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0萬留學生的兩難選擇:不足5%的人能回國,害怕學業、就業受影響

2020-12-10 新浪財經

來源:華夏時報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崔笑天 北京報導

新冠疫情正在席捲全球,累計確診人數已突破135萬。目前,海外留學生群體正在面臨一次艱難的抉擇。

據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4月2日介紹,我國海外留學生人數達到160萬,目前尚在國外的大約142萬人。其中美國41萬人,加拿大23萬人,英國22萬人,德國法國11萬人。

對於留學生而言,回還是不回,是個問題。回國不僅一票難求,還面臨著飛機上的交叉感染風險,未來的學業也會受到影響;選擇不回國,在中西方的防疫觀念衝突下,他們無法戴口罩出門,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的華人身份遭遇「軟暴力」,國外私立醫療體制下,藥品、床位、醫護人員能否跟上,醫療費用是否可以負擔也成問題。

一位在疫情期間進行海外心理援助的心理醫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目前至少一半的問診對象都會提到回國的問題。有一個年輕的留學生,權衡利弊之後決定不回國,可是卻遭遇了父母的「電話轟炸」。

李飛是一名在加拿大留學的交換生,按照原定計劃,他在今年9月就可以順利畢業歸國,但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他所有的規劃。深思熟慮下,他決定回到北京,在經歷了20個小時不吃不喝的旅途後他順利入境,目前在第一入境點西安進行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

「只有不到5%的人能回來」

對海外留學生而言,「限航令」無異於一枚「重磅炸彈」,讓他們炸開了鍋。

3月29日,中國民航局實行限航,要求國內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任一國家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條航線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外國每家航空公司經營至我國的航線只能保留1條,且每周運營班次不得超過1班。

李飛告訴《華夏時報》記者,由於此時恰逢學期末,身邊很多同學都提前訂好了4月中旬的機票,準備考試一結束就回國。但是現在多趟航班被取消,回國的計劃也泡了湯。「我身邊的朋友都非常難受,但是也沒有辦法。」他說。

限航令的力度有多大?李飛給記者算了一筆帳:中國和加拿大通航比較多的有4個城市,多倫多、渥太華、溫哥華、蒙特婁,每個城市大概一周有5趟航班,一共20趟航班,但現在只能留一趟。同時僅剩的這趟航班上座率降低到了75%,也就是說,與曾經的客運量相比,只有不到5%的人能回來。一位留學生家長曾這樣形容自己在這段時間的所見所聞:「很多家長到處哭著求人買機票,瘋了一樣。」也有留學生急得直哭,最終花了8萬左右買到了一張公務機的回國機票。

民航局運輸司相關負責人表示,根據這一措施,每周航班量將下降到130班左右。經測算,每天通過航空入境的旅客人數將由目前的2.5萬人降到5000人左右。

《華夏時報》記者在第三方平臺上搜索加拿大多倫多至北京的機票,發現4月28日之前都顯示無票,而即便有票,也均為中轉航班,飛行時間長達60個小時,價格也飆升到了一兩萬。

限航的背後是中國面對境外輸入的防控壓力。3月27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峰表示,當前境外疫情大流行呈加速趨勢,我國防輸入壓力持續加大,隨著境外病例輸入,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數量已連續7日上升,3月26日相比19日增幅為78%。

據衛健委官網數據顯示,4月6日0—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32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698例(含重症病例21例)。

20小時的歸國路

幸運的是,李飛的航班沒有被取消。加拿大時間4月1日下午5點,他踏上了歸國之路。

「下午5點的飛機,正常是下午2點開始檢票。但是我到了機場才發現,早晨9點就有人排隊了。因為有一個說法,先檢票的人有機率可以加錢買到一個靠前排的座位,能稍微安全一點。」李飛說。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防止飛機上的空氣循環不暢,導致交叉感染,同行旅客基本上都用防護服、口罩、護目鏡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李飛自己也不例外。飛機飛行時間15個小時,空乘分發了兩包小零食與兩瓶礦泉水,但幾乎沒有人去動,也沒有人上廁所。

李飛這趟航班的目的地是北京,可是卻在西安降落,這是由於北京實行了「第一入境點」政策,分流緩解入境壓力。中國民用航空局運行監控中心副主任孫韶華表示,3月23日零時開始,所有目的地為北京的國際始發客運航班均須從天津、石家莊、太原、呼和浩特、上海浦東、濟南、青島、南京、瀋陽、大連、鄭州、西安12個指定的第一入境點入境。

而這些在第一入境點入境的旅客,八成以上均在當地接受14天集中隔離觀察。民航局數據顯示,截至4月1日,第一入境點機場累計入境旅客2.47萬人,其中留置旅客2.07萬人,留置率84%。調整涉及境外18個國家,航班量排在前3位的國家分別是美國13班、日本13班、加拿大10班。5天之後的4月6日,第一入境點機場累計入境旅客達到2.57萬人。

「飛機降落以後,工作人員讓我們兩三排一組往下撤,間隔大概是十幾分鐘。走過一段路後,大家開始排成長隊接受核酸檢測,」李飛說,「期間工作人員會詢問你是否有輕微症狀,身體有沒有難受之類的,這個環節是會錄音的,如果隱瞞應該會承擔法律責任。」

當時是晚上10點,天已經黑透了,當系列手續都辦妥之後,在一個空曠的大廳裡,工作人員為旅客提供了一頓免費晚飯。大家的情緒稍微放鬆了,有人開始短暫摘下口罩,進行18個小時以來的第一次喝水和進食。

據李飛透露,進行核酸檢測以及辦理入境手續大概花了2-3個小時,隨後他們被送上大巴等待2個小時,再被送往西安的賓館進行集中隔離。這是一所當地的五星級酒店,房間條件令李飛感到滿意。「這裡的舒適度還是不錯的,雖然這裡沒有洗衣機,也沒有人給你收拾被褥,但是三餐送到門口,每天還有水果和零食,茶包、方便麵都是可以續的。」他說。

海外留學生的艱難選擇

很多像李飛一樣的留學生正在陷入兩難境地:回還是不回?

一方面,對於選擇留守國外的留學生來講,當地的防疫觀念與中國很不一樣,這讓早早了解武漢疫情的他們想做一些準備卻發現無從下手。「我在加拿大與人合租,室友的觀念比較西化,在疫情期間,他不帶口罩,還會在家裡舉辦小型party。」李飛說這都讓他感覺心驚肉跳,但是卻勸阻無效。

當地的商店裡也基本買不到口罩。「有一次我出門,問售貨員有沒有口罩賣。他們看了我一眼,說不賣,『我們原來不賣,現在不賣,未來也不會賣。』」李飛說。在西方人的觀念裡,似乎是有病的人才需要戴口罩。當李飛戴口罩去超市採購一周的食物時,他發現所有的當地人都在盯著他。

與此同時,一些對華人的軟暴力也開始顯現。李飛表示,自己出去跑步的途中,遇到當地人,他們都會把頭轉過去,用手去捂住口鼻。

更讓留學生擔憂的是,一旦疫情擴散,國外的醫療資源能否跟上。多位留學生告訴《華夏時報》記者,西方國家以私立醫療為主,如果患者持續增加,藥品、床位、醫護人員夠不夠用是個問題。

還有醫保能否覆蓋後續的治療費用。以美國為例,民眾的核酸檢測已經免費,可以由保險公司負擔,但是確診患者後續的治療費用由誰負擔還不明朗。一位美國留學生向記者表示:「我不懷疑這裡的醫療水平,但是我比較擔心醫療成本,包括檢測價格、住院費用、後續藥物等等。我現在有美國的醫療保險,但是具體能報多少還不清楚。」

另一方面,能夠回國的留學生也陷入焦慮。這種焦慮來自於對感染病毒的不確定性,更來自學業與就業的壓力。李飛還剩一個學期就畢業了,學校通知他們下一學期的課均改成網課,考試也是在網上進行。所以這次他回國帶了全部的東西,並且不準備再返回加拿大。「下個學期不管是上課還是交作業、考試,都面臨很大困難。一是身邊沒有同學可以合作、討論;二是要倒時差在凌晨爬起來上網課,分數也容易低。」李飛說。

看得再遠一點,李飛擔心畢業辦手續回不去的問題,而對一部分未來想要在加拿大工作與生活的留學生來說,在疫情期間回國對他們的影響更大。他們沒有辦法保證畢業時能回到學校,也無法保證留學這幾年有足夠的總時長待在加拿大,而這兩項都會對他們留加拿大的計劃產生影響。

上述美國留學生也告訴記者,留學生拿的都是學生籤證,對於往返中美之間有一些規定,尤其現在還在學習期間,選擇回國可能會對繼續保持籤證產生不利的影響。

責任編輯:徐芸茜 主編:陳巖鵬

相關焦點

  • 疫情下畢業的海外留學生:思考再三,還是決定回國就業
    今年7月剛從雪梨大學畢業,準備入職當地公司實習的小馬無奈地表示,「但是也沒辦法,澳大利亞當地的就業狀況也不太好,思考再三最後還是決定回國找工作。」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就業形勢嚴峻。據國際勞工組織報告,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流失了4億個全職工作崗位。各國大公司接連宣布暫停應屆畢業生招聘工作,給應屆畢業的留學生出了一道就業難題。
  • 留學生回國都去了哪裡工作?這些專業畢業選擇多、就業廣
    近年來,高校畢業生每年都在增長,2020屆高校畢業生是874萬,就業壓力一年比一年大,尤其今年受疫情影響,人才需求下行,就業壓力和競爭可想而知。國內畢業生就業壓力如此,留學生回國面臨的就業壓力更大。根據在線職業教育網站UniCareer發布的《2020海歸就業力調查報告》,今年回國求職海歸數量將增長7成,達到80萬人。
  • 2019海歸就業咋樣?平均月薪過萬 22%因文化美食回國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2月19日電 (記者 吳濤)2019年,海歸就業待遇怎麼樣?19日,CCG(全球化智庫)和智聯招聘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2019年,企業招聘海歸平均月薪酬為10996元。「方便與家人、朋友團聚」是受訪海歸選擇回國發展的首要原因,佔受訪人數的60%。
  • 常青藤轉985,州立轉211:留學生可否轉學回國?
    8月24日,美國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發布數據顯示,海外新冠肺炎疫情累計確診病例超過2000萬例,累計死亡病例超過80萬例。要麼是擔心受到新冠肺炎病毒威脅,要麼是擔心學業中斷前功盡棄,中國留學生面臨兩難處境。此時,有專家再次提出留學生轉學回國的建議,並給出了初步設想:「常青藤」對應985,州立高校對應211。
  • 留學生在日本就業好不好?為什麼選擇在日本就業
    很多去日本留學的留學生,在畢業後有些會選擇回國,但是還有些會選擇在日本就業,作為亞洲數一數二的發達國家,日本消費水平和就業薪資水平偏高。那麼,留學生在日本就業到底好不好?日本企業為了擴大企業國際化確保勞動力供給,開始調整留學生就業方針,積極接受外國留學生就職成為各企業的新思路,並開始付諸實施。如果留學生學成後希望留在日本就業,現在這樣的機會也很大。因為日本家庭現在普遍有一種「少子化」的傾向,年輕的夫妻不願意生孩子,造成了社會上年輕勞動力的嚴重不足,非常需要像中國留學生這樣的生力軍進入,所以相對就業比較容易。
  • 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留學生優惠政策怎麼辦?
    2020年9月17日,官方發布了關於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的公告!根據公告內容,從11月1日起,將取消《留學歸國人員證明》的辦理。也就是說,從11月開始,就辦不到這個證明了。眾所周知,目前國內對歸國留學生開放了非常多優惠的政策,不論是買房、入戶、買車還是就業都有諸多便利。現在,這個證明不在辦理了,那回國留學生們所享受的待遇會受影響嗎?
  • 最難就業季?海歸別慌,留學生歸國優勢大盤點
    相對來說,到國外能得到的成長與收穫更多。 留學生就業分析 根據受訪海歸對「留學收益是否達到預期」的看法。總體來看,72%的留學生認為收益達到了預期。
  • 紐西蘭留學生:疫情影響學業 體驗不一樣生活
    中新網12月17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留學生群體對未來的生活和學業存在著各種迷茫和不確定。記者採訪了個幾個留學生朋友,他們談談各自感受。
  • 看看這些韓國留學就業崗位,感受留學生的薪資待遇!
    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從1978年到2018年底,出國留學人員中已有432.32萬人在海外完成學業,其中有364.14萬人在完成學業後選擇回國發展,佔已完成學業群體的84%。留學生回國之後的就業方向除了在專業領域繼續讀研或讀博士深造、從事公務員、事業單位以外,單憑韓語也可以有更多的就業空間,更不要說有韓國留學的經驗了,這會讓你在很多崗位的選擇中更具優勢。下面和立思辰留學小編一起來看一下會韓語或者有韓國留學經驗能從事什麼工作。
  • 留學生回國難,機票已經漲到15萬!疫情下美國留學生最關心的5個問題
    踏入3月中旬,國內新冠疫情基本控制,海外的情況卻不容樂觀起來了......截至13號中午,境外累計確診超過5.3萬,美國確診人數達到1746人!目前在美國中國留學生有369,548人。其中本科生約15萬人,研究生約14萬人,OPT保有量約7萬人。美國疫情的爆發,打亂了在美留學生們的出行打算、學業規劃,考試計劃等等。
  • 中國宣布:取消留學回國證明!留學生可在國內借讀清!
    大家都知道,往年,幾乎每個回國的留學生都需要開具留學回國人員證明,該證明意在證明留學生出國學習成果真實、有效。是留學回國人員在國內就業、升學、海外學歷學位認證等的重要依據。教育部文件原文如下:圖源:教育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部分我國學生赴境外國家和地區留學的計劃被迫改變、延遲甚至取消,不少學生面臨就學困難。為回應社會關切和需求,教育部採取系列政策舉措,切實解決這類學生的現實困難。
  • 紐西蘭留學生:疫情影響學業 體驗不一樣生活_神州學人
    中國僑網12月17日電 據紐西蘭天維網報導,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留學生群體對未來的生活和學業存在著各種迷茫和不確定。記者採訪了個幾個留學生朋友,他們談談各自感受。  工作不好找 先學車  Cheryl在奧克蘭大學讀完了金融學和數據科學雙學位,今年剛剛畢業。
  • 奇幻的2020,疫情下俄羅斯留學生們的兩難選擇
    Людмила同學:這是我在喀山留學的第三年,第一年預科暑假因為要參加學校的入系考試沒能回國,原本計劃大一暑假回國和家人團聚,大一的暑假遇到了疫情來襲,現在已經大二了,這是我留學的第三年,,,好想回家Владимир同學: 疫情期間擔心被感染,都不敢出去理髮,之前短髮的我,現在頭髮巨長。
  • 國外大學沒法畢業,留學生退學回國出路在哪?
    國外大學沒法畢業,留學生退學回國出路在哪? 一旦踏上了留學這條路,大概率只有兩個選擇,成功或失敗。如果留學順利,能夠順利完成學業畢業,那麼回國之後這段履歷必將增添光彩;但如果留學失敗,中途輟學,這時候留學生不僅很難給這一段失敗的經歷一個合理的解釋,還沒有學位繼續深造或者就業。
  • 疫情之下 60萬中國留學生去留兩難 該不該接小留學生回國?
    從數據上看,中國境外新冠肺炎累計確診過萬的國家已多達10個,分別是: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德國、法國、伊朗、英國、瑞士、荷蘭、比利時。其中,歐洲是「重災區」,累計過萬的國家佔8個。面對海外疫情的迅速蔓延,今日(3月30日),「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在報導中指出,回國還是留守,超過60萬名中國留學生正經歷艱難抉擇。3月24日,《環球時報》曾發表社評,探討為何中國有關部門應該開始行動起來,準備派專機接留學生歸國。
  • 發愁:留學生回不回國?怎麼回?回了再去怎麼辦?
    2020的開頭對每個群體都實在是太難了,疫情肆虐,對每個人都是考驗。就留學生群體來說,從2月初的大批對華停航、封關。相信不少留學生就去留問題糾結了不久,回來了的無法返程,在國外的又無法回來。在面對繁重學業的同時,還為國內的親友們擔憂,承受著各種社會壓力。
  • 美國籤證新規背後:只上網課或被要求離境 留學生面臨兩難抉擇
    來源:經濟觀察報美國籤證新規背後:只上網課或被要求離境 留學生面臨兩難抉擇「現在的我很糾結,原本前天已經訂好了7月26日凌晨從洛杉磯回國的機票,但現在新規出臺後,不知道該選擇回國還是不回國。」7月7日,加利福尼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學生姚樂樂對經濟觀察網表示。
  • 美國疫情升級,留學生選擇回國?還是休學?延畢?來聽聽看他們怎麼說→
    是否回國,成了近期許多留學生糾結的心事。「現在的問題,不是美國安全不安全,而是大部分人下學期都走了,校園就像一個『鬼城』一樣。」胡悅正在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讀大一,他在和母親的微信交流中這樣寫道。加州是疫情較為嚴重的地區。截至北京時間3月19日10時,加州累計確診新冠肺炎病例865例,死亡16例。
  • 教育部官宣:11月起取消留學回國人員證明,留學生可借讀國內頂級高校!
    近日中國教育部發布了一則消息稱,將為那些受疫情影響及各國(地)入境、籤證、航班等政策限制,而被迫改變留學計劃、滯留國內的留學生解決出國留學難的這一問題。即便是所申請的境外高校和國內大學有合作,但是留學生也不是直接就能借讀國內大學的。留學生還需要參與國內大學組織的招生考試,而且必須達到不低於國內高校同專業的標準要求。2. 借讀後,留學生獲得依然是境外高校的學位證書,而且受教育部認可。
  • 百萬出國留學,回國讀大專?委員回應了:沒有歧視留學生的意思
    否則,怎麼會建議他們回國後去讀高職高專呢?其實,倪閩景提案的本意,是想解決境外高校留學生轉學回國問題。現在,因為疫情,一些家長希望孩子能夠回國繼續學業;未來,可能也會出現留學生受客觀因素影響需要回國的情況。而且,在每年出國留學的幾十萬人中,確實有一部分留學生無法適應國外學習和生活,希望能回國完成學業。