊宿約」黃易收藏展,「歐齋墨緣」朱翼庵捐贈碑帖展,還有轟動一時的石渠寶笈大展和「千裡江山」青綠山水展等等。今年因眾所周知的原因,加上原先用於書畫陳列的武英殿完成使命,轉移到文華殿,主題展覽有些姍姍來遲。但這次展覽的主角——北宋文豪兼書家蘇軾,本身就是家喻戶曉、自帶光環的偶像大神,因之更能吸引世人視線。

而故宮將為蘇軾辦展的風聲早在去年就已傳出,身兼業餘書畫愛好者和「蘇粉」,筆者對此自然翹首企盼,一度希望蘇軾展會是匯集全國甚至海內外各大館藏甚至私藏蘇軾作品的超級大展。現在迎來的,正如本次展覽的名字已表明的,是基於故宮自身館藏的相關文物展。

由於清宮大肆搜羅,導致流散民間的蘇書數量很少,傳世真跡除歐美、日本有少量幾件,國內的上海博物館有兩件,吉林、旅順、南京大學、上海私人各有一件外,主要集中在兩岸故宮,尤以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數量最多。而本次展覽,北京故宮博物院可謂傾其所有,總計70餘件(套)展品中,蘇軾墨跡共8件,分別是《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合卷》《題王詵詩詞帖頁》《跋林逋自書詩卷》《三馬圖贊並引殘卷》《治平帖》《歸院帖》《春中帖》,另外還有一件傳為蘇軾實為明清臨摹的《定慧院二詩殘稿》,這一部分無疑是整個展覽的重中之重。雖然原先以為會現身的大名品如上博藏《與謝民師論文》、《祭黃幾道文》、吉林博物館的《中山洞庭二賦》,尤其是去年轟動一時、據聞已從海外回歸的蘇軾唯一存世可信畫作《木石圖》,均不在其列,不免稍覺有些遺憾,幸好實際觀展後感覺還是頗有看頭。在策展者用心準備下,將蘇軾本人手書與相關「周邊」,如繪像、塑像、友朋書跡、詩文書畫、後人臨作、詩文集刊本等分成了四個單元,從多個角度展現東坡的人生、藝術及影響,並編輯了精美的畫冊,故即使不算饕餮盛宴,至少也是一席值得好好品味的精緻美餐。

蘇軾《春中帖》,故宮展品

如與蘇軾相關的金石碑刻展品,便在本次展覽中佔據了相當重要的地位。步入展廳,排在第一號的就是一件端方題贈友人的清拓東坡像團扇頁,出自清末揚州發現的一塊刻有蘇軾半身像的殘碑,傳為宋刻;明拓《姑孰帖》殘帖則是南宋《容齋隨筆》作者洪邁參與主持刊刻的叢帖,也是極少數原石一直保留到清代的宋刻法帖,其中收錄十件蘇軾法書,後僅存五件,包括見證東坡仕途的重要文獻《黃州謝表》以及與王安石交往的實證《歸去來並引》;本展唯一外援,天津博物館藏宋拓《西樓蘇帖》,則是最著名的宋刻蘇軾個人法帖,由南宋汪應辰蒐集大量蘇軾手跡刻於成都,三十卷無一偽跡,現存雖非全帙,但仍保存了目前所知蘇軾最早年書跡和唯一可靠的臨書作品;見於圖錄未見於現場的,有明刻清拓太倉本褚遂良、趙孟頫《枯樹賦》,其中含蘇門四學士之一晁補之題跋,筆者曾撰文研究晁氏書跡,除少量楷書墓誌外,這是其僅存的大字行書代表作品。以上這些,都是平時難得一見的展品。此外,參展的金石類中還有幾件令筆者格外印象深刻的展品,感覺可以捻出一二,以便親赴現場觀看的朋友留心注意。

端方舊藏清拓《東坡像團扇頁》,故宮展品

明拓《姑孰帖》卷,故宮展品

歐文蘇書雙璧

在展覽的第三單元「我書意造本無法」中有兩冊碑刻拓本,同為歐陽修撰文,蘇軾書寫,同出滁州,同於元祐六年書刻,可稱姊妹篇,這便是《醉翁亭記》與《豐樂亭記》。

宋四家中,擅長楷書尤其大字者當推蔡襄和蘇軾,兩家根源同出顏真卿。前幾年美國學者倪雅梅的名作《中正之筆》被翻譯介紹到國內,引起學界關注,書中探討了北宋時期文人集團對顏真卿書法推崇的現象並提出了作者個人的解讀,一時贊成反對聲並起。不可否認,北宋重要文官集團中如韓琦、歐陽詢、蔡襄、以及蘇軾兄弟等都善學顏體,而成就最高,個人風格最鮮明的還數蘇軾。蘇書大字取法顏書《東方畫贊》(本次展覽也有展出故宮院藏拓本),其楷書碑刻當時即負盛名,如《表忠觀碑》《司馬溫公碑》《奎宸閣碑》《趙清獻公碑》《荔子丹碑》等均為代表作,但流傳最廣、學者最眾的恐怕還數《醉翁》《豐樂》兩亭記。

明拓《顏真卿東方畫贊碑》,故宮展品

這兩種碑刻不僅是書法名作,也是文學名作,同時記錄了一段深摯的師生情誼。嘉祐初年,蘇軾隨父、弟出蜀赴京,獲京試第二名,歐陽修正是當時主考官,是蘇軾仕途上最重要的貴人。宋仁宗慶曆五年(1045)新政失敗,歐陽修也被貶謫,由河北都轉運按察使降知滁州,至慶曆八年(1048)徙知揚州,他在滁州的時間僅兩年有餘,卻留下不少政績和詩文,包括流傳千古的兩亭兩記。

明拓翻刻《醉翁亭記》,故宮展品

醉翁亭位於滁州西南的琅琊山中讓泉之上,由山僧智仙修建。而豐樂亭位於城南大豐山紫薇泉側,由歐陽本人建造。歐陽修為兩亭分別撰寫記文,表達寄情山水、與民同樂的思想,但並未親自書丹刻石。《醉翁亭記》在北宋時經過三次刻石,最初在歐陽修甫離滁州之後的慶曆八年(1048)三月,由陳知明書寫。其後嘉祐七年(1062)蘇唐卿以篆書刻於山東沂州費縣,碑毀於抗戰。至元祐六年,時任滁州太守的王詔,見陳書亭記碑字畫較淺,擔心日久磨滅,便請正在潁州任上的蘇軾,以大字楷書重書並刻於滁州,《豐樂亭記》約刻於同時。今蘇書《醉翁亭記》後題記中有「軾於先生為門下士,不可以辭」,短短數字,道出了對已故恩師的情意,而在書寫先師遺文時,蘇軾可謂一筆不苟,傾盡所能,為後人留下了文書雙絕的兩通名碑。

然而與蘇軾的坎坷人生一樣,在元祐黨禍影響下,蘇書碑刻也命運多舛。先是崇寧三年(1104)淮南西路提點刑獄霍英請毀天下蘇碑,後政和年間潭州倅畢漸請碎元祐中諸路所刊碑,致使蘇碑在北宋時盡毀,滁州兩亭記也不能倖免。至南宋,才開始大舉重刻,董史《皇宋書錄》載:「張淏《雲谷雜記》雲,往時禁東坡、山谷書,令下之日其書焚燒殆盡,碑刻則例皆毀僕,韓子蒼雲,士大夫有其書者皆深藏,遇好事者,相引入宻室中,屏人相示,猶惴慄恐有竊窺者,其禁嚴如此。髙宗方弛其禁,近日滁州醉翁亭記,九江狄梁公碑,皆是用模本重刋。」歲月消磨,南宋重刻原石(版)也沒能保留下來,明清屢有翻刻,今尚在滁州的兩亭記石碑均為明人重刻,筆畫已多有失真,而且都已泐損漫漶嚴重。因此更接近蘇書原貌的早期拓本,就顯得尤為珍貴,成為收藏家追逐的寶物。1920年,羅振玉以自藏書畫金石數百種舉行「雪堂金石書畫京旗義賑即賣會」,其中就有《醉翁亭記》《豐樂亭記》,均稱為北宋本,標價二千五百(醉翁)與二千(豐樂)銀元,當時都是天價(羅氏二本今在遼寧博物館)。

宋拓《豐樂亭記》,故宮展品

故宮這次展出的《豐樂亭記》冊,題為宋拓,曾經清代陳焯、孫毓漢等遞藏,1958年由國家文物局徵集併入藏故宮,之後一直深藏宮闈,直至2010年出版《故宮藏品碑帖十種》收入此冊方為世人所知,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秦明先生曾在出版後記中詳盡介紹此本情況,今次則是首次展露真容,面向公眾的正式亮相。筆者曾取出版物與上海書店影印的上海圖書公司收藏陳承修本、日本出版的求龍堂藏本及寒齋自藏一本仔細校驗,源出一版,只是故宮本印本非原寸有縮小。這次得以近距離觀看實物,大字深刻,濃墨精拓,精神奕奕,加之裱本開闊,視覺效果極佳,可謂盡展蘇軾大字的魅力。唯細觀此拓,非出石刻,而系木刻,故定非北宋原石,是否南宋重刻於木者,尚可探討。

至於《醉翁亭記》的早期拓本則更為罕見,前不久被收入中華書局《三名碑帖》系列的上海圖書館藏本僅有24個殘字,名家題跋累累,民國時大收藏家瞻麓齋主人龔心釗已珍如拱璧,可見其稀。而市面出版最多,網絡一搜即得的均系採用民國出版的劉鐵雲(鍔)本,誇稱宋拓,實為明清之際極劣等的翻刻本,不但筆畫字形大為走樣,甚至還有訛誤之字,尚不及滁州明人重刻石者,與真正早期拓本不可同日語。故宮展出此本標為明拓《蘇軾書醉翁亭記》,圖冊說明稱之為明拓翻刻本,晚清蘇州畫家顧沄(字若波,號雲壺外史,展覽圖冊誤作明人)所藏,略有殘缺,鑲裱為兩字一面,不及《豐樂亭記》三字一行、兩行一面開本大氣美觀,但刻拓俱佳,紙墨亦早,與一旁標為宋拓的《豐樂亭記》相比,刻工及年代相仿,愚見定名斷代或還有可商榷之處。

故宮所藏《醉翁》《豐樂》善本尚不止這兩件,昔讀張彥生《善本碑帖錄》,提到陳叔通藏合肥蒯氏本歸故宮,「宋刻本字有漫漶,但書體遠在明刻本上」。一直想往一見而不得,不知現狀如何,期待也能早日面世。

殘碑硯疑雲

與雙亭記同列一個單元的有一件殘碑硯,題為「蘇東坡墨妙斷碑硯(傳)」,故宮斷代為明,曾經康生收藏,近方形,端石材質,正面左側刻小字硯銘:「身可汙,心不辱,藏三年,化碧玉」,右下角刻有半通朱文印「道周」,硯石背面有「吳越勝事 書來乞詩 尾書谿藤 視昔過眼」蘇體行書十六字。按此十六字來自蘇軾所作《孫莘老求墨妙亭詩》。孫莘老即孫覺,高郵人,是坡翁好友,也是黃庭堅的嶽丈。北宋熙寧四年(1071)孫出任湖州知事,搜羅當地漢唐古碑,築墨妙亭貯之,次年亭成,乞蘇軾作詩題詠,蘇時任杭州通判,欣然命筆,於是就有了這首著名的七言古詩,蘇軾在詩中通過評價王羲之、顏真卿、徐浩等的書法,表達了對杜甫「書貴瘦硬」觀點的異議,提出「短長肥瘦各有態,玉環飛燕誰敢憎」的藝術主張。孫覺將蘇手書詩刻石勒碑,與古刻同置於墨妙亭中。同年十二月,蘇軾因公來到湖州,觀覽漢唐碑刻,又為好友寫下了一篇《墨妙亭記》。

蘇東坡墨妙斷碑硯(傳) 故宮展品

惜歷經歲月變遷,湖州墨妙亭難逃荒廢命運,尤其在元代遭大劫,石刻盡數毀佚,清人張鑑曾根據文獻考證並撰《墨妙亭碑目考》。而蘇書墨妙亭詩碑傳說毀於明代,僅有的兩片殘碑石被製成了硯臺,其中一片明正德中王守仁貶謫龍場時所得,存十二字,「燈他年,憶賀監,時須伏,孫莘老」,以碑石反面作硯面,並刻楷書「守仁」與篆書「陽明山人」,清初時硯歸裘日修,裘自撰硯銘,紀曉嵐為作斷碑硯歌,時人題詠甚多,然此硯後不知所終。另一片殘碑石存十七字,晚明天啟初年歸黃道周,並琢為硯。有一代文豪與忠臣烈士的雙重人格魅力加持,使此硯聲譽至隆,成為士人競相追逐屢屢見於清人著述,據朱彝尊孫輩朱辰應《記黃石齋斷碑硯後》及乾嘉學者錢泳《履園叢話》等文獻記載,黃道周殉國後,此硯被吳興姚玉裁(世鈺)收藏,「身可汙」等十二字硯銘系朱彝尊(號竹垞)所書,繼歸桐鄉汪氏(汪學山,齋號求是齋),當時如丁敬、厲鶚、蔣士銓等名流均有作詩題詠,錢泳的朋友金石家張燕昌還將之摹入了《金石契》。之後曾燠在揚州古玩市上得到一方殘碑硯,又先後歸潘祖蔭(字伯寅)、袁昶(字爽秋)、王丕謨(字仲猷)遞藏,民國時在杭州楊見心豐華堂處,由余紹宋主編的《東南日報》之《金石書畫》特刊刊載發表,民國金石大家鄒安曾將硯拓收入《藝術叢編》,鄧之誠《骨董瑣記》也對此硯有記載。後華東師大老教授蘇淵雷先生得到此硯,作為缽水齋鎮齋之寶,並邀請陳士誠、馬一浮、張宗祥、遊壽、朱大可等多位好友題詠唱和,王貴忱先生還為此撰寫了一篇《記蘇淵雷所藏黃道周斷碑硯》。

[清]張燕昌 《金石契》摹本(來源缽水齋公眾號)

王貴忱、蘇淵雷題跋斷碑硯拓片(來源缽水齋公眾號)

蘇淵雷缽水齋藏斷碑硯(來源網絡)

然而故事並未完結,缽水齋藏硯與故宮藏者顯然並非一物,故宮硯用上乘端石,刻工較粗,二行「詩」下沒有「要」字;缽水齋硯用青灰色石材,刻工精細,而且右上角殘失一塊,缺了「視」字。事實上,由於黃道周斷碑硯太過有名,追逐文雅之士不絕,清代至民國出現了大量仿刻,據筆者所知,光近二十年來拍賣市場上就至少出現過三方同樣形制同樣文字的黃道周斷碑硯:2004年遼寧中正拍賣、2009年北京保利春拍和最近的2019年廣東精誠所至秋拍,另外2017年西泠印社(紹興)秋拍有一張姜東舒舊藏硯拓,將一方黃道周斷碑硯與清代施潤章用硯合拓於一紙,據陳伯良題跋,稱來自海寧鹽官故家,可能是收錄於民國《海寧州志稿》卷二十,金光耀得於榕城者。除這些外,杭州文廟也藏有一方道周斷碑硯,長年陳列展覽。傳世此硯,肯定遠不止這七方,雖然刻工、石質、硯池形狀差別很大,但均為方形,硯背為十六或十七字蘇書殘碑,硯面右有朱彝尊硯銘,左有「道周」白文或朱文印,有的左側上方還有隸書「斷碑」二字。那其中究竟有沒有真正的黃道周用硯呢?就算是名聲最大,流傳最有緒的蘇淵雷缽水齋藏硯,與錢泳記載、張燕昌《金石契》摹刻的是否同一方,也缺少有力證據,而那塊康雍、乾嘉時期諸家題詠累累的,是否一定就是黃道周真硯,同樣不敢妄斷。

遼寧中正2004年拍賣之斷碑硯(來源雅昌網)

保利2009春拍之斷碑硯(來源雅昌網)

西泠(紹興)2017秋拍斷碑硯、清施閏章硯合拓(來源雅昌網)

杭州文廟藏斷碑硯(來源杭州文廟公眾號)

甚至墨妙亭詩殘碑硯的故事本身也有可質疑的地方。因為這篇蘇軾書寫的七古書跡,在明清兩代的刻帖中可以看到一字不壞的全貌。晚明董其昌的好基友,華亭陳繼儒,也是蘇軾書法的狂熱崇拜者,他將當時可見的蘇書,不論墨跡石刻一併網羅,刻成了一部《晚香堂蘇帖》,其中就收有完整的《孫莘老求墨妙亭詩》七古。清代高郵知府師亮主持、阮元審定、錢泳摹刻的《秦郵帖》中也收錄了一個全本,兩者書跡字形相同,當出一源,區別只在行次與詩題的位置,與現在看得到的殘碑硯比較,《秦郵帖》本的行次位置是完全吻合的,由此可知,所謂墨妙亭詩碑是一塊橫刻帖石,其究竟如清人所說是出自宋代,還是明代根據蘇書摹刻的帖版,還值得一探究竟。

《秦郵帖》全文本(來源網絡)

明人呂盛,字文鬱,號定庵,安徽建平人,弘治年進士,在出知湖州時,曾於正德十一年(1516)重修墨妙亭,並撰《重修墨妙亭記》,其中提到:「歷世之久,堂與亭廢,莫知其所。予於郡齋後既作天遊亭,亭之後鑿池,微露石角,命鍤而出之,得二碣。疏瀹之餘,朗然可誦。一為陳淳祖《勸農時》,一為馬廷鸞《送使詩》,始悟此為亭之故址。蓋所謂府第之北,逍遙堂之東者也。」可見呂盛當時重修墨妙亭,見到的只有南宋陳、馬二人的碑石。筆者據此臆測,所謂的蘇書墨妙亭詩碑,必是呂盛重修墨妙亭後另立的,至晚明亭毀石碎,成了黃道周的琢硯之材。至於王守仁那塊,暫時在明代文獻中未找到蹤跡,恐是黃道周斷碑硯問世並獲大名後,好事家以另一塊殘石,託陽明之名所為。

餘論

關於蘇東坡可說的故事太多,本想再談一談本次展覽中與蘇東坡雪浪石相關的兩件展品——明拓《蘇軾雜書帖》與錢維城畫《雪浪石並書乾隆帝雪浪石記卷》,同樣極富傳奇色彩,有故事可說,但限於篇幅,暫不展開了。推薦滬上宋代書學研究專家水賚佑先生所寫的《蘇軾雪浪齋銘刻石考》(《書法》雜誌2019年11期)和河北學者謝飛先生撰寫的《雪浪石》一書(文物出版社),如有讀者感興趣,讀後必有收穫。

相比書畫,金石碑帖始終是易被忽略的門類,特別是有黑老虎之稱的碑帖,雖然歷史上地位很高,卻很難吸引現代人的駐足觀賞,但其中往往蘊含著豐富的人文、文化、歷史、社會等內涵,如這次故宮「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展,金石碑帖、文玩雜件以及刻本,成為了書畫之外的重要補充,為觀者打開了更多認識蘇軾的渠道。在此呼籲,望今後文博系統的策展人也能多關注這些冷門藏品,讓它們擁有更多亮相的舞臺。

主要參考文獻:

1、《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圖錄,故宮出版社,2020年版

2、秦明:《豐樂亭記談叢》,《宋拓豐樂亭記》,紫禁城出版社,2010年版

3、蘇淵雷:《東坡墨妙亭詩殘刻十七字斷碑硯小記》,原載《書法》雜誌1983年第1期,缽水齋公眾號

4、陳良武:《黃道周斷碑硯考論》,《深圳大學學報》2013年1月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專家詳解故宮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勾勒蘇軾和他的朋友圈
    回放 專家詳解故宮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勾勒蘇軾和他的朋友圈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亮相故宮...
    新華社北京8月31日電(記者施雨岑)「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9月1日在故宮文華殿與廣大觀眾見面,展覽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分為4個單元,從不同角度展現蘇軾的精神世界,為觀眾勾勒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
  • 北京:「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開展
    2020年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展。本次展覽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通過「勝事傳說誇友朋」「蘇子作詩如見畫」「我書意造本無法」「人間有味是清歡」四個部分從不同角度展現蘇軾的精神世界,為人們勾勒出一個生動而立體的蘇軾形象,展覽將持續至10月30日。↑2020年9月1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開展。
  •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近日,「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本次展覽的展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展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質量文物為主,併兼顧了文物種類的多樣性,在保證學術性的前提下突出了展覽的觀賞性。
  • 走進故宮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勾勒蘇軾和他的朋友圈
    走進故宮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勾勒蘇軾和他的朋友圈 澎湃新聞 2020-09-26 13:56 來源:澎湃新聞
  • 故宮首次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治平帖》等精品亮相
    故宮首次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治平帖》等精品亮相 2020-08-31 12:44:43 作者:蘇亦瑜 責任編輯:蘇亦瑜   中新網北京8月31日電 (記者 應妮)「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 故宮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與蘇軾來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故宮舉辦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與蘇軾來一場跨越千年的對話  記者 鄒雅婷  如果要從中國歷代文人名士中選出一位最受歡迎的人物,蘇軾一定會是高票選手。千百年來,他的詩文廣為流傳,凡識字者皆能吟誦一二。他那超然豁達的氣度更是令人景仰,被視為知識分子的典範。
  • 故宮推出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治平帖》等真跡亮相
    人民政協網北京8月31日電(記者 王慧峰 賈寧)紫禁城建成600年又推大展!9月1日至10月30日,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在故宮文華殿展出,蘇軾《治平帖》卷、《新歲展慶帖》《人來得書帖》合卷等此前很少有機會與觀眾見面的精品將集體亮相。
  • 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9月1日起展出
    北京商報訊(記者 胡曉鈺)8月31日,故宮博物院官網發布消息稱,「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將於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據介紹,本次展覽的展品以故宮博物院藏品為主,並得到了天津博物館的支持,共展出78件套文物精品。展品以具有代表性的高質量文物為主,併兼顧了文物種類的多樣性,在保證學術性的前提下突出了展覽的觀賞性。故宮博物院收藏有蘇軾的傳世書法佳作,還藏有部分重要的蘇軾師友作品,以及大量受到蘇軾影響和能夠反映其藝術思想的相關藝術珍品。
  • 走進故宮特展:愛吃的蘇軾 其實很節約
    講完蘇東坡在杭州的故事,再到故宮博物院文華殿來看一看「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看展之前,先來個段子——1099年,也就是元符二年,62歲的蘇軾在荒涼的海南儋州又找到了新的樂子——吃生蠔。
  • 《上新了·故宮》|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郭京飛神還原《赤壁賦》情境  國際在線消息:故宮博物院集中國古代建築與文物收藏之大成,這些有形的存在留給我們的不僅是親眼目睹的歷史,更是精神上的溯源。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上新了·故宮》鄧倫聶遠李沁深度探索蘇軾特展
    本周六《上新了·故宮》第三季第三期,「故宮文創新品開發員」鄧倫、聶遠、李沁將深度探索「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共同揭秘蘇東坡的生平,同時郭京飛也將驚喜參與場景復現,「神還原」《赤壁賦》的壯闊情境。
  • 2020年力文核心骨幹教師北京研學之旅暨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行
    2019年年底,故宮博物院通過官網公布,「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特展於2020年9月1日至10月30日,在故宮博物院文華殿展出。這個激動人心的消息一出,力文科普科創工作室的小夥伴們聞訊就坐不住了,邀約何沁 何記者,一行浩蕩赴京,開啟北京研學之旅。另有一位特邀嘉賓,我們敬愛的韓教授,已經提前在北京等我們啦。懷著激動的心情,出發!
  • 公益直播:專家帶你看懂故宮「600年」與「蘇軾」2大特展
    無論是「蘇軾展」還是「紫禁城600年」特展,從展品重量級和知識內涵來看,都是「年度必賞」。但這倆可都不是輕鬆簡單的展覽——想要深入了解,必要做充足準備。600年展9月29日(周二)故宮蘇軾展每晚 19:00-20:00【分享形式】▼視頻直播免費收看錯過直播也可以回放~【快速入群通道】▼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後臺回復關鍵詞「
  • 故宮六百年活動公布:蘇軾特展、古代人物畫展、明清史論壇
    澎湃新聞從發布會上獲悉,故宮博物院將在明年的九、十月份集中奉上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包括舉辦一系列學術研討會、出版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出一系列精品展覽等。除了「紫禁城建成600年展」,還包括「蘇軾主題書畫特展」「院藏古代人物畫展」等特展。
  • 故宮蘇軾大展今天終於亮相:走近「千古風流人物」
    澎湃新聞獲悉,故宮600周年之際的特展「千古風流人物——蘇軾主題書畫特展」今天終於亮相,並將於明天起正式對公眾開放。這一大展在去年底「紀念紫禁城建成600年暨故宮博物院成立95周年重點活動」新聞發布會首次宣布後便一直受到公眾關注,也是歷史上首次舉辦的蘇軾書畫特展。
  • 再現「千古風流人物」的精神世界——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
    2020年9月,我踏進故宮文華殿的大門,有些昏暗的展室裡擁擠的觀眾重重疊疊。能夠有足夠魅力吸引這麼多觀眾不遠千裡前來觀看的,便是故宮為北宋著名文學家、書畫家蘇軾蘇東坡策劃的《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
  • 公益直播·今晚開講:專家帶你看懂故宮「600年」與「蘇軾」2大特展
    無論是「蘇軾展」還是「紫禁城600年」特展,從展品重量級和知識內涵來看,都是「年度必賞」。但這倆可都不是輕鬆簡單的展覽——想要深入了解,必要做充足準備。600年展9月29日(周二)故宮蘇軾展每晚 19:00-20:00【分享形式】▼視頻直播免費收看錯過直播也可以回放~【快速入群通道】▼長按下圖識別二維碼後臺回復關鍵詞「
  • 2020故宮蘇軾主題特展觀展指南(時間+地點+門票)
    千古風流人物——故宮博物院藏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圖片來源圖蟲網(編號  ➤購票入口:官網購票 | 特惠購票  ➤展覽簡介:  展覽藏品的時代跨度從北宋至近現代,類別涵蓋書畫、碑帖、器物、古籍善本等,收錄了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書畫、碑帖、器物類蘇軾主題文物。
  • 國慶去北京旅遊,蘇軾個人故宮書畫展覽《千古風流人物》不容錯過
    歡迎關注戶外旅行人淵龍博峰,讓我們一起來領略這個世界的美好吧~~~~景點:蘇軾主題書畫特展地理位置:故宮博物院交通:飛機,火車或高鐵到達北京時間:2020.9.10-11.15(周一閉館)時間: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