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諾貝爾獎中沒有數學獎?數學算不算是科學?

2020-12-12 芝士分解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1833年出生於瑞典斯德哥爾摩,是瑞典傑出的化學家、工程師、發明家、企業家。他一生共獲得技術發明專利355項,其中以硝化甘油製作炸藥的發明最為聞名。不僅如此,他還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開設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積累了巨額財富。

1896年12月10日,諾貝爾在義大利逝世。彌留之際諾貝爾立下遺囑,將他遺產的大部分(約3100萬瑞典克朗)作為基金,以其利息分設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及和平五個獎項,以嘉獎各國在以上領域對人類做出重大貢獻的人。

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

1901年12月10日,諾貝爾逝世5周年時首次頒發諾獎,自此以後,除因戰時中斷外,每年的這一天分別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和挪威首都奧斯陸由國王舉行隆重的授獎儀式。1968年,瑞典國家銀行在成立300周年之際,捐出大額資金給諾貝爾基金,增設「瑞典國家銀行紀念諾貝爾經濟科學獎」,通稱「諾貝爾經濟學獎」,該獎於1969年首次頒發。

至此,每年的諾貝爾獎包括了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和經濟學獎。但很多人不禁好奇,為什麼諾貝爾獎中就偏偏沒有數學獎呢?

諾貝爾獎牌

對於諾貝爾獎中為什麼沒有數學獎,歷來有兩種說法。

其一說,諾貝爾16歲就終止了公立中學的教育,沒有上過大學,後來只是從一位俄羅斯有機化學家那裡接受一些專業教育,正是那段教育引起諾貝爾對硝化甘油研究的濃厚興趣。諾貝爾是一個天才發明家,他的發明來自敏銳的直覺和非凡的創造力,而他所生活的19世紀下半葉,化學領域的研究一般也不需要高等數學,因此他在遺囑中不設數學獎。

其二說,諾貝爾曾有一個小他十多歲的女友,後來他發現女友對他不忠,私下和一個叫米塔格·萊弗勒的數學家交往甚密,最後兩人私奔。此事對諾貝爾打擊很大,他一直耿耿於懷,可能出於這個原因,諾貝爾不想讓情敵獲獎,所以他在遺囑中有意不設數學獎。

諾貝爾博物館

實際上,諾貝爾一生一共愛過三個女人。第一個是諾貝爾青年時期在巴黎邂逅的一個法國姑娘,不幸的是,那位姑娘不久猝然病逝;第二個是他的秘書奧地利大元帥弗蘭茲·金斯基伯爵之女伯莎,諾貝爾對她一見傾心,可惜伯莎早有心上人,後來成為男爵夫人,不是被數學家拐跑的;第三個是諾貝爾去奧地利進行商業旅行時,在維也納的一家花店裡結識的一個叫索菲的賣花姑娘,此後諾貝爾與索菲維持了近15年的關係,最後這個貌美如花的女子背叛了諾貝爾,但對象是一個匈牙利的軍官,也並非數學家。

中國首位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

其實回顧19世紀下半葉,當時的物理化學等科研領域還不太需要藉助高等數學工具,最基本的四則運算就能夠解決大多數的問題。於是有學者猜測,諾貝爾不設立數學獎是因為他無法預見未來數學在各學科推動中的重大作用。

也有學者認為,像物理、化學、醫學等都是可以對現世做出實際性貢獻的發明和發現的科學,而數學作為一門理論學科,它是科學的語言和工具,嚴格意義上不算作科學,它幾乎是哲學甚至是藝術(一些國外數學系的本科生拿的學位通常不是科學學士而是藝術學士。)

數學的結果無法得到現實世界的驗證,換句話說數學是從公理推導出來的,只要公理沒問題後面都是邏輯的必然導出,所以從實驗驗證的角度來講不具有可證偽性,因此不算是科學。同時數學裡被證明的幾乎都是猜想性的東西,或者是純邏輯層面的、並不在實際生活中有直接顯著展現的東西。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獲獎者——屠呦呦

但時至今日,我們都知道數學作為一門基礎學科,它是所有科學研究的必備工具,所有涉及到科學的研究都或多或少的會應用到數學。像物理、化學、生理學與醫學、經濟學……這些諾貝爾獎項裡,沒有一個學科離得開數學。

菲爾茲獎

諾貝爾獎雖然沒有設數學獎,但國際數學界也有一個代表數學界最高成就的大獎———菲爾茲獎(Fields Medal)。它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要求設立的國際性數學獎項,於1936年首次頒發,每四年頒獎一次,因此也常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

相關焦點

  • 大名鼎鼎的諾貝爾獎裡為什麼沒有數學獎?居然是這種無聊的原因
    在眾多的世界級科學獎勵中,諾貝爾獎是最高級別的獎,它為科學家帶來了至高無上的榮譽。在我們耳邊經常聽到某某獲得諾貝爾物理獎、化學獎、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等,可從來沒有聽說過諾貝爾數學獎,這是為什麼呢?這是最扯淡的說法,諾貝爾獎1901年才開始創立,高斯去世的時候還沒有諾貝爾獎……諾貝爾的女朋友跟一個數學家跑了傳聞諾貝爾有個比他小13歲的女友Sophie Hess,在結婚前和一位數學家私奔了,這件事讓諾貝爾很受刺激,他從此不談婚娶,直到生命盡頭仍是個單身漢,也正是因為這件事諾貝爾在設立諾貝爾獎時毫不客氣把數學排除在外
  • 諾貝爾為什麼沒設立數學獎?
    大家都知道, 在世界範圍內,諾貝爾獎通常被認為是所頒獎的領域內最重要的獎項。諾貝爾獎最初分設物理、化學、生理學或醫學、文學、和平等獎項,許多科學家夢寐以求能夠獲得諾貝爾獎,但被譽為「科學女皇的騎士」的數學卻沒被納入諾貝爾獎的評選範圍,這又是為什麼呢?今天這篇文章,一起了解諾貝爾為什麼沒設立數學獎!
  • 諾貝爾為什麼沒有數學獎?有一種說法是「因為愛情」!
    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薛瑩這幾天是諾貝爾頒獎季,隨著一個個獎項被頒出,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也浮出水面——諾獎為什麼沒有數學獎?因為諾貝爾壓根就沒有設立數學獎。為什麼呢?有一種說法,是這樣的:諾貝爾為了創立諾貝爾獎,留下了3100萬瑞典克朗(約合今天的2.65億美元),設置了物理、化學、文學等5個獎項(後來設立了經濟學獎項),但沒有數學。
  • 為什麼「諾貝爾獎項」裡偏偏沒有數學獎呢?你是真的知道嗎?
    眾所周知,諾貝爾獎是科學界公認為最大,最權威的獎項,要是一名很厲害的科學家沒有得過諾獎,他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牛,可見其在學術圈的地位也是無人可撼動,咱們先聊聊諾獎的由來。相信大家也都注意到了,諾獎幾乎是包含了人類科學的所有領域,甚至連文學都有,可為甚偏偏沒有數學獎呢?相信如今的學子都是知道其數學的重要性的,不但是很多領域的基礎學科,還在考試中佔的分值都是No.1,莫非是諾貝爾老先生遺漏了數學?非也非也。
  • 有物理,化學,醫學,和平和文學,為什麼沒有數學獎
    我們知道諾貝爾獎項目代表著科學家在這個領域對人類有著巨大的進步,因此諾貝爾獎被認為是對世界範圍內最具代表性的獎勵。讓人疑惑的是諾貝爾獎在物理、化學、醫學、和平、文學等領域的應用,為什麼卻不在基礎科學技術領域?事實上這是有原因的。
  • 充滿爭議的諾貝爾,傳聞中他因情敵故意不設數學獎,如今真相大白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頒獎季又來了,作為最知名的全球性科學獎項,諾貝爾獎得主名單每一次公布都能吸引人們極大的興趣。獲得諾貝爾獎不但能領取豐厚的獎金,而且更重要是,諾貝爾獎本身就是對科學家工作的一種極大的肯定,足以載入史冊。而且大部分科學家其實並不缺錢,所以他們更看重諾貝爾獎帶來的榮譽。
  • 為什麼諾貝爾獎沒有數學獎?答案是……
    新華網微信公號消息,10月2日,2017年諾貝爾獎頒獎周拉開帷幕,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瑞典。生理學或醫學獎、物理學獎已揭曉,在接下來的幾天內,文學獎、經濟學獎等六大獎項獲獎者名單也將逐漸揭曉。 諾貝爾獎有何由來?它的背後又有什麼不為人知的故事?有哪些學者可能金榜題名?
  • 五問諾貝爾獎為什麼,拒領諾獎的大咖都有誰?
    一、爭鳴:中國為什麼很難獲得諾貝爾獎? 這個問題我之前思考過,也在文章中簡單提及過,這裡再完善一下。首先是語言的問題,中國的詩詞歌賦,翻譯成諾貝爾獎的哪些評委們使用的語言,可能就喪失了其本來的味道。說句不好聽的,差勁的翻譯猶如嚼飯餵人,喪失其精華的東西讓哪些評委品嘗自然是味同嚼蠟。
  • 大佬的腦洞就是不一般,諾貝爾獎、菲爾茲獎是如何由來的?
    我們都知道諾貝爾獎一直都是一個自帶熱度的獎項,不論是搞科學的還是搞文學的,只要能夠抱回一座諾貝爾獎盃,立刻就能名揚世界,身價倍增!諾貝爾獎是由阿爾弗雷德·貝恩哈德·諾貝爾設立的,含金量極高的一個獎項,其中包括物理、化學、生理學、醫學、文學與和平等五個獎項,其中1968年新增了經濟學獎。
  • 諾貝爾沒設數學獎,真是因數學家橫刀奪愛?其實諾貝爾就沒結過婚
    而諾比爾生命的寶石無比璀璨,他一生擁有355項專利發明,並且在歐美等五大洲20個國家建立了約100家公司和工廠,因此諾貝爾設立的諾貝爾獎在他死後百多年依然有獎金髮。 1895年,諾貝爾在臨終前立下遺囑,表示把遺產中約920萬美元作為基金,將每年所得利息分為5份,設立了諾貝爾獎,分為物理學家、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和平獎5種獎金,
  • 盤點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獎獲得者
    數學家的資料:極客數學幫今天來給大家講講有關於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菲爾茲數學獎與他的獲獎者們。趕快來看看吧。菲爾茲獎是據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的要求設立的,被視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諾貝爾獎未設數學獎)。第一位獲得菲爾茲獎的華人數學家是丘成桐。菲爾茲獎是以已故的加拿大數學家約翰·查爾斯·菲爾茲(John Charles Fields)命名的。
  • 中國天才數學家,拒絕愛因斯坦科學研究邀請,直言:他數學太差!
    陳省聲從來沒有進過學校念書,所以對這樣的事情覺得十分的驚訝。他不明白為什麼老師會打學生?在回家之後,他就告訴祖母,自己不想去學校。祖母便覺得很奇怪,畢竟之前陳省聲一直想去學校學習,如今只上了一天的學怎麼就不願意去了?陳省聲就將今天所看到的事情告訴了祖母,擔心自己會挨老師打掌心,所以堅決不去學校。
  • 為什麼中國很少諾貝爾獎獲得者?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作為擁有355項專利的擁有者,這個名字您一定不陌生,他就是諾貝爾獎的創立者諾貝爾。而「諾貝爾」獎更是對一個科學家、一個學者所獲成就的最大認同,然而國外頻頻獲獎,可中國人很少有諾貝爾獎的獲得者,原因是什麼,聽華人「諾獎」得主朱棣文怎麼說。
  • 國際數學大師評丘成桐:在哈佛,一人就是一個數學系
    1983年,年僅33歲時丘成桐就獲得代表數學界最高榮譽的菲爾茲獎,是第一位獲得這項被稱為「數學界的諾貝爾獎」的華人,也是繼陳省身後第二位獲得沃爾夫數學獎的華人。截至2018年,世界上共有60位數學家獲得過菲爾茲獎,其中2位為華裔數學家,分別是1982年獲獎的數學家丘成桐和2006年獲獎的數學家陶哲軒。國際數學大師、菲爾茲獎獲得者唐納森稱他是「近四分之一世紀裡最有影響的數學家」。
  • 法國學生數學成績歐洲倒數第一!頻出數學天才法國為何遭亞洲吊打
    「不佳」。在上一版2015年的TIMSS調研中,法國的成績已經不那麼理想,並且這一狀況到現在也沒啥改善……法國小學四年級(CM1)的數學評分為485分,比2015年有輕微退步(488分)。這個數字是什麼概念呢?國際平均水平為500,而第一名新加坡的成績是傲人的625分。
  • 美國孩子數學差,卻培養出最多的科學家,原因藏在美式數學教育裡
    不管是在印象裡還是在實際測試中,美國孩子的數學差都是一個事實,但在另一方面這種印象卻並沒有得到良好的數據支撐:那就是美國擁有著目前為止世界上最多的科學家,在歷史上曾發布過的諾貝爾獎當中,美國本土培養的科學家佔了50%,如果再算上非美國國籍但在美國完成科研任務的科學家,那就足足有70%了。
  • 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丘成桐:中國數學,必須強大
    丘成桐的博士生、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教授劉克峰說,「是不是數學強國,要看你有多少在世界被認可的數學家。」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世界菲爾茲獎得主共63位,美國佔13位,法國11位,俄羅斯9位,亞洲的日本3位,伊朗2位。單從數量上看,菲爾茲獎得主比諾貝爾獎得主還稀缺。
  • 法學生數學成績歐洲倒數第一!頻出數學天才的法國為何不如亞洲?
    國際教育成就評價協會(IEA)8日公布的「國際數學和科學評測趨勢」(TIMSS)國際排名顯示,法國小學四年級和初三學生在數學和科學課程的表現「不佳」。▲維拉尼和託多薩安在2018年的報告中指出,數學在法國教學體系中處支配性地位,導致無論是學生還是家長都對這門科目有種廣泛的貶低心理,從七歲的孩子開始,大家就說「數學真無聊」。圖為維拉尼(右)在2010年菲爾茨獎頒獎儀式上。
  • 邂逅在西雅圖的應數學長
    問我為什麼選擇西雅圖,可能也是因為它是離中國直接飛行時間最短的美國城市了吧。 再說一說華盛頓大學,QS世界大學排名top前100的學校,始建於1861年,是華盛頓州西雅圖市的一所公立研究型大學,在Tacoma和Bothell也有校區。作為全球頂尖大學,華大培養出了一批傑出人才,獲得的獎項包括諾貝爾獎、菲爾茨獎和圖靈獎等。
  • 從數學神童到獲菲爾茨獎
    時年31歲的華裔數學家陶哲軒2006年8月22日在國際數學家大會上獲得了菲爾茨獎,成為繼1982年首位華裔數學家丘成桐教授榮獲菲爾茨獎後,獲此殊榮的第二位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