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又加一個機場:2018年3月25日:隴南成縣機場將正式通航 !
已開通西安航線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
隴南地處巴蜀咽喉
西秦嶺山脈綿延縱橫
還就在十年前
山大溝深,交通不便
制約著隴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
高山擋不住,天塹變通途
如今,隴南成縣機場通航
圓了全市人民期盼已久的「藍天夢」
真正形成了全方位立體式交通網絡
波瀾壯闊的「鐵公機」
必將為隴南加快發展
後發趕超提供強有力的支撐
起飛
2月17日,、據介紹,隴南成縣機場通航首日,將開通西安至隴南航線。4月,還將開通北京至隴南航線。
通航後,隴南將形成「鐵路、公路、航空」立體交通網絡,國內主要城市旅客可以更方便抵達隴南,進而推動隴南特色旅遊產業做大做強,促進當地特色農副產品快速流通,為隴南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提供了契機。
隴南成縣機場坐落於成縣東北方向石家溝村,是國家民航「十二五」發展規劃建設項目和甘肅省省列重點建設項目之一,項目總投資13.08億元。
作為目前省內唯一一個長江流域機場,佔有優越的地理位置,東臨新江武公路,距成縣縣城10公裡,佔地面積約2811畝。
在建設工程方面,該機場創下了多個省內之最:是省內填方最高、挖填方最大的機場,是省內生態護坡防護面積最大的機場,是省內助航燈光高空架設塔最高、最多的機場,也是省內第一個雙盲降運行的支線機場。
機場通航後,將徹底結束隴南沒有航空運輸業的歷史,對隴南構建航空、鐵路、高速公路三位一體的立體交通網絡,提升應急救援、改變居民出行,推動招商引資,加快經濟社會發展進程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
那麼,甘肅隴南的旅遊紀念品都有哪些?趕緊來看看
宕昌「官珠」、「鵝嫚」
宕昌縣新款原創旅遊紀念品——「官珠」、「鵝嫚」,將進一步豐富宕昌旅遊紀念品種類,提升旅遊紀念品檔次,同時為宕昌旅遊資源的宣傳推廣、營銷開闢了新的渠道。
這款紀念品匯集了宕昌羌藏民俗文化等元素,取材於當地特有的旅遊資源,產品創意獨特,做工精緻,形態美觀,內涵豐富,是一款具有宕昌獨特民族文化、非常有紀念與收藏價值的旅遊紀念品,這款紀念品推出後,對宣傳推介宕昌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和純手工刺繡
西和刺繡堪稱一道美麗的風景線,巧娘們用那一根根五顏六色的絲線,繡出了自己生活、智慧和心境。她們用一雙巧手繡出了各種精美的工藝品,有手工刺繡枕頭、手工刺繡鞋墊、手工刺繡鞋子,其中手工刺繡枕頭最為突出。
西和手工刺繡枕頭的類型多種多樣,有六合枕、婚禧枕、耳枕、圓筒枕、少兒枕、嬰兒枕、勁椎枕等。刺繡常用的針法有搶針,套針,施針、亂針、滾針、切針;圖案主題多為這裡人們的生活和大自然美景。
西和剪紙
剪紙,又叫刻紙,是一種鏤空藝術,是中國最普及、最廣泛流傳的民間藝術之一。在西和,剪紙俗稱「窗花」,其風格多樣,極具地方特色,也是至今依舊保留且仍在使用的技藝,西和剪紙藝人曾在全國剪紙大賽中斬獲金獎。
剪紙,顧名思義就是用剪刀將紙剪成各種各樣的圖案,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逢年過節抑或新婚喜慶,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明亮的玻璃門窗上,節日的氣氛被渲染的非常濃鬱喜慶。
武都橄欖系列紀念品
為了宣傳推廣隴南油橄欖特色產業的品牌價值,讓承載了280萬隴南人民的致富夢走向全國,隴南武都特別製作了油橄欖主題系列外宣品,包括水杯、鑰匙燈、U盤、無線滑鼠、移動電源、滑鼠墊、筆記本、鋼筆,光碟套盒等。
光碟套盒內容包括8張光碟,其中《橄欖之城·武都》為武都區油橄欖產業發展專題片;《椒紅天下》為武都區花椒專題片;《大美武都》為武都區旅遊風光片;《高山戲》為介紹武都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展的紀錄片。
武都墨寶,慄玉硯
隴南慄亭石資源豐富,武都龍壩等地慄玉石貯藏量大、色澤好、硬度適中,質地上乘,為慄玉硯雕刻能代代相傳奠定了基礎。小小一方慄亭硯,既是文人雅士案頭的必備工具,又是令人賞心悅目的藝術品,蘊含著隴南地域性文化。能工巧匠們在創作時常常會融入先秦文化、巴蜀文化等表現隴南文化特色的元素。
在影視文化、流行文化衝擊下,傳統製作技藝面臨危機。通過申報,2011年慄玉硯進入甘肅省級非遺目錄,目前,在文化等相關部門的保護支持下,慄玉硯雕刻製作技藝有所發展,武都區代表性傳承人劉淑霞的作品以平雕、劈雕為主,作品自然圓熟、文化色彩濃烈,形成了自己的風格。
兩當紅色紀念品
每逢節假日,兩當兵變紀念館旅遊紀念品商店裡人來人往,各式各樣的旅遊紀念品琳琅滿目,受到廣大遊客的歡迎,遊客們盡情挑選著自己喜愛的商品。
成縣西狹頌竹簡
「隴上江南」之譽的甘肅成縣《西狹頌》,俗稱《黃龍碑》,全名武都太守漢陽阿陽李翕《西狹頌》。鐫於東漢建寧四年(公元171年),與陝西略陽《甫閣頌》、漢中《石門頌》合稱《漢代摩崖三大頌》,且《西狹頌》保存最為完美,1962年被甘肅列入省重點文保單位、2001年被國務院列入全國重點文保。
成縣在文化旅遊商品、旅遊紀念品開發方面,加快研發、生產批量的五瑞圖刺繡系列文化旅遊產品和鞋墊、拖鞋、中國結、四條屏手工十字繡、仿漢竹簡、筆筒、工藝磁碟、《西狹頌》碑文手工十字繡等70餘類,全面提升了該縣旅遊開發對外形象。
文縣白馬手繪扇
據了解,白馬晝系列文化創意產品榮獲2015年第七屆全國旅遊商品大賽金獎、2015年中國特色旅遊商品大賽銀獎,同年獲得中國百佳旅遊商品榮譽稱號。
手繪團扇一直是古代仕女們的納涼用具,也是古典美的代表物。在展出中可以看到,圓形的扇面和扇柄上的流蘇一如往昔般古樸典雅,而扇面上卻手繪了白馬人形象,明亮的色彩,悠遠的意境讓人不禁駐足觀看。
禮縣先秦文化青銅器複製品
「禮縣是秦人的發祥地和搖籃」,禮縣西漢水流域豐富的史前文化遺址及出土的大量珍貴文物為研究大秦帝國建國的初創史提供了極其寶貴的資料。
禮縣立足資源優勢,按照「旅遊活縣」的旅遊產業發展思路,努力打好「先秦文化」這張牌,創造性地對境內人文、自然資源進行深度整合,形成了與秦文化、三國文化有機結合的秦皇湖、鹽官古鎮、祁山堡、西垂陵園、秦文化博物館等旅遊項目建設,初步凸顯了旅遊活縣的強勁勢頭。
另外,還配套開發了代表禮縣先秦文化的青銅器文物仿製品和具有禮縣地域特色的書畫品、秦皇貢果、秦皇御酒、花椒、山野菜、根書、根雕等近20個品種的禮縣旅遊特色商品,豐富了旅遊收入,創活了旅遊市場。
成縣竹籃寨泥玩具
竹籃寨的泥塑製作歷史悠久,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在民國時期和解放初期,竹籃寨的泥塑達到鼎盛。這些泥塑作品外形樸拙、色彩豔麗。作品主要是福、祿、壽娃及十二生肖的造型,具有民間傳統特色。
成縣人把竹籃寨泥塑作品統稱為泥人或泥娃娃,取材於神話題材的胖娃是竹籃寨最為傳統、影響最大的泥人作品。製作泥人的主要原料有黏土、模子、白土、膏子(一種植物染料)、皮膠、竹子、棉花,備好料後要經過取土、和泥、制坯、粉胚、裝彩等多種工序。
徽縣山核桃工藝品
在徽縣,山核桃工藝品大放異彩。各種用核桃製作的工藝品惟妙惟肖,精美細緻。大雙耳雙環瓶、各種屏風、掛曆、馬踏飛燕、工藝老虎、熊貓等形態各異的山核桃工藝品,可謂是琳琅滿目,現可生產山核桃工藝品五大類30多個品種。
據了解,隴上江南山核桃工藝品,是充分利用秦嶺當地優質野生山核桃資源為素材,再經過種種難關,經過去,切割,粘連,打磨等24道工序,鬼斧神工,精製而成的典藏珍品。山核桃工藝品已經開始走出高橋,走出徽縣,產品已銷往甘肅省、陝西省、寧夏回族自治區、青海省等地30個多個大中城市。
這些紀念品實用又美觀有些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價值,是送給家人和朋友的最佳禮物,
隴南美景——山水篇
銀波泛泛,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
文縣天池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文縣城北64公裡的洋湯河源頭,海拔1500多米的高山峽谷中,包括洋湯天池、盆景池、飲馬池、黃嶺溝,共同形成一個大的景區,其中的洋湯天池系全國四大天池之一。
洋湯天池方圓40多華裡,形如葫蘆,九曲十八彎,周圍奇峰競秀,松柏崢嶸,湖面千頃碧波,映紅漾綠,並以諸多神奇美好的傳說和「天池三絕」著稱,是國內有名的高山明珠。
西和晚霞湖景區
西和晚霞湖景區,位於西和縣城以西5公裡處,湖面面積1800畝,蓄水量1035萬立方米,湖內溼地蘆蕩叢生、群鳥集翔,蕩舟湖上可領略湖光山色。
景區內有著名雕塑家何鄂女士所作《織女》塑像,以展示乞巧文化的勞動和愛情主題。周圍農家樂內地方小吃應有盡有,山上林果繁茂,春可賞花之絢爛,秋可品果香魚肥,令人有天上人間之感。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
康縣陽壩自然風景區以原始森林、茶園風光等豐富的亞熱帶生態旅遊資源聞名,是隴上江南一顆璀璨的明珠,素有「甘肅西雙版納」「世界名茶之鄉」之美譽。境內群山皆綠,林木茂盛,環境優美。
天鵝湖,傳說為「瑤池阿母」不小心遺落在人間的鏡子所化,環境柔美動人,為夏季泛舟避暑的佳所。
禮縣秦皇湖
禮縣秦皇湖,位於縣城以東50公裡處的紅河鄉雙石溝,是利用紅河水庫發展起來集度假、避暑、水上娛樂為主的風景區,在這裡您可以盡情享受,垂釣、蕩舟。
秦皇湖水域面積達3000餘畝,由紅河湖、天台山、方口寺、慈祥觀、金山、窯洞等景點組成,自然、人文景觀相映成趣。
古鎮篇
秀水炊煙
文縣碧口古鎮
碧口鎮,原名碧峪口、碧霞口。清朝乾隆初年,四川來甘肅的舟楫遷至碧口旋灘,從此這裡商賈雲集,交易興隆,外地商人興建會館5處,藥材行棧40多家。碧口成為了繁華興旺的水陸碼頭,古鎮名播隴原,享譽華夏。
碧口居民的祖輩多為四川經商落戶移民,他們的語言、服飾、習俗、民宅無不和巴蜀大地同出一轍,猶如一個清新脫俗的秀雅女子走進了很多人心裡。
康縣雲臺古鎮
雲臺鎮,原名白馬關,位於康縣北部古石門河 (今雲臺河)畔,距縣城30公裡,為康縣歷史悠久的古城之一。清雍正七年 (1729年),階州直隸州在此設置白馬關州判;乾隆元年 (1736年),又改設階州直隸州白馬關分州。
說起歷史就不得不說距離古鎮大約3公裡的大山岔——也就是散關,它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南來北往的隘口。據史料記載,諸葛亮六出祁山,即從散關出入。
喀斯特篇
世間奇險
武都萬象洞景區
萬象洞景區,國家4A級旅遊景點,位於武都區東15公裡處的白龍江南岸,人稱華夏北方第一洞,洞名為趙樸初大師所題。洞內鐘乳石萬象林列,琳琅多姿,步入洞中,步移景換,如入仙境,自北周以來,遊人不斷,題記甚多。
2007年又開發一姊妹洞,更為原始奇麗。現為國家級4A級旅遊景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省級風景名勝區、省級地質公園。
雲海篇
瞬息萬變
徽縣三灘自然風景區
徽縣三灘自然風景區,位於徽縣西南42公裡處,總面積200多平方公裡,因有三個森林草甸相連而得名。境內茫茫林海、碧草連天、高山峽谷、小溪飛瀑、奇峰雲海、溶洞鍾乳、雨澗霧深、纖塵不染、嫵媚多姿、古老神奇,是觀光、度假、避暑、漂流、考察探險活動的理想之地。
雲海是三灘風景區的重要景觀之一。每當雨過天晴就會出現雲海奇觀,雲海時而飄逸靈動,時而從山谷間湧起升騰。
草原篇
天似穹廬,宕昌縣八力草原
八力草原位於宕昌縣北部,距縣城58公裡,境內山巒起伏、溝壑縱橫、高寒陰溼,回漢民族雜居。草原連綿起伏十數裡,水草豐茂,牛羊肥壯,是一處典型的高原草地。
每到夏季,整體草原碧綠如茵,百花爭妍,藍天白雲下,牛羊成群,牧歌悠揚,風光無限,是草原旅遊、避暑和體驗遊牧生活的絕美之地。
禮縣大河邊草原
禮縣大河邊位於縣城西南75公裡處的上坪鄉境內,草原面積達20萬畝。這裡水草豐茂,牛羊成群,生活著數千來自甘南、隴南等地藏、漢牧民。
建於草原上的馬場,可給遊人提供馬匹和帳篷,遊人騎著馬匹放任思緒在草原上奔馳,可領略草原獨有的風光,體驗牧民生活,感受大自然的美妙。
森林篇
群蒼茫茫,成縣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
成縣雞峰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成縣西南15公裡處,集秀、奇、壯、險諸景觀為一體,因「奇峰孤聳、直入雲際,狀似雞首」而得名,以風景秀美,古蹟眾多而聞名。系秦始皇統一中國後西巡迴鄉省親登臨祭天第一山,故稱「秦皇第一山」。
登上主峰眺望,莽莽秦嶺,雲海沉沉,田園阡陌,生機勃勃,隴上江南景象令遊人心曠神怡。
歷史篇
源遠流長,禮縣秦西垂陵園
禮縣秦西垂陵園,位於禮縣城東13公裡處。經國內考古界、史學界專家考證,系秦開國國君秦襄公或其子秦文公的夫婦陵墓。兩座「中」字型主墓通長87米,墓室長12米。兩座車馬坑,一座37米,一座110米。附近又有9座小型墓葬。
1998年出土青銅鼎、簋、盉、車、劍等文物160餘件。它不但確定了禮縣是秦人的發祥地、秦文化的淵源、秦人統一中國的搖籃,也揭開了隴南古代歷史的神秘面紗。
成縣《西狹頌》風景區
成縣《西狹頌》風景區,位於成縣縣城以西10公裡處,為我國漢隸書法「三頌」之一,是古代摩崖石刻中保存最完好的珍品。
這裡青山對峙,奇峰峻秀,風景綺麗,懸崖絕壁上,古西狹棧道足跡猶存,有李可染大師《西狹頌》碑題。
文化篇
絢爛多彩、兩當兵變紀念館
兩當兵變紀念館,位於兩當縣城顯龍北路西側。1932年,由習仲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在甘肅領導發動的最早的一次武裝起義「兩當兵變」就發生在這裡。
兩當兵變紀念館由陳列室、兵變舊址、紀念碑、紀念牆等部分組成,現已成為人們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緬懷革命先烈的神聖之地。
文縣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
文縣白馬河生態民俗風情景區,位於文縣城西3公裏白馬河的鐵樓藏族鄉境內,是古白馬氐的後裔白馬藏族聚居區。
生活在這裡的白馬藏族人民秉性耿直,熱情好客,能歌善舞,生活衣著、婚喪祭祀至今保留著古老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