價值6910萬的「馬首」回歸,背後的曲折故事,幾乎無人知道

2020-12-15 奔走的文史

價值6910萬的「馬首」回歸,背後的曲折故事,幾乎無人知道

中國近代史是一部受屈辱的歷史,自從1840年國土大門被列強用堅船利炮打開後,我國就一直處在挨打的過程中。

當列強踏進北京城時,不少的金銀珠寶全部被洗劫一空,最讓人可恨的是,在火燒圓明園的罪惡行徑中,他們盜走了原本屬於我國的最珍貴的十二生肖銅首。

隨著歷史的不斷發展,隨著我國經濟實力的不斷攀升,我國已經處在國際大國前列,但是那些流失海外的文物卻依然還沒有回到祖國的懷抱。

但是在今年的12月國家文物局傳來一個好消息,那就是一直流失在海外的圓明園馬首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件事情不但對國家來說是一件好事,而且對人民群眾也是好消息。

其實馬首回歸祖國背後的曲折故事,卻令人惋惜。

馬首的鑄造故事

在2000多年前的圓明園中,有這樣的十二件工藝品,被作為海晏堂外的噴泉主要構件,這十二件工藝品就是以中國十二生肖為靈感而製造的,被後世成為「十二生肖獸首」。

這十二件工藝品是由乾隆年間的宮廷畫師郎世寧參與,法籍神父蔣友仁設計而打造的,不但有著中國傳統的文化底蘊,而且還帶著西方的設計理念,這是一次中西方藝術意識的碰撞,很幸運的是,這十二件藝術品就是這次藝術碰撞的產物。

對於馬首來說,它的設計是以精煉紅銅為材料,再以失蠟法鑄造成型,這樣一來,既顯得色彩厚重,而且就算曆經千年也不會產生腐蝕的現象。

再加上,馬首在模樣上來說,神態栩栩如生,就連毛髮也能夠清晰可見,這就可以看出當年的工匠的製造水準有多高。

但是就是這樣的一件價值連城的工藝品,在當年列強火燒圓明園中,連同其他的十一件獸首一起流失在海外,幾百年來,不斷牽動著祖國人民的人,希望國家能夠讓它們儘早回到祖國的懷抱。

馬首的拍賣過程

最初聽到馬首即將在香港被拍賣的時候是在2007年8月,國家文物館第一時間和香港方面取得聯繫,希望通過制止文物拍賣的活動,並且真誠地表達了想要用馬首回歸祖國來促進大陸和香港的繁榮發展。

就在2017年的9月,著名的愛國商人,港澳知名企業家何鴻燊在聽說這件事情後,斥巨資將馬首買了下來,國家文物局對何先生的愛國舉動大加讚賞。何先生還承諾一定會讓馬首回歸祖國,他也希望自己的行為能夠讓更多人參與到保護文物關愛文物的活動中來。

就這樣,馬首先是在香港和澳門兩地的博物館進行展覽,為之後回歸祖國打下了基礎,也就是因為這香港澳門的展出,才讓兩地的人民加強了對文物回歸祖國的意識。

這次對於馬首的拍賣活動,以及在香港澳門兩地的展出,不但做好了文物回歸祖國的準備工作,而且有力地弘揚了愛國精神。

馬首的回歸之路

終於,盼望了多年的馬首回歸在2019年11月13日被提上日程,在國際為文物局舉辦的「回歸之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流失文物回歸展」中,何鴻燊先生信守承諾,將馬首無償捐獻出來作為展品來展出。

為了能夠讓馬首得到應有的保護,國家文物局打算將其回歸原屬地,放在現在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保管。

在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終於為這件流失在海外多年的文物舉行了入藏儀式,我國百年來期盼獸首回歸故土的願望終於實現了。

小結

每一件流失在海外的文物都在時時刻刻的牽動著祖國人民的心,我們期盼著它們回歸故土,因為我們知道它原本就是屬於故鄉的,我們能做的就是不遺餘力的將它們收回來。

希望下一個流失海外的文物我們也能夠讓它如此順利地回到祖國。

相關焦點

  • 馬首回歸圓明園,歷史故事裡有記憶更有情感
    2020年最後一個月的第一天裡,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是一個重大新聞。結束百餘年流離的馬首銅像,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從皇家私藏到屬於全體人民的文化遺產,馬首銅像的故事既是一個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也是一個增強中華民族凝聚力的契機。
  • 「馬首」銅像回歸圓明園 今起在正覺寺展示 回歸的曲折你可能不知道
    攝影/新京報記者 浦峰  此次入藏儀式由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舉辦,《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國家文物局會同北京市有關方面,選定圓明園正覺寺作為馬首銅像展示場地,文物建築文殊亭作為馬首展區。通過實施展示提升與安防改造工程,正覺寺具備了文物安全與展覽條件,國家文物局將馬首銅像正式劃撥圓明園管理處收藏。
  • 何鴻燊:6910萬港元是有點貴,但為了讓國寶回歸祖國,也是值得的
    「6910萬港元的確是有點貴,但為了讓「國寶」可以早日回歸祖國,貴點也是值得的。」在拍得「國寶級文物」馬首銅像後何鴻燊這樣說道。2007年8月,當人們都在熱切盼望一年後北京奧運會的時候,一則關於中國文物的消息攪動了億萬國人的心。
  • 熱評丨馬首回歸圓明園,歷史故事裡有記憶更有情感
    2020年最後一個月的第一天裡,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是一個重大新聞。結束百餘年流離的馬首銅像,是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馬首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已回歸的究竟如何重回祖國?
    近日,圓明園十二生肖銅獸裡的馬首銅像,正式回歸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了首件回歸圓明園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 從英法聯軍掠奪,再到如今回歸原屬地,這闊別160年的馬首銅像經歷怎樣一個歷程,或許沒有人能夠完整知道。
  • 圓明園「馬首」回歸,左耳朵被壓彎,背後一段血與火的民族劫難史
    160年前,圓明園慘遭英法聯軍洗劫,從此流落海外的馬首銅像,於2020年12月1日正式回歸圓明園。此前,已有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先後回到祖國懷抱,現珍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這座圓明園馬首的藝術價值有多高?又是如何輾轉回家的?
  • 馬首時隔160年重回圓明園 至此鼠首等七尊獸首已回歸
    160年後,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在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這也就意味著圓明園馬首銅像的管理權正式劃歸圓明園管理處。
  • 「馬首」歸園,這些曲折你可能不知道
    今天,馬首銅像「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此前,已有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分別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馬首銅像是怎麼「回家」的?
  • 「馬首」回家 成首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中國國家文物局正式將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收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百年夢圓——圓明園馬首銅像回歸展》同期開展。  在外飄零百餘年的馬首銅像,12月1日終於回歸闊別已久的「家」——圓明園。這也符合世界考古界的慣例「文物最好能回到它的母體」。  1860年英法聯軍闖入北京,搶掠焚毀了圓明園。
  • 「馬首」回家了
    2007年,澳門商人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此後,馬首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國家文物局的協調下,2019年11月,何鴻燊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獻禮。1日的入藏儀式上,馬首銅像終回故土。記者看到,圓明園馬首被赫然置於圓明園正覺寺的中間。
  • 圓明園馬首將展出三年什麼狀況?馬首是怎樣回來的 還有哪些獸首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圓明園馬首將展出三年什麼狀況?馬首是怎樣回來的 還有哪些獸首沒有回來? 圓明園馬首將展出三年具體怎麼回事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看一下, 近日,在經過了160年的流離,圓明園馬首銅像正式入藏圓明園正覺寺,成為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馬首回歸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已有七尊回歸,還差五尊
    2019年11月13日,文化和旅遊部、國家文物局在中國國家博物館隆重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捐贈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被何鴻燊先生正式捐贈給國家,國家文物局經與何鴻燊先生協商一致,將馬首劃撥北京市圓明園管理處收藏,回到圓明園的懷抱,為其159年回歸之路畫上圓滿句號。
  • 馬首回歸,十二生肖銅首現有幾個在中國?
    十二生肖像是展現中西方文化交融的藝術珍品,在國際上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鑑賞價值。當年侵略軍搶劫時,也是將其作為最珍貴的寶物對待。 如今,距離第二次鴉片戰爭已近兩百年,這十二個獸首銅像身在何方呢?現在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各個銅首的現狀。
  • 「馬首」回家了
    2007年,澳門商人何鴻燊斥資6910萬港幣購得圓明園馬首銅像並宣布捐贈國家。此後,馬首銅像一直在港澳地區公開展示,為增進港澳同胞對祖國文化的了解、弘揚愛國主義精神發揮了積極作用。在國家文物局的協調下,2019年11月,何鴻燊決定將馬首銅像正式捐贈國家文物局,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和澳門回歸20周年獻禮。
  • 結束160年的流離 馬首回歸圓明園———要聞——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圓明園十二生肖目前已知的八個獸首中,馬首的故事最豐富,回歸之路跌宕起伏。  馬首銅像,原為圓明園海晏堂外十二生肖獸首噴泉主要構件之一。1759年,海晏堂建成,「海晏」一詞取「河清海晏,國泰民安」之意。獸首銅像鑄造完成後,呈「八」字形分列在噴水池兩旁的人身石臺上,每個動物就是一個噴泉機關。每天,十二生肖獸首銅像依次噴水,分別代表全日不同時分。正午時分,十二獸首會同時噴水。
  • 「馬首」回歸圓明園!
    馬首回歸之路,匯聚黨和政府、港澳同胞磅礴力量,符合人民群眾殷切期待,詮釋著「民族弱則文物失,國運強則文化興」的深刻道理,樹立了新時代流失文物回歸原屬地的成功範例。杜飛進在講話中指出,北京文物資源多、文物等級高、研究價值大。構建具有首都特點的文物保護體系,做好文物的保護研究和傳承利用,守住文物安全的底線,讓文物「活」起來,豐富全社會歷史文化滋養,意義尤為重大。
  • 曾流失海外的馬首今天回歸圓明園!歷史不容遺忘!
    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今天(12月1日)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
  • 文化新觀察丨「馬首」歸園,這些曲折你可能不知道
    今天,馬首銅像「回家」了,回到原屬地圓明園。這是160年來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此前,已有6尊圓明園流失獸首銅像通過不同方式回歸祖國,分別存於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保利藝術博物館。馬首銅像是怎麼「回家」的?
  • 馬首時隔160年重回圓明園,其餘獸首今何在?
    ▲馬首銅像(圖源國家文物局官方微博)160年後,2020年12月1日,國家文物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在圓明園正覺寺舉行「圓明園馬首銅像劃撥入藏儀式」,圓明園馬首銅像結束百年流離,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重要文物。在儀式上,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司長羅靜向北京市海澱區圓明園管理處交接了馬首銅像劃撥入藏清冊。這也就意味著圓明園馬首銅像的管理權正式劃歸圓明園管理處。
  • 圓明園迎第一件獸首回歸,一文看懂它和十二生肖背後的故事
    原創 朵朵編輯部 耳朵裡的博物館你好啊,我是朵朵~進入到2020年最後一個月,圓明園有了好消息:馬首銅像回家了!圖源:新華社闊別160年,馬首銅像成為第一件回歸圓明園的流失海外的重要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