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魚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可,「厚切三文魚刺身」在吃貨中擁有超高人氣。據了解,三文魚中以原產地為挪威的「大西洋鮭」知名度最高,因為挪威位於高緯度的寒冷地帶,海水冰冷而純淨,擁有養殖三文魚的得天獨厚的條件。挪威有著數量龐大的「海上農場」,隨著科技進步,挪威養殖業正採用更先進的餵養方式、科學的加工方法,為全世界奉上優質三文魚。
就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簡稱「中集來福士」)為挪威一家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JOSTEIN ALBERT」舉行了命名暨離港儀式,之後將運輸至挪威哈德瑟爾區域,進行深遠海三文魚養殖作業。裝備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自動化養殖系統,能夠實現魚苗自動輸送、飼料自動投餵、水下燈監測、水下增氧、死魚回收、成魚自動搜捕等功能。
三文魚住豪華別墅,足足有四個足球場大
記者從中集來福士了解到,2020年3月31日,在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該公司為挪威Nordlaks公司建造的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工船命名為JOSTEIN ALBERT,並於4月5日通過全球最大的半潛式重型運輸船開往挪威哈德瑟爾區域,將進行深遠海三文魚養殖作業。
據介紹,工船全長385米,型寬59.5米,總面積約等於4個足球場首尾相接,由6座深水智能網箱組成,養殖規模可達1萬噸,約合200多萬尾三文魚。她是全球首條通過單點系泊系統進行固定的養殖裝備,日常運營中,工船隨著海水流向圍繞系泊系統可360度的旋轉,加快海水交換,改善養殖環境;惡劣氣候下,正是因為此特殊的系泊系統,大大減少海浪等因素對船體的衝擊,確保養殖安全。同時,為滿足現代化養殖需求,裝備全球最先進的三文魚自動化養殖系統,能夠實現魚苗自動輸送、飼料自動投餵、水下燈監測、水下增氧、死魚回收、成魚自動搜捕等功能。
Nordlaks是挪威知名的三文魚養殖企業,積極響應挪威政府綠色環保的漁業養殖政策,將三文魚養殖從近海轉向深遠海。JOSTEIN ALBERT投入運營後,將能夠解決挪威三文魚養殖密度過高、養殖水面不足和三文魚魚病等問題,改變三文魚水產養殖業方向,提高三文魚養殖的環保效益,同時為該類型養殖裝備在挪威廣泛應用起到良好的示範效應。
疫情期間不降標,再造海工「巨無霸」
據中集來福士負責人介紹,JOSTEIN ALBERT由 Nordlaks、NSK Ship Design共同開發設計,中集來福士進行基礎設計、詳細設計和總裝建造,符合全球最嚴苛的NORSOK標準,適應挪威峽灣外的極寒氣候和惡劣海況。由於其體積大、配置高、標準嚴,堪稱漁業裝備中的「巨無霸」。
作為目前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深水養殖船,新穎的船型對船東、船檢、設計、採購、建造各方都是一次重大的挑戰。在建造過程中,工船首次採用巨型桁架式結構合攏,需要一次性完成6個合攏口的對接,與常規單口對接相比較,難度係數大幅增加;鋼結構施工標準高、異形結構焊接量大,僅無損探傷檢測(NDT)量就是普通半潛平臺的2倍;全船油漆符合當前塗裝最高標準「NORSOK M501」,「完美、嚴苛」的塗裝工藝設計壽命為25年。
「JOSTEIN ALBERT的誕生,融合了挪威的先進海工設計能力和中國的高端裝備建造能力,在船東、設計公司、船級社、供應商等各方充分協同下,我們取得了多項技術突破和工藝改善,豐富了在深遠海養殖網箱領域的經驗和能力。」中集來福士常務副總裁倪濤說。
2月10日就已復工,三千名員工抗疫情、保生產
據了解,早在2018年2月13日,中集來福士與挪威Nordlaks籤署了《挪威Nordlaks Havfarm1#深水養殖工船建造合同》, 2020年3月31日命名離港,疫情基本沒有影響建造進度。
3月17日,記者就曾來到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探訪,該基地約三千名員工基本已於2月10日全面復工,均在各自崗位上開展作業。當天,養殖工船正在進行移船,該項目一千餘人全部在崗緊張施工。據該項目經理王鵬介紹,深海養殖工船是一個全新概念的開放式漁場項目,「自動化」「智能化」無處不在。王經理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疫情爆發,好在春節前我們就對項目的生產計劃進行了全面部署,疫情期間完成了該所工船的一個很重要的建造節點,所以對項目工期有影響但不是太大。但因疫情交通封閉,我們想要的很多材料和設備運輸的周期變長,還有我們現在正處於調試階段,但國外的服務商都無法及時來到項目現場,全靠我們自己調試。」
據中集來福士煙臺基地負責人介紹,養殖工船在最後的收官階段碰上了新冠肺炎疫情,面對項目建造急需的物資無法運輸到廠的情況,一度非常擔憂項目的進度。煙臺市工信局駐廠領導在了解公司面對的運輸困難後,立即幫忙協調交通局、市交警支隊等,幫助辦理相關通行證,搶運緊急物資約731車次,總重約8051噸,保證了項目進度。
瞄準漁業新動能,打造海洋經濟新引擎
東營、濰坊、煙臺、威海、日照……沿著山東省的海岸線,由中集來福士設計建造的20餘座海洋牧場平臺和深水網箱矗立在全省海岸,覆蓋並滿足山東黃海、渤海、黃河口等各類沿岸海域使用要求,這對現代漁業裝備轉型升級具有裡程碑意義。
中集來福士孵化的海洋科技公司中集藍研發的網箱產品覆蓋了內灣、近海和深遠海域。在渤海灣內交付了全國首座坐底式智能化養殖網箱,為解決內灣養殖帶來的環境問題設計建造了內灣生態環保網箱。除此之外還有極具性價比的養殖網箱,養殖工船等產品。
在由油氣裝備向漁業裝備的「跨界」中,中集來福士不僅自己在進行新舊動能轉換,同時,也幫助客戶實現了新舊動能轉換。未來中集來福士將聯合歐洲力量共同研發製造適合中國海域的深海平臺、智能大型網箱和養殖工船等海洋漁業裝備,打造海上牧場示範區,並將其打造成為「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重點項目。
中集來福士總裁王建中說:「我們不僅要保持在傳統海工領域的優勢,更要利用這些技術和經驗積累,向大海洋產業延展,創新設計並建造能夠搭載海洋新技術的國之重器和民之利器。我們也將繼續探索更多的海洋經濟產品,如海上清潔能源、海上旅遊、海上城市等,依靠自身平臺承載更多海洋經濟發展使命,拉動海洋經濟新引擎。」
(齊魯晚報 齊魯壹點 記者 範華棟 通訊員 房欣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