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敖評價金庸偽善,並直言:武俠小說不入流,全是糊弄人的

2020-12-10 奇聞趣談史

現如今,隨著社會的發展,文學也正在不斷發展,就連"小說"的題材都不再僅僅局限於最開始的那幾類,變得新穎起來。比如有末日類的、未來機甲類的、恐怖無限流類的等等。不過這並不代表,那些傳統類型的小說就不受歡迎了。

像是言情類、懸疑類、武俠類的小說,依舊是主流。尤其是武俠類的小說,更是從出現起就廣受男生們的追捧,就連有些女生都十分嚮往,書中那"笑傲江湖"的肆意生活。

但是任何事物都有正反兩面,有人追捧自然有人反對,著名作家李敖就曾直言過:"武俠小說不入流,全是糊弄人的。"

"武俠小說"在很久之前就存在了

"武俠小說"是中國小說眾多類型中最重要的其中一種,這類小說中的主角大多都是武功高強、身懷絕技的俠客或者義士,講述他們在江湖中瀟灑肆意的見義勇為,伸張正義或者為了解救百姓於水深火熱中,向腐敗朝廷發起挑戰的故事。

有一些學者認為"武俠小說"的來源,應該是受到了司馬遷編纂的《史記》中的"遊俠、刺客列傳",以及魏晉、六朝時開始廣泛流行的"雜記體",如到現在都還有很多人喜歡看的"聊齋志異",這種'神異、志怪小說。

至於為什麼古時候就會開始記載這類事情,那就要從當時的社會背景說起了。在"火藥"還沒發明出來之前,不僅是中國,而是整個世界都處於"冷兵器時代"——以刀、劍、棍、戟等等為武器。而以這些為武器,對個人的武術造詣要求很高。

一個人倘若可以使用一件冷兵器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那麼他就可以達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境界,是可以保家衛國的良將。

因此古往今來,除了"揚文抑武"的宋代外,大多都很注重"武官"、"武將"的選拔,甚至有的朝代不計較出身,只要你有本事,就可以從軍。

正因為如此,歷史上有不少江湖人士,或者遊俠曾經是為朝廷效過命的,並立下了赫赫戰功,而歷史上就記載下來了他們的故事。

不過有願意為朝廷效勞的,也有不滿朝廷官員對百姓進行壓迫的江湖術士們,他們仗著自己身懷絕技或者武功高強,便對朝廷,權貴,發起了挑戰。

不過這種類型的遊俠,大多都是"獨行俠",比如歷史上人盡皆知的"荊軻刺秦王";但是也有成幫結隊的,比如"水滸傳"中的"綠林好漢們",而像是這種類型的故事,也都被歷史所記載,流傳了下來。至於另一種"俠客",他們是對現代武俠小說影響最深的一類人。

這些"俠客"似乎存在於現實與虛構之間,他們總是帶有一些神秘色彩,往往是一段傳奇。有的內容過分誇大了武術本身的功能和作用,似乎有了武功後,人們就可以"無所不能"。而這種人物形象的塑造,所以雖然比較誇張,但是也從側面反映了人們的一種美好幻想。

因此不管是在古時候,還是現代社會,都是一種"俠客"類型的小說,更受大家歡迎。近現代也出現了許多著名的武俠作家,比如寫下了《絕代雙驕》的古龍、《神鵰俠侶》的金庸、《白髮魔女傳》的梁雨生、《四大名捕》的溫瑞安。他們寫下了眾多著名武俠小說,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的"四大宗師"。

"四大宗師"的作品受到了無數人的追捧,但是著名的作家李敖先生,曾經直言"金庸先生虛偽",更是直白的點出"武俠小說不入流,全都是糊弄人的",這是怎麼一回事?他為何會下此結論?而這種結論竟然也得到了不少文界人士的贊同。

李敖直言:"武俠小說不入流"

李敖出生於1935年,他自幼生活在黑龍江哈爾濱市。全家人口多達19人,而當時正值戰亂,全家都過得十分艱辛。但是李敖從來不信命,他努力讀書,最終在1954年考上了臺灣大學,專修法律,但因為對此不是很感興趣,便退了學,重考進了歷史系。

大學四年級的時候,李敖就開始在各大雜誌、報刊上面發表自己的作品,剛開始籍籍無名,之後隨著他文學素養的提高,他的作品開始受到好評,並逐漸廣為人知。而他的作品內容和他的性格一樣,非常直接,常常直言不諱,發表自己的所言所想。

到了後期,李敖喜歡採用諷刺冷諷等種種寫作手法,來批評自己所見不慣的一些人和事物。他精通文史,學貫中西,是難得一見的文學天才!

但他同時也是特立獨行的"怪俠",他從來不在乎輿論,曾經公開諷刺過魯迅,胡適等人,懟天懟地,也不懼怕他人的諷刺。

因此,像李敖這樣不拘一格的人敢直言諷刺金庸先生,似乎也是一件見怪不怪的事情。他之所以認為金庸先生虛偽,是因為有一次金庸先生到他家裡做客,金庸先生對他言辭鑿鑿的說,自己已經佛系了,對於錢財之物都不是很感興趣。

這句話讓李敖非常嗤之以鼻,他心想,你要真對錢財之物不感興趣,為何不全都捐出去呢?可見這句話並不是真心話,只是在怡然自得罷了。而他直言"武俠小說,不入流",這是因為他讀過金庸先生所寫的武俠小說。

男主角可以一箭射下大雕的《射鵰英雄傳》;女主角常年生活在古墓裡,可以睡在一根繩上的《神鵰俠侶》等等,李敖全部都讀過。然而他覺得書中那些可以飛簷走壁,隔空取物的描述,十分可笑,並且非常不現實。

李敖認為,古往今來沒有任何武術可以達到這樣的境界,金庸先生描寫出來的武林世界無疑是虛假的,然而卻有很多人追捧這些,並有不少年輕人竟然信以為真。那些十幾歲的少年們,真的認為古代的那些"俠客",會"飛簷走壁"甚至還會"水上漂"。

更有甚者,因為痴迷於這些武俠小說,便早早就放棄了自己的學業,跑去武當、少林等等,要拜師學藝,想成為小說中那些可以見義勇為,行俠仗義的"大俠"。殊不知,那些小說裡令人嚮往的"江湖生活",大多都是由作者編造出來的。

不能引人深思的作品,確實有些"不入流"

不管是令人感動"言情小說",還是讓讀者熱血沸騰的"武俠小說",實際上除了"紀實類"的小說,幾乎都加入了作者的憑空想像。

他們把現實中不能實現的事情,添加在了他們所創造的文學世界中,希望可以通過自己筆下的人物來實現自己的夢想,或者做到自己未能完成的事情。

現在的小說大多都是作者想寫什麼就寫什麼,往往都是自我滿足,並沒有什麼現實意義。而金庸先生的作品過於經典,給後世的武俠小說造成了很深的影響。

有許多寫"武俠"的小說作者,十分相信金庸先生筆下的世界,誤以為古代的武術真的有那麼出神入化,並且也都加在了自己的作品中,結果又誤導了後來者。

所以,李敖說"武俠小說不入流,全是糊弄人的",確實有一定的道理,太不現實的作品,無疑就是"烏託邦",充滿了美好的幻想,只能遠看不能深究。而倘若一個作品,只能讓人讀到表面,體會不到深意,不能深究,這確實是有些"不入流"了。

相關焦點

  • 李敖點評金庸:臭雞蛋聞聞就行了,用得了全吃了麼?你怎麼看
    ——金庸金庸,作為當代著名武俠小說作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被譽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與古龍、梁羽生、溫瑞安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四大宗師,其一生著作等身,大大提高了中國武俠小說的思想和藝術品位,將中國傳統武俠小說文學化,增強了其藝術魅力。
  • 紀念金庸逝世兩周年,三十二部金庸武俠小說偽作原貌追跡
    兩年前的明天,2018年10月30日,一代武俠小說泰鬥、著名武俠小說家金庸在中國香港逝世,享年94歲。人的一生,註定是一場漫長的告別。少年離家、頂峰封筆、別父喪子、紅顏摯友,金庸的人生經歷也已經成為傳奇。
  • 金庸武俠小說排名TOP14_金庸經典小說推薦排行榜
    一起回顧金庸武俠作品的歌曲,現在聽到也滿滿的童年回憶。緬懷!倪匡先生所著《我看金庸小說》。該書將金庸的「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十四部武俠小說進行了大排名,標準是倪匡心目中的優劣程度。關於此排名,倪匡自己說,「只是對小說整體的意見,小說中的人物,分篇再詳細討論」。既然是「對小說整體的意見」,我們且看他是如何評價每一部作品的。
  • 金庸武俠小說是帥氣的,它告訴我們內容是王道
    Δ 楊瀾說起採訪金庸的感想大家都是用三千個(常用)漢字,金庸就能完美地排列組合、寫出很好的東西來。所以說,金庸把文字用得很帥,或直接說他的文字很帥,甚至說金庸的思想很帥。帥的人能成偶像,金庸就是我的文化偶像。
  • 金庸十大經典武俠小說
    眾所周知,金庸是著名的武俠小說作家,他所著作的武俠小說受到了大家都歡迎,還被改編為電視劇,收視率也是頗高。那麼,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你最喜歡哪一部呢?今天大家再重溫一下經典著作吧!金庸經典武俠小說1、《笑傲江湖》《笑傲江湖》是中國現代作家金庸創作的一部長篇武俠小說。小說通過敘述華山派大弟子令狐衝的經歷,反映了武林各派爭霸奪權的歷程。小說情節跌宕起伏,波譎雲詭,人物形象個性鮮明,生動可感。
  • 梁羽生:真正對武俠小說有大貢獻的是金庸
    很多人只知道梁羽生的武俠小說好看,不知道他也是散文隨筆寫手,觀其文筆,質樸厚重,一手執劍,一手著書。如今,他的散文集《筆花六照》(增訂版)陸續在全國上市。年逾八旬的梁羽生親自增訂,成為梁氏散文的集大成之作,其中12篇是首次結集,為梁羽生武俠小說封筆後的文字,由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
  • 武俠小說泰鬥金庸著作改編的經典遊戲 金庸群俠傳囊括了金庸筆下...
    ­  2018 年 10 月 30 日,"香港四大才子"之一的的金庸去世了,這位影響了一代人的巨擘,在近半個世紀裡以 14 部武俠小說,書寫了一段段膾炙人口的江湖情仇,也為影視界、遊戲界帶來了不可多得的經典 IP。
  • 金庸,古龍,梁羽生寫的武俠小說,那個更勝一籌
    金庸,古龍,梁羽生都是新派武俠作家。這三個人開創了新派武俠小說在文學中的地位。金庸的十四部作品。本本都是精品,特別是《射鵰英雄傳》,《鹿鼎記》《神鵰俠侶》、更是受到讀者喜歡。金庸的武俠小說人物經歷比較坦坷,但卻都能在絕境中迸發,學得了絕世武功,娶得美嬌娘。金庸的小說注重於人性的描寫,和情節的層層鋪墊,由淺入深。
  • 香港各界紀念武俠小說宗師梁羽生 金庸自嘆不如
    著名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就梁羽生在當代文學等方面的造詣和成就以及生平逸事趣聞,與其著作愛好者和公眾座談分享。中新社發張勤 攝  中新社香港二月十六日電 (記者陳伊敏)梁羽生、金庸一直被並稱為新派武俠小說的一代宗師,被喻為「金梁並稱,一時瑜亮」。今日,在香港各界追憶梁羽生創作成就的座談會上,金庸大讚梁羽生創作水平高、人品好,並且自嘆不如。
  •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橫空出世!
    電子版全套兩張CD-ROM,收集金庸1955年以來創作的全部武俠小說作品。這是自金庸作品問世以來,首次經許可出版的金庸作品電子版。   《金庸武俠小說全集》電子版採用通體印金的精美包裝,其包裝設計和製作都可稱為軟體包裝的上品,可作為廣大金庸愛好者的珍貴收藏。儘管金庸小說配以精美包裝,但卻為大眾價格。
  • 為什麼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內容那麼豐富多彩?
    金庸先生有著豐富的人生閱歷、感情經歷,他把他的很多人生體驗都寫進了他的武俠作品當中,所以我們能感受到他的武俠小說是那樣的豐富多彩。比如說金庸先生在上學期間,被學校開除過兩次,我們可以想到他筆下的楊過。我們在看這一段描寫的時候,會覺得金庸先生描寫的是那樣的酣暢淋漓。再比如說,金庸先生的人生理想是當一名外交官,可以卻事與願違,金庸先生沒有當成一名外交官,反而在小說的創作,報紙的興辦方面取得了極高的成就。這和《天龍八部》中的虛竹就及其相似。
  • 如果武松來到金庸武俠小說裡會發生什麼故事,結局會如何?
    說起來武松跟金庸的武俠小說代表作《射鵰英雄傳》還真的是有些千絲萬縷的聯繫,因為郭靖的祖上正是梁山好漢郭盛。郭盛號稱「賽仁貴」,在梁山位列第五十五位,星號地佑星,善使一桿方天畫戟。但是很可惜的是輩分高不代表武功就高。以武松的本事到了射鵰裡就會變成平庸的不入流的路人。這倒不是說武松的能耐小而是因為金庸小說裡的武林高手能耐太大,大到已經違背了人體自然規律了。隨便一個習武之人腳尖一點地就能蹦到房頂上去,估計非得氣得牛頓啪啪打那棺材板不可,但躥房躍脊這只不過是皮毛而已。金庸小說的裡的高手一掌打出去具有天昏地暗飛沙走石的效力,武松豈能受得了這樣的重擊。
  • 罵了3000人的李敖,一生寫了100多本書,被禁的就有96本!
    李敖「罵」金庸:武俠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不入流,裡面的俠義部分雖好,但金庸一條也做不到。……他寫過一百多本書,96本被查禁。一生作品超1500萬字,出全集82本,真正的著作等身。李敖北大經典演講:他每天工作十六個小時,患病後減了一小時,這樣的人生態度,幾人能做到。對於那些批評自己的人,他更是會風趣的說:「想罵我的人多著呢。要罵請排隊,輪到不輪到還難說呢?」
  • 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經久不衰?金庸將武和俠演繹到了極致
    金庸的武俠小說,博大精深,包羅萬象,無體不備。 金庸武俠小說為什麼能夠長盛不衰、成為幾代中國人的記憶? 武俠小說,從字面上來看,包含了「武」、「俠」、「小說」這三個要素,而金庸的武俠小說則將這幾個要素,都刻畫到了超一流的境界。 金庸的武俠小說,核心不在武,而在俠,但是又不可缺武。
  • 金庸武俠小說中那些細思極恐的情節,這個情節最讓人難以琢磨!
    金庸武俠小說中那些細思極恐的情節,這個情節最讓人難以琢磨!金庸的武俠小說相比大家都是知道的,在他的小說中有非常非常多的細節值得人們去品味。我們今天就一起來看一看,在金庸的武俠小說中,讓人細思極恐的情節都有哪些吧!
  • 假冒金庸和柳殘陽的2本武俠小說,冒名頂替,卻讓人念念不忘
    隨著新版《鹿鼎記》的播出,金庸武俠再次成為網友的討論焦點。在如今武俠沒落的年代,大概只有金庸、古龍等寥寥數人的武俠小說才有討論的價值。時光回到幾十年前,那時候武俠小說真是一股通俗文化旋風,吹遍大江南北,引起無數讀者瘋狂。
  • 金庸武俠小說英譯版發行 「江湖」在西方拓土艱難
    中國僑網11月26日電 據美國《世界日報》報導,1957年,查良鏞(Louis Cha,筆名金庸)的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首次在香港出版,很快成為最受歡迎的中文武俠小說之一。在過去的60年裡,這本書已被改編成數十部電視劇和電影。
  • 金庸寫完後,又寫了13年的武俠小說,他為什麼不能超越金庸?
    無論如何,你不能否認武俠小說是文學作品中獨特的一部分,他們承載著無數漂泊在這個世界上的人的夢想。當時,以金庸、古龍、梁羽生、溫瑞安為代表的武俠小說已經走到了盡頭,然而我們依然會記住字裡行間的俠義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使一種作品在歲月中閃耀洗禮。
  • 金庸武俠小說主角,財富排行榜前6名
    金庸武俠小說是我們心中的經典,他伴隨著幾代人的成長,而且金庸先生的國學十分深厚,十二部小說,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小說情節十分深動,經常被翻拍電視劇,《倚天屠龍記》《天龍八部》《笑傲江湖》已經擁有很多個版本電視劇了。
  • 金庸武俠小說的順序是什麼?致敬經典
    第1-2冊:《書劍恩仇錄》,金庸第一部武俠小說。鋒芒之作。第3-4冊:《碧血劍》,第一次在武俠小說中運用倒敘形式來展示波瀾起伏的故事。第5-8冊:《射鵰英雄傳》,此為「射鵰三部曲」之第一部曲,也是其成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