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人看兩岸:新臺幣上該印誰的像 綠林十寇(圖)

2020-12-23 中國新聞網

  (聲明:此文版權屬《國際先驅導報》,任何媒體若需轉載,務必經該報許可。)

  鈔票上印什麼,的確可以強化臺灣人的記憶,但是鈔票上抹掉的,未必見得就能從臺灣人心目中抹掉

  先是把蔣中正的頭像從軍中撤出,然後是拆除蔣中正的銅像,現在又在臺灣內部傳出聲音,說新版臺幣上要取消蔣中正的頭像。因此,不但蔣中正在九泉之下大為光火,泛藍「立委」們大為光火也是正常的事情。最近臺灣「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受到「立委」質詢的時候就明確表態,說鈔券沒必要改版。他還指著「立法院」會議室牆上的國父遺像說,「孫中山還掛在這裡!」

  孫中山像的確還掛在這裡,但是已經僅僅是掛在這裡而已;蔣中正先生的確還埋在那裡,但是也不知道能夠埋在那裡多久。即便這樣,還有人真的不想讓他掛在這裡,埋在那裡。最近臺灣的「去中國化」和「去蔣化」,真是到了無與倫比的地步。聯繫前一階段爆出的大量弊案,難道是「第一家庭」天天貪腐,因此對著先「總統」的頭像十分不爽,終於放出風聲要在鈔票上「去蔣」,以觀後效?

  眾所周知,貨幣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主權符號」。這個符號上所印刷和烙印的內容,實際上要體現這個國家或地區的權威、歷史和文化,因此往往不能隨便改動。

  而從技術角度考慮,最新改版的五百元和一千元新臺幣鈔券,使用至今也不過一年半;依國際慣例,鈔券如果是考慮使用或防偽等因素改版,平均也是五年左右才會改版一次,目前新臺幣鈔券並沒有改版急迫性。因此,臺灣島內才會有相關人士很「客氣」地指出,這波推動「正名」的公營事業或機構,多數是考慮名稱可能與大陸相近而產生混淆,但是新臺幣和人民幣不易混淆,應該沒有「正名」的問題。

  其實哪裡是新臺幣和人民幣混淆的問題,而是「臺灣」和「中國」在某些人心中混淆的問題。臺灣「正名運動」所引發的巨大反彈,使得當局某些人走曲線救國的路線,先從「去蔣去孫」開始,將臺灣的歷史逐漸割斷。他們不但讓中小學生的課本裡沒有了臺灣的歷史,還讓老百姓的目光中沒有了中國的符號,現在又把主意打到了臺灣人的錢袋裡。

  其實事實上鈔票的「去中國化」運動早就開始了。臺灣「中央銀行」2007年2月10日正式將網站上英文名稱更改為「Central Bank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取代過去「CENTRAL BANK OF CHINA」的舊稱。「央行」還內部規劃,未來將全面改用新的英文名稱。而新臺幣上的「國家單位」,也在逐漸發生變化。現在只要把頭像一換,新臺幣就儼然是「臺獨」的法定貨幣單位了。因此難怪有人說,陳水扁還活著,幹嘛著急自己跑到鈔票上去?這不是祭生祠的做法嗎?

  綠營票倉高雄市最近出現了一個大幅的「嗆扁」廣告看板,它由曾經一直支持民進黨的一名高雄市議員參選人花錢建成。這幅廣告將島內最近涉及貪瀆弊案的十大政治人物排在一起,稱其為「綠林十寇」,做法就是它以1000元新臺幣作為背景,1000元紙幣上原本的小孩人頭像卻變成了臺灣人最熟悉不過的陳水扁夫婦以及「第一親家」、謝長廷等知名的政治人物。他們的共同點就是都與弊案脫不了關係。看來,陳水扁還沒有把蔣中正的頭像撤下來,民間就已經把他的頭像放上去了。

  平心而論,新臺幣上印什麼,難道真的那麼重要嗎?印上去的不見得留在人們心中,沒印上去的也不見得離開人民。臺灣的歷史,不是寫在書本上或者鈔票上的,是寫在臺灣人的心中的。鈔票上印什麼,的確可以強化臺灣人的記憶,但是鈔票上抹掉的,未必就能從臺灣人心目中抹掉。更重要的是,請先想想這7年來臺灣政壇的種種劣跡,怎麼從臺灣人心目中抹掉吧。作者:胡一淵(中國臺灣)

相關焦點

  • 臺人看兩岸:新臺幣上該印誰的像 綠林十寇(圖)
    鈔票上印什麼,的確可以強化臺灣人的記憶,但是鈔票上抹掉的,未必見得就能從臺灣人心目中抹掉  先是把蔣中正的頭像從軍中撤出,然後是拆除蔣中正的銅像,現在又在臺灣內部傳出聲音,說新版臺幣上要取消蔣中正的頭像。因此,不但蔣中正在九泉之下大為光火,泛藍「立委」們大為光火也是正常的事情。
  • 新臺幣上該印誰的像
    鈔票上印什麼,的確可以強化臺灣人的記憶,但是鈔票上抹掉的,未必見得就能從臺灣人心目中抹掉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先是把蔣中正的頭像從軍中撤出,然後是拆除蔣中正的銅像,現在又在臺灣內部傳出聲音,說新版臺幣上要取消蔣中正的頭像。
  • 新臺幣上該印誰的像
    鈔票上印什麼,的確可以強化臺灣人的記憶,但是鈔票上抹掉的,未必見得就能從臺灣人心目中抹掉 中國日報網環球在線消息:先是把蔣中正的頭像從軍中撤出,然後是拆除蔣中正的銅像,現在又在臺灣內部傳出聲音,說新版臺幣上要取消蔣中正的頭像。
  • 新臺幣印「臺獨」?綠民代妄稱:中國人不爽別用
    原標題:新臺幣印「臺獨」?綠民代稱:中國人不爽別用民進黨民代高志鵬,日前以「鈔票上仍充滿個人崇拜」為由,要求新臺幣改版,拿下孫、蔣頭像。此提議引起「臺獨」雀躍,有人說要換上自焚而死的「臺獨」暴徒鄭南榕,還嗆反「獨」的不爽就別用。
  • 新臺幣印「臺獨」?綠民代妄稱:中國人不爽別用
    原標題:新臺幣印「臺獨」?綠民代稱:中國人不爽別用民進黨民代高志鵬,日前以「鈔票上仍充滿個人崇拜」為由,要求新臺幣改版,拿下孫、蔣頭像。此提議引起「臺獨」雀躍,有人說要換上自焚而死的「臺獨」暴徒鄭南榕,還嗆反「獨」的不爽就別用。
  • 新臺幣上印他,王世堅愣了
    謝龍介與王世堅為了新臺幣要印誰互槓,最後謝龍介說印王世堅也行。王世堅聞言愣了一秒後回答:「不知道你們同不同意啊!」   王世堅與謝龍介互槓   18日,謝龍介與王世堅在中天電視「新聞深喉嚨」節目中,為了新臺幣上面要印誰而抬槓
  • 聽聞臺當局有人要在新臺幣上搞「去蔣」,臺學者送上三個字
    【環球網綜合報導】臺當局一些官員一直在所謂「去蔣」議題上做文章,近日甚至打起了新臺幣的主意。30日,臺「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聲稱,盼漸進式去掉新臺幣上的蔣介石像。對此,臺警大前教授葉毓蘭怒罵:去你的!據臺灣「中時電子報」1月31日報導,臺當局「促轉會」去年12月就曾提出所謂「中正紀念堂轉型原則建議」,建議撤出中正紀念堂的「三軍儀隊」,但被臺「國防部」拒絕。然而,今年1月30日,「促轉會」代理主委楊翠接受電臺訪問時又提到新臺幣稱,盼漸進式去掉新臺幣上的蔣介石像。
  • 開放與人民幣雙向兌換 新臺幣背後的故事
    「梅、蘭」在臺灣暗喻為錢   「梅蘭梅蘭我愛你……」,「你像蘭花著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綠,看到了梅蘭就想到你……」,千萬別誤以為這是情書裡的句子,上世紀80年代,這首叫《梅蘭梅蘭我愛你》的歌曲在臺灣大街小巷流行。這首曲子當中的「梅、蘭」兩字,在島內暗喻為錢,所以這首曲子也被笑稱有「鈔票、鈔票我愛你」的意思。
  • 民進黨搞新臺幣圖案「去蔣」 鄧麗君成唯一入選肖像
    【觀察者網 綜合報導】為了「去蔣」、「去中國化」,民進黨當局去年就盯上了新臺幣,並揚言要舉辦新臺幣設計票選活動。 據臺媒報導,近期,民進黨「立委」高志鵬舉辦了這一活動,並公布了入圍票選階段的作品名單。其中鄧麗君成了唯一入選的肖像,剩餘的均是以臺灣人文風情、風景名勝等為設計主題。而民進黨此舉立即遭到了媒體的斥責,稱這是在「浪費民脂民膏」。
  • 大陸赴臺個人遊跌至冰點,臺每月或損失45億新臺幣
    「兩岸關係是陸客來臺多少的最重要指標,看目前狀況不是很樂觀。」臺北市林姓旅遊業者表示,去年上半年,一天約有5000人次的個人遊陸客到臺當局「移民署」辦入臺證。但大陸去年8月1日暫停47省市赴臺個人遊試點,而籤注有效期為6個月。
  • 新臺幣要印「臺獨」分子?綠營人士叫囂:中國人不爽別用
    此次瞄準的對象,是臺灣社會目前正在流通使用的新臺幣。高志鵬先說「有些朋友說(新臺幣)看膩了,是不是該換了?」。然後以「鈔票上還有個人崇拜(指鈔票、硬幣上印有孫中山、蔣介石)」為由,要求新臺幣改版,拿下孫、蔣頭像。民進黨民代高志鵬(圖/網際網路)
  • 人民幣與新臺幣全面自由兌換邁出第一步(圖)
    新華社 圖  第三次「陳江會」5月舉行在即,與此同時,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試點拉開帷幕,在此背景下,人民幣與新臺幣的清算機制也已提上日程。  據中央電視臺「中國新聞」昨日報導,目前兩岸在貨幣清算議題上已形成共識,中國人民銀行同意回購在臺剩餘的人民幣,業界人士認為,此舉將是新臺幣與人民幣踏上全面自由兌換的第一步。
  • 新臺幣紙鈔被指「壹」字印錯 回應稱字體不同
    原標題:新臺幣紙鈔被指「壹」字印錯 回應稱字體不同   原標題[新臺幣紙鈔「壹」字印錯?臺官方回應稱字體不同]  中新網6月24日電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報導,近日有人質疑新臺幣紙鈔印錯,「壹」仟圓或「壹」佰圓的「壹」字上方為「土」還是為「士」,讓人傻傻分不清楚,對此,臺灣地區「央行」強調,壹仟圓及壹佰圓鈔券上面額字體系採用「魏碑體」,並非土、士分不清。
  • 人民幣正式「登臺」 與新臺幣交易迅速升溫(圖)
    新華社記者 王小川 攝   來源:經濟參考報    人民幣正式「登臺」:新臺幣與人民幣交易升溫  大河網訊  兩岸周末包機啟航與大陸居民赴臺旅遊正式開放,是半個多月來兩岸關係中最受矚目的兩件事,而在此之前不久,人民幣在臺灣本島實現與新臺幣的雙向兌換,同樣受到兩岸乃至海外高度的關注,堪稱在海峽兩岸交流交往史上具有指標性意義的一大突破
  • 臺印刻雜誌舉辦兩岸文學高峰會
    臺灣《印刻文學生活志》承辦「兩岸文學高峰會」活動,邀請10位大陸著名文學作家及學者於3月25日至4月1日到臺,進行為期8天的文學參訪。   據報導,該10位作家包括:著有《百年追問》的上海文匯出版社長蕭關鴻
  • 開放與人民幣雙向兌換 新臺幣背後的故事
    「梅、蘭」在臺灣暗喻為錢   「梅蘭梅蘭我愛你……」,「你像蘭花著人迷,你像梅花年年綠,看到了梅蘭就想到你……」,千萬別誤以為這是情書裡的句子,上世紀80年代,這首叫《梅蘭梅蘭我愛你》的歌曲在臺灣大街小巷流行。這首曲子當中的「梅、蘭」兩字,在島內暗喻為錢,所以這首曲子也被笑稱有「鈔票、鈔票我愛你」的意思。
  • 大陸遊客在臺消費 7年累計破萬億新臺幣(圖)
    原標題:大陸遊客在臺消費 7年累計破萬億新臺幣(圖)(中時電子報圖 李鋅銅攝)   據臺灣中時電子報報導,2008年開放大陸遊客赴臺觀光迄今,赴臺陸客年年成長,臺灣觀光外匯收入也屢創新高。尤其在今年,陸客全體赴臺創造的外匯累計總收入,將突破1萬億新臺幣。   2014年有991萬人次島外旅客赴臺,陸客就佔了398萬,不但赴臺人數最多,而且也是「最會花」的島外旅客。
  • 兩岸開啟現鈔互換:個人可用人民幣買新臺幣了
    昨日,客戶在臺灣銀行上海分行櫃檯兌換新臺幣。新華社供圖  昨天台灣銀行上海分行櫃檯  正式開啟人民幣、新臺幣現鈔互換  (記者周裕嫵)兩岸貨幣清算機制啟動後,首批無需經第三地銀行而直接「登陸」的新臺幣昨天在臺灣銀行上海分行櫃檯正式開啟現鈔兌換。
  • 微信上幫人兌換新臺幣被騙近25萬 廈警方赴成都揪出臺籍騙子
    原來,「梁某傑」是通過網絡聊天工具和黃某聯繫上的,黃某就把這單「業務」介紹給肖某,而「梁某傑」發給肖某的匯款單子是通過PS偽造的。  接到報警後,湖裡公安分局立即展開偵查,反詐騙中心從涉案銀行帳戶上凍結到16萬餘元,剩下的7萬多元被取現和用於購買了1臺iPad。  民警發現,詐騙電話通話地和取款地均在四川成都。
  • 首發團大包小包滿載歸 臺收穫四千萬新臺幣(圖)
    大陸來臺觀光首發團抵達臺灣南投著名景點--日月潭遊覽。  十三日,又一批大陸遊客分乘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航班飛返廣東、上海及北京。至此,大陸居民赴臺灣旅遊首發團最後一批客人結束寶島十日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